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分析了合金元素对铁素体——奥氏体以相铸造不锈钢硬度的影响,找到了通过提高铬、钼量增加双相钢硬度的途径,同时提高钢中的含氮量,抑制σ相等硬脆相的析出,保证了钢的韧性和耐冲蚀性。以此为基础,研制出SZDS309铸造双相钢。比较了SZDS309与双相钢CD-4MCU,高镍铬合金J-1,UB6和CN-7M的全面腐蚀,点蚀,晶间腐蚀和磨损腐蚀性能的区别,表明SZDS309双相钢强度、硬度高,韧性好,在磷酸料浆中耐冲蚀性优异,是理想的磷酸料浆泵材料  相似文献   

2.
GCr15钢B-M复相组织的力学性能及断裂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GCr25钢经850℃奥氏体化后于250℃及270℃等温液焱工保持5~180min后所得B-M复相组织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此处理后,GCr15钢的抗拉强度及冲击韧度明显提高。其基体硬度仍可在57HRC以上,并通过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B-M复相组织的形态及断口形貌和断裂机理。  相似文献   

3.
Si-Mn-Mo系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新型高碳Si-Mn-Mo系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该钢空冷条件下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其中包括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而贝氏体为变态下贝氏体组织。试验用钢空冷后经250~300℃回火可获得较高的强度、硬度及良好的塑韧性配合。超过300℃回火,强度、硬度明显降低且有回火脆性出现。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新型高碳Si-Mn-Mo系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该钢空冷条件下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其中包括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而贝氏体为变态下贝氏体组织,试验用钢空冷后经250 ̄300℃回火可获得较高的强度,硬度及良好的塑韧性配合,超过300℃回火,强度,硬度明显降低且有回火脆性出现。  相似文献   

5.
硼化物硬质相耐磨合金堆焊焊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建  刘立 《硬质合金》1995,12(4):223-227
该文研究的硼化物硬质相耐磨合金堆焊焊条为Cr-Mn-B合金系,堆焊层组织由奥氏体和含棚化物硬质相的共晶体组成,由于硼化物硬质相的硬度高,故含硼化物硬质相的共晶体在磨损过程中起到耐磨骨架作用,显著地提高了堆焊层的耐磨性。常温下的耐磨性能是高锰钢的3倍左右。在制砖机双轴搅拌器的叶片上实际运用考核中,比原45#钢淬火件提高寿命5倍之多。该合金系焊条不但具有良好的加工硬化效应,且有良好的机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6.
稀土硼铬共渗工艺及渗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5钢、T10钢固体粉末法稀土硼铬共渗工艺及渗层的耐磨性、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发现RE-B-Cr共渗速度低于RE-B共渗,但稀土对硼铬共渗有明显的催渗作用,其最佳浓度为3%;RE-B-Cr共渗层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较小的硬度梯度,和渗硼层相比,耐磨性和耐蚀性分别提高3倍,抗700℃氧化性提高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铸造3Cr2MoWVNi热锻模具钢冲击韧度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1050℃淬火,650℃回火下,冲击韧度和硬度达到最佳值,分别为72.3J/cm^2和34.5HRC。在最佳热处理工艺下,经RE-Nb变质处理的试验钢的冲击韧度较未变质处理的试验钢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金属布”硬质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摩擦磨损试验等,研究了粉末冶金“金属布”及其钢表面改性技术在钢表面制备的WC-Ni系合金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涂层中硬质相的体积含量可大于60%;涂层的微观组织有两类:一种是在粘结相中均匀分布的碳化物与弥散分布的球状粘结相富集区构成的非均匀结构;另一种是碳化物和粘结相都均匀分布的均匀结构。碳化物分布区的硬度大于Hv1076,粘结相富集区的硬度在Hv967~Hv458之间。涂层与钢基体之间有几~几十微米的界面过渡区,形成剪切结合强度大于400MPa的冶金结合。复合涂层的耐磨性明显优于调质T8工具钢。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室温和强冷(-196℃)T8钢激光熔凝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指出,强冷基体使熔池尺寸变小,熔池中奥氏体晶粒细化,表面显微硬度及硬度梯度峰值提高.  相似文献   

