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信息网络具有高动态拓扑,大时空尺度、多样化业务和星上资源受限等特点。随着星间组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航天活动的不断增加,航天器用户的动态多址接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因素,得到了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首先分析了典型多址接入技术的主要特点;然后在空间信息网络场景中,对基于竞争的分布式接入控制、基于无冲突的集中式接入控制以及多协议混合接入控制等三种多址接入技术进行了性能分析,对比剖析了三种多址接入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分别提出了典型多址接入技术在未来空间信息网络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和适应性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用于总线型通信网的一种新型多址接入技术,即同步计数顺序争用多址接入技术实现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多通道随机通信系统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集中在固定分配多址接入方式。引入了随机多址接入技术,以便在突发性事件中保持良好的性能,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CDMA-时隙式非坚持CSMA多用户通信系统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网络吞吐量进行了仿真研究。证明了在随机多址接入技术中采用CDMA技术,可以明显改善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LoRa技术近年来在低轨卫星通信中得到广泛关注,但仍存在抗多普勒频移能力差和多址容量低的问题。为此,基于具有良好抗快时变衰落的折叠调频斜率键控调制(FCrSK)波形,设计了带内频分多址接入方式。其中每个用户采用不同初始频率信道实现多址接入,且所有用户均共享相同的频带资源。并且分析了该多址方式存在的多址干扰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纠错反馈的带内频分多址干扰对消方法,该技术相较于LoRa体现出更好的多址接入容量和更强的多普勒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前端到用户的下行广播信道以及用户到前端的上行多址信道是HFC网络中的两大类信道。上行信道面临多用户接入问题,为确保用户可以对上行信道进行公平共享,特设计HFC网络MAC层。本文首先对多址接入技术进行简单介绍,之后对接入模式、时隙同步以及解决冲突的基本原理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是5G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技术采用功率域复用的方式增加用户接入数,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和可靠性,应用前景广泛。因此,研究5G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其关键问题,如用户间的资源分配和多址干扰的消除等方面的问题,更值得深入研究。分别对这两个关键问题,就国内外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从实际多用户小区的资源分配、单一的串行干扰消除技术出发,总结了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为更好地发挥NOMA技术的性能优势、抑制多用户共享资源带来的多址干扰问题提供参考。随着研究的深入,资源分配和干扰消除两大关键问题必将得到完善的解决,非正交多址技术也会在5G通信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了Ad hoc网络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Ad hoc网络的多址接入技术,并针对基于时分多址接入的网络系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线自组网信道接入协议--信道预约多址接入协议.该协议通过对物理信道的动态划分,将控制信道与业务信道相分离,实现了网络控制信息和业务信息的无冲突发送,改善了网络的信道利用率和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移动通信自诞生以来,就承载着数以亿计的人民通信的使命。遍观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已至当前我们正在使用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每一代都有着鲜明而卓绝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使得移动通信在连接质量、峰值速率、连接数、误码率以及系统容量上不断提升。其中系统容量的提升离不开多址接入技术的引入。本篇论文将重点探讨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方式,并结合实际给出多址接入方式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9.
江沸菠  王玲  董莉 《计算机应用》2007,27(4):818-820
针对Ad Hoc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址接入协议——按需同步码分多址协议(ODS-CDMA)。协议仅在通信时在收发节点间建立临时的同步,综合了同步与异步MAC协议的优点,通过时隙预留,功率控制和CDMA技术来提高网络的性能。并通过使用混沌序列和修正因子来克服CDMA组网时的多址干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  相似文献   

10.
无线局域网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了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的功能,使用户能够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入。  相似文献   

11.
在高速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中,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因为它的频谱利用率高,成本低,并可以提供高速的传输速率,同时还很容易和多种多址技术相结合,所以正倍受瞩目。MC-CDMA和OFDMA就是两种常用的OFDM的多址接入技术,本文着重分析了两种方式在WLAN中的特点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无人机与地面用户的通信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双工和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无人机通信系统模型,并分析了城市和郊区两种场景下该系统模型的遍历容量。首先,推导出两种场景下该系统模型的精确容量表达式;然后,通过引入Q函数和利用截断方法解决了式中指数积分函数的计算问题,得到了容量的近似闭式表达式,并在城市场景下,采用取系数因子的方法得到了更精确的容量近似闭式表达式;最后,仿真和数值结果表明,莱斯因子对系统容量存在一定影响,增加无人机数量或非正交多址接入功率向量都可以获得更好的容量性能。  相似文献   

13.
陈轶  李波 《计算机科学》2011,38(3):70-72
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网络)中实时业务的传输需要网络协议提供较为可靠的服务质量保证(Qos保证),而现有多址接入协议一般未能提供较好的Qos支持。在单步信道预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更为可靠的多步信道预约机制的多址接入协议,其利用实时业务分组的周期性特点,对无线信道资源进行多步预约,从而保证了实时业务的可靠传输。仿真实验表明,相较于单步信道预约机制,多步信道预约机制对网络的多址接入性能有较好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根据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笔者对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上下文感知网络、滤波组多载波技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大规模MIMO技术等,以期加深人们对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武器数据链多址接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息的实时性传输是武器数据链多址接入协议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深入分析了武器数据链的发展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TDMA多址接入协议——正交域时频多址接入协议ODTFMA。该协议根据机群内的飞机数以及载机同时制导的最大武器数预先分配时隙。机群内多个武器子网采用多个正交频段互不干扰地同时工作。通过OPNET仿真软件对协议中时敏信息的传输时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协议能够满足武器数据链的时延要求,能够较好地支持实时性业务的传输。  相似文献   

16.
在理解无线通信多址接入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基于5G无线通信的稀疏码多址接入系统的FPGA实现方案,利用可综合的Verilog语言在Quartus II及Model Sim平台下完成了电路的设计综合仿真及FPGA验证,结果证明该设计实现功能完备,可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倪冰 《信息网络》2004,(7):30-32
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宽带网络接入。WLAN具有易安装、易扩展、易管  相似文献   

18.
受通信业务量激增的影响,串行通信网络的吞吐量急剧下降,为此提出基于Nutaq平台的串行通信分组轮询多址接入方法.借助Nutaq平台利用信道容量接收矢量,得到通信网络接收串行信号的协方差矩阵,根据信息熵与条件熵之间的联系,计算通过串行通信网络所输出的分组轮询多址概率分布,再利用编码函数映射过程得到译码函数,计算信道码的均衡误差概率.根据计算结果设计串行通信分组轮询多址接入算法,实现了串行通信分组轮询的多址接入.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信道带宽为20MHz、80MHz和160MHz时,串行通信网络吞吐量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人们对移动通信越来越多的要求,第五代通信系统(5G)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增加系统的容量,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多址接入技术很有可能运用到5G中。由于接收端运用串行干扰消除技术,可以将多个信号结合在一起传送。因此将NOMA与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结合在一起,采用迫零算法设计波束。每个波束可以有多个用户,主要讨论用户的配对选择问题。为了提高系统的效果,利用迫零算法波束的特点,提出了用户的配对选择算法。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余英  周永录 《微机发展》2001,11(2):21-23
本文对多媒体信源时隙式随机多址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接入机制,得出系统吞吐量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有关系统性能,并给出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