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究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特点与机制,对荔湾区不同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人口活动、交通区位、空间形态、功能特性、历史文化资源分布进行定量分析,以人口活动作为空间活力的外在表征,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活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活力主要与街道类型、功能密度、街道布局形态、交通区位、功能混合度密切相关,但与历史文化资源分布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提示仍需进一步发掘传统街巷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祯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8):73-77转83
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汉中市目前现存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留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本文首先通过历史文献阅读和现状调研,分析了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道路变化,其次从图底关系、空间界面、空间尺度、空间节点等四方面剖析了街巷空间形态特征,最后对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两街六巷”鱼骨状街巷空间的保护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冯雨  李陌 《山西建筑》2007,33(31):45-46
从街区自然地理环境、选址布局方式、街巷空间结构、空间层次、街巷尺度以及建筑单体类型等几方面解读街区物质空间环境,并对其以茶文化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逐步展示了教场坝历史街区丰富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对三个版本《清明上河图》中有代表性的几种主要街道空间结点与在街道上的各种生活场景的研究,详细探讨中国传统城市街道空间结点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系列细部特征,和其对以街头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日常生活形态各不相同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城市环境中的共通和差异之处。力图通过研究,还原中国传统城市街头文化的空间基础,以加深对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杨丹  罗谦 《山西建筑》2012,38(3):23-24
从文殊坊历史街区的空间关系、街区肌理特征、街巷建筑的空间形态、建筑与街区空间界面、建筑与街区空间节点这五方面解读了文殊坊历史街区物质空间形态环境,旨在展示文殊坊历史街区丰富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6.
市井文化下的中国传统街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维吉 《山西建筑》2010,36(6):37-39
结合“市井”的概念,对南京南捕厅传统街巷空间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该街区的市井文化,以期把握传统街区的文化支撑点,从而挖掘出历史街区保护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阊门历史文化街区保留着传统的历史风貌,是苏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空间句法、核密度分析和截面流量统计等方式对阊门地区进行分析,以探究其空间形态及其对人流集聚和穿行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阊门历史文化街区整体空间形态与局部形态相协调,呈现出一套内外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体系:开放的双十字道路骨架和私密的内部复杂街巷空间。整合度与选择度较高的区域多为商业区,较低的则多为居住区,两者对比明显。  相似文献   

8.
咸阳中山街地区空间特色解析与保护更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旧城更新过程中如何对传统历史街区的空间特色及文化内涵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咸阳中山街历史街区为对象.详细研究了其整体空间格局.街巷空间特色及其蕴含的丰厚文化积淀.并且指出中山街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更新改造的目标与理念.并运用城市设计手法对街区整体空间结构.街巷的空间体系、重要节点等方面进行更新改造.希望对古城传统街区特色的延续,对地区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的有机缝合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古街风貌.传承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存量更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品质的优化和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借助扬·盖尔的PSPL调研法,对城市老旧街道的公共空间品质建立评估标准,并以温州城西历史街区内的主要街巷为例,对其公共空间物质性及使用人群的行为特征进行调研分析,发现街区存在街区品质下降、文化发展乏力、活力发展不均和人群满意度分化等问题,并基于现状提出街道优化的策略性建议,为街区的更新和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尤舒蓉  龙元 《中外建筑》2013,(10):70-72
厦门市中山路不仅是一条传统的步行商业街,而且具有与生活性街道、小型商业街、临时性摊位相结合的特色,因此,在对其空间形态进行研究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其背后的地域性和人文关系。本文研究对象为厦门市中山路及与之相邻相接的几条街巷,通过对比分析该历史街区内的街巷空间,并对其人文属性进行研究解读,探讨其空间保护与社区文化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简要阐述了城市生活性街道的概念,从传统街区、居住小区、商业步行街区、滨水街道和水巷空间五个方面分析了生活性街道在城市空间中的具体表现形式,阐明了生活性街道和城市空间的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江南古镇的街坊空间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松 《规划师》2008,24(4):75-78
街坊空间作为江南古镇的主体空间,由"间"、合院、院落组、地块等基本空间元素构成.由于居住情况变化、生活方式改变、古镇区主导性质变化等方面的原因,江南古镇街坊空间的形态日趋复杂化,空间结构从单向构成向双向构成模式转化.这种结构转化既是古镇街坊空间不断调整、发展从而适应新环境、满足新需求的过程,也是古镇街坊空间作为一个系统,自组织发展的过程.然而,由于缺少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这种结构的转化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薛雷 《城市建筑》2014,(14):284-284
明清时期,在晋商文化的影响下,商业街逐渐兴盛繁荣,本文从山西传统商业街的空间形态、铺面装饰艺术等方面浅析晋商文化与晋商精神,以期对现代商业建筑发展趋势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析历史街区街道活力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琎 《山西建筑》2008,34(7):42-43
从历史街区的历史文脉角度出发,分析了历史街区街道空间的活力与特征,浅析了如何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保护发展其特色特征,丰富与更新其街道空间的活力,以达到在保护历史环境的同时保证历史环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的延续。  相似文献   

15.
传统商业街区汇集了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精髓,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是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深圳的东门老街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的理论从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两个方面来解读东门的空间特征,归纳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适合东门老街的保护与更新策略的建议,以期对中国传统商业街建设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利社会、文化、经济效益的更大程度提升。  相似文献   

16.
肖瀚 《建筑与文化》2016,(12):220-221
空间句法是一种致力于对建筑、聚落、城市形态包括景观在内的一种研究空间结构组织与人类社会形态之间联系的理论和方法,是一种对于人居空间结构形态的量化描述。在传统古镇街巷空间形态解析领域,空间句法提供一种定量的,理性的方法去解读古镇所表现的街巷空间形态。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利用Depthmap软件,对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的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濯水古镇保护规划提出相关建议与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郭磊 《山西建筑》2011,37(13):11-12
以无锡崇安寺街区一、二期改造工程的城市设计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街区空间结构和形态的设计方法,说明其对传统空间元素特征的继承和再利用,反映了传统空间元素延续历史文脉和标识地域特征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海勇 《山西建筑》2009,35(30):13-14
通过对巷的历史沿革及其形成的阐述,分析中国传统城市元素庭院和街巷的关系,认为"巷"作为传统居住环境中的一个特征空间,是中国传统居住环境当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和建筑元素,应合理利用和恢复传统的街巷空间。  相似文献   

19.
传统街区以独特的空间环境形态和场所魅力焕发起人们的思考。分析研究传统空间的环境形态及其特征,探讨传统街区场所营造的城市设计原则,是传统街区改造更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伟 《山西建筑》2012,38(5):6-8
以成都宽窄巷为案例,针对传统街道空间及其开放式的改造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传统街道空间的保护,街道空间的开放设计和开发等问题提出了构想和建议,旨在探索如何提升街道空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