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微颗粒在固体中的分散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扬船 《化工进展》2003,22(8):833-836
结合微米分散技术基础,对超微颗粒在聚合物固体中分散及其结晶研究的进展深入探讨,揭示了聚合物基(如PET)-纳米复合材料的颗粒分散经过纳米前驱物中间阶段,再进行聚合复合与熔体复合,得到颗粒均匀的分散体系。这种分散体系更易诱导聚合物结晶成核,明显提高其结晶速率2~3倍,同时可增加聚合物颗粒表面的空间位阻效应。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和添加分散剂三种分散方法,分析了不同分散方法的工艺条件和操作难易程度,探讨了分散效果的差异产生原因,并且讨论了分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纳米颗粒分散方法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含固体组分的两相体系固体推进剂混合过程的特点。用固体组分的浓度、粒径及其分布等参量研究分析了改性双基推进剂代料的混合特点。根据实验结果,认为改性双基推进剂的混合过程属分散混合。固体推进剂的性能将取决于分散混合后固体颗粒的尺寸。  相似文献   

4.
碱式碳酸锆均分散颗粒的新制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形成球形及纺锤形碱式碳酸锆均分散颗粒的条件。将这种分散颗粒在850℃下灼烧24h,可制成ZrO_2均分散颗粒。初步实验表明,用ZrO_2均分散颗粒及Y_2O_3均分散颗粒配成的粉体烧成的均分散钇—锆陶瓷在多种性能上优于用普通粉体烧成的同类型陶瓷。  相似文献   

5.
微粉体聚集颗粒的气流分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细长管、孔喷嘴和缩扩式3种分散器分别对滑石粉、高岭土等5种微粉体聚集颗粒进行气流分散研究。建立了气流条件与聚集颗粒分散程度的关系,关联所得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程度较好。实验结果表明,孔喷嘴分散器比细长管和缩扩式分散器更有利于实际应用。本文所设计的6级串级碰撞器可便捷地测定微粉聚集颗粒的大小及分布。  相似文献   

6.
自浮颗粒的搅拌混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20年来自浮颗粒的固液两相悬浮和气液固三相分散的研究结果,并与下沉颗粒体系的规律作了比较,发现自浮颗粒三相分散规律与下沉颗粒的三相分散规律存在奶多差别。前者的悬浮难点在液面,要求搅拌浆能提供液面是上推式的流型,而后者的悬浮难点在釜底,要求搅拌浆能提供釜底是下压式的流型。  相似文献   

7.
纳米颗粒分散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分析了纳米颗粒团聚形成的原因,阐述了研究纳米颗粒分散的意义,着重介绍了物理分散和化学分散技术研究进展,指出纳米颗粒分散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设计高效分散机械,以提高有效分散体积和能量利用率;合成性能优异的超分散剂及研究不同的混合分散剂,以提高分散后的粒子稳定性,最终提高分散效果;加强纳米颗粒分散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与其他学科融合交叉,为纳米颗粒分散及分散剂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并开发新的适合纳米材料制备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纳米颗粒的特性及用途、研究纳米颗粒分散性的内容和方法,叙述了纳米颗粒相关分析测试方法、分散方法(在成膜溶液中)。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对今后膜分离技术以及膜分离材料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低能耗比、高选择分离性、高产水通量、高抗污染性能等;在当今国内外水处理、液体分离膜技术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中,有效结合无机纳米颗粒的特性和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韧性的纳米材料复合膜是一个热点,也将成为今后膜材料相关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纳米TiN粉末在水溶液和无水乙醇中的分散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粒径和颗粒表面电性质的测定,探讨了纳米TiN粉末在水溶液和无水乙醇中的分散特性及表面活性剂对分散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纳米TiN颗粒在水中分散,溶液的pH值对颗粒的分散性有很大的影响,在pH 8处,能得到最好的分散效果. 随pH值变化,颗粒表面的荷电性质从正变化为负,等电点为3.7. 其分散行为遵循双电层静电稳定机制. 纳米TiN颗粒在无水乙醇中的分散行为受pH值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整个pH范围内,颗粒表面荷正电,颗粒表面的溶剂化作用对分散起主导作用. 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可作为纳米TiN颗粒在水溶液中分散的分散剂,聚乙二醇可作为在水溶液和无水乙醇中分散的分散剂.  相似文献   

