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上比较了可用于降压收集极的各种形式的减速静电场。不考虑空间电荷,聚焦场比散焦场有更高的收集极效率η收集极。在双曲线场这一特殊情况下,η收集极是电子注发散角、电子注直径和电子注初始能量的函数。η收集极随1)电子注发散角的减少,2)收集极尺寸与电子注直径之比的增加,3)电子注初始能量的增加和收集极级数增加而增加。实验研究了一种用于脉升比为8分贝的周期永磁聚焦高功率双模行波管的双曲线场型三级降压收集极。在50%、75%和100%的降压条件下,管子效率在低功率模式上为26%,而在高功率模式上为34%,相应的收集极效率为76%和71%。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空军(USAF)——国家航宇局(NASA)共同制定的规划中,Lewis研究中心正在进行电子对抗行波管效率的改进工作,它是通过采用多级降压收集极(MDC)以及在该中心所探索的对耗能电子注的再聚焦技术来实现的。在本规划的分析阶段,计算了整个行波管的三维电子注轨迹。轨迹计算一直到耗能电子注的再聚焦区和降压收集极。对收集极效率、收集极损耗和管子总效率进行了验证和计算。在实验工作方面,首先对不用多级降压收集极的管子性能进行估测,然后对耗能电子注的对称性、圆度和速度离散作了分析。最后,装上了多级降压收集极,使其性能最佳并进行了估测。对于理想的行波管,三维理论表明:具有对称、圆型并有最佳再聚焦电子注的2级多极降压收集极在中心频带有81%的效率(多级降压收集极),而4级多级降压收集极有85%的效率。实验结果所获得的数据表明:一个倍频程带宽——(4.8~9.6)千兆赫、功率为330~550瓦行波管的2级和4级降压收集极的最小多级降压收集极效率分别为81%和83%。  相似文献   

3.
本文陈述了提供大功率注入式电子注正交场放大管高板极效率的设计概念。这些概念在一只低负载、5千瓦、S波段注入电子注正交场放大管中得以实验验证。放大管设计成能以连续波工作,采用传导或者冷却液冷却。放大管采用极宽的互作用线路(卡普“Kar-P”线路)。效率好的十级降压收集极结合高线路效率,导致板极效率大于65%。并且也陈述了限制电子注电位作为增高互作用效率和简化收集极电源的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合理评价对作用过的电子注采用再聚焦技术效能的标准是视作用过的电子注湍流效应(turbulence)的降低程度。利用粒子注入角度的均方根偏移可以度量电子注中的湍流效应,粒子注入角度是用径向速度和轴向速度的比值来计算的。事实表明在某些磁场聚焦结构中,角度的偏移几乎可以减小一半。实验的结果指出这种电子注再聚焦处理方法最有希望获得最佳的收集极效率。  相似文献   

5.
一、NASA报告 1.速调管 N 71-10020 磁聚焦空间应用的速调管静电多级降压收集极文中介绍了一种十级静电降压收集极。该收集极在变化激励的条件在750兆赫速调管上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工作性能与设计原理十分相符。在全饱和高频输出功率(1千瓦)下,这种收集极可将速调管未降压前的54.3%效率提高到70.9%。在输出隙缝和收集极之间使用一个小的聚焦线圈而获得了这种性能。 N71-36606 反射速调管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行波管多级降压收集极的计算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任渠江  廖复疆 《电子器件》1999,22(3):149-156
采用多级降压收集极是提高行波管效率析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SLAC-266程序的基础上对一支带有二级降压收集极的国外行波管进行了计算,并且将计算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用电子注分析仪对降压收集极区电子注和纵向速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该二级降压收集极的部分工作曲线,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一只1千瓦连续波750兆赫速调管上测试了一个十级静电降压收集极,它是借助于模拟计算机进行设计的。在不同的高频激励情况下,计算和测量的性能达到良好地一致。利用降压收集极,在高频满功率输出情况下,经能量交换的电子注的能量中的60%可得以回收。管子的纯功率转换效率以未降压时的54.3%上升到约为70.9%。在二分之一满功率输出情况下测得收集极效率为70%。在零高频功率输出情况下,收集极效率是80%。为了达到上述结果,需要在最后漂移管和收集极之间装置一个小型的聚焦线包。当采用收集极降压时,没有发现寄生振荡或不稳定性,电子返转也未大量增加。相邻一对收集极的内部短路,仅使收集极性能略微降低。  相似文献   

