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辽河双6储气库是东北地区第一座大型天然气地下储气库,设计总库容36亿m3,调峰工作气量16亿m3,工作压力10~24 MPa。面对该库工程建设的工艺新、标准少、工期紧、物资采购和组织协调范围广等特点,采用了"业主+监理+EPC(工程总承包)"的建设管理模式,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实现了注气系统的一次投产成功。简要介绍了双6储气库工程情况及建设难点;详细论述了包括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确立项目实施要点,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联合攻关、解决技术难题等内容的工程建设管理;最后在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储气库建设应关注进口设备采购,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加大技术交流,加快完整性管理的进程等。  相似文献   

2.
永22地下储气库是我国第一座由含硫气藏改建的碳酸盐岩储层的地下储气库。针对其储层埋藏深、安全要求严、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对永22储气库的钻井、注采、措施改造、联作工艺等钻采一体化工艺技术进行了论述。现场应用表明:各工艺满足生产工况条件,施工成功率达到100%,实现了经济、安全、可靠的设计目标,形成了含硫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钻、注采一体化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3.
�ݽ������ش������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钻注采井是建设枯竭油气藏储气库的重要环节。在建设大张坨储气库时,大港钻采工艺研究院对枯竭油气藏地下储气库注采井的钻井工程进行了详细研究,形成了该类储气库注采井的钻井技术,并对大张坨、板876、板中北高点地下储气库进行了钻井工程设计。从完井测试及注采生产情况来看,应用效果较好,基本能够满足储气库建设的要求。文章以大张坨储气库为例,从井口布置及井眼轨道优化、井身结构设计、套管柱设计、套管柱设计、固井设计、钻井液体系和储层保护设计、重点施工措施以及钻探效果等方面阐述了利用枯竭油气藏建地下储气库的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4.
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程监理 ,以设计为主体的EPC(设计、采购、施工 )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承包商 (PMC)等三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根据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项目的特点 ,设计了一套管理模式。该模式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业主自主管理 ,也不是单纯的工程监理 ,更不是EPC总承包 ,既具有PMC的基本特点 ,同时又引入监理单位和专业公司。该模式的另一大特色是引入了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第三方物流系统。  相似文献   

5.
大张坨地下储气库是我国第一座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其实践经验对我国储气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储层保护是利用油气藏建设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概述储层保护的基础上,介绍了储层保护的指导思想,从储层特性分析技术、保护储层的钻井配套技术、固井配套技术、测试求产配套技术4个方面,详细说明了大张坨地下储气库12口注采井建设全过程储层保护的19个技术要点。从钻井效果、固井效果、完钻电测、油气测试和注采能力5个方面对储层保护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探索出一套低压油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储层保护综合配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工程项目管理是自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从组织管理的角度采取措施,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项目的三大目标(费用,速度,质量)尽可能得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工程项目目标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活动。在国际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项目的建设模式一般划分为传统建设模式、管理型建设模式、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BOT建设模式四种基本类型。根据我国的国情宜采取业主+PMT+PMC+设计单位+监理单位+PC总承包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对前期设计的质量、设备物资的采购环节和施工质量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在储气库实际建设过程中,同步开展先导注气与新钻井施工能够有效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投入。以文23储气库为例,分别从井口装置、固井质量、裂缝闭合情况及压力传导规律等4个方面分析了先导注气对新钻井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从而判定了该种建设模式在文23储气库应用的可行性。现场监测结果显示,先导注气未对邻近井台的新钻井施工构成安全隐患,有效印证了分析结论的可靠性,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储气库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鉴于集中建设的隧道数量多和隧道施工的高风险性,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作为建设单位,从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开始,采用了将多条隧道划分成一个标段来招标EPC承包商的"业主+PMC+监理+EPC承包商"的项目管理模式。文章结合中缅油气管道工程、西三线东段工程的隧道项目管理实践,介绍了这种管理模式在油气管道工程隧道群项目中的应用。这是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管理的一种新尝试,它充分发挥了各级管理者的优势,形成了管理合力,在工程投资控制、计划完成时间和质量、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枯竭油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钻采工程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延平  刘飞  董德仁 《天然气工业》2003,23(Z1):143-146
据统计,目前,世界已有约427座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是利用枯竭油气藏改建而成的,约占总库数的76.8%.该类储气库所具有的工作条件和生产运行的内在特性与外在要求,决定了在储气库的建设工程上,须全面认识和掌握其与油气藏开发建设工程的异同,以便更好地满足要求.结合大港油田集团钻采工艺研究院对大张坨枯竭凝析油气藏所建第一、第二、第三储气库所做的工作,对枯竭油气藏改建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工程中钻采工程方案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结果表明采用钻采一体化工程设计思想,在钻井、固井、射孔完井等工序过程中采取的油气层保护措施,其效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下储气库现状及技术发展方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经投产的11座地下储气库群设计工作气量达到180×10~8 m~3,在国内天然气调峰安全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内地下储气库建设仍面临不少困难:①储气库工作气量增长速度慢,落后于调峰需求量增长的速度;②建设工程技术难度大,投资成本高;③安全运行压力大,风险识别和控制困难;④库址资源少,建库条件复杂;⑤尤其是在现有天然气价格体制下,储气库难以通过自身运营获得经营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已经形成的运营方式和建库技术尚不足以应对市场和复杂地质条件所带来的挑战。为破解这一系列难题,在开展市场化运作模式探索的同时,更需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强研究地质评价与气藏工程、钻井完井工程、储气库注采工程、地面配套工艺及储气库完整性评价等多个方面的核心技术,大幅提高储气库建库效率,以促进我国地下储气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23储气库是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储气库,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固井难度大、井漏严重、井筒封闭性评价困难、注采管柱要求高和老井井况复杂等技术挑战,为此开展了盐膏层固井、超低压储层防漏及保护、盖层段井筒封闭性评价、注采完井管柱设计和老井封堵与评价等技术攻关,形成了文23储气库关键工程技术,解决了文23储气库建设中的技术难题。文23储气库关键技术在现场应用后,固井质量显著提高,钻井液漏失量降低52.3%,井筒封闭性评价提高了施工决策效率,保障了储气库工程建设的顺利施工。文23储气库示范工程的建设,为类似储气库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示范。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地下储气库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下储气库不仅可以起到调峰作用,而且可以兼备作为应急气源,提高供气可靠性。对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现有的和拟建(在建)的地下储气库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技术的现状,指出了地下储气库发展的趋势,对我国未来地下储气库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我国应加快地下储气库建设速度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地下储气库设计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世艳 《天然气工业》2006,26(10):130-132
从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对地下储气库建设的需求出发,立足于国内地下储气库建设现状,分析了国内已建地下储气库的类型、改建条件和规模;系统介绍了地下储气库的设计建设模式及配套技术,包括圈闭评价技术、地质综合评价技术、开发状况评价技术、运行参数优化技术、布井优化技术、注采井径优化技术和动态监测技术;在汇总国内地下储气库规划建设地区资料的基础上,展望了国内地下储气库的发展建设前景。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区永21块Es3气藏建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东海 《天然气工业》2005,25(8):106-108
为满足用户消费需求,我国拟以新近探明天然气储量近3000亿立方米的内蒙古塔巴庙气田气源为基础,兴建安平-济南的天然气管道,以供应山东市场。为应对管线突发事件和季节用气调峰之需要,利用胜利油区停产废弃停产的气层气田建设小型地下储气库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确定了地下储气库库址的优选标准并优选出了气库目标区--胜利油区永21块下第三系渐新统沙河街组三段(Es3)气藏。针对目标区,从气藏圈闭、构造变化、盖层特征、储层物性、气体性质、储量规模、采气能力、采出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了储气库的运行参数,部署了气库井位,为具体实施建库项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北美天然气储气库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美地区是天然气储气库建设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地区,通过对其天然气储气库建设历史的回顾和现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北美地区目前是天然气储气库建设最成熟的区域;②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和管道建设促进了储气库的建设;③储气库注采周期与地质条件相关;④注采井一般遵循“大进大出”原则,从钻井和固井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方案;⑤采用设置观察井、老井封堵和注采井安全措施等方法来保障储气库安全运行;⑥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促进了储气库建设。我国天然气储气库建设相对滞后,借鉴北美地区成熟的储气库建设经验,针对国内储气库建设提出如下建议:①加强天然气储气库建设要与管道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安全平稳供气、天然气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②重视储气库建设前期评价和研究工作;③要注重气井安全,保障储气库安全运行;④应制定和完善相应标准和规范、法律法规,以指导储气库建设。  相似文献   

