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倩  刘志强  刘丽  李慧 《市政技术》2016,(4):137-140
为了考察投加悬浮填料与组合填料的2组缺氧/好氧-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A/O-HMBR)系统减缓膜污染情况,对2组反应器的跨膜压差(TMP)、膜面胞外聚合物(EPS)平均含量、填料表面EPS平均值以及各种膜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投加组合填料相对投加悬浮填料更有利于降低A/O-HMBR系统膜污染速率。  相似文献   

2.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出发,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缓解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特点.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周期可由絮状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19d提高到36d.对泥饼层中的颗粒污泥做批式试验,发现泥饼层中絮状污泥所占比例为56.2%,大于混合液中的45.8%,其比阻高达15.51×1012mg,而粒径>1.6mm的颗粒污泥比阻只有0.47×1012m/mg.对泥饼层中污泥的EPS做进一步研究,发现蛋白质是其主要成分,无论是絮状污泥还是颗粒污泥,泥饼层中污泥的EPS含量要明显高于混合液中污泥EPS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强化除磷型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强化除磷型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合成低浓度生活污水,考察其膜污染特性与机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EEM)对胞外聚合物(EPS)、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及膜孔内部的溶解性污染物进行表征,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膜表面污染物质的官能团进行检测,发现多糖与蛋白质类物质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采用扫描电镜与能量色谱X射线光谱仪(SEM-EDX)对污染膜表面的监测表明,Ca、Mg、Al、Si、Fe等金属元素对膜表面无机污染及滤饼层的形成贡献较大。试验阶段好氧膜池污泥的EPS和SMP平均值分别为12.6、4.4 mg/gVSS,膜组件对TEPS中多糖和蛋白质的截留率分别为78.6%和91.2%。EPS与SVI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67 3),EPSp在TEPSp中的比例是决定污泥沉降性的关键因素。序批式修正污染指数(MFI)试验表明,当EPS、SMP、TEPS含量增加时,MFIsol、MFIss及TMFI呈增大趋势,污泥上清液MFIsol与悬浮固体的MFIss在TMFI中各占约50%,TMFI可以作为预测膜污染速率快慢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A/O-MBR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投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铁对该工艺去除营养物效能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铁浓度对该工艺去除NH+4-N的影响不大,对COD及TN的去除效能则有所改善;在投加量为100 mg/L时,对TP的去除率达到最高,为91.7%,出水浓度维持在0.42 mg/L左右。此外,投加一定量的氯化铁可以有效降低污泥絮体的Zeta电位,增大污泥絮体的粒径,降低胞外聚合物(EPS)中多糖的含量,进而有效地延缓了膜污染速率。对膜表面污染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氯化铁投加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其组分。  相似文献   

5.
投加颗粒活性炭对膜生物反应器过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膜污染是制约膜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向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投加颗粒活性炭(GAC),通过分析MBR系统中膜通量、过滤阻力等的变化,考察投加GAC对MBR系统过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行30d后,未投加和投加GAC的MBR系统的膜通量分别降至初始的31.3%和91.7%;未投加GAC系统的总过滤阻力和极化阻力分别为投加GAC系统的5.8和19.4倍,其污泥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为投加GAC系统的近2倍,而其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浓度分别为投加GAC系统的3.2和2.2倍。由此表明,投加GAC可大大减缓膜污染,延长膜的过滤周期。  相似文献   

