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网络化的生产计划管理流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发了德州电业局生产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做到了计划编制工作的公开性,合理性,科学性,实现了生产计划的申报和审定,计划的分解和落实,星期计划的生成和适度调整,以及计划完成情况的收集和公布的全过程信息化,流程化,无纸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库的变压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提出了基于知识库的变压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文中给出系统总体结构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根据系统要求建立了数据库、案例库,规则库,依据知识层次结构建立了模型库,这4库一体化形成专家系统,分别介绍了基于案例,基于规则和基于模型的诊断推理方法,比较了各种诊断推理,其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各种推理方法的优势,克服各自存在的不足,能量大限度地找到问题的解,文中讨论了贴近度的定义,表示和计算以及规则表示等问题,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无刷双馈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晓鹏  张爱玲  樊双英 《微特电机》2006,34(3):25-27,31
研究了无刷双馈电机和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磁链和转矩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在不同坐标系下对磁链和转矩的计算,简化了磁链、转矩观测器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基于这一方法的无刷双馈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目标明确,计算量小,控制准确,实时性好,在亚同步电动和超同步电动状态下均可适用。  相似文献   

4.
王冠军 《变压器》1996,33(12):12-19
详细阐述了智能型电力变压器保护装置的原理和结构,以及采用变压器的非线性模型来检测单,三相变压器绕组故障的数学表达式,简要介绍了保护装置的算法,硬件和软件,并通过实验检验了保护装置的性能,给出了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EMTDC的异步电动机故障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推导了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软件EMTDC中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模型,介绍了电动机暂态过程的求解算法。基于EMTDC对单相接地,断机和机械堵转等电动机常见故障进行了仿真计算,获得了各种故障情况下的特征波形,并进行了定量误差分析,验证了EMTDC电动机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电动机故障诊断和保护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布式对象技术的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结合变电站的维护工作现状,对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的维护范围,使用对象和维护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系统设计的重点和原则。考虑到Internet技术和分布式对象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CORBA,Agent和Web技术的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建模方案,并对系统关键部分的实现进行了重点介绍,包括设备的远程维护策略以及维护控制器的设计。该设计方案综合考虑了远程维护系统的开放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为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设计模板,并给出了系统性能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建立电力人事管理系统对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明了传统设计方法(即基于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和基于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的不足,介绍了类,对象,实例,属性和子类等基本概念,论述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阐述了对象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步骤,并利用该方法和步骤对电力人事管理系统进行分类,建立了电力人事管理系统的机构对象,职工对象,合同对象,报表对象和职称评审等对象模型,最后,指出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先进性和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简要地介绍了我国第一台密集型并联电力电容器的研制过程,产品结构及设计工艺的特点,同时介绍了整套装置的结构和安装情况,并对该装置几年来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安全性能和使用效果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进意见和今后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四部分,约四万字。绪言阐述了该法律制度的概念,第一篇论述了该法律制度建设与完善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二篇分析了国有电力企业及其科技进步和相关法制建设的现状,介绍了西方国家电力企业科技进步的做法。第三篇阐述了该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基本原则和应借鉴的基本原理,分别对国有电力企业的科技体制,计划,经费,实施,成果,考核,人员和科研机构管理制度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培宏 《江苏电器》2002,(6):5-10,23
