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导丝联合双导丝引导一体式Y型气管支架置入在治疗复杂气道病变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寻一体式气道Y型支架置入的方法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9月38例气管隆突或叶支气管病变患者行一体式Y型气道支架的临床资料,其中隆突区病变28例,叶支气管病变10例。所有病例均在全身麻醉后、DSA引导下,首先采用单导丝引导技术引导一体式Y型气道支架置入,单导丝引导失败则采取双导丝引导技术。结果 单导丝引导置入32枚(大Y支架28枚、小Y支架4枚),双导丝引导技术置入6枚,均为小Y支架。狭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在支架置入后即刻缓解,气道瘘患者术中造影显示瘘口全部封堵良好。结论 全麻下单导丝引导技术联合双导丝引导技术引导一体式Y型气管支架置入治疗复杂气道病变是简易可行的,其技术安全、疗效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国产Y型金属气管支架在全身麻醉状态下置入的个案经验。方法3例中央型肺癌累及气管隆突导致恶性气道狭窄的男性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Y型金属气管支架的置入术,着重介绍Y型气管支架释放技术以及与气管插管的配合方法。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在全麻下进行了Y型气管支架的置入,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全麻下进行Y型气管支架的释放,减少了术中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其远期疗效和相关并发症需要更多的病例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道倒Y型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治疗气管、隆突和双主支气管复合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根据气道复合狭窄的特殊解剖结构与病变特点,设计气道倒Y型一体化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X线监视下,对7例重度呼吸困难的气道复合狭窄患者置入7枚气道倒Y型一体化内支架。结果内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所有患者置入内支架后呼吸困难即刻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气道倒Y型一体化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能有效解除气道复合性狭窄,技术可行,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全麻及透视下气管内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治疗恶性气管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全麻下金属支架治疗气管恶性狭窄患者10例,均在透视定位下释放气管金属支架。结果10例患者气管支架释放均获成功,其中1例病变累及气管隆突,置入Y型气管支架。气管支架置入后,10例患者术前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全麻及透视下置入气管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迅速缓解恶性气管狭窄的一系列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全身麻醉下采用单导丝引导Y型气道支架置入的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 接受气道Y型支架治疗复杂气管疾病患者6例,其中气管胸膜瘘1例,食管-气管瘘2例,气道复合型狭窄3例。全身麻醉后在DSA监视下对6例患者置入气道Y型支架。结果 6例患者共置入Y型气道支架6枚,均为单导丝引导置入,其中1例支架右侧分支误入右肺上叶支气管内,余5例支架置入均一次获得成功。结论 全麻下Y型气道支架置入术能有效封堵支气管残端胸膜瘘、左主支气管食管瘘,能快速有效解除气管隆突区复合性气道狭窄,近期疗效显著,手术安全、可靠,单导丝引导置入技术操作相对于双导丝引导置入技术操作简单、快速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徐清宇  陈世晞  陆游  姜浩  尹国文 《工业加热》2017,(12):1125-1128
【摘要】 目的 评价X线引导局麻下倒Y型金属气管支架置入过程中改良交换导丝引入方法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的技术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局麻下置入倒Y型金属气道支架16例。其中6例采用常规分次加硬导丝引入,10例患者采用改良方法,一次性2根加硬导丝引入,技术成功率及手术操作时间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局麻下16例倒Y型金属气道支架均成功置入,常规方法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15.6 min,改良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11.1 min,两组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一次性加硬导丝置入在局麻下倒Y型金属气道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隆突狭窄能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重症气道狭窄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和主支气管狭窄患者13例.术前常规行高千伏胸部X线摄片和CT检查以了解气道狭窄的部位、形态和范围.狭窄段位于气管10例、右侧主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2例.在透视下将多功能导管配合超滑导丝经过声门进入气管,随后更换金属加强导丝并随导管越过狭窄段,将导丝留置于狭窄段远端,撤除导管,将装有支架的置入器沿导丝送至狭窄段,释放支架.结果全部支架均成功置入,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所有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6.2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倒Y型一体化气道金属支架置入在气管下段、气管隆突和双主支气管复合病变(狭窄和瘘)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气道复合病变的特殊解剖结构,设计倒Y型一体化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在X线监视下,12例气道复合病变患者置入倒Y型一体化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12枚。结果   所有患者置入倒Y型金属气道支架均一次成功,12例患者置入内支架后呼吸困难即刻明显缓解,进食呛咳消失。一般状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气道倒Y型一体化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气道复合病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赵纯  向述天  苏伟  曾俊仁  徐松  毛崇文 《工业加热》2019,(12):1185-1189
