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室外大范围场景移动机器人建图中,激光雷达里程计位姿计算不准确导致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SLAM语义词袋优化算法MSW-SLAM(multi-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 SLAM based on semantic word bags)。采用视觉惯性系统引入激光雷达原始观测数据,并通过滑动窗口实现了IMU (inertia measurement unit)量测、视觉特征和激光点云特征的多源数据联合非线性优化;最后算法利用视觉与激光雷达的语义词袋互补特性进行闭环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多传感器融合SLAM系统的全局定位和建图精度。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紧耦合双目视觉惯性里程计和激光雷达里程计定位,MSW-SLAM算法能够有效探测轨迹中的闭环信息,并实现高精度的全局位姿图优化,闭环检测后的点云地图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和全局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魏彤  李绪 《机器人》2020,42(3):336-345
现有的同步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算法在动态环境中的定位与建图精度通常会大幅度下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区域剔除的双目视觉SLAM算法.首先,基于立体视觉几何约束方法判别场景中动态的稀疏特征点,接下来根据场景深度和颜色信息进行场景区域分割;然后利用动态点与场景分割结果标记出场景中的动态区域,进而剔除现有双目ORB-SLAM算法中动态区域内的特征点,消除场景中的动态目标对SLAM精度的影响;最后进行实验验证,本文算法在KITTI数据集上的动态区域分割查全率达到92.31%.在室外动态环境下,视觉导盲仪测试中动态区域分割查全率达到93.62%,较改进前的双目ORB-SLAM算法的直线行走定位精度提高82.75%,环境建图效果也明显改善,算法的平均处理速度达到4.6帧/秒.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显著提高双目视觉SLAM算法在动态场景中的定位与建图精度,且能够满足视觉导盲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顾恺琦  刘晓平  王刚  黎星华 《机器人》2022,44(6):672-681
为解决视觉 SLAM(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算法依赖图像亮度而对光照变化场景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在线光度标定的半直接视觉 SLAM 算法。首先,根据相机成像原理,提出基于光度标定的帧间位姿估计方法,在求解位姿的同时对原始的输入图像进行光度校正。其次,在特征追踪环节采取最近共视关键帧匹配策略,以提升特征点匹配效率。最后,对后端重投影迭代优化策略进行改进,降低光照变化对视觉 SLAM 算法的精度和鲁棒性的影响。在 TUM、EuRoC 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的轨迹估计精度优于 LSD-SLAM 和 SVO 2.0 算法,尤其是在中等难度、高难度的数据集序列上。在真实环境测试中,通过对比本算法与激光方法的轨迹估计结果,证明本算法有效提高了传统视觉 SLAM 方法在光照不均匀场景下的定位精度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老龄化情况的日益加重,家庭服务机器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我们对老龄化社会的帮助贡献上做出了一点创新,但对此仍有一些问题所在,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机器人来服务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机器人如何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熟悉周围环境并且精确定位自己所在的位置即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tion and mapping, SLAM),是我们主要研究的一个课题之一。比如目前出现的slam系统存在着各种缺陷,如传统的场景识别基于视觉词袋和深度学习局部描述符,而视觉词袋却有着内存大,对于光照,环境变化无法识别等缺点。传统场景识别方法的好坏取决于对场景图象特征的提取,然而于此传统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深度学习局部描述符同样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针对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将深度学习应用于SLAM系统中,构造一个更加智能,实用,准确的SLAM系统。SLAM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让机器人了解周围环境,并且知道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SLAM可以利用不同的传感器来实现,视觉SLAM利用相机来进行环境感知,具有成本低,数据易获取的特点,因而获得了广大研究者的青睐。目前,主流的视觉SLAM系统分为前后端,在前端进行机器人位姿的计算和运动轨迹的跟踪,在后端对机器人的姿态进行优化,此外还需要回环检测来修正机器人位姿的累计误差等模块.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2017,(6)
为了实时得到搭载双目相机的机器人准确的3维位姿状态和环境信息,提出一种融合直接法与特征法的双目SLAM(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算法.该算法主要分为4个线程:跟踪线程、特征提取线程、局部建图线程和闭环线程.跟踪线程通过最小化图像光度误差,获取双目的初始位姿估计和特征对应关系,而后通过最小化局部地图点的重投影误差,得到更为准确的机器人位姿估计.特征提取线程负责提取关键帧的关键点和描述子,能够保证待处理的关键帧较多时不影响后续局部建图线程的执行.局部建图线程管理局部地图,执行局部BA(光束平差法),优化局部关键帧位姿和局部地图点的位置,提高SLAM的局部一致性.闭环线程通过对关键帧的闭环检测和优化,提高SLAM的全局一致性.另外利用闭环线程处理机器人被绑架后重回已探测环境的定位问题.KITTI数据集、TUM数据集以及采集的双目数据实验表明,本文算法相对于ORB-SLAM2算法,在保证定位精度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相机位姿的输出帧率,并且在机器人被绑架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更为丰富的姿态信息和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6.
