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胡平  严伟  单以银  杨柯 《广东电力》2011,24(11):6-10,29
研究了高Cr铁素体耐热钢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600℃时效后(最长至3 000 h),高Cr铁素体耐热钢在室温和600℃下的拉伸强度随时效时间基本不变;增加耐热钢中的W含量可以提高时效前后的600℃高温拉伸强度,添加Co则无显著影响;耐热钢的室温冲击功在500 h的短时时效后快速降低,随后逐渐趋于稳定,加Co...  相似文献   

2.
9%-12%Cr高等级耐热钢因其性能优势在超超临界机组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这些钢在高温、低应力长时间运行时其焊接接头的细晶区有出现IV型开裂的可能性.介绍国外研究机构对铁素体耐热钢Ⅳ型开裂的研究成果,分析了IV型开裂的试验应力该如何确定.我国目前投产运行的超超临界机组P92钢焊接接头的服役参数是否会导致IV型开裂从而引起部件失效等,从而为试验研究新型耐热钢的IV型开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超超临界机组用新型耐热钢及焊接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概况,简述了机组中采用的几种新型耐热钢的性能和用途,分析了铁素体耐热钢和奥氏体耐热钢在焊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型耐热钢的焊接性,提出了新型耐热钢焊接监督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LEXT)对9%~12%Cr马氏体耐热钢的微观组织形貌的分析表明,LEX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放大倍率,可用来观察样品表面亚微米程度(0.2μm)的三维形态和形貌,又可以测量微小尺寸。LEXT在进行9%~12%Cr钢制高温承压部件微观组织老化规律研究和金属监督检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9%~12%Cr耐热钢基本特点的分析认为,KT5917(12Cr铸钢)的Cr、W含量较KT5031A(9Cr-1Mo锻钢)高,所以KT5917(12Cr铸钢)的高温抗蠕变性能、抗氧化性能、抗腐蚀性能优于KT5031A(9Cr-1Mo锻钢)。但KT5917(12Cr铸钢)610℃许用应力小于KT5031A(9Cr-1Mo锻钢)的许用应力,使其阀体设计壁厚大于KT5031A(9Cr-1Mo锻钢)设计壁厚,铸造阀体还存在无损检测和焊接难度增大的问题,KT5917(12Cr铸钢)的实际使用性能要劣于KT5031A(9Cr-1Mo锻钢)。  相似文献   

6.
为了介绍几种目前比较常用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新型铁素体系耐热钢持久性能的预测方法,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各种预测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分析结果表明:等温线外推法将会严重高估新型铁素体系耐热钢的持久性能,时间-温度参数法则仍然适用;由于9%~12%(质量分数)Cr系耐热钢在长期的服役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明显,应使用多区时间-温度参数法;连续介质损伤力学(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CDM)模型中的各个参数都有具体的物理含义,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9%-12%Cr高等级耐热钢旧其性能优势在超超临界机组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这些锕磷高温、低应力长时间运行时其焊接接头的细晶区有出现IV型开裂的可能性。介绍国外研究机构对铁素体耐热钢IV型开裂的研究成果,分析了Ⅳ型开裂的试验应力该如何确定,我国目前投产运行的超超临界机组P92钢焊接接头的服役参数是否会导致Ⅳ型开裂从而引起部件失效等,从而为试验研究新型耐热钢的Ⅳ型开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电站用12%Cr型马氏体耐热钢不同工艺热处理的组织性能研究表明,正火(1 020~1 070℃×1 h)+回火(760℃×2 h)或高温退火(1 050℃×1 h)+回火(760℃×2 h)工艺热处理后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硬度在CSN417134—1977要求范围内;等温退火(1 050℃×1 h→670℃、750℃、870℃)+回火(760℃×2 h)工艺热处理后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珠光体,硬度在标准要求范围内;不完全退火(850℃、870℃)工艺热处理后会得到深浅二区域组织,其中深色区域为颗粒状珠光体,浅色区域为铁素体+碳化物,并且试样的硬度低于标准要求的下限值。  相似文献   

