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鞍钢重型机械公司40 t VOD冶炼ZG06Cr13Ni4Mo钢的生产实测数据为依据,根据质量、能量守恒及热力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从操作、化学反应、冶金计量和热化学计量4个层次剖析VOD冶炼过程,建立了VOD冶炼不锈钢的工艺模型。该工艺模型包含冶金模型和热模型,可以根据各输入物料的用量、成分与温度等输入值,方便地求出各输出物料的收得量和成分等输出的预报值。VOD生产结果表明,该工艺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报VOD精炼需氧量、终点钢水成分及温度等,相对误差低于5%。  相似文献   

2.
热带钢轧机板形板厚抗干扰全解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带钢热连轧过程是一个多变量过程控制系统,除了系统有用输入和输出之间具有耦合作用之外,干扰输入也会和系统输出产生耦合作用,影响板形板厚控制质量.设计了前向通道解耦控制器和前馈补偿环节,实现了板形板厚输入输出解耦的同时使得带钢来料厚度波动对板形板厚输出的耦合性得以抑制和消除.生产实践表明,解耦策略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板形板厚的耦合作用,尤其是板厚调节对带钢板形的干扰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带钢出口板形板厚综合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目标变量输入点前馈,变量微分,切除调节器输出增量的办法,不设二自由度化系数,不设惯性环节实现二自由度化功能,可明显减少过程变量上升时间加快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4.
垃圾焚烧发电厂余热锅炉主蒸汽参数对焚烧厂的经济效益、运营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焚烧炉内的燃烧过程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的物理化学过程,必须考虑各因素间的影响。本文从焚烧系统的运行数据中选取合适的建模变量,建立多个输入多个输出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并测试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该模型可根据实时数据动态更新和优化,对主蒸汽参数进行准确预测,为现场人员调整控制策略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生产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鉴于MAG熔焊过程复杂,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多输入与多输出变量的非线性模型,研究熔焊工艺参数与焊缝宽度和余高的关系。通过分析神经网络的预测值与试验测量值的相对误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1.引言1957年,中西恭二和 Szekely 等人研究了熔池搅拌能量与均匀混合时间的关系。Engh 和Sundberg 等人对底吹气体搅拌能进行了计算。中西恭二和甲斐斡等人在 LD 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这些研究在促进 LD 转炉复合吹炼工业化生产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 VOD 过程方面研究甚少。为了探讨 VOD 过程  相似文献   

7.
1 过程方法应用评价的必要性1.1 确定输出是否满足输入的要求输出是过程的结果 ,输出的状况直接关系到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因而必须对其是否满足输入要求进行评价。过程的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 ,因此 ,输出应以针对有效验证输入要求的方式确定。1.2 确定是否提高过程的效率过程方法应能提高过程效率 ,即应能提高过程结果的价值与过程输入的价值的比值。因此 ,对每一个过程 ,过程方法应保证所需资源充分且必要 ,杜绝任何浪费。1.3 确定过程是否具有自我完善机能在过程运行期间 ,监视过程趋势 ,发现不良现象 ,及时采取措施 ,防…  相似文献   

