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获悉,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各类人群碘营养水平均处于适宜状态,这意味着北京人并没有出现"补碘过量"问题。不过,孕妇碘营养状况连续5年呈下滑趋势,已接近适宜水平的下限。无特殊医嘱应坚持食碘盐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全市人群中,8~10岁学生、育龄妇女、成年男性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4.2微克/升、165.7微克/升、173.0微克/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2002年第四次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和掌握浙江省碘缺乏病病情和干预措施的落实状况,于2002年上半年开展了第四次碘缺乏病监测工作。方法 确定30个调查点,采用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碘盐合格率、尿碘水平、外环境水碘四大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全省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触诊法为5.58%,B超法为4.83%;碘盐合格率为91.25%;尿碘中位数为250.8μg/L;水碘含量均值为10.54μg/L。结论 浙江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通过采取以食盐加碘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正逐步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浙江盐业》2007,(3):47-49
目的 对东阳市食盐加碘二十年防治碘缺乏病效果进行评估,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方法 对19所乡镇中心学校8~10岁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甲状腺检查、碘盐、尿碘及智商测定。结果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7.78%,患病率0.97%,与1985年相比,肿大率下降了70.2%,患病率下降了9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34%;尿碘中位数340.63μg/L;智商水平均值为114.93±14.60,中等智商水平以上者占67.09%,优秀以上者占44.06%,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7.27%和35.90%。结论 经过近20年的推广食用盐加碘,证明食盐加碘对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显著,1986年以来未发现新的克汀病病例。尿碘水平基本趋于正常,儿童智力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盐碘水平基本能满足我市人群的碘需求。但需继续进行加碘防治,同时要防止非碘盐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统计分析2013-2020年郑州市二七区碘缺乏病(IDD)监测结果.方法 2013-2020年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在郑州市二七区开展盐碘监测,同时收集同期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女性、0~2岁婴幼儿、8~10岁儿童5类人群的尿样,测定尿碘含量.结果 2013-2020年,郑州市二七区居民盐碘含量中位数与...  相似文献   

5.
选择碘缺乏病人群、分三组试验,每日供给海藻碘盐,三个月后测定结果表明,合格海藻碘盐能起到有效的补碘作用,可起到碘酸钾碘盐同样的补碘效果。  相似文献   

6.
《福建轻纺》2014,(1):3-3
正我国居民碘的摄入量是否超标?食盐加碘的政策是否应该停止近年来,有关我国碘营养过量、停止食盐加碘的呼声不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重点实验室今天上午发布报告,称我国依然存在碘缺乏病的风险,必须坚持食盐加碘政策。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我国儿童尿碘中位数的监测结果,将中国描述为"超过适宜量"。此后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2017—2020年郑州市二七区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并分析其与盐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郑州市二七区9个社区抽取8~10岁儿童800名,进行尿碘、盐碘与甲状腺检测,分析不同年份盐碘含量、尿碘含量、盐碘合格率,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儿童尿碘与盐碘的相关性。结果 盐碘含量的总体中位数为26.2 mg/kg,盐碘总合格率93.00%(744/800);不同年份间盐碘含量、盐碘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尿碘含量总体中位数为170.9 μg/L,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2017年及2018年尿碘含量均高于2019年(校正后P<0.001),2020年尿碘含量高于2019年(校正后P<0.001);10岁儿童尿碘含量高于9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尿碘与盐碘呈正相关(r=0.278,P<0.05);不同年份甲状腺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肿大发生率较低(2.88%),且不同年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7—2020年郑州市二七区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多数处于适宜水平,食用盐基本均为合格碘盐,存在部分人群碘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情况,碘营养状况与盐碘存在正相关。因此应加强科学补碘相关知识宣教,提高合格碘盐食用率,预防碘缺乏引起的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8.
缺碘是造成儿童智力损害的潜在危害,采用食盐加碘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基本已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但由于产盐区、农村蔬菜加工区及老少边穷特殊地区居民,对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的认识不足,由此造成了该地区居民碘盐食用率普遍偏低,人群碘营养水平不足的现状。为保证这类地区人群不受碘缺乏病的危害,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5年1月在本市沿海蔬菜加工区对常住人群开展了居民碘盐食用率及特需人群碘营养水平的抽样调查。同时,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施缺碘地区居民全部食用加碘盐的措施 ,到 2 0 0 0年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但是 ,缺碘地区居民一旦停用碘盐 ,碘缺乏病又会复发 ,因此 ,补碘不是短期行为 ,必须经常化 ,天天补 ,即缺碘地区的居民必须科学地、长期地补碘。1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由于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别 ,4岁以下的婴幼儿每天需碘量为 70 μg ,成年人平均每天需 1 5 0 μg ,孕妇及乳母每天则需 2 0 0 μg左右。研究表明 ,人脑的发育、成长 ,与甲状腺激素密切相关 ,碘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原料 ,如摄入不足 ,会减少甲状腺激素…  相似文献   

