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项目名称:全数字式智能花式纱线生产技术项目简介:所推出的全数字式系列智能花式纱线生产装置可作为传统环锭细纱机、转杯纺纱机制造厂的选配件,但主要是用于纺纱工厂的设备技术改造后生产竹节纱或段彩纱等高附加值产品,对于生产实际需求的任意竹节长度、竹节粗度、竹节间隔可任意调节与组合,并可生产特殊的具有平面投影拟合的特色竹节纱,现已在国  相似文献   

2.
探讨转杯纱竹节排列组合对竹节效果的影响。转杯纺纺制短竹节纱时,实际节粗小于设计节粗,竹节效果不明显。先后尝试直接增加设计节粗和两种竹节排列结合两种方式,增加实测节粗。但是直接增加设计节粗的方式会导致纺制困难,竹节风格无法保证,相比两种竹节排列结合的方式实测节粗增加明显,竹节风格较好。认为:转杯纺竹节纱实际纺制过程中,宜采用两种竹节排列组合的方式增加实测节粗。  相似文献   

3.
探讨BD448型转杯纺纱机工艺参数设计对C 27.8tex竹节纱效果的影响。优选竹节纱捻度和纺纱配件,对比分析花式化系数K_F、基纱前进步数S_1、竹节前进步数S_3等3个参数对竹节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花式化系数K_F值为15和竹节前进步数S_3值为10时竹节效果显著;基纱前进步数S_1和竹节前进步数S_3分别影响节距和节长,竹节前进步数S_3设定值要小。认为:通过工艺参数的优化,转杯竹节纱的竹节效果明显,更适合应用在针织纱领域。  相似文献   

4.
转杯纺纱机生产竹节纱的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转杯纺纱机纺杯上加装阻尼块可以生产短竹节纱,改变喂棉速度和引纱速度可以纺制长竹节纱。介绍了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变频器对BD200RCE型、BD200SN型转杯纺纱机进行传动改造生产长竹节纱的方法;分析了高速喂棉时间、正常速度喂棉时间、变速倍数、纺杯直径及机械惯性对转杯纺竹节纱规格的影响;介绍了选定转杯纺竹节纱捻系数应考虑的因素及开发生产的转杯纺竹节纱产品。  相似文献   

5.
在Autocoro288型转杯纺纱机上安装花式纱装置,通过控制给棉罗拉喂入速度可以生产竹节纱.介绍了转杯纺竹节纱生产原理,分析了转杯纺竹节纱的结构,并通过条干仪进行验证,总结出转杯纺竹节纱规格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了针对竹节纱竹节分布CAD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开发,详细介绍了在竹节分布模拟过程中各个影响参数在竹节分布计算过程中的计算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将竹节纱织物的竹节分布逼真地再现于计算机之上。实验证明,该系统可以准确地模拟竹节纱织物的竹节分布,可以指导实际生产,大大缩短竹节纱织物的生产开发周期,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7.
转杯纺纺制竹节纱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采用改变引纱罗拉速度纺制转杯竹节少的可行性,并对转杯纺纺制竹节纱的基本工艺参数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练军  陆永良  徐伯俊 《纺织学报》2010,31(12):39-42
为提高竹节纱工艺参数的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提出了利用计算机检测竹节纱的方法。阐述了竹节纱工艺参数检测的基本原理,并用自行研制的竹节纱检测系统测试了给定样纱,得到了竹节纱粗细信号的时间序列图,竹节长度、竹节间距序列图,竹节长度分布图,竹节间距分布图以及竹节倍率分布图,与竹节纱设置的初始工艺参数进行了对照,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对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从而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对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转杯纺纱机纺制竹节纱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 ,转杯纺竹节纱只能在少数几种型号的转杯纺纱机上进行 ,同时还必须配备由瑞士阿姆斯靳 爱罗 (Amsler Iro)公司研究开发的由电脑控制的GOE花式纱装置才能纺制。用这种装置纺出的竹节纱其竹节的节距长短和粗细程度是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控制的。但这种设备投资大、操作技术要求高 ,一般纺织厂配置有困难。是否能在普通的转杯纺纱机上纺制竹节纱呢 ?经过实践、摸索 ,我们对纺杯进行部分改进 ,在滑移面上加工沟槽 ,利用BD2 0 0SN型、FA60 1A型转杯纺纱机纺制出了竹节纱。1 纺纱原理在纺杯滑移面上加工的沟槽形态见图 1。…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检测竹节纱各种工艺参数的传统方法准确率和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电容传感器检测纱线截面变化信号,利用数据采集卡对检测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模数转换,再用软件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判断竹节纱的基纱号数、竹节倍数、竹节间距等工艺参数的新方法。实验证明,该法可以快速得出竹节纱各项外观工艺参数,提高实际生产中的竹节纱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11.
竹节纱外观参数自动识别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目前实际生产中竹节纱外观3要素等参数检测效率较低、准确率不高的缺点,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电容传感器检测纱线截面粗细变化数据,利用数据采集卡对检测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模数转换,再用软件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自动识别出竹节纱的竹节倍数、竹节间距、竹节长度、基纱号数等外观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可靠的识别系统.实验证明,此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的人工检测.  相似文献   

