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20年黄河上游洪水来源以及在通过宁蒙河道时洪水的水沙特点、河道冲淤特点、水位流量关系表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汛期黄河上游洪水的水量大、沙量小、持续时间长;洪水对宁蒙河道产生了明显的冲刷作用,宁蒙河道洪水期河道冲刷了0.618亿t;洪水对河道过流能力的恢复作用显著,洪水后内蒙古河段代表水文站同流量(2000m3/s)水位下降0.09-0.16m,该场洪水有利于维持宁蒙河道的排洪排凌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宁蒙河道萎缩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龙羊峡水库运用后,改变了出库的水沙过程,使得进入宁蒙河道年均水沙明显减少,年内分配发生变化,洪峰流量大幅度减小。水沙变化导致宁蒙河道同流量水位抬升,河床持续抬高,主河槽淤积萎缩,过流能力降低。为缓解宁蒙河道淤积萎缩现状,建议加大上游多沙支流治理力度,保障一定规模的输沙水量,尽快开展龙刘水库调水调沙运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黄河宁蒙河段河道特征及其冲淤情况,阐述了造床流量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利用宁蒙河段沿程几个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计算了各断面的造床流量,初步分析了用造床流量冲刷宁蒙河道的可能性,研究宁蒙河段造床流量对于利用水库调节水沙过程塑造合理河床形态,进行河道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龙羊峡水库运用后,调节径流泥沙,改变了出库流量过程,使得进入黄河宁蒙河段年均水沙明显减少,年内分配发生变化,洪峰流量大幅度减小。水沙变化导致黄河宁蒙河段同流量水位抬升,河床持续抬高,主河槽淤积萎缩,过流能力降低,说明了水库运用会对下游干流河道冲淤演变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2018年黄河上游洪水的水沙特点以及洪水对宁蒙河道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黄河上游洪水具有洪量大、持续时间长、洪峰流量大等特点。进入宁蒙河道洪峰流量为2 880~3 600 m3/s,内蒙古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发生大范围漫滩。宁蒙河道洪水期河道冲淤调整较大,内蒙古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产生明显的“淤滩刷槽”效果,漫滩洪水冲刷效率高于非漫滩洪水。洪水对河道排洪能力的恢复作用显著,洪水后内蒙古河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站同流量水位分别下降0.71 m和0.47 m,平滩流量分别增加约500 m3/s和320 m3/s。  相似文献   

6.
黄河宁蒙河道近期调整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长系列实测资料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宁蒙河道不同时段的冲淤调整特点及其原因,认为:①宁蒙河道近期淤积量明显加大,河道萎缩;②河道排洪能力下降,同流量水位年均上升0.1 m,内蒙古河段不同水文站平滩流量减少了800-4 000 m^3/s;③近期降水、天然径流量、河道引水、支流来水来沙以及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调节河道来水来沙过程等因素是宁蒙河道淤积加重的主要原因。为了减缓宁蒙河道淤积,建议加快多沙支流水土保持治理速度并增加汛期水量。  相似文献   

7.
依据黄河宁蒙河段2019~2020年度石嘴山至头道拐5处水文站凌汛期水文资料,套绘分析各站凌汛期水位变化过程及断面冲淤变化特点,以期为黄河宁蒙河段未来凌汛期测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河上游干流水库调节水沙对宁蒙河道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河上游干流大型水库投入运用后,在带来了巨大的发电、防洪、灌溉和防凌效益的同时,也给枢纽下游冲积性河道的演变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水库运用前后黄河上游宁蒙河道水沙条件的变化和河道冲淤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给出了头道拐站输沙能力与流量问的量化关系。在分析泥沙输移规律和宁蒙河道淤积成因的基础上,计算了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调节水沙对宁蒙河道的影响。初步计算分析了内蒙河道维持目前过洪现状及恢复到2000m^3/s平滩流量条件下所需要的水量。该研究对西线调水和水库运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黄河宁蒙河段2020年洪水概况和特点,分析了洪水成因、断面冲淤变化和水位流量关系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2012年黄河上游洪水的水沙特点和洪水演进、传播特性以及洪水对河道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年黄河上游洪水水量大、沙量小、漫滩严重,洪水传播速度慢,洪水峰型沿程有所改变;洪水期河道冲淤调整剧烈,整个宁蒙河段河槽冲刷1.916亿t,滩地淤积量达2.032亿t,冲刷以中粗沙为主。洪水对河道排洪能力的恢复作用显著,洪水后内蒙古河段代表水文站同流量水位下降0.43~0.63 m,平滩流量增大了201~588 m3/s。漫滩洪水对宁蒙河段河槽的塑造作用较大,建议充分利用大漫滩洪水维持宁蒙河道的长期排洪排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黄河宁蒙河段冰盖、冰塞、冰坝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龙羊峡、刘家峡两水库联合运用对这些因素的改变作用。结果表明:影响冰塞和冰坝形成、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热力因素、水力因素和河道边界条件;导致宁蒙河段冰塞增多、冰坝减少的根本原因是龙羊峡、刘家峡两水库联合运用造成的宁蒙河道淤积。  相似文献   