8.
李实  刘竑 《中国冶金》2005,15(7):41-44
介绍了德国KEP特殊钢厂的概况及VOD精炼设备构造;剖析了VOD真空处理工艺过程以及工艺过程的合理控制;总结和分析了整个VOD处理过程的工艺要点及控制难点,特别是KEP厂VOD成熟的工艺技术和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9.
作为增强实力计划的一环,川崎制铁在千叶制铁所新建了一座不锈钢炼钢厂。新钢厂特点为采用了对原料要求宽松的熔化还原-脱碳工艺和超低碳化及对应于质量要求严格的VOD二次精炼及弧形连铸机。本文论述了其中关于VOD精炼过程中夹杂物形态控制的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冯国良 《冶金自动化》1989,13(3):28-30,8
本文介绍了作者将单纯形加速优化方法应用于双输入-双输出电炉控制的实验情况。结果表明,对某些多变量系统,这种建立在优化方法基础上的自寻优控制,方法简单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安杰  耿振伟  李忠伟  贾瀚  于丹 《特殊钢》2012,33(3):26-28
以抚钢二炼钢厂30 t VOD精炼不锈钢的生产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入VOD精炼钢水C(0.50%~0.93%)、Si(0.18%~0.42%)含量对喷溅以及吹氧过程温度的影响,证明C、Si含量高(C≥0.65%,Si≥0.22%)是导致吹氧前喷溅事故的主要因素,而C、Si含量低所引起的温升不足又影响后续冶炼的质量和效率。冶炼实践表明,为避免喷溅事故,当钢水[C]≥0.90%或[Si]≥0.40%时不得进行VOD精炼。在VOD吹氧冶炼前钢水中C、Si含量分别为0.40%~0.65%和0.12%~0.20%,能够满足VOD精炼不锈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钢渣化学成分的波动性,为解决钢渣重构在配料时所涉及的复杂运算问题,以钢渣、生石灰、粉煤灰、氟化钙(CaF_2)的化学成分作为输入变量,活性指数作为输出变量,构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并采用模拟退火算法(SA)进行优化计算,建立基于GRNN-SA的重构钢渣最佳配方优化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该模型能够实现重构配料过程的智能化计算,而且具有普适性,对不同来源的钢渣均有指导意义,对钢渣重构的试验结果也有一定的预测效果,实际活性指数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在5%以下,模拟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岩体可爆性进行更精确的预测分级,建立了主成分分析法与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评价模型。以某矿山岩石为例,将影响岩石可爆性的容重、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岩体完整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统计矿山13种岩体的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相关性预处理,将输出结果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岩体的爆破等级作为输出变量,得到的结果精度更高。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均控制在5%以内,与BP神经网络预测误差(16%)相比,所得到实际预测结果与期望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71.94%、86.65%、73.20%和76.62%,预测精度显著提高。该模型为岩体可爆性分级预测提供了一种更为完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双输出神经网络的转炉碳温控制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立红  刘浏  何平 《钢铁》2002,37(11):13-15,34
分析了转炉终点碳温控制时应采用的控制变量,采用标准差和中位数等方面对转炉冶炼输入变量进行前处理,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现场数据的神经网络训练样本进行降维处理,建立了基于双输出神经网络的转炉终点碳温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5.
AOD冶炼不锈钢工艺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45t AOD-L冶炼304不锈钢的实际生产数据为依据,根据系统模化、质量、能量守恒及热力学原理,建立了AOD冶炼奥氏体不锈钢的工艺模型(AOD M&H),包含操作、化学反应、冶金计量和热化学计量4个层次,共涉及469个变量。使用该模型进行模拟,由139项输入变量,包括各物料的用量、成分和温度,可方便地求出39项输出变量,如钢液成分、温度等。应用结果表明,冶炼过程中各阶段的钢液碳含量与温度的预报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11.1%。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对VOD脱碳终点碳含量进行动态控制,以某钢厂120 t VOD炉冶炼不锈钢的脱碳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MTA(multi task analyzer)废气分析系统分析VOD精炼中CO、CO2等废气成分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同时以物质碳平衡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废气分析的VOD冶炼碳终点控制的模型,对精炼过程中钢水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实际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偏差进行考察,说明了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碳含量的总体发展趋势。模型计算VOD脱碳终点碳质量分数误差都在±0.03%之内,模型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具有一定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三冗余传动系统设计方案,采用三组动力单元并行输入并互为备份,通过机械式复合轮系传动系统实现对各输入轴运动和动力的传动和耦合,保障系统在部分输入单元发生故障时自动完成切换,维持连续稳定的动力输出.对传动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出了系统的结构布局方案,导出了为达到三路传动等效作用需满足的配齿关系.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建立了三冗余传动系统的优化模型,将其划分为差动轮系和定轴轮系两个并行子系统,采用基于离散变量的多学科变量耦合优化方法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满足配齿关系、强度要求和动力学要求的最优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为了实现对超纯铁素体不锈钢VOD精炼脱碳过程的动态即时预测及控制,以酒钢宏兴不锈钢分公司100 t VOD炉冶炼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过程为研究对象,从顶吹氧气的分配行为和C Cr的竞争氧化出发,建立基于炉气分析技术的VOD动态脱碳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得到全过程钢液成分、氧气分配比、温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不同阶段的临界碳浓度给出估计范围。利用VOD出站成分以及精炼过程中CO/CO2的实际变化规律加以检验,与实际值吻合较好,较好地预测了实际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现代控制理论应用于冷连轧过程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讨论了MIMO(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的辨识问题,针对钢铁工业中的多机架冷连轧机实际生产系统,利用实际系统辨识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数学模型的建立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建立实用的冷连轧机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建立了两种描述稳态冷连轧过程的动态方程。并用多变量最小二乘法和静态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对描述系统的多变量典范差分方程和扩充的差分方程进行了辨识,得到了描述冷连轧机系统实用的一阶模型。经拟合仿真验证,表明效果较好。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小型线性系统辨识软件包,为一般系统的辨识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1 GB/T  190 0 0— 2 0 0 0标准条文理解1.1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过程方法的条文2 .4过程方法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为使组织有效运行 ,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 ,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 ,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称为“过程方法”。本标准鼓励采用过程方法管理组织。由GB/T  190 0 0族标准表述的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如图 2 - 1所示。该图表明在向组织提供输入方面相关方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