针对单目视觉惯性SLAM算法鲁棒性不高且尺度恢复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动态边缘化的双目视觉惯性SLAM算法(DM-SVI-SLAM).前端使用光流法进行特征跟踪,利用预积分计算帧间IMU,后端在滑动窗口内融合单/双目匹配点误差、IMU残差及先验误差构建捆集调整的成本函数,利用动态边缘化策略、Dog-Leg算法提升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动态场景的SLAM系统中,传统的特征点法视觉SLAM系统易受动态物体的影响,使得图像前后两帧的动态物体区域出现大量的误匹配,导致机器人定位精度不高。为此,提出一种结合自适应窗隔匹配模型与深度学习算法的动态场景RGB-D SLAM算法。构建基于自适应窗隔匹配模型的视觉SLAM前端算法框架,该框架筛选图像帧后采用基于网格的概率运动统计方式实现匹配点筛选,以获得静态区域的特征匹配点对,然后使用恒速度模型或参考帧模型实现位姿估计。利用深度学习算法Mask R-CNN提供的语义信息进行动态场景的静态三维稠密地图构建。在TUM数据集和实际环境中进行算法性能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动态场景下的定位精度和跟踪速度均优于ORB-SLAM2及DynaSLAM系统,在全长为6.62 m的高动态场景中定位精度可达1.475 cm,平均跟踪时间为0.024 s。  相似文献   

8.
谷晓琳  杨敏  张燚  刘科 《机器人》2020,42(1):39-48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半直接视觉里程计的RGB-D 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创建)算法,同时利用直接法和传统特征点法的优势,结合鲁棒的后端优化和闭环检测,有效提高了算法在复杂环境中的定位和建图精度.在定位阶段,采用直接法估计相机的初始位姿,然后通过特征点匹配和最小化重投影误差进一步优化位姿,通过筛选地图点并优化位姿输出策略,使算法能够处理稀疏纹理、光照变化、移动物体等难题.算法具有全局重定位的能力.在后端优化阶段,提出了一种新的关键帧选取策略,同时保留直接法选取的局部关键帧和特征点法选取的全局关键帧,并行地维护2种关键帧,分别在滑动窗口和特征地图中对它们进行优化.算法通过对全局关键帧进行闭环检测和优化,提高SLAM的全局一致性.基于标准数据集和真实场景的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性能在许多实际场景中优于主流的RGB-D SLAM算法,对纹理稀疏和有移动物体干扰的环境的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针对视觉SLAM中由于视觉里程计存在累积误差导致难以构建全局一致的地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闭环检测的视觉SLAM算法。通过差分信息熵删除冗余关键帧;利用基于词袋模型(bag of words, BoW)改进的金字塔得分函数检测闭环,提高闭环的识别率,并通过改进的感知哈希算法对提取的闭环候选帧进行几何验证,剔除差别较大的候选帧。整个闭环检测算法结合ORB-SLAM2框架进行特征点提取、相机位姿估计和g2o图优化。利用标准RGBD SLAM数据集进行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SLAM系统的累积误差,实现更加准确的位姿估计,并且满足机器人建图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由于单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多机器人协同SLAM技术以较强的灵活性和鲁棒性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且在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海上搜救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多机器人协同SLAM是多机器人协同工作的核心及大范围复杂环境内及时获得场景感知信息的关键,能使多个机器人在协同工作时共同定位并构建任务空间地图,主要基于单机器人SLAM算法、多机器人系统架构、地图融合等技术实现。结合多机器人协同SLAM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当前主流的多机器人协同SLAM算法。从传感器的角度,将多机器人协同SLAM分为激光协同SLAM、视觉协同SLAM以及激光视觉融合协同SLAM三类,并对多机器人协同SLAM的架构选择、多机通信、相对位姿、地图融合和后端优化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指出异构机器人协同、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SLAM是多机器人协同SLAM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被认为是机器人自主运动的核心技术。针对目前的RGB-D SLAM算法实时性和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增强的RGB-D SLAM算法。提取RGB图像的ORB特征描述子,然后利用BoW(bag of word)模型缩小特征描述子的匹配范围从而提高算法的实时性;接着采用PROSAC算法结合PnP算法解算初始相机位姿并通过非线性优化的方式得到优化的相机位姿;利用BoW模型结合关键帧技术和结构一致性几何约束提高回环检测的鲁棒性;采用通用图优化工具g2o对位姿图进行优化,得到全局一致的位姿和点云;最后采用贪心三角化算法将点云转换成网格地图。针对Fr1数据集,该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0.0797 m,每帧数据平均处理时间为0.04 s。与RGB-D SLAM原始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鲁棒性,可以满足机器人实时SLAM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算法是移动机器人实现自主移动的关键环节。