12.
2011~2012年度黄河宁蒙河段受气温等因素综合影响,首凌、首封日期偏晚,封河速度快、距离长,槽蓄量大且分布不均,封河水位低,开河水位高,开河速度较慢、日期较晚.介绍了黄河宁夏至内蒙古河段的凌情概况,通过分析2011~2012年度黄河宁蒙河段的凌情特点,得出气温变化是造成2011~2012年度凌情特性的最主要因素,同时,河道形态、水文条件、水库调度及河道障碍物等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黄河宁蒙河段枯水流量演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流量演进的水文学原理,以日为时间步长,分析探讨了线性回归法、马斯京根法和汇流系数法在黄河宁蒙河段枯水流量演算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法和汇流系数法演算效果较好,能够反映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枯水流量演进的基本规律,满足宁蒙河段枯水流量调度工作的需求;马斯京根法受其应用条件的限制,对长距离、小流量河段流量演算的效果较差,不适合宁蒙河段枯水流量演算.  相似文献   

14.
黄河宁蒙河段开河期冰凌洪水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一般由融冰洪水与冰坝洪水组成,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凌峰、洪量年际变化大,沿程增加明显,头道拐站易形成多峰,峰型系数较夏汛小,洪水历时较夏汛短,水位表现较夏汛同流量水位高,流速在涨水段慢于落水段。这些特点主要与宁蒙河道形态、水利工程、封河期上游来水及开河期气温、开河形势、封冻期形成的槽蓄水增量大小、沿程分布及其释放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黄河宁蒙河段凌汛洪水流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冻期凌汛洪水流量特性分析是研究冰坝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黄河宁蒙河段1960~1983年解冻期的水位、流量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洪水流量的产生和演变,建立了解冻期最大流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及上游修建水库后的防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上游宁蒙河道冲淤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上游来水沙地区分布不均匀,水沙异源。大型水库修库前,来沙多,宁蒙河道淤积,50年代淤积尤为严重。青铜峡、刘家峡水库运用后,水库大量拦沙,宁蒙河道发生冲刷。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后,汛期蓄水削峰,出库中小水流量历时加长,大流量出现机会大大减少,宁蒙河道重新调整,主要表现在;水流挟沙能力降低;河道淤积严重,水位升高,平滩流量减小;河势摆动加剧,滩岸坍塌严重;西柳沟高含沙洪水淤堵干流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同时期黄河宁蒙河段各水文站的日均流量和日均含沙量、月均流量和月均含沙量数据,研究了流量与输沙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输沙率与流量及上游来水含沙量之间的关系。针对宁蒙河段各水文站不同时期的输沙率公式,探讨了输沙率的影响因素及输沙率公式中系数与指数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宁蒙河段的河道输沙率主要受河道的水力几何形态、河道来水来沙条件影响;河道输沙率公式中系数的对数与指数呈反比关系(决定系数达到0.98),并且系数和指数的大小与河道冲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解冻期冰坝溃决洪水流量特性分析是研究冰坝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黄河宁蒙河段1960—1983年解冻期的水位、流量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洪水流量的产生和演变,建立了解冻期最大流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并分析了上游修建水库后的防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黄河宁夏、内蒙古河段实测凌情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宁蒙河段2019~2020年度凌情特点,并提出了今后加强宁蒙河段冰凌影响因素的观测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演变及河槽过洪能力变化,进一步认识宁蒙河段冲淤演变规律,并根据下河沿水文站设计水沙条件,估算宁蒙河段2020年、2030年的冲淤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期宁蒙河段输沙能力降低,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昭君坟断面平滩流量呈减小趋势,河道淤积加重,支流淤堵干流情况加重。根据下河沿设计水沙条件推算头道拐水沙量以及区间引沙量,采用沙量平衡法,考虑区间支流来沙、区间风沙入黄情况,预估下河沿~头道拐冲淤量,2020年水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0.78亿t;2030年水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0.80亿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