【摘要】 目的 探讨金属覆膜支架治疗良/恶性食管- 气管瘘、支气管- 胸膜瘘和气管- 纵隔瘘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气管和/或食管支架置入对气道瘘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在X线透视下放置个体化覆膜金属内支架的气道瘘患者。19例气管- 食管瘘中全麻下气道支架7例,食管支架置入12例,食管气管双支架6例。11例支气管- 胸膜瘘中主支气管残端瘘8例,置入大Y子弹头支架共8枚,叶支气管胸膜瘘3例,置入小Y子弹头支架共3枚,大Y支架2枚。2例气管- 纵隔瘘均置入直筒气管覆膜支架。结果 所有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患者呛咳、咯脓痰等症状即刻缓解,症状改善率近100%。恶性气道瘘患者的3个月、6个月、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0%、27%、14%,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78.8 d。良性气道瘘中1例支架置入后1周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瘘口封堵不严,7例治愈。结论 金属覆膜支架是治疗良/恶性食管- 气管瘘、支气管- 胸膜瘘和气管- 纵隔瘘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预期治愈良性气道瘘,有效延长恶性气道瘘患者生存期,并可显著改善良/恶性气道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支架置入的成功率、贴壁性、支架内狭窄率及支架内皮化等诸方面探讨犬肝内动脉覆膜支架置入的可行性。方法成年毕格犬8只,全麻下采用介入技术在其肝右动脉/肝固有动脉内置入球囊扩张式可膨胀聚四氟乙烯(ePTFE)覆膜膜支架,置入后即刻及术后2、4和12周行DSA复查,观察支架置入过程及其造影表现、标本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架均输送到位并顺利置入8只犬肝右动脉/肝固有动脉;支架释放后贴壁性能良好,所隔绝的动脉分支未显影;以管腔丢失>50%为明显狭窄标准,2周复查时有2只犬出现支架内明显狭窄,12周复查时有3只犬出现支架内明显狭窄(3/8)。病理显示2只犬为血栓形成、1只犬为内膜增生所致;5只犬支架出现完全内皮化(标本3个不同取材部位均完全内皮化),3只犬支架内皮化不完全(标本3个取材部位至少有1处未内皮化);支架两端较中央部更易形成内皮化;支架置入前后,所有犬肝功能均未出现显著改变。结论球囊扩张式覆膜膜支架能够顺利置入犬肝动脉,并且具有良好的贴壁性,能形成完整的内皮化,不会对肝功能带来影响。覆膜支架的犬肝内动脉置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气道Y型单子弹头一体化自膨式金属覆膜支架(简称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右主支气管残端瘘(也称支气管胸膜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根据右主支气管残端瘘残留段支气管较短的特殊解剖结构与病变特点,设计出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X线监视下,对17例患者置入17枚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结果 气道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17例患者瘘口支架置入后均获得完全封堵,随访1 ~ 34个月。2例术后1 ~ 2周内死于顽固性肺部感染和全身衰竭;5例瘘口愈合;10例右胸膜残腔较术前明显缩小,其中2例拔出胸腔引流管,8例带胸膜腔外引流管生存至今。结论 气道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能够完全封堵右主支气管残端瘘,技术可行,近期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可回收支架治疗大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18例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术后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在X线监视下置入可回收(带回收线)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放置2~4周后,经回收线在透视下将支架取出.结果 18例患者18枚支架均一次置入成功,其中3例吻合口瘘成功封堵,15例支架置入后患者肠梗阻症状明显改善,能正常进食及排便.结论 可回收覆膜支架对于治疗大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安全、简便、有效.支架在体内的最佳留置合适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产硅酮覆膜支架在犬髂动脉内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实验犬9只.18条正常髂动脉,先行大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置入支架,继而置入硅酮覆膜支架10枚和镍钛合金编织型裸支架8枚(对照组).术后第1、4、12周,两组分别抽取一定数量支架段血管行DSA观察通畅率和支架内再狭窄程度;其后处死动物,取出支架段血管,作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组织学检查,并对两组支架急性血栓形成情况、支架的内膜覆盖和新生内膜增生程度等作出评价.结果术后第1、4、12周DSA所见:①裸支架组各段时间造影均显示通畅,12周时支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由食管肿瘤或食管金属内支架放置术后引起的气管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11例气管狭窄患者,8例由食管恶性肿瘤引起,3例为食管金属内支架放置术后压迫气管造成。