16.
���ϵ������´�����ѡַ��������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喻平仁 《天然气工业》2003,23(2):109-113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具有储存量大、调节范围广、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运行成本低等显优点,长期以来已成为天然气消费大国储存、采集、调配天然气的基础设施,是大型输气干线系统配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川渝气田的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和天然气市场的迅速扩展,利用四川枯竭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的问题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在调研国外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各地区对天然气的需求状况,阐述了我国建造地下储气库的意义、建库选址原则和选址方案,对加速四川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规划、建设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储气库下限压力与工作气量、注采井数、补充垫气量等参数密切相关,将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性。现有方法以地质气藏认识为基础,采用定性半定量方法设计,其结果难以定量精确确定。在充分考虑储气库地质条件、水侵规律、气井产能、外输条件以及实现库容最大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下限压力的有效库容形成与项目建设投资的内在关系,以项目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函数,提出地质—经济一体化预测模型,建立气藏改建储气库下限压力设计新方法。在国内某储气库方案设计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统筹了技术经济性,设计基础更加牢靠,结果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8.
�ݽ��������괢����ע�ɾ��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张坨储气库是国内第一座大型地下储气库 ,于 2 0 0 0年 12月进入投产阶段 ,它的建成为北京的供气状况和大气环境治理做出了贡献。B876储气库则是大张坨储气库的扩建工程 ,位于B876区块板Ⅱ1枯竭式超低压凝析油气藏上 ,气藏埋深 2 2 2 0~ 2 2 4 0m ,原始地层压力 2 2 .5MPa,目前地层压力为 10 .5 9MPa ,地层压力系数 0 .4 76 ;在该废弃气藏上新钻了 5口储气库注采井 ,其中 3口井射孔完井后自喷 ,日产气量高达 12 .5× 10 4m3 。文章详细介绍了所钻注采井在钻井、固井、射孔完井等工序过程中采取的油气层保护技术和经验 ,对今后衰竭气藏的挖潜、枯竭式气藏储气库的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赴美储气库调研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北美地区地下储气库发展状况,吸收国外储气库在研究、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提高我国储气库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北京华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有关单位,对美国储气库从研究、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调研。文章对美国储气库现状、储气库安全和运行管理、储气库特色技术都作了较详细地介绍,并总结出了一些启示,进而提出了我国储气库发展的建议:①在储气库的库址比选前,应对储气库的用户市场进行调查;②应优先选择废弃的气藏或凝析气藏作为建库的库址;③应强化储气库建设前的评价和研究工作的力度,以便选择技术上和经济上最优的方案;④老井封堵的思路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