10.
将传统马氏体不锈钢9Cr18Mo和新型含氮马氏体不锈钢SV30钢进行1050℃淬火、-80℃低温冷处理和180℃回火。对比不同热处理状态下两种钢的硬度,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了显微组织及相组成。采用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Triboindenter测试了SV30钢中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的纳米硬度。结果表明:SV30钢淬火后硬度仅为39.8 HRC,残留奥氏体含量高达67%;经冷处理后SV30钢残留奥氏体含量略微降低,但硬度显著提高至58 HRC。与冷处理促进传统马氏体不锈钢9Cr18Mo残留奥氏体继续转变导致硬度提高不同,冷处理促进了SV30钢中马氏体相内部的弥散析出强化,而大幅度提高了硬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E690钢的耐磨损性能。方法 将E690钢基体经磨床打磨后进行超声清洗,利用PROCUDO?200激光冲击系统,对其表面施加冲击强化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激光冲击(LSP)对E690钢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测试、纳米压痕测试、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评价未冲击处理和LSP处理E690钢试样的硬度、弹塑性性质和耐磨损性能。结果 LSP作用下,E690钢基体表层晶粒尺寸细化,形成明显的梯度结构,试样的相组成仍然为α相和γ相,但α相最强衍射峰的半高宽由0.218°增大到0.266°。LSP处理后,E690钢基体表层残余应力转变为较大的残余压应力,最大残余应力达到–268 MPa。LSP处理E690钢的影响层深度约为700μm,表面硬度为(302.5±12.2)HV100,与未冲击处理试样相比,提高了8.7%。LSP处理E690钢试样的弹性模量为(419.80±8.79) GPa,提高了21.4%,弹性恢复功略有提高。LSP处理使得E690钢的摩擦系数由0.59±0.03减小为0.55±0.03,同时使其磨损率降低了32%。未冲击处理和LSP处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显微硬度测量和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研究了化学镀Fe-Mo-B非晶态合金、Fe-W-B晶态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随成分、热处理及结构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两合金系的显微硬度均随类金属B含量增加而提高,电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则相反。且热处理过程中,随退火温度增加,Fe-W-B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出现峰值,这与晶化析出相的类型及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Cr12钢马氏体—贝氏体复相处理强韧化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化春 《金属热处理》1997,(5):11-12,18
研究了Cr12钢贝氏体含量与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力学性能关系和工艺参数对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温回火,马氏体-贝氏体复要组织中含15%-25%下贝氏体时,钢的强韧性及模具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张蒙  吴光亮 《金属热处理》2023,(10):157-162
对NM500耐磨钢进行940℃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热处理,研究了两相区淬火温度(820~880℃)和回火温度(200~600℃)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相区淬火温度从820℃升至880℃的过程中,试验钢为马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且铁素体含量逐渐降低,马氏体含量增多,试验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40℃冲击吸收能量从67 J降低至33 J。在870℃两相区淬火,200~600℃范围内回火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逐渐分解,碳化物形态和分布发生变化;试验钢抗拉强度和硬度逐渐降低,低温冲击性能先降低后升高,试验钢达到良好强韧性匹配的回火温度区间为200~250℃。  相似文献   

15.
对表面形成脉冲放电硬质合金层的50CrMoV钢,采用激光束进行加热淬火,显著提高了表层硬度及硬化层深度,并且大大改善了硬度分布。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结果表明,激光加热淬火使表层相组成发生了变化,并获得50~200nm的超细化组织。  相似文献   

16.
钢中稀土对化学热处理的影响与作用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钢中稀土对离子氮化、离子硫氮碳共渗及气体渗碳的影响,提出了钢中稀土促渗的“气团-通道”模型。指出稀土是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来加速氮、碳的扩散与氮、碳化物的形成。因此,钢中稀土具有显著的促渗作用,并提高渗层硬度。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低温回火温度对20CrMnMo钢和17Cr2Ni2Mo钢渗碳层强韧性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0-260℃之间,随着回火温度升高,两种钢的硬度逐渐下降,17Cr2Ni2Mo钢的冲击韧性于220℃时出现峰值,240-260℃时明显下降,20CrMnMo钢的冲击韧性变化不明显,似乎220℃时出现不明显的峰值,显微硬度沿层深的分布及耐磨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朱来斌 《连铸》2016,35(3):75-78
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体视显微镜等试验手段,研究了时效时间对一种超高强度不锈钢硬度与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时效时间的增加,钢的硬度先上升后下降,其对应的是第二相沉淀强化机制由切过机制转变为Orowan绕过机制。第二相粒子的析出与长大在初期有利于提高钢的强度,后期则会降低钢的强度,且钢的冲击功不断降低,第二相粒子的粗化显著降低了钢的韧性。从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及综合力学性能的角度出发,最佳时效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19.
浆料涂层法制备钢用硬质覆层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永国  曹元  李兆前  张涛  刘福田 《金属学报》2001,37(11):1208-1212
用浆料涂层液相烧结法在1300℃制备出45钢用硬质覆层材料FC-I,热处理后的维氏硬度为6.41GPa,用聚乙烯醇加无水乙醇作为配置浆料的有机胶结剂。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能谱对FC-I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FC-I硬质覆层中硬质相和粘结相分散比较均匀;硬质覆层的组织为α-Fe和Fe3W3C,其中α-Fe的体积比约占60%-70%;硬质覆层与45钢的界面为扩散型,界面结合良好,磨损实验表明FC-I的耐磨性远好于基体材料45钢。  相似文献   

20.
在42CrMo钢的基础成分上增加Al、Ti元素,通过末端淬火试验和截面硬度试验对比分析Al对42CrMo钢淬透性的影响差异,通过常规力学性能检测对比其与42CrMo钢的力学性能差异。结果表明Al、Ti元素添加可进一步提高淬透性,并且使钢的强度达到1200 MPa级,-40 ℃下KV2≥27 J,满足低温环境下螺栓用钢的使用要求。采用化学相分析方法,对钢中析出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Ti在钢中添加发挥明显固氮作用,提高了Al元素的固溶量,利用热膨胀法对比测定试验钢的等温转变曲线,证明了增加Al含量,降低了奥氏体临界转变温度,使C曲线右移,明显改善了钢的淬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