10.
<正>碘缺乏危害,是指由于环境缺碘、机体摄碘不足所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和对儿童智力发育的潜在性损伤。我国曾是全球碘缺乏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大部分地区外环境缺碘(碘缺乏病病区水碘含量10μg/L),部分省份存在水源性高碘地区(水碘含量100μg/L)。人体碘摄入主要来自饮用水、各种食物和食盐中添加的碘。如果人们生活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环境,且不食用碘盐,那么人  相似文献   

11.
食盐中碘含量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介绍了碘含量的测定技术,重点阐述了滴定法、色谱法、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适合调味盐碘含量测定的碱保护剂。方法选取低钠菇盐为样品,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分别用NaOH、NaHCO_3、Na_2CO_3作为碱保护剂,采用国家标准氧化还原法,对盐产品的碘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最佳碱保护剂为NaHCO_3,溶液最佳pH值为4,相对标准偏差2.3%~4.2%,回收率98.9%~100.5%,能够满足调味盐碘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结论 NaOH作为碱保护剂对瓷坩埚造成强烈腐蚀性,降低坩埚使用寿命; Na_2CO_3作为碱保护剂,反应剧烈,结果误差较大; NaHCO_3为碱保护剂时,腐蚀刺激性低,安全环保,故推荐NaHCO_3作为调味盐碘离子测定的碱保护剂。  相似文献   

13.
在真空制盐中,食盐加碘工序是必不可少的,而加碘装置是加碘工序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达到既经济实惠又能满足加碘要求,用户可根据自身条件需求进行食盐加碘装置的组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碘(I~-)在高碘酸钾氧化亮绿SF增色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建立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的新方法,测定线性范围为0.5~12.5μg/25ml,方法检出限为2.8×10~(-7)g/ml。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快捷,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AIA(E)型自动加碘装置在我公司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了四川南充顺城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将原加碘装置改为AIA(E)型自动加碘装置的原因,并介绍其原理、工艺及在我公司的成功应用,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龙翔  田艳  郭时印 《食品与机械》2015,31(2):148-151
检测湖南省加碘食盐碘含量,为碘缺乏病的消除及防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根据GB/T 8618—2001《制盐工业主要产品取样方法》取样和《食盐卫生标准》检测,2004~2013年每年每个季度在全省14个地级市各大型超市抽取不同品种的加碘食用盐样品。结果表明:2004~2013年共抽取和检测加碘食用盐样品1 680份,加碘食盐碘含量平均值为27.31~33.98 mg/kg,加碘食盐中碘含量中位数为27.58~33.70 mg/kg,符合GB 5461—2000和GB 26878—2011中关于碘含量的规定。加碘食盐中碘含量合格率为95.55%~100%,且呈稳步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分析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离子选择电极法、电化学滴定法、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电位溶出法、吸附溶出伏安法、挥气电流法、光谱电化学法和电泳法出发,评述了食盐中碘含量测定的电化学分析法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stability of local salt dual fortified with iodine and 19 iron compounds (encapsulated compared to nonencapsulated sulfate, fumarate, pyrophosphate, and elemental iron) was tested in Morocco and Côte d'Ivoire. Color and iodine content were measured after storage for 1, 2, 4, and 6 mo. Color acceptability was judged by standardized interviews. For most compounds, encapsulation did not protect against adverse sensory changes and iodine losses. However, 2 forms of ferric pyrophosphate, 1 small particle size (approximately 2.5 μm) and 1 micronized (approximately 0.5 μm), performed well and be useful in salt fortification. Improvements in current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are needed to allow encapsulated iron to be used in salt fo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