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非稳定传热计算法分别计算了南北向和东西向,以及夕发朝至运行时硬座空调客车的动态负荷。计算结果表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铁路空调客车在运行时空调负荷变化较大,在不同区间运行的铁路客车,其空调动态负荷的最大值不尽相同。因此认为,不能仅依据TB1951—87《客车空调设计参数》来确定空调机组制冷量,而应根据客车运行区间的最大动态负荷设计空调机组;若能根据客车动态负荷变化趋势,实现客车空调机组的变频调节和自动控制,可达到提高客车舒适度和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王震坡  刘鹏  辛涛 《高技术通讯》2011,21(11):1196-1200
根据纯电动公交客车的结构特点以及实际投入运营的某型纯电动公交客车的故障统计情况,得到了纯电动公交客车的故障图,并采用引入了权重系数的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纯电动公交客车的故障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对该型纯电动公交客车运行应用的故障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表现不同故障对车辆运行的影响程度.故障分...  相似文献   

3.
徐瑛  陈志刚  刘蔚巍 《制冷》2006,25(4):49-52
采用非稳定传热计算法分别计算了南北向和东西向,以及夕发朝至运行时硬座空调客车的动态负荷。计算结果表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铁路空调客车在运行时空调负荷变化较大,在不同区间运行的铁路客车,其空调动态负荷的最大值不尽相同。因此,不能仅依据TB1951—87来确定空调机组制冷量,而应根据客车运行区间的最大动态负荷设计空调机组;同时,若能根据客车动态负荷变化趋势,实现客车空调机组的变频调节和自动控制,可达到提高客车舒适度和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公交客车空调铜、铝翅片散热器抑菌性能的比对、分析,比较车载空调铜制散热器与传统铝制散热器翅片表面的微生物水平及通过空调系统送风对车厢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公交客车空调未投入使用期及投入使用末期对公交客车送风口、呼吸带空气及空调散热器翅片进行微生物采样检验,以公交客车停车场大气作为对照。与铝相比,铜作为表面材料能显著降低翅片表面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空调采用铜翅片散热器可降低呼吸带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水平,具有显著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热泵空调系统在冬季低温工况下制热能力衰减问题,通过换热器设计优化,研发出基于喷射补气的余热回收型热泵空调系统,并进行了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准二级压缩电动客车热泵空调系统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制热性能.在环境温度为-20℃,车内温度为20℃,余热量为1.8 kW的制热工况下,相比于无余热回收工况,系统制...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客车空调用的大排量汽车空调压缩机为研究对象,对其国产化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3种不同型号的大排量客车空调压缩机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工况下压缩机的各项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国产化技术生产的空调压缩机性能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且能够在恶劣工况下安全、可靠运行,保证了客车空调系统进口压缩机的稳定替代。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铁路客车空调的应用现状,研究了在客车上采用空气制冷和诱导空调装置的相关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汽车空调的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客车空调系统各部件的进展;阐述了客车空调系统部件的改进设想,为今后客车空调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铁路客车空调的现状及改进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目前我国铁路客车空调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客车上采用空气制冷和诱导空调装置的相关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分析现有电动客车的采暖方案——空气源热泵+PTC电加热,大约在环境温度0℃以上时采用热泵技术采暖,环境温度低于0℃时采用PTC电加热采暖。根据现有电动客车的采暖方式提出改进方案:污风热回收、除霜系统设计、中间喷焓技术的利用、根据气象信息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细分方法下的农村公交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只靠一两种车型来实现"村村通客车"是不现实的,农村市场差异化客观上需要产品差异化.目前农村客车产品的差异化特点不明显,主要还是由于客车企业对农村客车市场的研究不够深入所致.本设计是在市场细分方法下针对四川地区农村交通、人文特点设计的一款农村公交客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独立分体式大巴空调系统的设计特点和工作系统.该产品具有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价格低、维修方便等优点,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的产业化面临整车性能、成本和可靠性的问题,HFF6112GK50EV型电动客车作为国内第一款列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车辆产品公告的电动汽车,在关键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电动客车的关键技术包括动力系统、整车车身结构设计与分析、整车控制和能量管理系统等。对上述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有效控制整车成本的基础上,该车动力性和经济性均超过合同规定的指标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且通过了5 000 km可靠性考核试验,目前正在接受公交工况的运行考核。  相似文献   

14.
车用CAN总线测试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CAN总线在我国正在研发的电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制定我国自己的电动汽车通讯协议,基于提出的网络在环设计方法,研究开发了CAN总线实时仿真测试平台。该平台可对CAN总线通讯网络性能、单个ECU通讯性能进行分析、测试及评价,用于车用CAN总线相关技术的研发及车载CAN总线通讯网络性能的测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新开发成功的客车电动外摆门驱动控制系统 .该驱动控制系统满足了豪华客车对外摆自动门的要求 ,特别适用于无压缩气源的中型豪华旅游客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开发了一个微机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系统,可以将数显测微仪测量的数据直接送入计算机。根据PC总线计算系统硬件,对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系统的硬件进行了总体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接口电路板的硬件设计,I/O口地址的译码方法及数据转换原理。质量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在线测量和自动监控。  相似文献   

17.
CAN总线在现场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N总线是一种主要用于各种现场检测和控制的现场总线网络,由于可靠性高、实时性好、成本较低,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检测与控制领域。在此介绍一种CAN总线在现场检测系统中应用的设计方案,并重点论述系统软硬件设计及通信协议的制定等方面内容。实际应用表明,系统通信在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之外,还有一定的扩展功能。  相似文献   

18.
A fast low cost ECL differential bus multiplexer, Bus Switch (BS), has been constructed as a single CAMAC unit. It has been designed with two strobed 16-bit latches to capture and hold two 16-bit input ECL data words. Its design has foreseen the possibility of connecting 16-bit differential ECL outputs of many BS modules to the same bus. Its simplicity and flexibility make it a useful element for all kind of acquisition systems. It will be used, for example, in the first level trigger of the L3 experiment at LEP.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内外轻便型电动车代步工具的设计现状,从关爱设计角度出发,以轮椅为设计来源,设计一款椅式轻便型电动代步工具,拓展了该产品的使用功能与使用人群范围。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Deregulation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n many countries. The 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 (ISO), responsible for ensuring the secure, economic, and efficient dispatches, has to calculate the Available Transfer Capability (ATC) for bilateral contract customers. However, a large number of calculations using the power flow approach is required to calculate the ATC. In this paper, a method involving the hybri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ATC.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from a six‐bus and the IEEE 30‐bus system show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on‐line 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