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毛叶山桐子(Idsia policarpa var. vestita Diles)是野生落叶乔木,油材兼用树种。该树的果实产量与含油率高。果实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亚油酸含量高,是优质食用植物油。种植毛叶山桐子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简述了近年来我国毛叶山桐子的繁殖枝术、栽培管理、油脂提取和精炼技术、综合利用及资源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对毛叶山桐子油品质控制、种植中的施肥和农药使用及毛叶山桐子产品名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毛叶山桐子产业发展前景进行论述,为开发利用毛叶山桐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粮食与油脂》2017,(4):11-13
山桐子油是1种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β–谷甾醇和角鲨烯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可食用油脂。分析了山桐子油的性质、组成及其食用安全性,综述了山桐子油的提取技术,以期为优化山桐子油提取技术、深度开发利用山桐子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桐子油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桐子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分布十分普遍.山桐子果实产量大,含油率高;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含量高,是优良的食用油和工业用油原料.在研究山桐子果实舍油率、山桐子油成分的基础上,探讨山桐子油在食用油及生物能源等方面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旨在为山桐子干燥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分别采用热风干燥(HD)、微波真空干燥(VMD)、真空冷冻干燥(VFD)对山桐子鲜果进行干燥处理并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山桐子油,测定山桐子油得率、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角鲨烯含量及挥发性物质组成,探究3种干燥方式对山桐子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干燥方式制取的山桐子油得率大小顺序为VFD> HD> VMD,山桐子油酸值、过氧化值大小顺序均为VMD> HD> VFD(均未超出国标要求),山桐子油脂肪酸组成无差异,角鲨烯含量大小顺序为VFD> VMD> HD,主要挥发性物质均为烷类。综合比较,VFD方式制取的山桐子油品质最佳,适合少量实验;VMD方式干燥效率高,适用于快速干燥;HD方式制取的山桐子油品质介于二者之间,但此法操作简单,适合大批量处理物料时使用。  相似文献   

5.
旷春桃  吴斌  唐宏伟  向舒  贺剑扬 《食品与机械》2016,32(11):154-157,228
为了充分利用山桐子资源,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山桐子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山桐子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山桐子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147min,萃取温度53℃,萃取压力24 MPa;在该条件下,山桐子油得率为(38.25±0.41)%。山桐子油得率和影响因素间的回归模型极显著(P=0.000 9)。GC—MS结果表明,山桐子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1.33%,亚油酸含量为71.43%。山桐子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资源,超临界CO_2可以高效萃取山桐子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精炼过程中山桐子油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获取不同处理山桐子油样品挥发性化合物指纹图谱,利用多元统计法分析不同处理下山桐子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结果 山桐子油中共检测出107种挥发性化合物,鉴定出95种,其中酸类物质6种、醇类物质20种、醛类物质30种,酯类物质10种,酮类物质16种、其他类物质13种。结论 精炼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山桐子毛油中刺激性异味,提高令人愉悦的风味物质含量,因此经过精炼后的山桐子油具有微甜的果香风味。但由于关键挥发性化合物种类较少、含量不高,精炼后山桐子油的风味整体偏淡。  相似文献   

7.
张晨  孙晓娜 《中国油脂》2024,49(3):16-20
为实现山桐子油的高效生产,采用高速万能研磨机将新鲜山桐子果实打浆后,利用75%乙醇直接提取山桐子油,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为考察因素,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山桐子油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桐子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0∶3、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0 h、pH 3.0,在此条件下的提油率可达88.3%;山桐子油中维生素E、总甾醇、总多酚和角鲨烯含量分别为367.2、3 100、148.7 mg/kg和258.7 mg/kg,且其气味、滋味、色泽、酸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等理化指标均符合LS/T 3258—2018《山桐子油》成品油要求。采用优化的工艺提取山桐子油高效可靠,且所得产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山桐子油是一种营养及其丰富的食用油,但因含有较多磷脂类胶溶性杂质,容易使其酸败变质,在高温下发黑发苦,降低其品质。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螯合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为乳化剂和碳酸钠为助剂的软脱胶工艺脱除山桐子油中的胶体物质,考察螯合脱胶剂的体积比、脱胶温度、脱胶时间和离心分离时间对山桐子油脱胶效果的影响,得到山桐子油的最佳脱胶工艺:螯合脱胶剂的体积比为2∶3∶3,脱胶温度为35℃,脱胶时间为10 min,离心分离时间为3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山桐子油的脱胶率达到96.93%。同时,建立的分析方法可有效地测定山桐子油中磷脂含量。与传统脱胶工艺相比,不仅其脱胶率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脱胶后的山桐子油色泽也更加透明。  相似文献   

