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3D打印(增材制造)是典型的数字化绿色智能制造技术,目前国家正在鼓励和推动3D打印技术产业化。南昌高新区抢抓发展机遇,重点培养和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引进了江西省首家专业从事金属3D打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企业,填补了省内金属3D打印技术的空白。"3D打印技术是采用计算机设计数字化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智能控制,按点制造,  相似文献   

2.
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作为整个3D打印体系中最为前沿和最具潜力的技术,是目前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科技发展对材料的不断需求,利用快速成形技术直接制造金属功能零件将会成为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3D打印技术正在快速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定制化为特点的3D打印制造技术被外界认为将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激光工程化净成形技术(LENS),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LM)及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EBSM)3种技术是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的典型代表。对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包括基本的技术原理及其技术应用领域进行了介绍,最后对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3D打印的节材、节能技术特点高度契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但3D打印也被贴上了个性化制造的标签。从技术背景、市场需求等方面阐述了实现3D打印批量制造、规模化生产的必要性;同时,从技术、效率和经济角度分析了实现3D打印批量制造、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构建了3种3D打印批量制造模式,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4.
3D冷打印技术是一种在室温或低温(<100℃)条件下打印金属零件的新型3D打印技术。3D冷打印技术突破了传统制造工艺在外形上的限制和普通金属3D打印技术在原材料选择上的局限,可高效率、一体化地生产形状十分复杂的金属零部件。3D冷打印技术以低黏度的金属料浆为打印原料,通过打印机喷头将金属料浆喷射到打印平台上,同时以不同的加热方式引发金属料浆中有机体的聚合反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将金属粉体固定,使金属料浆迅速固化,实现金属零件的逐层打印。文章重点介绍利用该核心技术——3D冷打印技术制造GT35钢结硬质合金封闭式叶轮和YG8硬质合金角度铣刀的过程,并提出通过3D冷打印技术一体化成型结构混杂复合材料的设计理念——借鉴多喷头彩色打印的原理,以多个喷头交替喷射不同成分和含量的金属料浆,即可同步打印结构混杂复合材料,使得交替贴合、单面贴层、双面贴层以及表面嵌条等结构混杂类型中一种或多种组合构成的复合材料能够一体化成型。  相似文献   

5.
3D打印技术对模具制造技术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3D打印技术在汽车、航空航天、工业和医疗等领域的悄然兴起,较多业内人士对其发展有不同的见解。本文通过对比3D打印模具与传统模具制造技术的优缺点,客观地分析了3D打印技术对模具制造技术的影响,并提出了3D打印技术与模具制造技术融合互补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3D打印:技术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3D打印将变革制造所有产品的方式,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3D打印实质为增材制造(materi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技术,即逐层叠加的方法直接制造零件原型。本文对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概述,采用典型实例介绍了3D打印在航空航天、体育、医疗和教育方面的应用。3D打印具有实现近净成型,易加工小型零件和复杂零件,可制造个性化、定制产品等优点,目前,设备价格及打印材料是制约3D打印市场化的主要因素。未来3D打印可能成为我们必备的家用电器之一。  相似文献   

7.
3D打印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技术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模具零件的特定要求,也推动了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领域的应用。综述了采用3D打印技术直接制造金属模具的研究现状,提出了3D打印直接制造金属模具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铸造仿真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和铸造工艺、3D打印技术制造复杂精密型芯、在线技术量化控制铸造关键过程的最新数字化应用。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完成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与数字化控制,解决传统铸造研制周期长、铸造缺陷多、质量不稳定等难题,推进传统铸造向数字铸造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金属3D打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3D打印或增材制造是一种采用逐层材料堆积的方式直接从数字模型制造零件的新方法,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这种无模具的制造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高精度、完全致密的金属零件。3D打印具有零件设计自由、零件复杂性、轻量化、零件整合和功能设计等特点,故金属3D打印在航空航天、石油天然气、海洋、汽车、模具制造和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受到特别的关注。首先简要介绍了金属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分类,然后重点介绍了几种金属3D打印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技术(SLM)、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DMLS)、电子束熔化成形技术(EBM)和激光工程化净成形技术(LENS),包括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其具体应用领域。最后对金属3D打印技术的优势、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金属3D打印技术基本概念及工艺优势;总结了国内外金属3D打印材料种类、应用及制造工艺,分析了金属3D打印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铝合金、钛合金、铁基合金等金属3D打印材料发展迅速,传统的3D打印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需要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1.
区域报道     
《模具工业》2018,(3):7-8
正3D打印技术在国内商运核电站首次实现工程应用2018年2月11日,中广核发布消息称,中广核开展的"3D打印技术在核电站备件及零部件制造、维修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采用金属3D打印技术研发制造出压缩空气生产系统制冷机端盖,并在我国大陆首个百万千瓦级大型商业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实现工程示范应用。项目以EAM235合金(主要成分为碳、硅、锰、铬、镍、钼、铜等元素)为原材料,利用电熔增材制造3D打印  相似文献   

