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Ti/Mo ,Ti/W和Ti/Me(Me为Fe Cr Al合金 )复合靶采用真空电弧技术沉积了多元膜 ,并对成分离析效应及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工作弧电流和阴极镶嵌体的弧斑平均电流对成分离析效应影响程度较大 ,Ti/Me复合靶存在一个无成分离析效应的平衡点。多元膜结构主要为组元原子固溶于Ti2 N中的结构形式 ,并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2.
多弧离子镀Ti-W-N多元多层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i/W复合靶,用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了Ti-W-N多元多层膜,并对其组织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我元膜的结构形式为(Ti,W)2N最佳多层膜的结构形式为基体/Ti/TiN/(TYiyW1-y)N/(Ti,W)2N,并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和极低的孔隙率,在800℃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在沉积过程中存在着多元合金膜层与复合靶的成分离析现象,这与靶材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Ti/W复合靶用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了(Ti,W)xN合金涂层,并对该涂层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组织致密,孔隙率极低,主要结构为(Ti,W)2N,并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和抗氧化性.在沉积过程中存在着多元合金涂层与复合靶的成分离析现象,这与靶材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Ti/Mo复合靶,用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了Ti-Mo-N多元多层膜,并对其组织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多元膜的结构形式为(Ti,Mo)2N,最佳多层膜的结构形式为基体/Ti/TiN/(TiyMo1-7)N/(Ti,Mo)2N,并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和极低的孔隙率,在800℃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在沉积过程中存在着多元合金膜层与合靶的成分离析现象,这与靶材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多弧离子镀Ti(C,N)/TiN多元多层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LF6防锈铝的基体上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了Ti(C,N)/TiN/Ti(C,N)/TiN/TiN(C,N)/TiN六层多元多层膜,并对其组织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多层膜表面膜层均匀,未出现龟裂现象;膜与基体之间形成了纳米级厚度的Al3Ti新相层,说明膜与基体间的结合存在化学键合,结合强度良好,划痕临界载荷达79N。显微硬度达HV0.11911.0,与基体相比,其表面显微硬度提高了近20倍,耐磨性提高了10倍以上,但摩擦因数较高(μ=0.66),粘着对偶件磨损,使对偶件磨损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曾鹏  胡社军等 《材料工程》2000,(9):33-35,41
采用Ti/W复合靶用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了(Ti,W)xN合金涂层,并对该涂层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组织致密,孔隙率极低,主要结构为(Ti,W)2n,并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和抗氧化性。在沉积过程中存在着多元合金涂层与复合靶的成分离析现象,这与靶材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真空阴极离子镀法制备Ti/TiN/Zr/ZrN多层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在不锈钢上沉积10μm以上多元多层软硬交替Ti/TiN/Zr/ZrN厚膜用以提高材料耐腐蚀性能的报道不多.采用阴极电弧离子镀结合脉冲偏压的方法制备了厚度选15 μm的Ti/TiN/Zr/ZrN多层膜.运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显微硬度计、划痕仪等考察了多层膜的形貌、厚度、相组成、硬度以及膜/基结合力,并利用电化学方法评价了基体、单层TiN薄膜以及多层膜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Ti/TiN/Zr/ZrN多层膜界面明晰、结构致密、晶粒细小;膜/基结合力大于70 N,显微硬度达28 GPa;多层膜比单层TiN膜在提高1Cr11Ni2W2MOV基体的抗腐蚀能力方面具有更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及阳极氧化技术在LF6防锈铝基体表面制备了Ti(C,N)/TiN/Ti(C,N)/TiN/ Ti(C,N)/TiN六层多元多层膜及阳极氧化膜,并对比考察研究了该两种膜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多元多层膜与阳极氧化膜划痕临界荷载分别为76N,60N;显微硬度分别为HV0.251404,HV0.25520;二者摩擦系数都较高,分别为0.66,0.76;都使对偶件磨损;但与传统的阳极氧化膜相比,多元多层膜硬度与耐磨性都提高了近2倍,且其摩擦曲线平滑,呈稳定磨损状态,而阳极氧化膜摩擦曲线呈跳跃状,呈非稳定磨损状态.  相似文献   