8.
多级降压收集极被广泛地应用于空间行波管的设计中,本文介绍了一种四级降压收集极的设计和模拟方法。通过对某一空间行波管互作用后的废电子注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电子注在收集极的入口条件,并且根据电子注入口条件确定各电极的电位,用行波管模拟软件模拟废电子注在收集极内的发射情况,计算出收集极的效率,通过分析电子注粒子运行轨迹和能量分布,优化收集极边界条件和各电极电位设置,提高收集极效率,降低电子回流率。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计算得到的收集极效率达到80%以上,该模拟分析方法对行波管收集极的研究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项提高行波管效率的研究工作,研究的目标是使电子作用效率大于25%,采用的方法是相速负渐变。经过八种方案的试验,电子效率从原来的均匀螺线管的13%提高到了29.8%,效率改善了2.3倍。采用单级降压收集极后,管子的总效率(包括热子功率在内)达到了41%以上。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设计计算和实验验证相速负渐变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级降压收集极入口电子速度分布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多级降压收集极入口电子速度分布理论,并设计实验获取了入口电子能量分布密度函数。利用能量分布密度函数构造比较真实的收集极仿真初始条件,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较旧的仿真初始条件仿真结果有很大改善,为多级降压收集极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效依据,从而提高行波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Ka波段高效率行波管的特点,采用专门的设计技术提高电子互作用效率、收集极效率、电子流通率和采用匹配良好的输能系统,实现了Ka波段30 W,55 W,80 W和100 W系列连续波行波管,效率达到45%~60%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高效率、低返流率为优化目标,对K 波段行波管的多级降压收集极进行设计。通过MTSS 软件对收集极 进行优化,从模拟结果中可知:当电子注工作在动态时,考虑和未考虑二次电子的情况下,收集极的效率分别为82%和 79.15%,电子回流率分别为0.08%和0.39%。此结果满足毫米波行波管设计的要求,相关的实验测试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3.
多级降压收集极CAD中的二次电子发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级降压收集极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微波放大器件效率.多级降压收集极中的二次电子发射对其效率有重要影响.该文探讨了真二次电子、弹性反射电子、非弹性反射电子3种二次电子发射模型,对发射率、发射角度以及能量分布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考虑二次电子后的收集极模拟计算收敛条件进行了讨论.上述结果在多级降压收集极CAD软件中得到应用,定量分析了其对多级降压收集极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该文基于Orprogr软件,在X波段模拟设计出耦合腔行波管的期待电性能,并利用互作用后的电子注为入口条件,优化设计出收集效率大于71.5%、电子注着陆相对均匀的三级降压收集极。在上述条件下,讨论了电子进入收集极层流性(速度比)、电极形状、电极电压以及收集极内电场分布对电子运动的影响,从物理上给出了电子注在收集极表面着陆特点的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多级降压收集极中次级电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效率与电子回流率是考核多级降压收集极的重要指标,而多级降压收集极中次级电子的存在对效率和电子回流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次级电子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次级电子发射的物理原型,并根据其编制了相应的CAD程序, 在对多级降压收集极的试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概述设计、试验和制造了一种冷却宇宙飞船上用的行波管的热控制系统。设计的这种系统显示出能用散热管提供一些高热导通道,把行波管收集极上耗散的750瓦功率传到平板辐射器上,在此处再将热量辐射到空间去。四个散热管组成的蒸发器和行波管收集极,与固定在辐射器中央的一个传热块相連。导热管冷凝器沿着方形辐射器板对角线放置,以便在对角线上几乎保持等温,达样散热片效率就高。本文给出的试验结果,指出在不同功率耗散下热控制系统的几种散热工作方式。给出了在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散热管全部损毁时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介绍一支新研制的X波段、降压收集极、栅控脉冲功率行波管。该管采用大电流密度钪酸盐阴极和小型化钐钴PPM聚集。利用切断慢波线缩短了管长、提高了增益。采用新型散热措施,在3%的工作比下,输出功率达到千瓦级。用单栅,栅丝直径为0.025 mm,其电流截获率约为10%。采用单级降压收集极,降压度40%。电子注动态流通率约为95%,图1为降压收集极的实验曲线。试验管用的是活动收集极,其轴向位置可  相似文献   

18.
<正> 市场动态 近几年来,电阻网络是无源元件市场中最大的增长者。据美同电子工业协会报告,1975年美国电阻网络销售量占全部固定电阻器的15%,1980年几乎翻了一番,占29%;这种增长趋势还将继续下去,估计到1985年  相似文献   

19.
收集极效率是空间行波管整管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极入口能量分布对收集极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行波管设计中,直接通过互作用仿真计算获得的收集极入口能量分布往往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收集极电极加电势构造空间势垒测试收集极入口能量的方法,并通过此方法测试了某空间行波管收集极入口能量分布,通过调整激励功率等方法构造与测试入口能量分布接近的收集极入口电子注,并使用此入口电子注对收集极电子光学结构进行了优化,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1.行波管用多级收集极提高行波管效率 Microwave J.(USA),Vol.18,№.8,pp.31~33,61,Aug.1975. 本文指出,通过回收行波管用过的电子注中的功率,可以提高其效率。作者叙述一种多级收集极技术,应使收集极效率达到85%,使总效率达到40%。设计用于14千兆赫新的卫星波段的行波管放大器 Microwaves(USA)Vol.14,№.6,pp.75~76 June.1975. 本文叙述1277 H 04R~028型行波管放大器,它用于满足14千兆赫新卫星波段的地面站需要。在20瓦输出功率下,其增益为53分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