X线透视下在气管内共植入11枚镍钛合金支架,其中7枚为裸支架,4枚为带膜支架。支架直径16~18mm,长度40~60mm。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内支架(成功率100%)。术后患者气促、呼吸困难和窒息感均立即缓解或消失,血氧饱和度上升。部分患者在术后1~3d可有少量咳嗽和血痰,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气管内金属内支架置入的方法治疗由食管恶性肿瘤或食管金属内支架放置术后引起的气管狭窄是一种作用迅速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估应用Y型单子弹头覆膜气道支架封堵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例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根据这类患者支气管残端较短的解剖结构特点,个体化定制Y型单子弹头覆膜气道内支架。在X线监视下,12例患者共置入12枚Y型单子弹头内支架。观察患者支架置入后瘘口愈合情况。结果 12枚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内支架置入后瘘口即刻完全封堵,随访3 ~ 17个月;6例瘘口封堵良好,支架置入后3个月取出,瘘口愈合、残腔消失;5例复查胸部多排螺旋CT(MSCT)显示支架子弹头部周围软组织较薄,残腔较前明显缩小,未取出支架,继续负压引流,带支架生存至今。1例高龄患者,支架置入前已存在重度肺部感染,支架置入后瘘口虽即刻完全封堵,但术后未能控制原有肺部感染,加之体质虚弱,术后2周死于肺部重度感染和机体衰竭。结论 应用Y型单子弹头覆膜自膨式内支架封堵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瘘口,近期临床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规格的金属内支架治疗严重气管狭窄和胸腔胃-气道瘘及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疗效。方法根据影像资料显示气管、支气管狭窄段位置、长度,瘘口位置、大小、范围及程度,设计镍钛记忆合金丝编织型管状裸支架或覆膜支架,治疗气管狭窄26例;气管-支气管分叉状裸支架治疗气管-支气管复合狭窄8例;气管-支气管分叉状覆膜支架治疗胸腔胃-右支气管瘘5例,支气管残端瘘4例。支架均在DSA监视下经口腔置入病变部位。结果43例共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管状裸支架24枚,覆膜支架7枚(5例支架置入后再狭窄,重新置入覆膜支架)。17枚气管-支气管分叉型支架,其中9枚覆膜。支架置入后呼吸困难、憋喘及呛咳等症状即刻缓解,碘水造影显示瘘口完全封堵,无对比剂溢出。症状改善率为100%。结论依据影像资料选择记忆合金网状内支架治疗严重气管狭窄、胸腔胃-气道瘘、支气管残端瘘,能迅即解除呼吸困难和封堵瘘口,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气管内留置国产 Z 形螺旋状金属内支架,治疗肺部恶性肿瘤、隆突再造术后气管狭窄。材料和方法:2例患者均为肺癌术后隆突再造术,一例为气管软化,另一例为气管支气管内肉芽组织增生,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置入气管内支架。结果:狭窄段气管或支气管留置支架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好转,脱离呼吸机,一周后出院。一例随访2.5年未见有再狭窄。结论:气管内支架是治疗气管狭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床边非透视下亦可行气管内留置架术。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金属支架置入结合动脉灌注化疗对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 32例胃、十二指肠恶性狭窄患者,梗阻部位位于胃窦及幽门部16例、胃肠吻合口6例、十二指肠降段10例,均在DSA下或结合胃镜经口腔先将导丝放置于胃幽门部及十二指肠梗阻部位,然后置入镍钛合金网状支架于狭窄部位,其中16例术后给予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结果 32例置入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的梗阻症状明显缓解,进食得以改善,无严重并发症。行双介入治疗的16例患者中位生存期9.3个月,单纯行支架置入治疗的16例患者中位生存期5.7个月。结论 对无法手术的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姑息治疗,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选择;术后给予动脉内灌注化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覆膜支架治疗犬颈动脉囊状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在20只犬中建立犬颈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36枚,应用血管内技术放置聚氨酯膜支架(PUM-SSS)、可膨胀聚四氟乙烯膜支架(ePTFEM-SSS)、生物膜支架(BM-SSS)各12枚,支架置入后即刻及术后2、4和12周分别进行血管造影随访,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PUM-SSS、ePTFE-SSS和BM-SSS的完全开放率分别为25.0%、41.7%和91.7%,PUM-SSS、ePTFE-SSS分别和BM-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食管支架置入及术后食管良性增生性狭窄模型构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实验使用定制的自膨式金属直筒支架(直径5 mm,长15 mm),其中部两侧各有一外突倒刺用作固定,防止滑脱移位。12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A组(空白对照组)和B组(支架置入组),每组6只;B组大鼠食管内置入支架,分别于置入即刻、1周、4周作食管造影。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A组正常食管组织及B组支架部位食管组织作大体形态、光镜等病理学分析。结果 B组食管内支架置入均获成功,术后即刻、1周、4周复查造影均未发现食管内支架移位,手术及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A组相比,4周后B组复查造影显示支架段食管增生导致食管狭窄,取出支架部位食管段肉眼见管腔明显狭窄,光镜下呈典型良性增生样表现。结论 采用大鼠构建食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模型安全、可行,带倒刺食管支架能够明显降低支架置入后移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