12.
《铸造》2016,(8)
<正>2016年7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透露,该校机械学院张海鸥教授主导研发的一项金属3D打印技术"智能微铸锻",在3D打印技术中加入了锻打技术,成功制造出首批3D打印锻件。专家们认为,该成果打破了3D打印行业存在的最大障碍,开启了人类实验室制造大型机械的历史,并将给全球机械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创新。张海鸥团队独立研制的微铸锻同步复合设备创造性地将金属铸造、锻压技术合二为一,实现了微型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某限位块模具型芯为例,利用生产浪费最小、能量消耗最低、污染排放最小的3D打印技术理念生产制造,打破了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从而可以实现绿色模具和快速模具制造。  相似文献   

14.
3D打印熔滴沉积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以离散的二维分层模型文件为基础,将金属粉末或金属丝熔化,通过逐层堆积的方式来成形零件的技术。对于形状复杂的连接件而言,中间的连接部分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3D打印与传统制造的有机合成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零部件的集成度,简化产品设计,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5.
3D打印技术的出现,给塑料模具制造带来了新的方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模具随形水路零件制备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基于3D打印,结合扩散焊、金属喷涂、CNC、粉末冶金、铸造等技术制备模具随形水路金属零件的方法。指出了3D打印技术提升,3D打印如何与其他制备技术结合,成型塑件冷却智能控制3方面模具随形水路制备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河钢非金属3D打印机在河钢承钢的增材制造服务示范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并以PSB粉末为原料打印了多批次零件,实现了金属打印和非金属打印双重功能。该非金属3D打印机采用激光快速成型技术(SLS),可成型的材料包括树脂砂、低温蜡、PSB粉、尼龙等,生产的产品可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文化创意等领域。在实现非金属3D打印中,河钢技术人员解决了以PSB粉末为原料打印的零件强度较低的问题,使打印精度和零部件强度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3D打印在快速熔模铸造、砂型铸造等金属铸造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3D打印技术应用于快速熔模铸造的研究中,多采用3D打印制造的原型替代传统的蜡模作为熔模,表面涂覆浆料,经过焙烧制得型壳,再进行铸件浇注成型;结合3D打印技术的砂型铸造可用于复杂结构的砂型(芯)的制造,其零部件尺寸精度较传统砂型铸造尺寸精度高,且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显著优点。最后重点分析了国内外3D打印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3D打印技术产业现阶段应重点突破高性能原材料、核心零部件与工艺软件的瓶颈,提升我国增材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正>3D打印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相结合,以柔性化的生产方式来满足不断增强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制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代表。而材料是3D打印技术发展的基础,材料的性能、种类等因素决定着3D打印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因此,如何破解材料对3D打印技术制约的瓶颈,以推动3D打印材料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一、国外3D打印材料的发展现状1.发达国家3D打印材料研发起步早,投入多3D打印技术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实现,并逐步发展。目前,3D打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3月8日下午,国际3D打印巨头3D Systems在上海发布了最新研发的金属3D打印一站式软件解决方案3DXpert,该软件涵盖了金属增材制造的整个流程:导入数据、优化结构和创建支撑、设置打印策略、计算扫描路径、文件发送至打印机,及必要时  相似文献   

20.
数字孪生技术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信息、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该技术与增材制造相结合,是实现制造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智能互联与交互融合、减少工艺参数试错实验、控制增材制造打印件组织性能和节省打印成本的潜在手段。因此讨论了数字孪生驱动增材制造的背景与意义;介绍了建立增材制造数字孪生系统的关键要素;阐述了增材制造的模型优化设计、分层切片、路径规划、机理模型、传感与控制、统计模型、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挑战;提出了数字孪生驱动增材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