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李珍 《大坝与安全》2001,1(1):26-30
小浪底工程泄水建筑物出水口边坡是顺向坡 ,地质条件复杂。在总高度约 6 5 m的边坡上集中布置了 10座泄水建筑物出口 ,也对边坡稳定不利。在采取喷锚支护、安装锚索、山体削头减载、坡面排水降压等工程措施后 ,结构 区、 区边坡稳定 ,但 区边坡变形较大并出现塌方 ;在 区采取 170 m平台浇筑混凝土面板、坡脚实施以抗滑桩为主的补充加固措施后 ,该区域边坡变形速率明显减小 ,位移增加量也逐年减小 ,1999年以来位移速率趋于零。从目前监测结果看 ,出水口边坡采取的补充加固措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黄河小浪底工程泄水建筑物出口消力塘断层处理要点和方法 ,排水孔反滤保护设计 ,断层混凝土塞设计 ,预应力锚索结构设计。综合处理措施包括混凝土塞、锚喷支护、预应力锚索加固 ,以及其它结构措施等  相似文献   

3.
0 前言小浪底工程泄水建筑物出口边坡,即消力塘上游边坡,位于河谷左岸葱沟和西沟之间的山梁处,前缘总宽319m,走向北东23°。出水口边坡一般高50m~80m,设计开挖坡度1∶0.85,且边坡为顺向坡,于稳定不利。根据边坡地质条件,出水口边坡自南向北划分为3个地质区域,见图1。  地质情况如下:a.Ⅰ区基岩坡高60m~80m,坡面宽200m,主要由T6-31,T6-21,T6-11棕色泥质粉砂岩、紫红色泥钙质厚层、巨厚层粉砂岩构成,岩体完整但岩性较软,易风化、崩裂,边坡破坏应以沿软弱层面的平面滑动…  相似文献   

4.
张艳宁 《山西水利》2010,26(9):55-56
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对源神庙水库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及评价,建议对溢洪道在边坡进行削坡处理并适当防护,石碴段石碴需全部消除,对隧洞进行防渗处理并对其上方坝体进行灌浆或其他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具有中、高水头的溢流坝、溢洪道和泄洪隧洞等泄水建筑物中鼻坎挑流消能已被广泛采用。但是也有一些泄水建筑物在布置上由于受下游河床地形的限制,造成挑射水流的一侧或二侧直接冲击下游岸坡,严重的会影响到岸坡的稳定,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对于这种情况,设计时往往通过水工模型试验,使出口段二侧边墙,在一定长度内向内侧偏转一定角度,这种工程设置,通常被称为导流贴角,籍以避免挑射水流直接冲击岸坡。采用这种体形的工程已为数不少,如本省雅溪拱坝、枫树岭堆石重力坝等溢流段出口均通过水工模型试验  相似文献   

