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电磁泵用碳化硅耐火材料发生铝液的渗透破坏问题,采用负压液相浸渍技术使碳化硅耐火材料表面致密化.利用静力天平、SEM与ImageJ,对比研究了浸渍剂、浸渍工艺对碳化硅试体表面致密化效果的影响,并对浸渍剂和浸渍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Ca_3(PO_4)_2、AlPO_4与纳米SiO_2饱和混合溶液浸渍、浸渍-干燥-烧结重复4次的浸渍工艺可得到最佳的表面致密化效果:表面孔隙率由9.3%降为0.1%、表面最大孔径由182 μm降为3.8 μm,吸水率由11.15%降为1.89%.  相似文献   

2.
尚进  曹玮  陈永畅 《腐蚀与防护》2021,42(5):22-25,33
采用超声冲击与电火花沉积相结合的表面处理技术对TC4钛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厚度约为11μm的致密改性层.通过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和电化学试验等方法对改性前后TC4钛合金的形貌、化学成分、相结构和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TC4钛合金表面的改性层主要由钛氧化物Ti2O、铝氧化物Al2O...  相似文献   

3.
预浸涂对航空刹车副用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在C/C复合材料基体表面预先浸涂浸渍剂 ,再涂刷涂层并进行涂层固化处理的工艺方法 ,可制备出抗氧化性能良好的涂层。预浸涂处理可使C/C复合材料的起始氧化温度提高近 2 0 0℃。单独预浸涂以硼酸或TEOS为主的浸渍剂后 ,试样抗氧化效果不明显 ,而预浸涂以磷酸或磷酸 硼酸混合液为主的浸渍剂效果较好 ,90 0℃ ,2h静态氧化质量损失率分别为 0 .4 0 %和 0 .33%。并对以硼酸 ,磷酸和TEOS及其混合液为主的浸渍剂的抗氧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Mg-20Al-0.8Zn是一种半固态成形用镁合金。本文采用0.75%Sb对其进行变质处理,研究了变质剂及工艺参数对Mg-20Al-0.8Zn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b含量为0.75%,变质温度为780℃,浇注温度为700℃时,变质细化效果最为明显,合金初生晶由未变质前的210μm降为85μm;合理的变质温度及浇注温度是保证变质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机械球磨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了W-Lu_2O_3和W-Nb-C-Lu_2O_3合金,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ED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分析了合金复合粉末的形貌、合金烧结体表面形貌和断口形貌;测定了合金的致密度、热导率、硬度和强度。结果表明:在W-Lu_2O_3的基础上添加微量Nb和C对钨合金晶粒细化、致密化和强度提高有着明显的效果,W-Nb-C-Lu_2O_3合金的相对密度比W-Lu_2O_3提高了5.75%,达到了95.12%,晶粒尺寸由8~13μm细化到2~5μm,W-Nb-C-Lu_2O_3合金比W-Lu_2O_3合金的显微硬度和抗拉伸强度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王甜甜  马士越  吴坤坤  王博  李谦定 《表面技术》2015,44(9):102-107,115
目的:研究废酸液中介质离子对曼尼希碱酸化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以解决碳钢在酸液中的腐蚀问题。方法采用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法,研究SO2-4,PO3-4对曼尼希碱型酸化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在10%(质量分数)盐酸、0.1%(质量分数)曼尼希碱的缓蚀介质中,随SO2-4质量分数的增大,腐蚀电流密度由2.81μA/cm2增加至7.32μA/cm2,腐蚀速率显著增大,缓蚀效果变弱;随PO3-4质量分数的增加,腐蚀电流密度由2.81μA/cm2减小至2.41μA/cm2,腐蚀速率减小,缓蚀效果变强。