6.
PAC-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由孔径为56μm的普通工业滤布组成的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不同量的粉末活性炭,对恒通量下的单周期运行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对被污染的动态膜表面和截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较佳的PAC投量约为2g/L。在PAC投量为2g/L时,其运行周期(15d)为不投加PAC时(6d)的2.5倍,反应器中占优势的污泥平均粒径(100μm)也较不投加PAC时的(80μm)大。经扫描电镜分析可知,未投加PAC时膜孔隙间的凝胶层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投加2异/L的PAC时膜表面的滤饼层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其膜污染物易于清洗去除,经水力清洗和刷子刷洗后膜通量可基本恢复,再用0.5%的NaClO溶液浸泡12h后膜通量可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7.
对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与悬浮填料-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反应器的除污效果无明显差别,但悬浮填料-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通过测定混合液的颗粒粒径分布及其比阻,说明了导致悬浮填料-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严重的原因是混合液中能堵塞膜孔的微小颗粒含量较高及混合液过滤性能较差。采取增大曝气强度和投加絮凝剂等措施可改善悬浮填料-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A(未投加PAM)、B(投加PAM)两套平行的A/O—DMBR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考察PAM对反应器内污泥混合液特性及膜污染的影响,并建立滤饼层阻力模型,进行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反应器在运行第14天时达到最大污泥粒径131.58μm,B反应器则在运行第12天时就达到最大污泥粒径159.09μm,B反应器中的污泥平均粒径始终大于A反应器;B反应器的混合液粘度及好氧池中EPS含量增大的幅度均比A反应器小;PAM对膜通量减小、膜阻力增大有延缓作用;滤饼层阻力模型计算结果显示,PAM可延长A/O—DMBR膜运行周期,在反应器运行前期50 h内,ΔP的模型计算值低于实测值但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投加填料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投加填料的膜生物反应器的上清液及系统出水COD浓度低于不加填料的 ;反应器稳定运行后膜的通透性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缓慢下降 ,且较投加填料前明显增大 ;反应器中 ,附着相和悬浮相污泥共存 ,并以附着生长的微生物为主 ,悬浮污泥浓度低可以有效的减缓膜过滤阻力的上升和膜的堵塞 .维持反应器内总污泥浓度较高的条件下 ,使随混合液进入膜分离的悬浮污泥量保持很低 ,减少了其对膜的通透能力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套平行MBR系统,对比研究了分别投加改性粉煤灰、粉末活性炭(PAC)对MBR(分别记为反应器A、B)中污泥混合液特性和运行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运行过程中,反应器A的混合液EPS含量增加趋势、LB-EPS沉积量、粒径10μm的微粒所占比例、Zeta电位降低程度、膜阻力递增趋势均大于反应器B;反应器B运行周期比反应器A延长了1/3。投加PAC延缓膜污染的效果优于投加改性粉煤灰。  相似文献   

11.
膜污染和膜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两年来国际上膜污染和膜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目前,研究学者对膜污染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新的膜污染表征和控制方法,并通过膜材料的改性来逐步解决膜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膜结构中膜片间的连接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片间的连接是将两块膜材连接在一起。基于对膜结构中基本单元(膜、索)的认识,全面系统地从构造原则及受力原理上介绍并分析了膜片间连接的各种典型节点,希望能对膜结构的设计和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当第二代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逐渐取代第一代建筑--砖木结构时,人类也在建筑的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当第三代建筑--钢结构日渐成熟时,作为第四代建筑的膜结构已经迫不及待地闪亮登场了.  相似文献   

14.
采用PVC新型材料MBR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控制其MLSS在4 500~6 500mg/L之间,探讨了出水抽停比和膜组件的放置方式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12 min为一周期时,其最佳抽停比为9 min/3 min,这一模式是该新型材料MBR反应器的经济出水模式;当进行在线清洗时,膜组件水平放置的MBR反应器的膜污染速率为2.26 kPa/d,膜组件竖直放置的MBR反应器的膜污染速率为1.28 kPa/d;进行在线水洗和0.02%的次氯酸钠清洗,可有效降低膜污染速率,延缓膜污染,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5.
膜生物反应器及膜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综合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历程、类别、膜污染及相应解决措施,并展望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傅威  林涛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7):101-104
针对混凝沉淀预处理/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采用能谱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膜表面的污染物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清洗剂的清洗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酸性清洗剂对膜的清洗效果较好,膜表面的无机污染物基本被去除,但不能完全有效地去除膜表面的有机污染物;NaOH和NaClO的清洗效果不佳。从酸碱交替清洗效果来看,先酸洗后碱洗过程的膜恢复率比先碱洗后酸洗过程的高8%。对膜污染过程进行推测,胞外聚合物(EPS)和残留的絮凝颗粒一并沉积并吸附在膜表面,形成以有机物为主体、粘结性很强的凝胶层(内层);在混凝沉淀预处理长期运行条件下,凝胶层由内向外又不断吸附了无机盐类物质,凝胶层(外层)逐渐过渡为以无机污染为主,期间还存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络合,导致单纯采用碱和氧化剂的清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延缓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膜生物反应器是膜分离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但膜污染限制了该工艺的广泛应用。介绍了膜污染的定义,系统论述了膜污染的研究进展,着重从改良膜的性质、改善污泥混合液的特性和优化膜分离操作条件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有效延缓膜污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膜结构是一种全新的建筑结构形式。介绍了大型充气膜结构的相关理论及应用概况,并对我国建筑膜材的发展及运用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膜结构技术     
本文从膜结构的发展、膜结构的结构形式、建筑膜材和膜结构设计的关健技术评述了膜结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