10.
均匀沉淀法在制备单分散粒子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分析了均匀沉淀反应的反应原理,然后综述了国内外该方法在制备单分散颗粒领域取得的进展,包括沉淀剂的选择、反应物料浓度及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等,最后还就该方法的优点和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纳米微粒的表面改性及表征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纳米粒子表面改性方法,并且详细阐述了纳米粒子改性后评价分散性的表征手段,这些表征方法可以快速直观地检测出微粒的改性效果,具有良好地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X)--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姚超  杨光  林西平  汪信 《日用化学工业》2004,34(4):252-255,261
表面处理被用来提高纳米TiO2的耐久性和分散性。介绍了纳米TiO2表面处理效果的评价和表征方法。综述了纳米TiO2的表面处理的原理、方法和研究进展。预测新表面处理剂的合成、新的表面处理方法以及表面处理剂与纳米TiO2核体之间的作用机理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指出在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处理的规模化生产中,关键要解决分散和异相成核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纳米SiO2的分散方法和原理,讨论了使用纳米SiO2改性聚合物的方法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种子溶胀聚合制备苯乙烯-二乙烯苯多孔交联微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苯乙烯分散聚合制备单分散种子微球(PS),再用超声分散改进的二步种子溶胀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二乙烯苯(PSt-DVB)多孔微球。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测定仪(BET)等对种子微球和多孔微球的表面形貌及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分散介质极性的增大,所得PS种子微球的粒径变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固定种子微球用量,随着DBP和DVB用量的增加,交联微球比表面积上升、孔径下降。以乙醇为介质制备种子微球,当DBP体积为1.0 mL,DVB体积为8~10 mL时,能够得到4~7μm单分散性良好的多孔PSt-DVB微球。  相似文献   

15.
纳米CaCO3填充环氧树脂分散技术及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纳米CaCO3填充环氧树脂(EP)的均匀分散技术进行了探讨。采用超声波振动和对纳米CaCO2进行硅烷偶联处理两种方法改进纳米CaCO3在EP中的分散效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比普通搅拌混合效果显著,实现了纳米CaCO3在EP中的均匀分散。并测试了试样的力学性能,进一步证明纳米CaCO3的增强,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超细无机载银抗菌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钛酸酯、铝酸酯偶联剂为表面改性剂,采用干法和湿法两种方法对无机载银抗菌粉进行表面化学包覆处理。并采用红外光谱法、吸水性测定法和粘度法分别对无机粉体表面处理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无机抗菌粒子在PP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同时测定了PP/无机载银抗菌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改性的无机抗菌粒子与PP的相容性得以改善且分布均匀,粒径小而均一,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最佳用量分别为1.5%和2.0%。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手工搅拌、机械搅拌以及超声波作用对纳米SiO2进行分散处理,通过纳米粒度Zeta电位仪测定纳米SiO2胶体粒径及粒径分布,研究了纳米SiO2的分散性及其对水泥胶砂强度和毛细吸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比较三种分散效果,超声波作用最好,机械搅拌次之,手工搅拌最差;增加超声波作用时间,纳米SiO2胶体平均粒径降低,分散性提高,超声波作用超过10 min,纳米SiO2胶体小颗粒增多,但粒径分布曲线整体向大颗粒方向偏移,分散性提高不明显;水泥胶砂强度和毛细吸水性与纳米SiO2的分散性有关,随纳米SiO2分散性的提高,水泥胶砂强度增大,毛细吸水系数降低,胶砂试件的密实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dispersion copolymerization.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dispersion stability and electrophoretic performance of core‐shell particles were studied in the mixed medium of tetrachloroethylene and cyclohexance. Microcapsules containing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coacerv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had good dispersion stability and it had no electric response, which could be used as grounding particles for E‐Ink.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04: 1195–1199, 2007  相似文献   

19.
以苯乙烯 ( 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 )为主单体 ,以丙烯醛 ( AL )为功能单体进行三元无皂乳液共聚合制备了具有反应活性的胶乳。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观察了胶粒形态、大小 ,且考察了功能单体、引发剂过硫酸铵 ( APS)及交联剂二乙烯基苯 ( DVB)的浓度对胶粒形态、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同时 ,用电导滴定法测定了胶粒表面醛基的含量且探讨了功能单体的浓度及加料方法对胶粒表面醛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AL浓度增大 ,胶粒直径 ( Dw)及其分散系数 ( Dp)增大且胶粒表面 -CHO含量增大而其百分比下降 ;随 APS及DVB浓度增大 ,Dw 减小而 Dp 增大。 AL在聚合后期加入有利于 -CHO分布在胶粒表面 ,而 AL分两批加入能进一步提高 -CHO在胶粒表面的分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