激光雷达(LiDAR)具有测距精度高、不易受外部干扰和地图构建直观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型复杂室内外场景地图的构建。随着3D激光器的应用与普及,国内外学者围绕基于3D激光雷达的SLAM算法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梳理了3D激光SLAM算法在前端数据关联、后端优化等环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目前各种3D激光SLAM算法以及改进方案的原理和优缺点,阐述了深度学习和多传感器融合理论与技术在3D激光SLAM算法中的应用情况,指出多源信息融合、与深度学习结合、应用场景的鲁棒性、 SLAM算法通用框架及移动传感器和无线信号体制的技术渗透是3D激光SLAM算法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对3D激光SLAM算法和未知环境中移动机器人即时定位和地图构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视觉SLAM方法鲁棒性差、耗时高,使系统定位不够精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线特征融合的视觉惯性SLAM算法。首先通过短线剔除和近似线段合并策略改进LSD(line segment detection)提取质量,以提高线特征检测的速率和准确度;然后在后端优化中有效融合了点、线和IMU数据,建立最小化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得到更精确的相机位姿;最后在EuRoC数据集和现实走廊场景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可以有效提升线特征提取的质量和速度,同时有效提高了SLAM系统的定位精度,获得更为丰富的点线结构地图。  相似文献   

14.
赵宏  刘向东  杨永娟 《计算机应用》2020,40(12):3637-3643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是机器人在未知环境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技术,针对目前常用的RGB-D SLAM系统实时性差和精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RGB-D SLAM系统,以进一步提升实时性和精确度。首先,采用ORB算法检测图像特征点,并对提取的特征点采用基于四叉树的均匀化策略进行处理,并结合词袋模型(BoW)进行特征匹配。然后,在系统相机姿态初始值估计阶段,结合PnP和非线性优化方法为后端优化提供一个更接近最优值的初始值;在后端优化中,使用光束法平差(BA)对相机姿态初始值进行迭代优化,从而得到相机姿态的最优值。最后,根据相机姿态和每帧点云地图的对应关系,将所有的点云数据注册到同一个坐标系中,得到场景的稠密点云地图,并对点云地图利用八叉树进行递归式的压缩以得到一种用于机器人导航的三维地图。在TUM RGB-D数据集上,将构建的RGB-D SLAM同RGB-D SLAMv2、ORB-SLAM2系统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RGB-D SLAM系统在实时性和精确度上的综合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15.
赵宏  刘向东  杨永娟 《计算机应用》2005,40(12):3637-3643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是机器人在未知环境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技术,针对目前常用的RGB-D SLAM系统实时性差和精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RGB-D SLAM系统,以进一步提升实时性和精确度。首先,采用ORB算法检测图像特征点,并对提取的特征点采用基于四叉树的均匀化策略进行处理,并结合词袋模型(BoW)进行特征匹配。然后,在系统相机姿态初始值估计阶段,结合PnP和非线性优化方法为后端优化提供一个更接近最优值的初始值;在后端优化中,使用光束法平差(BA)对相机姿态初始值进行迭代优化,从而得到相机姿态的最优值。最后,根据相机姿态和每帧点云地图的对应关系,将所有的点云数据注册到同一个坐标系中,得到场景的稠密点云地图,并对点云地图利用八叉树进行递归式的压缩以得到一种用于机器人导航的三维地图。在TUM RGB-D数据集上,将构建的RGB-D SLAM同RGB-D SLAMv2、ORB-SLAM2系统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RGB-D SLAM系统在实时性和精确度上的综合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未知环境下移动机器人平稳上坡控制对坡度感知精度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移动机器人单帧图像坡度检测算法。利用室内图像标准数据集训练深度卷积神经场?全连接超像素池化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field-fully connected superpixel pooling network, DCNF-FCSP)并获得室内单帧图像深度估计网络模型;将DCNF-FCSP模型中前5个图像特征提取层的网络参数迁移至室外图像深度估计网络中;固定室外图像深度估计网络中图像特征提取部分的网络参数,利用室外图像数据集对剩余5层的网络参数进行训练,从而得到室外单帧图像深度估计网络;将其应用在移动机器人坡度检测中,根据单帧斜坡图像估计出斜坡角度。标准数据集和实际场景的深度估计和坡度检测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迁移学习的移动机器人单帧图像坡度检测算法能够仅根据移动机器人车载相机采集的单帧斜坡RGB图像就可估计出精确的斜坡角度,满足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对坡度感知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