结论 SO2-4会通过钢铁表面已经形成的吸附膜上的细孔和缺陷渗入膜内,使膜发生开裂,从而侵蚀和破坏已经形成的吸附膜,抑制缓蚀剂的缓蚀效果;PO3-4与腐蚀产物Fe3+络合并在钢材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层,使缓蚀剂形成的吸附膜更加致密,阻止腐蚀性介质与金属表面接触,同时增加对离子或溶解氧的扩散阻力,提高缓蚀剂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碳纳米管孕育块铸造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AZ31镁基复合材料,经等径角挤压(ECAP)变形后对复合材料在3.5%NaCl(质量分数)的腐蚀介质中进行静态浸渍试验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测定,研究等径角挤压变形工艺对复合材料抗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数码相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腐蚀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复合材料的抗腐蚀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等径角挤压变形工艺能有效的提高多壁碳纳米管(CNTs)/AZ31复合材料的抗腐蚀性能,经等径角挤压变形4道次后,复合材料的平均腐蚀速率由挤压态的0.6035mg/(m2·s)降为0.2963mg/(m2·s)。腐蚀电流密度Icorr由ECAP变形前的3.363μA/cm2减小到2.269μA/cm2。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废酸液中介质离子对曼尼希碱酸化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以解决碳钢在酸液中的腐蚀问题。方法采用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法,研究SO2-4,PO3-4对曼尼希碱型酸化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在10%(质量分数)盐酸、0.1%(质量分数)曼尼希碱的缓蚀介质中,随SO2-4质量分数的增大,腐蚀电流密度由2.81μA/cm2增加至7.32μA/cm2,腐蚀速率显著增大,缓蚀效果变弱;随PO3-4质量分数的增加,腐蚀电流密度由2.81μA/cm2减小至2.41μA/cm2,腐蚀速率减小,缓蚀效果变强。结论 SO2-4会通过钢铁表面已经形成的吸附膜上的细孔和缺陷渗入膜内,使膜发生开裂,从而侵蚀和破坏已经形成的吸附膜,抑制缓蚀剂的缓蚀效果;PO3-4与腐蚀产物Fe3+络合并在钢材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层,使缓蚀剂形成的吸附膜更加致密,阻止腐蚀性介质与金属表面接触,同时增加对离子或溶解氧的扩散阻力,提高缓蚀剂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SiC/Si3N4陶瓷先驱体聚硅氮烷连接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研究了连接温度、连接压力、浸渍/裂解增强处理对连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00℃~1400℃温度范围内,连接强度先升高后降低;连接过程中施加适当的轴向压力可提高连接层致密度;浸渍/裂解增强处理可大幅度提高接头强度。当连接温度为1300℃,连接压力为15kPa,经3次增强处理的连接件抗弯强度达最大值169.1MPa。这种连接件的断口表面粘有大量SiC母材。由XRD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逐步升高,聚硅氮烷的裂解产物发生了由非晶态向晶态的转变。微观结构及成分分析显示:连接层为厚度2μm~3μm的SiCN无定形陶瓷,其结构较为均匀致密;连接层与基体间界面接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45钢低温双辉等离子渗铬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氮化+双辉等离子渗铬"复合工艺,在630℃扩散层组成;渗层表面形成4~5μm的沉积层,含铬量达到52%左右,致密并与基体结合紧密;内有20~25μm的扩散层.扩散层含铬量呈梯度分布;表面物相由Fe-Cr、Cr7C3、Cr23C6、CrN等组成;渗层表面显微硬度达950HV,硬度向内呈梯度分布,而没有改变基体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这种高的表面硬度对提高材料表面耐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配合物热分解法制备MCr2O4(M=Co,Zn)纳米晶,并对其物相、表面微结构和磁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直径40 nm左右的球形粒子,具有立方晶系尖晶石结构。磁滞回线表明,CoCr2O4在低温下表现出明显的亚铁磁性和较强的交换偏置场,矫顽力和交换偏置场分别为Hc=6.05×105A/m和He=1.93×104A/m,饱和磁化强度Ms和剩余磁化强度Mr分别为19.86和12.63 A.m2/kg,这可用CoCr2O4纳米晶的表面结构缺陷导致表面原子的磁结构自旋无序来解释。  相似文献   

