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空间神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现代社会中空间概念多元化,以及空间与建筑学本体之间关系较含混的现象,通过梳理各种类型的空间概念,分析空间概念的演变及其在建筑学中的体现,探讨空间概念的发展对于建筑学的影响,以及所产生的建筑学本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名义,提出"狭义建筑学"的系列概念,作为某建筑学院的教育提供计划的理论基础,共计有九个关键词,建筑师、建筑物、建筑学、工程学、工具论、类型学、建筑史、设计论和教育学。其中建筑学和工程学对偶互义,类型学和教育学分别面对一种工作对象,工具论需要特别被强调,尤其在专业基础教育中。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新变化对城市与建筑带来的影响,该文结合整合理论、广义建筑学和建筑整体观,提出泛秩序的理论模型。进一步讨论当今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影响因子。泛秩序的理论模型为探讨建筑学与文化、历史、心理等众多因素的结构关系提供了一个的讨论框架,并初步构建了众多理论学科之间的秩序关系,平衡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到现代,建筑学研究经历了一条从美学观-机械观-有机观-文化观的认识论历史脉络.试图以历史观的视角,从时代背景出发来阐述建筑学研究从决定论向映射论、简化论向复杂论、静态空间论向动态文化论的方法论转向历程.  相似文献   

5.
范凌 《建筑技艺》2014,(4):32-34
正本文并不是关于建筑的参数化设计或者数字建造,而是重新激活一个被遗忘的建筑学线索,并试图通过这条线索在建筑学和当代科技、设计、创业相结合的社会氛围之间建立关联。这条线索在20世纪50~60年代异常活跃,随后在被欧洲大陆以符号学为代表的哲学人文思维和认知论(或者可以简化地称为"抵抗的建筑学")的发展中偃旗息鼓。但这条建筑学线索在控制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随后的互联网上仍然在延续。与批判建筑学追问、抵抗的态度不  相似文献   

6.
章探讨了高校建筑学教师在信息社会中应培养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学习、教学观念和方法,研究了为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信息化趋势建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于辉  张宇 《中外建筑》2009,(1):91-93
建筑师职业素质与执业能力的培养受到建筑学高等教育的重大影响,本文在探讨建筑师培养与建筑教育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筑师培养是建筑教育的职业性目标,提出建筑学本科教育在进行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责任教育、建筑学的核心价值教育、体验教育、生态建筑理念与设计方法教育和团队协作教育等。  相似文献   

8.
景观建筑学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设计介于城市规划的同行业——景观建筑学和建筑学之间。作为公共事业的基础,城市规划涉及形体设计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景观建筑学和建筑学则为环境设计提供了必需的技术、科学知识和工具。然而近年来,城市设计与景观建筑学之间出现了更多的亲缘关系。这是因为,城市规划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均根植于景观建筑学,这种影响延续至今已经变得更为强大(指景观建筑学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建筑》2016,(5)
立足于建筑学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以建筑联盟学院Tropicality工作坊访问学校的研究入手,着重探讨经济与社会结构性变迁的宏观框架如何在一个个家的故事和住宅的类型学组织中反映出来,并对比在哥斯达黎加和中国社会中相似社会矛盾表现形式的异同。提出主观性的物化是政治经济学与建筑学关系的核心,建筑和空间设计的媒介性在于创造可以影响或是改变社会关系和个人关系的空间中。  相似文献   

10.
Googlism--对当代建筑学前沿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季如 《南方建筑》2004,(6):103-106
本通过对信息时代建筑学前沿动向及理论概念的分析,探讨了建筑学在当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背景下所面对的问题,并对其前景作出一番展望。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现代园林理论的构建——大园林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学农 《中国园林》2002,18(6):14-16
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园林,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大园林3个阶段,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理论-大园林理论。该理论强调以城市建设,城市设施以及城市绿地共同构筑一个整体性的城市大园林,实现“城市即园林,园林即城市”的构想,并以传统园林理论,城市绿化理论和Landscape Architecture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13.
浅谈建筑的消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建筑界出现了与追求建筑标志性外观相反的建筑理念——那就是让建筑消隐。消隐不只是消失,而是让建筑与环境结合,强调建筑的体验而非单纯的外观欣赏。通过消隐建筑的形体,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得以凸显,建筑的体验也变得更加完整丰富。消隐建筑的手法主要有形态消隐和材料消隐。  相似文献   

14.
在俄罗斯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报考高等建筑院校,入学考试除了公共课如数学,俄文外,还有与建筑专业相关的严格的业务考试如绘画,制图,构图等,此文从儿童建筑启蒙教育,中学建筑艺术教育以及建筑院校的高考补习,辅导教育三个方面介绍了俄罗斯学生在入学前所接受的建筑学学前教育,特别是儿童建筑启蒙教育寓教于乐,儿童在绘画,游戏,折纸中感悟建筑,这种建筑教育方式拓笔者所知可称为世界唯一的俄罗斯建筑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处于城市广场中的建筑的围合界面形式对广场空间的影响 ,以及自然要素的处理、广场空间与建筑空间之间的过渡与转换原则和手法 .旨在从建筑设计出发 ,探讨建筑形态对广场空间的影响 ,提高广场设计的质量 ,同时也要求以城市设计的观点来设计建筑 ,只有这样 ,广场与建筑方可相得益彰 .  相似文献   

16.
异彩纷呈的福建地域性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丽娥 《华中建筑》2007,25(2):144-14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地域性建筑在"现代建筑地区化、乡土建筑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汲取闽北传统民居元素而形成的"武夷风格"、发展传统"嘉庚风格"而形成的"新嘉庚风格"、延续与发展福建传统民居底蕴丰厚的红砖文化、灰砖文化和石材文化而创作的"新红砖建筑"、"新灰砖建筑"和"新石材建筑",使地域性建筑成为福建多元其生的现代建筑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该文旨在通过对它们不同创作倾向的分析与梳理,揭示建筑师隐藏于作品背后的创作智慧,以启迪人们去探寻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建筑新技术的发展使建筑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建筑设计与新技术、新材料的关系,主要从建筑生态技术的表达、建筑外墙材料技术的表达、建筑结构技术的表达等方面来分析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的进程离不开向大自然学习,大自然中很多物象的特性和形象给我们以思想和方法的启迪,同样也会对建筑的创作产生影响,拟态建筑是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领域向自然学习的一种思想、策略、方法,它是科学、技术、艺术以及自然的有机结合.本文介绍了拟态建筑的概念、类型、特征及其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和保护古建筑成为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作者利用假日和工作之便,对陕西省多处古建筑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古建筑的意义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代建筑转向生态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云松  倪金卫  蒋正跃 《华中建筑》2010,28(2):21-22,47
该文通过对现代建筑与生态建筑进行比较,阐明生态建筑必将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