9.
(Cr,Ti,Al,Zr)N梯度膜性能优异。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使用Ti-Al-Zr合金靶和Cr单质靶在高速钢表面制备(Cr,Ti,Al,Zr)N多元超硬梯度膜,利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仪、硬度计、划痕仪对膜层形貌、成分、结构、硬度、附着力进行分析,并通过热震性能试验考察了膜层的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膜层为面心立方结构,择优生长取向为(220)面;与TiN,(Ti,Al)N,(Ti,Cr)N,(Ti,Al,Zr)N等硬质膜相比,制备的(Cr,Ti,Al,Zr)N多元梯度膜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膜/基附着力,硬度可达4400HV,膜/基附着力大于200N,实现了从硬质膜到超硬膜的转变;膜层中N含量梯度可有效减少应力集中,Cr,Al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膜层抗热震性能;负偏压对膜层硬度影响较大,对膜层成分、结构、抗热震性能影响较小,对膜/基附着力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并使用合金靶Ti-Al-Zr制备(Ti,Al,Zr)N多元超硬梯度膜。利用扫描电镜、X衍射仪对(Ti,Al,Zr)N膜层表面、断面形貌、成分、结构进行观察测定;系统考察了沉积工艺对(Ti,Al,Zr)N膜层质量、膜/基附着力和硬度的影响;并对膜层抗热震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与TiN,(Ti,Al)N,(Ti,Zr)N等硬质膜进行比较,发现采用Ti-Al-Zr合金靶制备的(Ti,Al,Zr)N多元梯度膜有更高的硬度和膜/基附着力,硬度可达4000 HV,实现了从硬质膜到超硬膜的转变;膜/基附着力大于200 N,同时对沉积工艺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PVC/NBR/PMS多相聚合物膜的制备与离子导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含有丁腈橡胶 ( NBR)的甲基丙烯酸齐聚氧化乙烯酯 ( MEO12 )与甲基丙烯酸己基磺酸锂 ( SHMAL i)反相共聚胶乳 ,将反相共聚胶乳与聚氯乙烯 ( PVC)溶液共混浇铸成具有多相结构的聚合物膜。这种多相聚合物膜中含有高分子锂盐 ,用增塑剂增塑或吸收无机锂盐有机溶液则成为聚合物单离子导体或双离子导体 ,其室温电导率分别大于 3.0× 1 0 - 4S.cm- 1和 2 .0 6× 1 0 - 3S.cm- 1。膜中增塑的 PVC连续相起到力学支撑体作用 ,因此增塑的多相聚合物离子导体具有大于 9.8× 1 0 5Pa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2.
输液包装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廖跃华  孙怀远  牛波 《包装工程》2005,26(5):242-244
在对我国现有输液包装技术,包括玻璃瓶、塑料瓶、PVC软袋以及非PVC软袋输液包装技术,逐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非PVC软袋,输液包装技术中的多层共挤膜软袋,输液包装技术是一种较完备的输液包装技术,它集其他输液包装技术的优点与一身,是我国今后输液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新科技产品数码CCD照相机推向市场,在专业摄影领域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情况下,常规照相机使用的卤化银多层彩色胶片的应用发展和远景成为受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专家的论述加以分析,认为在业余摄影范围里数码相机的应用存在局限性,较难普遍普遍推广应用。卤化银多层彩色片适合广大业余摄影者应用,而且存在更多改善照相性能的潜力,它与数码照相机将是共存共荣,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TiZr)N膜层的热震性能对于(TiZr)N膜在刀具上的应用至关重要,目前此类研究还非常有限。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制备不同Ti/Zr原子比的3种(TiZr)N硬质反应膜,在600℃下采用水冷和空冷2种方式进行热震循环试验,考察了(TiZr)N硬质反应膜的成分、表面形貌和热震失效过程,讨论了表面形貌特别是表面液滴、膜层成分以及热震循环方式对(TiZr)N硬质反应膜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Zr)N膜层热震失效过程具有裂纹形成、裂纹扩展、形变区域形成并最终导致膜层脱落的特性;膜层中Zr含量增加,(TiZr)N膜层热震失效加剧;与空冷热震循环相比,水冷循环明显加剧了(TiZr)N膜层失效。  相似文献   

15.
TiN薄膜的多元合金化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合金化是强化 Ti N膜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几种多元氮化物薄膜的沉积技术及性能特点 ,重点分析了性能对工艺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TiAlN/Ti多元复合涂层的界面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多弧离子镀方法,在HSS钢基体上沉积了TiAN/Ti多元复合涂层,通过AES、XTEM以及EDS等手段,研究了涂层的界面结构。界面表明,在TiAlN-Ti界面、Ti-HSS界面分别存在Ti2AlN、FeTi界面相,Ti2AlN是在涂镀过程中直接沉积而来,而FeTi同相则是通过扩散作用一成的,它的基体中的M有一定的位相关系。  相似文献   

18.
Stability control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ason for instability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know failure mechanism during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a research framework of multi-scale based on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analysis is established. Some promising aspects in the topics of stability control are also shown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9.
韩振雷 《影像技术》2010,22(4):23-25,22
广义的数字中间片系统是处于胶片电影、数字电影及电视、DVD等多种媒体形式中心环节的用于电影后期加工的软、硬平台。本文对数字中间片在当前及未来电影后期制作中的作用和地位等作出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