9.
以山桐子干果为原料,研究了微波预处理对山桐子果细胞结构及压榨山桐子果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透射电镜发现,微波预处理的山桐子果细胞结构遭到破坏,细胞壁明显破裂,有助于提高出油率。山桐子果经微波预处理后,其油脂酸值、过氧化值没有显著变化;山桐子果油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微波预处理前后分别达69.50%和68.66%;山桐子果油中甘油三酯的PLL相对含量最高,微波预处理后可达27.38%,其次是LLL,微波预处理后相对含量为16.84%;与未经微波预处理的冷榨山桐子果油相比,微波预处理后生育酚、植物甾醇和总酚含量都有所增加,总生育酚含量增加了382.11μg/g,总植物甾醇含量增加了496.87μg/g。微波预处理提高了山桐子果油的抗氧化性,使氧化诱导期延长了2.06 h,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增加了3.73μmol/100 g,FRAP总抗氧化能力增加了48.15μmol/100 g。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山桐子果含水率、含油率以及山桐子油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总酚、角鲨烯和β-谷甾醇,研究了阴干、晒干和烘干3种不同干燥方式对山桐子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和微量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3种油的品质。结果表明:山桐子油酸价和皂化值由高到低的干燥方式依次为阴干>晒干>烘干;山桐子油过氧化值和β-谷甾醇含量由高到低的干燥方式依次为晒干>烘干>阴干;山桐子油角鲨烯含量由高到低的干燥方式依次为烘干>阴干>晒干;VE含量由高到低的干燥方式依次为晒干>烘干≈阴干;总酚含量3种干燥方式没有显著差异。综合比较,晒干得到的山桐子油的理化性质较好,微量营养成分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山桐子油的品质进行了分析,分别测定了其酸价、皂化值、碘值、过氧化值及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等指标,以期为山桐子油的制取与开发提供依据.从试验结果得知山桐籽油的碘值为145.32 gI2/100g油,属干性油,不易保存,亚油酸含量80.12%,是一种亚油酸型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12.
我国毛叶山桐子开发利用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叶山桐子是野生落叶乔木,油、材兼用树种.果实中的油脂组分属健康营养食用油,是医药、化工和植物油能源原料.果实产量、含油率都较高,其木材是制造家俱和木板房的良材,该树也是绿化环境的优良树种.回顾了我国开发利用毛叶山桐子的历程,展望它的发展,建议在大规模种植的同时加强繁殖、栽培、采摘、储存、油脂提取、油脂精炼及油脂产品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等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创新有效地去除油脂不良气味工艺是开发利用毛叶山桐子是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压榨法、水酶法、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山桐子油及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率分别为压榨法20.9%、水酶法20.54%、有机溶剂浸提法28.47%;浸提法的提取率最大,但耗时长,存在一定溶剂残留;水酶法过氧化值最低,但耗时长;压榨法不饱和脂肪酸高于水酶法及溶剂浸提法,且耗时短,操作简单.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山桐子为原料,考察了不同冷榨压力、转速、冷榨温度和水分含量对出油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出最佳冷榨工艺条件为:冷榨压力3.75MPa,转速36.5r/min,冷榨温度77.5℃,水分含量9%,此时出油率为26.61%。最后将冷榨后山桐子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与其它油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山桐子油亚油酸含量明显高于茶籽油、花生油和橄榄油。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对4种不同品种的山桐子及其在制油过程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28种香味物质被检测出,其中4个品种鲜样中香气成分分别有18、46、30、34种;干样中的香气成分分别25、25、26、17种;制得油中的香气成分分别为34、25、17、30种.鲜样的香气成分以醇类、酸类、酯...  相似文献   

16.
用石油醚萃取水冬瓜籽可得到约19.23%的毛油,萃取油之后的残渣再用80%乙醇抽提可得21.77%的具较强抗氧化作用的粗提物A。采用溶剂分级,醋酸铅(中性和碱性)沉淀两种方法对A进行精制。用烘箱贮存法测定了各种组分对猪油和豆油的抗氧活性。用化学试剂显色法初步鉴定水冬瓜籽中的抗氧有效成分为酚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花椒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了花椒资源利用和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花椒资源发展前景,旨在为提升花椒产业附加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生长期的重庆1号、重庆2号品种的毛叶山桐子果实的整果、果肉和种子中的基本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并运用气相色谱法对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果实在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中粗脂肪、蛋白质、总糖、灰分、总酚、总黄酮等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2个品种毛叶山桐子作为油脂原料的最佳采收期分...  相似文献   

19.
瓜蒌籽含油量高,油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特征性脂肪酸——栝楼酸和油脂中的微量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综述了瓜蒌籽油组成成分、提取方法及功能特性,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