阐述了配电系统保护自动化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以及与之有关的两种运行方式一美英式和日本式,分析了智能化高压开关诸如机电一体重合器和分段器等作用和条件,结合国内电网运行实际,提出了若干配合原则,配合要求和配合实例,指明了配电自动化工程实施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交流系统串补引起的次同步谐振问题时,为实现频率扫描法与特征值法的优势互补,提出结合2种算法进行分析的混合方法。首先使用频率扫描法确定部分主振频率,计算对应的串补度;然后采用特征值法绘制串补度变化时的模态阻尼曲线,找出其余主振频率,确定安全补偿度。该方法克服了单独使用频率扫描法精度不足的缺点,同时减少了单独使用特征值法的计算量。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亚微米级正极材料LiMn2O4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书廷  贾俊华  陈红军 《电池》2002,32(5):261-263
采用合适的初始原料 ,利用微波加热技术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LiMn2 O4。XRD及SEM测试结果表明 ,微波法不仅具有合成速度快 ,有效节约能源 ,而且颗粒度达到亚微米级并分散均匀。无需对材料进行任何机械研磨 ,有效克服了传统合成工艺颗粒度大、电化学活性点较少的缺点。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 ,微波法合成的样品同时具有电化学容量高 ,放电平台高 (约 3 9V)等优点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献「1的基础上,介绍了变极蓄能电机磁路的两种简化算法-算化双支磁路法和平均磁路法,同时讨论了有限元法计算变极蓄能电机磁路的特点,最后将本的方法与以前的方法进行顾总结,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脉冲充电对铅酸蓄电池硫酸盐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秋虹  李龙  金莉萍  周曲 《电源技术》2002,26(5):336-338
设计了一种消除铅酸蓄电池硫酸盐化故障的脉冲充电实验方法 ,其脉冲电流的大小和周期介于正常电池的脉冲充电法和传统的消除硫酸盐化的反复充放电法之间 ,并用该法与传统方法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脉冲充电法充入的电量仅为传统方法的 42 % ,但各个单体电池的电解液密度上升幅度平均为传统方法的 83 %。证明了脉冲充电法比传统方法能更有效地消除硫酸盐化 ,并由此推断出用脉冲充电法对正常电池进行恢复性充电 ,能起到防止硫酸盐化的作用 ,并延长铅酸蓄电池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含有35kV及以上多级电压构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提出了高压网用P-Q分解法,低压网(指35kV电网)用牛顿法,两者联合求解。该方法的计算速度处于P-Q分解法与牛顿法之间,约比牛顿法快1.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程金斌  盘毅  李德湛  谢凯 《电池》2006,36(1):18-20
分别采用热压和冷压烧结法制备出LiCoO2靶材,其中热压法使用了不同材质的模具,冷压烧结法以环氧树脂为粘结剂,确定了粘接剂的最佳添加量为1.0%。对制得的靶材进行了XRD、热重及SEM分析,并用排水法测量了靶材的密度。实验结果表明:热压法烧结时,使用SiC模具制备的靶材密度为5.21 g/cm3;添加1%粘结剂后,使用冷压烧结方法制备的靶材密度为4.89 g/cm3。热压法制备的靶材致密度高于冷压法制备的靶材,烧结程度更深。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the DC flashover characteristics of iced insulator strings were explored in the multi-functional artificial climate chamber by four methods,namely,the average flashover voltage method,the...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单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分为同步和均流控制两个部分,同步控制采用有功功率进行相位调节,均流控制采用注入的谐波信号进行幅值调节.这种新型的控制方法在逆变器之间没有任何的均流连接线,实现了无均流线的均流,它非常适合于远距离分布电源的并联控制.本文对这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电力系统非线性模式分析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2种电力系统非线性模式分析方法--模态级数法和正规形法进行比较。定性比较模态级数法和正规形法的2阶参与因子。在正规形法原有指标的基础上定义一个非线性指标,并以4机2区系统的算例验证该非线性指标的有效性。为比较模态级数法、正规形法和线性模式分析法所得解对时域仿真解的逼近程度,定义一误差指标,并在4机2区系统中做相关分析。发现模态级数法和线性模式分析法的有效性均不受系统共振的影响,而正规形法的有效性受系统共振情况的影响较大,在系统的2阶共振点附近,其有效域面积较小。通过延长故障的持续时间来改变系统的非线性程度,发现随着系统非线性的增强,模态级数法的误差及其增加速度都是最小的,正规形法次之。  相似文献   

20.
由于采用p-y曲线计算的桩头位移不是水平力和弯矩单独作用时产生位移的简单叠加,故首先利用有限差分法得到桩身各等分点处的地基反力系数,再通过传递矩阵法求得各桩头刚度系数,最后经过整体迭代循环计算,将p-y曲线应用于群桩基础受力分析。通过实例对比,本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该方法与m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法计算的桩位移和内力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