12.
在BD200SN转杯纺纱机上加装伺服驱动自控系统,采用改变喂给罗拉速度的方式纺制转杯纺纯棉竹节纱,完成了各种竹节风格的高档牛仔布的试制,获得了较好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3.
转杯纺纯棉竹节纱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秋凉 《福建轻纺》2003,(11):51-55
在BD200SN转杯纺纱机上加装伺服驱动自控系统,采用改变喂给罗拉速度的方式纺制转杯纺纯棉竹节纱,完成了各种竹节风格的高档牛仔布的试制,获得了较好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朱秋凉 《福建轻纺》2003,(10):51-55
在BD200SN转杯纺纱机上加装伺服驱动自控系统,采用改变喂给罗拉速度的方式纺制转杯纺纯棉竹节纱,完成了各种竹节风格的高档牛仔布的试制,获得了较好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5.
转杯纺纺制竹节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汪军  黄秀宝 《棉纺织技术》2001,29(5):278-281
在改变喂给罗拉速度纺制竹节 的条件下,对转杯纺纺制竹节纱的基本工艺参数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了关于粗节倍数和竹节长度的模型,并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也证明了彩和改变喂给罗拉速度纺制竹节纱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转杯纺纱机纺制竹节纱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银珍 《棉纺织技术》2001,29(9):557-558
为了提高产品档次 ,增加企业效益 ,经深入市场调查后 ,我们利用BD2 0 0SN型转杯纺纱机成功地开发了高附加值的竹节纱 ,生产了 36tex、49tex、5 8tex、73tex、83tex等系列产品。竹节纱不但可以织成具有云纹效果、具有独特布面风格的牛仔布 ,还可以用于装饰布、毛巾类织物和针织品等。生产转杯纺竹节纱 ,投资少 ,效益显著。1 转杯纺竹节纱形成原理我们通过对纺杯进行技术改造 ,在纺杯凝聚槽内设置一个、两个或几个阻尼点来纺制竹节纱。当此纺杯在正常生产高速回转时 ,从输送管输出的单纤维就不会均匀地叠加在凝聚须条上 ,…  相似文献   

17.
正粗竹节纱疵是转杯纺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不仅影响成纱质量,而且对织机效率、布面风格和质量都会产生严重影响。通过生产实践,我们总结出几点有效的防治措施。(1)保持分梳辊针布良好的锋利度。分梳辊针布状态对转杯纱粗竹节疵点影响很大。针布锐  相似文献   

18.
竹节纱外观参数识别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竹节纱外观参数的自动检测技术.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采用Visu言开发了竹节纱外观参数识别系统,通过运用自动识别和滤波技术对纱线横截面的粗细变化数据进行采集与预处理,采用不同的算法对所得数据进一步处理,得出竹节长度、竹节间距、竹节倍数、基纱号数等参数.实际检测结果表明:竹节纱外观参数识别系统可以实现快速检测,竹节间距、竹节长度的误差范围控制在2 mm以内,指出识别系统还需要确定竹节与基纱分界点的准确度及检测抗干扰能力方面做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
我厂于1992年8月经市场调研,开发并生产了C58tex+C73tex/C42tex256/1652/1右斜色织竹节牛仔布。竹节牛仔布的主要特征:C73tex有规律的竹节纱和C58tex纱按一定比例排列作为经纱,布面上竹节分布均匀,条路清晰。制成服装后,销往美国、日本等国家。一、原料选择经纱采用纯棉58tex和纯棉73tex竹节纱按竹节纱占总经根数36%均匀排列,要求竹节均匀有规律,竹节饱满但非竹节处木能特细,纬纱采用纯棉42tex转杯纱。二、组织规格(见表1)三、钢路的选择该品种地组织为2/1右斜纹,3根经纱穿一篇,开始选用81.5号钢筋,在织造中发现经纱…  相似文献   

20.
在EJM128K型环锭细纱机上加装PLC控制的伺服电动机进行机械改造,生产高精度竹节纱。通过分析竹节纱生产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确定该闭环控制系统在控制竹节长度参数上具有稳定性、精确性和快速性的特征。用USTERTESTER5测量该系统纺制的竹节纱,获得竹节长度和竹节间距分布图。分析了竹节长度设定值、竹节纱捻系数、原料种类等对竹节长度偏差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生产实践中有效控制竹节纱长度和纺制高精度的竹节纱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