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网络复杂性,用户使用互联网业务的网速受时间、地点、网络、业务、终端等多种因素影响,运营商承诺的网速与用户感知有较大出入。文章采用大数据技术、多维度的网速指标对海量用户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掘潜在数据价值,为移动运营商市场营销、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等提供高效支撑。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中已出现了多种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运行中,网络安全对业务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分析了VPN技术、WLAN技术、防火墙技术、隔离技术在局域网的应用与安全策略。并列举了局域网安全体系和实际管理中网速变慢的排查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PTN网络的关键是分组交换,其把之前的分组城域网改造为运用级的导入网。探究分组传送网有助于推动互联网领域的改革。在PTN网络中使用了QOS科技,可以有效提高网速。  相似文献   

4.
组合网络控制拓扑建模与鲁棒性分析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合网络最优决策控制拓扑建模与结构鲁棒性分析能够提高组合网络控制结构的抗干扰能力.在组合网络最优决策控制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无法形成固定的控制决策,影响了组合网络决策控制的鲁棒性测试.提出基于概率解析算法的组合网络控制结构鲁棒性测试方法.筛选组合网络中控制结构鲁棒性影响因素,建立鲁棒性影响因素数据集合,并对不同鲁棒性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计算.根据概率解析算法相关理论,获取组合网络最优决策控制鲁棒性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函数和数据传输函数,对结构的鲁棒性进行准确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算法进行组合网络中最优决策控制结构鲁棒性分析,能够提高分析的准确性,满足组合网络应用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
城域网宽带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出现网速变慢现象,影响着网民体验感,相关人员有必要探究网速变慢的原因,找到解决网速问题的方法,提高网络应用水平.文章主要分析了网速慢的可能原因,提出了网速慢的处置方法,具体如下所述.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网络、终端、应用与服务三种推动因素分析着手,并以实际案例阐述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各行业领域的变革和影响。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的价值链和价值模式的运作方式,对电信运营商如何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倪兰 《通信世界》2009,(34):I0006-I0006
CSL已基于LTE测试网络,成功示范了最高下载速度超越100Mbit/s的中国香港最快无线网速。  相似文献   

8.
全球动态     
《世界电信》2009,22(9):10-11
欧盟 将投2500万美元研究“超高速”移动互联网 欧盟近日宣布,将向“超高速”移动互联网系统投资1800万欧元(约合2500万美元),以支撑下一代移动服务。据悉,这笔基金将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发放,用于LTE Advanced技术的研究。欧盟委员会表示,LTE Advanced是高端的4G移动技术,能够向用户提供“比目前3G网络快数百倍的移动互联网网速”,而且价格更为低廉。目前,芬兰、德国、挪威、西班牙、瑞典和英国的运营商已开始测试LTE网络,瑞典和挪威将于2010年上半年实现LTE的商用。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具有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开放性等特点,使得网络比较容易受到黑客、病毒、容易软件等的攻击,原本就十分脆弱的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越发显得不安全.针对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阐明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潜在威胁,分析了导致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如何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需求分析 在移动互联网需求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用户已经习惯了"随时在线"这种保持与外界联系的感觉,用户注重的是在互联网上得到的体验.当这些互联网上的使用习惯迁移到移动互联网上时,却不一定会带来好的感受,这主要与网速,终端和使用场景三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影响3G 及LTE 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上网速率感知与业务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影响移动公司上网速率的主要原因,包括无线接入、传送网和IDC 接入3 种因素,并针对性的指出了改进措施;同时回顾了移动公司的业务模式发展历程,详细分析了分别有终端厂商、业务内容商和运营商主导的,面向无线宽带发展的几种业务模式.指出面...  相似文献   

