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一系列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 ,主要有环烷基润滑油生产的工艺技术 ,含硫原油生产高粘度指数基础油的技术以及加氢裂化尾油制取粘度指数大于 12 0的Ⅲ类基础油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基础油生产中应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我国润滑油行业面临的严峻的形势.为了提高我国润滑油企业的竞争能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下我国当前基础油生产中应重视的问题:应重视用传统溶剂精制工艺由含硫原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开好开足我国Ⅱ及Ⅲ类基础油生产装置.加速基础油质量的升级换代;充分利用国际准则,加快产品开发速度。  相似文献   

3.
李天金 《炼油》2000,5(4):19-26
本文介绍了进口含硫原油的基本性质,探讨了加工进口高硫原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过程中的腐蚀问题、工艺问题及所采取的对策,并对适合于我国现状的经济性高硫原油加工流程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我国润滑油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了提高我国润滑油企业的竞争能力,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当前基础油生产中应采取的对策:"老三套"工艺积极应对含硫原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优化基础油生产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装置,调整产品结构,生产Ⅱ及Ⅲ类基础油,加速基础油质量的升级换代;坚持科技创新,做强配方技术研发及添加剂业务。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及生产数据,对生产API Ⅰ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产优质基础油的原油优选方案,以及分输分炼、有条件地混炼等优化管理措施,在实际生产中提高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优质API Ⅰ类基础油的产量和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6.
含硫原油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工艺和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国欣 《润滑油》1997,12(2):15-20,47
介绍了国外用含硫原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艺和解决有关问题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旋转氧弹法研究了不同基属原油生产的6种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烃类组成与氧化安定性的关系以及各种基础油对抗氧剂的感受性。结果表明,大庆石化分公司用石蜡基原油生产的加氢基础油和兰州石化分公司用中间基原油生产的加氢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较差;基础油粘度指数越高,抑制粘度增长的能力越强,氧化后粘度增长越小;加氢基础油氧化后,链烷烃、总环烷烃含量都有所下降,芳烃及胶质含量增加;含硫酚抗氧剂在几种加氢基础油中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感受性最好。Ⅱ、Ⅲ类基础油和Ⅳ类基础油对抗氧剂感受性相当,明显好于Ⅴ类基础油。  相似文献   