6.
金平水电站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不允许布置坝身泄水建筑物。两岸岸坡较陡,无天然垭口,且多被深覆盖层覆盖,岸边泄水建筑物布置困难。经研究认为布置竖井溢洪道可利用导流隧道作为退水隧洞,既有效的解决了泄水建筑物布置困难.又节省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7.
白水峪水电站右岸岩坡为顺向坡,由于坝基施工,造成两个边坡问题:(1)坝下高78m边坡存在顺层坍滑问题;(2)坝前残留岩体有可能发生滑落。这些问题对工程建筑物及运行有潜在威胁。经采用锚固洞、锚固桩、锚杆等工程整治措施后,从阶段性运行情况看,初步表明采取的措施是成功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小浪底泄水建筑物进水塔原型观测设计郭平关键词小浪底水利枢纽进水塔原型观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出口,距三门峡大坝130km,由大坝、泄水建筑物和地下厂房等组成。泄水建筑物进水塔集中布置在左岸风雨沟山体前部,10座进水塔并排呈一字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吐鲁番鄯善县二塘沟水库泄水建筑物整体水工模型试验,论证了泄水建筑物的合理性,改进了出口消能防冲措施,介绍了对该工程泄水建筑物水力学问题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0.
长河坝水电站泄水系统进、出口边坡山势陡峭、岩体破碎、裂隙发育且表层风化严重,存在大量确定性危石集中区及山坡滚石和局部坍塌的风险与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下方枢纽建筑物的正常运行。为了工程施工和建筑物永久运行的安全,工程采用了主、被动网联合防护的方式对划定区域范围内边坡上的不稳定块体进行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翟政 《海河水利》2023,(2):25-27
SETH水利枢纽位于山区,是典型的综合利用水库,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枢纽任务的实现通过功能坝段集于坝体一身,泄水建筑物不仅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还受坝体整体布置的制约,具有布置较难、水头高、流速大、运用复杂等特点。通过对工程开发任务、调度运行情况的分析,根据坝型和地形地质条件,对泄水建筑物的布置、型式等进行了设计研究。遵循泄水顺畅的原则,将泄水建筑物布置于主河床靠左岸部位,利用一个表孔和一个底孔泄水。通过计算满足工程泄洪等各项工程要求,运行安全。本工程(坝高70 m级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泄水建筑物的设计与研究,对新疆地区类似工程的设计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枕头坝水电站江沟特大型渣场采用排水洞泄水排洪,出口地形狭窄、地质条件及外围条件复杂。因消能建筑物及5#公路的布置,需在其左岸堆积体处开挖填筑形成约23 m高的永久高陡边坡,且河床覆盖层深厚、水量丰富的条件下,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顶联接梁、桩顶锚索及贴坡混凝土对消力池左岸边坡进行联合支护处理,有效地解决了堆积体垂直开挖、5#公路基础填筑、堆积体边坡施工、运行期稳定及消力池左岸防水流冲涮问题。本文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在边坡抗滑稳定中的应用,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鲁布革电站泄水建筑物雾化原型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布革电站各泄水建筑物具有落差大、流速高、水流条件复杂的特点,水库库容小,汛期泄洪建筑物均需泄洪。通过观测确定了雾化降雨的范围、降雨强度及危害程度,证实了一定流量下泄洪引起的雾化降雨对两岸交通公路、岸坡及山体边坡的稳定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1工程及地质概况 糯扎渡水电站3#、4#导流洞和右岸泄洪洞出口边坡地形较陡,节理产状凌乱,并发育一条较大冲沟。出露地层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期(γ43~γ51)的花岗岩,大部分被第四系坡积层(Qdl)覆盖。物理地质现象以风化和卸荷为主,未见滑坡等其他不良地质现象。边坡由于主要结构面向坡里倾斜,岸坡应力重分布情况较为复杂,岩体卸荷作用以松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电工程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施工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但随着工程长时间运行,大坝尾水、溢洪道边坡等部位长期受泄水冲刷、淘蚀,使得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受到影响,进而威胁枢纽建筑物安全,需进行加固处理。结合工程实例,对该水电站的溢洪道出口坡脚加固中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难点以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深厚覆盖层山区建水库,坝型多采用柔性坝,泄水建筑物宜采用岸边溢洪道,溢洪道边坡开挖、支护工程量大,投资高,对岸坡生态环境影响大。本文以贵州省施秉县黄金树水库为例,详细论述了溢洪道设计方案。经对比,决定采用溢洪道桩基方案。该方案投资少,施工简便、周期短,有利于工程尽快发挥效益和岸坡生态环境的保护,可在类似深厚覆盖层上的岸边溢洪道建设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金盆水利枢纽泄洪洞洞身及出口段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泄洪洞工程是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金盆水利枢纽重要泄水建筑物,介绍了泄洪洞洞身及出口段结构设计,可供水利施工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8.
《贵州水力发电》2007,21(4):23-23
(1)大坝工程已全部施工完成:大坝下游左右岸贴坡混凝土已完工;导流明渠出口左边坡支护已完工。(2)引水发电系统工程2号主变洞缺陷处理开始施工。(3)DR2危岩体处理工程已开始实施;3号堆积体公路已完成了路段边坡网格粱支护,并已填土准备绿化;6号抗滑桩已经开始浇筑锁口混凝土。(4)工程竣工阶段安全鉴定已委托水规总院开展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对河口水库是东苕溪防洪骨干工程之一,是1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工程。针对工程隐患分析了水库泄水建筑物的除险加固措施。通过水库泄水建筑物的补强加固,消除了工程的险情,提高了水库防洪调度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二滩水电站左岸导流洞出口边坡加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滩水电站左岸导流洞出口内侧边坡的最大坡高为144m,坡度约63°。由于存在不利的地质构造,又受爆破和雨季地表水的影响,坡面开裂,玻体变形明显。据分析,坡体变形属蠕滑拉裂变形,坡体处于初期失稳状态。为保证工程按时截流,及时地采取了以预应力锚索为主的边坡综合整治措施。经八个多月时间的观测,边坡变形已趋于停止,加固工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