12.
张奇 《电信科学》2018,34(9):186-192
有线宽带接入网随着固网宽带市场的日益拓展呈现规模式高速发展。各大运营商在网络规模、网络质量上加大建设力度,保障业务在接入便利性及有效性方面具有足够的优势。但网络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协同、与基础资源的匹配,从侧面又约束着网络的规模及效率,如何更好地均衡三者关系,并应用于实际建设中成为网络规划的重中之重。以目前运营商在宽带接入网现有规划方式为入口,分析并归纳其瓶颈与难点。以地理网络的多维度划分为基础,形成业务需求、网络能力、基础资源匹配三方面全生态“立方体模型”及相关的方法论。最后,结合现网大数据支持,应用自研的规划系统,分析实际网络的规划新方法,验证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间歇性连通的移动网络环境,提出了一种新的DTN路由协议IEDR。其整合以往DTN路由算法中的设计经验,充分利用节点间相遇的机会交换数据,提高数据传达率并降低传输延迟,同时将资源开销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IEDR 还尝试将无线接入点作为辅助数据传播的有效途径,利用接入点间高速互联的特性为数据在广大地域内的高效传播提供便利。仿真结果表明,与一些经典路由协议相比,IEDR达到了更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14.
王俊 《信息技术》2011,(2):75-79
分析影响EV DO网络前、反向容量的因素,为CDMA EV DO数据业务网规网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达到数据用户吞吐量的最大化,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用户高速数据接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传统ADSL或FTTB+LAN接入网的上下行非对称的传输使得速率低,故障点位多等缺点很难适宜宽带网络的技术需求,在宽带需求高速增长的状态下,现有的接入网络传输瓶颈难以满足速率需求。选用PON技术,设计ODN光分配网络来改造接入网,将单纤传输与无源光网相结合,体现了其独有的组网优点。改造结果表明,PON技术在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组网中的应用,传输速度提高了60%,境外网站下载速率为800Kbps,本地网站下载速率最高可达1.86Mbps。  相似文献   

16.
多出口校园网域名解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启峰 《通信技术》2010,43(8):7-8,11
在多出口校园网中,基本解决了校园网内部用户访问外部资源速度慢的问题。但由于各网络运营商之间互联速度有限,非教育网用户在访问校园网资源时,访问速度还是非常慢。通过使用动态域名解析技术,在服务器中安装多块网卡设置多个IP地址,每个网络运营商一个。动态域名解析技术区分访问校园网用户的来源IP地址,根据用户的IP地址,域名解析服务器解析出不同的服务器IP地址,从而解决了所有网络用户访问校园网速度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陶洋  苏建松 《电视技术》2016,40(7):65-69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业务的多接入网络选择算法,该算法将网络选择的单位从终端转向业务,并通过如下3个步骤为业务确定一个最优接入网络集合:首先,通过充分考虑业务的实际QoS需求以及终端速度的影响,确定各决策因素的权重;其次,通过效用函数模型确定各接入网络的效用函数矩阵;最后,通过最优接入网络集确定适合业务传输的最优接入网络组合.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新算法能根据终端移动速度及业务需求为业务选择最优网络组合,同时能大幅度提高终端网络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8.
陈显亭  贾晓飞 《电子科技》2010,23(12):73-75
随着网络利用的普及,企事业单位都多数建有自己的网络,为满足不同的需求,接入了多个网络出口。如何解决网络服务与网络接入的关系,提高网络服务系统接口带宽和访问速度,是多网接入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以Web网站作为服务对象,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成果对多网用户有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业务的多接入网络选择算法,该算法将网络选择的单位从终端转向业务,并通过如下三个步骤为业务确定一个最优接入网络集合:首先,通过充分考虑业务的实际QoS需求以及终端速度的影响,确定各决策因素的权重;其次,通过效用函数模型确定各接入网络的效用函数矩阵;最后,通过最优接入网络集确定适合业务传输的最优接入网络组合。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算法能根据终端移动速度及业务需求为业务选择最优网络组合,同时能大幅度提高终端网络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20.
孙杰  李冰  李望  李婷  马松  刘田 《电讯技术》2019,59(5):519-525
针对行星表面有人探索任务对高速无线通信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构组网思想的网络体系架构,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设计。该架构采用“三网两体制”的设计思路,将整个网络分为高速传输网、多媒体接入网、覆盖扩展网三个组成部分,三层网络分别完成高速骨干传输、多节点多业务接入、覆盖范围灵活改变的功能。根据三个网络不同的节点处理能力和传输需要,设计了高速传输体制、灵活接入体制两种传输体制,及基于无线多跳的覆盖扩展技术、多子网通信切换技术、多体制融合技术等关键技术。该网络架构具有裁剪灵活、协议开销小、支持业务类型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