8.
综述     
叙述了润滑油基础油生产的历史,矿油型润滑油基础油的种类和生产方法;比较了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所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的特性。重点介绍了白土处理、溶剂脱蜡和加氢精制等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以及添加剂对于改善润滑油基础油性质的巨大作用。列表说明了各种添加剂的发展历程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建良  彭伟 《高桥石化》2008,23(1):24-26
介绍了以宾恰玛斯:萨里尔(1:2)混炼油为原料,通过润滑油老三套生产的HVIⅠb和HVIⅠc润滑油基础油,质量满足要求,并与尼尔原油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对比,结合理论分析,对生产HVIⅠb和HVIⅠc基础油的工艺和条件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于志东  张文杰 《石化技术》2013,(4):31-35,39
介绍了使用大庆原油掺混50%萨里尔原油试生产润滑油基础油期间,各装置的加工情况并对产品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萨里尔原油酸值小,硫、氮含量较低,属于轻质低硫石蜡基原油,适宜生产润滑油基础油。试生产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装置的操作条件,减二线可以生产黏度指数大于90的满足HVIIb等级要求的润滑油基础油,减三线可以生产黏度指数大于80的满足HVIIa等级要求的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衰减方程进行求导,然后再积分的方法,推导得到了衰减方程参数之间的关系:6=dc。由此提出了一种求解方程参数的新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采用近似法确定衰减方程参数的不足,具有简单、方便、快速、精确的特点。经实际算例验证表明,方法是有效、可靠的,易于被油气藏工作者掌握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刘枫林 《润滑油》2003,18(4):33-35
利用酯化反应和聚合反应合成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的PMA降凝剂小样,考察了在各种基础油中的降凝效果,重点探讨了PMA降凝剂的分子量和酯基侧链碳数分布等化学结构对降凝效果的影响,对提高我国PMA降凝剂的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随温度升高,泡沫稳定性的变化这一主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注水开发过程中变差函数的变化及孔隙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微相的孔隙度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不一样的。丛聚型河道中,开发初中期孔隙度分布明显受单河道的大小和形状控制,注水开发过程使得粘土矿物被带走,并消除了河道之间的高含泥屏障,致使开发后期孔隙度的次变程加大,平面上的分布更趋广泛,但纵向上非均质性加剧。对离散型河道而言,由于孔隙度的高值区仅分布于离散的河道内,注水过程并不能改变河道的形状,因此,尽管河道侧缘的储层性质有所改观,平面上孔隙度的分布基本不受注水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区金子运动与黄马青群底部石灰岩质角砾岩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5年朱森[1]等研究宁镇山脉地质时,首先提出中三叠世末期这里发生过重要的地壳运动,称金子运动,上三叠统黄马青群底部有石灰岩质角砾岩不整合在下中三叠统青龙群之上。1945年喻德渊[2]研究了安庆地区的同一地壳运动,黄马青群底部角砾岩同样不整合在青龙群之上,称淮阳运动,并强调淮阳运动结束了古生代以来下扬子地区长期海侵的历史,在地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变革作用。李四光[3]从区域的角度肯定了金子运动(淮阳运动)在华南和东南亚地区的地质意义。1962年以来,不少单位和个人[4,5,6]对此期运动作了研究,并肯定了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BASEMENT BENEATH THE ZAGROS BAS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t has long been recognised that the deposit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Phanerozoic cover in the Zagros Basin (mountains plus foreland)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reactivation of old tectonic fabrics in its basement. Facies boundaries and structures trending north-south and NW-S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reactivation of Pan-African sutures and Najd faults which are exposed in the Nubian-Arabian Shield. However, to the east of a projection of the Oman line SWwards into the Rhub Al Khali Basin, cover structures have a NE-SW trend which is not seen in Arabia. This boundary may overlie a Pan-African suture between Arabia and India (Somalia or Pakistan).
Data including magnetic intensities, geothermal gradients and isopach maps are used here to distinguish old faults which were reactivated in the basement from more recent faults formed in the cover by Zagros shortening. Old faults trending NW-SE are interpreted as having reactivated episodically since the Permo-Triassic opening of Neo-Tethys; perhaps more significantly, the basement faults that reactivated in the East Arabian Block since then trend north-south. The basement configuration is clarified by extending a modified East Arabian Block across the Zagros to an "East Arabian-Zagros block" in which the NW trend of the Zagros lies between two syntaxes. This suggests a new tectonic framework for the region. The repeated reactivation of basement faults throughout the East Arabian-Zagros Block controlled source rocks, traps and seals for the supergiant and giant oil and gas reserves which are present at various stratigraphic levels in different areas.  相似文献   

17.
在稳定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槽台过渡带地区古生界弧形裂谷系的发育、发展推动下,地块形变成南北成带、东西分区、隆洼相间的弧形构造带,并控制了油气分布规律,经后期盆山转换和耦合,这种变形至今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方向仍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东南缘前陆盆地经历了由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的演化历程,具有复合叠合盆地特征。从盆地层序上看,早中生代陆相前陆沉积体系下伏晚古生代海相被动陆缘沉积体系;从烃源岩系和含油气系统特征上看,具有陆相和海相两大套烃源岩系和成油气体系。其中,前陆盆地下伏海相被动陆缘烃源岩的优劣和保存条件是能否形成油气藏的关键。研究证明,晚古生代海相被动陆缘沉积发育优质烃源层系,热演化中等偏高,油气兼生;海相和陆相碎屑岩具有良好储集条件;海相和陆相蒸发相含膏岩系为优质盖层,生储盖配置关系良好,具有形成油气赋存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环-块试验机,研究了在蓖麻油、蓖麻油 硬脂酸锌、蓖麻油 硬脂酸钙3种润滑剂下,有色金属铜(H62)、铝(L2)试样与9CrSi环的摩擦磨损行为,探讨了其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蓖麻油中加入硬脂酸锌、硬脂酸钙添加剂、能生成化学反应吸附膜、形成边界润滑,保护金属表面不易磨损,提高了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20.
微构造对油水运动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微构造的成因和分类进行了论述,并以张天渠油田为例,就各种微构造组合方式对油水运动规律的影响进行了说明,得出结论:正向微构造为油气富集区,负向微构造为低含油气或严重水淹区。在确定加密井井别时,应尽可能地把生产井钻在正向微构造区,把注水井钻在负向微构造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