9.
SA213-T92钢是一种新型的铁素体耐热钢.文章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USC火电机组中采用的新型细晶强韧化铁素体耐热钢SA213-T92钢的焊接性能,阐述了此钢种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情况,讨论了其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热处理的工艺特点,经评定试验可作为T92钢现场焊接工艺制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钢102即12Cr2MoWVB是我国研制成功的新型低合金耐热钢。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数据以及电站锅炉实际运行的考核,证明钢102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工艺性能及热强性能,超过国外同类型低合金钢。在接近600℃的实际运行5万小时后(北京热电厂7号  相似文献   

11.
电站锅炉用马氏体耐热钢P92钢的焊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机组容量的提高, 对耐热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92 钢是一种新型铁素体耐热钢, 在国外已经被用于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电站。P92 钢焊接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厚壁管道的焊接技术。文章在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标准DL/T868- 2004 对焊接接头的各项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冲击、弯曲和硬度、金相等方面进行了焊接工艺可靠性验证。  相似文献   

12.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材料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平 《电力建设》2005,26(6):26-0
材料技术是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要发展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必须了解国外在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用钢的发展过程。根据国外的经验,开发新型铁素体耐热钢和奥氏体不锈钢对超(超)临界锅炉的材料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不锈钢材料进行了概述,并详细论述了不锈钢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及不锈钢的磁性能与其它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不锈钢磁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接着,对现代铁素体不锈钢材料及其物理性能作了简要介绍,着重介绍了现代铁素体不锈钢材料的分类及描述其性能的主要技术参数,并把该材料与常用的几种软磁合金进行了对比,最后讨论了现代铁素体不锈钢材料的性能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在使用现代铁素体不锈钢材料过程中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如饱和磁化、耐蚀能力、易切削性、矫顽力等,并详细讨论了合金元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供设计人员和材料开发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型奥氏体不锈钢HR3C与细晶粒强韧马氏体耐热钢T91异种钢焊接接头,采用手工氩弧焊接工艺、高温加速模拟、高温持久和常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HR3C与T91异种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变化、高温强度、界面蠕变损伤及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焊前预热448 K,焊后不进行热处理条件下,接头的力学性能优异.加速模拟运行3004 h后,接头的力学性能仍然良好.而加速模拟运行5012h后,HR3C/T91界面发生了蠕变失效,蠕变裂纹在管接头内表面焊缝/T91界面形核、扩展,然后在管接头外表面T91的临界热影响区内发展,最后导致接头蠕变失效.拉伸和弯曲试验过程中,接头的强度和塑性下降严重,断裂位置均在焊缝/T91界面区域.因此,焊缝/T91界面容易发生早期蠕变失效.  相似文献   

15.
对12Cr1MoV钢中出现的非正常组织(如非等轴铁素体加珠光体,非等轴铁素体加细碎珠光体等)进行高温持久性能试验后,分析了材料金相组织的球化程度、珠光体分布位置和蠕变孔洞等金属内部微观结构变化。与常规试验标准对比后,建议在钢管(包括15CrMo、T12、T22等钢种)订货时,要求管材的组织形态为等轴铁素体加块状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16.
胡平  王志武  李正刚 《广东电力》2010,23(5):16-19,22
对TP304H钢管在电厂长期高温运行后的组织变化和析出相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所得结果表明在长期高温、高压的运行过程中,TP304H钢管组织特征发生明显变化,析出相增加,主要是M23C6型碳化物和σ相,并随着析出物的增加,奥氏体耐热钢的机械性能下降,直至被破坏。为此,指出高温是影响析出相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超(超)临界锅炉管用材料的缺陷和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素体耐热钢和奥氏体不锈耐热钢制超(超)临界锅炉管在投入运行后,容易出现焊接接头裂纹、内壁氧化皮脱落等问题。对T91、T92钢管在运行中发生的过热爆管进行了组织性能分析,表明胀粗部位金相组织为细碎的白亮铁素体、碳化物和灰色岛状组织;爆管的拉伸强度Rp0.2和硬度值与吹损管相比均显著下降,爆口尖端的维氏硬度最低值下降到162,而相邻胀粗未爆管的维氏硬度值为175~1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