12.
The phase diagrams of the Li2MoO4-Na2MoO4 and Na2MoO4-K2MoO4 systems have been reassessed using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ogether with high-temperature and room-temperature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und Li2MoO4.6Na2MoO4 did not exist; however, it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the compound Li2MoO4.3Na2MoO4 in the Li2MoO4-Na2MoO4 systen'ls. With regard to the system of Na2MoO4-K2MoO4, we could not confirm the results reported by Bukhanova who claimed that the system was eutectic type with 1:1 and 1:2 intermediate compounds, refuting the statement of Amadori who thought there was an apparent phase boundary at high temperature in α-solid solution region of the Na2MoO4-K2MoO4 binary system. The revised phase diagrams of these systems are illustrated in this article.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computerized prediction using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atomic parameter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phase diagrams.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 In view of the widespread use of zinc, as metallic sheet or zinc coatings, it was desirable to study its corrosion behaviour in the wide variety of atmospheres. The atmospheric corrosion of zinc has been studied in field exposures as well …  相似文献   

14.
铝土矿尾矿除钛和铁及其采用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铵化焙烧及机械力化学法对铝土矿进行尾矿除钛和铁及其表面化学改性。实验时样品中的铁与硫酸铵的摩尔比范围为1:0.5~1:4,除杂后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与化学成分分析来表征。阐述了各参数对表面改性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佳改性条件为:磨矿浓度为30%,改性剂用量为3%,球料比为5,磨矿时间为8h,球磨机转速为500r/min。结果表明:铵化焙烧-酸洗法能有效脱除铝土矿矿中钛和铁杂质,而其它矿物成分的性质不发生改变;机械力化学法能使铵化焙烧除杂后的铝土矿尾矿起到良好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5.
螯合剂量和锂锰比对尖晶石LiMn2O4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螯合剂量和Li与Mn的摩尔比对尖晶石LiMn2O4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以PAA为螯合剂,以LiNO3和Mn(NO3)2为锂源和锰源,采用溶胶一凝胶技术合成了无杂相、分散性好、尖晶石结构完整的LiMn2O4粉体.前驱体干凝胶在烧结450℃时开始逐步形成尖晶石LiMn2O4结构.随着PAA量减少,尖晶石结构峰越来越明显;当Li与Mn的摩尔比为1.06:2,且PAA与总金属离子摩尔比为0.3:1时,PAA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既能满足结晶所需要的热量,又可避免杂相Mn2O3的出现;在电流密度0.1 mA/cm2,截止电压3.5~4.3V测试条件下,该材料循环性能稳定,有望成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16.
绘制了25.℃时Mn-H2O与Li-Mn-H2O系的ε-pH图, 并对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锰酸锂的湿化学制备以及溶液中锂的回收问题从热力学上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可能的技术途径和对策; 计算发现, LiMn2O4完全或部分地占据了各种价态锰离子化合物的稳定区域, 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很好. 这对湿法制备LiMn2O4十分有利; 而LiMnO2的稳定性较差, 仅在溶液中维持较高锂离子浓度时才可存在. 湿法制备LiMnO2的条件较为苛刻; 对于从溶液中回收锂, 锰的固体氧化物如MnO2无疑是极佳的吸附剂, 理论上有很高的回收率. 吸附的锂宜采用提高溶液电势的方法进行氧化性解吸.  相似文献   

17.
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衡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安全性,认为LiMn2O4和LiMPO4可以作为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综述LiMn2O4和LiMPO4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对各种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能进行总结和探讨.从目前来看,LiMn2O4仍然是主流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但从长远来看,LiMPO4特别是Li3V2(PO4)3是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气氛对NiFe2O4陶瓷烧结致密化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采用不同的烧结工艺制备了NiFe2O4陶瓷材料,研究了真空、大气、N2 3种气氛对NiFe2O4陶瓷材料烧结致密度的影响,解决了烧结过程中NiFe2O4陶瓷的离解问题.结果表明:在制备NiFe2O4陶瓷过程中,烧结气氛严重影响着陶瓷的离解和致密化;真空烧结将导致NiFe2O4陶瓷的离解,N2气氛保护烧结所制备出的NiFe2O4陶瓷样品的密度较大气气氛烧结所制备出的样品的密度高出14.6%~32.6%.分析结果表明:因NiFe2O4陶瓷高温失氧所带来的表面能和晶体缺陷的差异是影响其致密化的关键;无论在何种气氛下烧结,提高烧结温度都有利于提高NiFe2O4样品的烧结密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的GGA方法,研究ZnRh2O4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ZnRh2O4具有明显的半导体能带结构特征,其带隙宽度为1.084eV,且在费米能级附近的态主要由Rh的4d态构成。ZnRh2O4的静态介电常数为8.215,静态折射率为2.866,介电函数吸收边位于1.0eV附近。在能量为0~8.44eV区域,ZnRh2O4的反射系数随着能量的升高而逐渐增大;随后随能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能量为11.98eV时,达到极小值,然后随能量的增大,再次逐渐增大;在能量为13.762eV时,再次达极大值,随后反射系数陡降;ZnRh2O4的吸收系数的数量级达105cm-1,且吸收主要发生在低能区,其电子能量损失谱的共振峰在14.226eV处,与此能量时反射系数的陡降相对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结构功能化设计理念,使用共挤压成形工艺制备具有胞状结构的NiFe2O4/Ni金属陶瓷坯体。试样在1 350℃的氮气气氛下进行烧结。结果表明,在构造胞状结构过程中,有机添加剂起到了粉末流动载体及对坯件的保形作用。对所得试样导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与同等Ni含量NiFe2O4/Ni均匀体试样相比,胞状结构试样的电导率有显著提高且与富Ni层中的金属含量有关;虽然胞状结构材料的抗弯强度高于同等金属含量NiFe2O4/Ni均匀体,但随着富Ni层金属含量的提高材料的抗弯强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