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国内的建筑教育通常将结构、构造与建筑设计分开来教授,导致一直以来建筑的形式问题并不涉及结构、构造、材料。由于近年"建构"成为潮流,设计界将因建构而出现的表皮表现特征作为一种新的形式"进行追捧。而"表皮"本质上是要表达建筑内容的。沙龙特邀请多位学者、建筑师集聚一堂,围绕教育及实践中如何重建建筑设计与结构、构造、材料的关系演绎,以及如何理解表面形式传达的当代建筑学内容等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伴随表皮概念的引入,建筑设计已突破原有的常规方式,慢慢由平面构成、体块组合、建筑空间变化等传统设计方法向建筑表皮材料的建构创新发展。建筑表皮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样的建筑表皮构成了不同的建筑外形,构成了多彩的城市建筑群。构成现代建筑的表皮的材料尤为重要,建筑表皮的材料语言包括颜色、形态以及质感,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本文从建筑表皮的材料颜色、形态以及质地三个方面对材料语言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能为建筑创作提供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3.
于文波  吴涌 《华中建筑》2011,29(2):9-12
该文从建筑设计的逻辑性出发,对目前建筑表皮建构中片面追求形式美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建筑表皮建构和遮阳设计相互结合的基本观点.分析了建筑遮阳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表皮设计满足遮阳的各种有效的建构手段,以及遮阳反过来在哪些方面可以为表皮建构提供设计依据和灵感源泉等,最终达到设计中"器"和"朴"的更好统一.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20世纪金属材料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建筑表皮"日益成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创造方式。早在现代主义建筑浪潮中,密斯等人就对建筑表皮材料和构造方式进行了透彻的实践。但传统的建构理论更加偏重表皮材料作为建筑外围护的结构属性和构造方式表达,对于非结构性的表皮则缺乏关注。近些年来随着材料科技、视觉艺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建筑表皮愈加自由可变,并成为城市中重要的信息媒介。这一变化使得建筑表皮逐渐从空间与功能的主导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轻质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具备可持续应用潜力的新型技术体系,然而当前"重建构"而"轻能量"的实践研究趋势已成为其发展的制约瓶颈.对此,立足于"表层能量调控"新视角,以轻质装配式建筑双层表皮系统为研究对象,因循"提取—实验—整合"路径开展原型设计研究.基于案例调研提取双层表皮"建构原型",并依托位于寒冷地区(天津)的对比实验平...  相似文献   

6.
"表皮"概念源于生态学,引入建筑学领域后被赋予了更新、更丰富的内容。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表皮,将系统论中的二象对偶结构理论引入建筑表皮设计中,从建筑外部形态(虚与实)、建筑外表面装饰(简与繁)、建筑表皮所采用的材料和建筑表皮的自适应(静态与动态)等几个方面对建筑表皮中二象性元素进行分析比较,力求为建筑表皮的研究创作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针对建筑领域常见的金属表皮的表现手法,从表皮材料的构成出发,剖析不同类型,不同效果的金属表皮的基本表现手法,阐述了二维平面的拼接、编织及立体建构、扭曲、折叠等三维空间的非常规建构,以期为金属建筑表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隈研吾建筑表皮材料编织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隈研吾的建筑作品,总结其建筑表皮的设计来源、形式、材料等方面的规律,概括其在选择表皮肌理和材料的思维方法,对其主要作品的表皮类型在形态上进行分类,试图找出这些类型特点与所用材料在形态设计上的关系,从而学习建筑师处理表皮时的手法和理念,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9.
从建筑本体形态的层面上对生态建筑形态理性解析,提出“形体特征”、“空间调节”、“表皮复合”、“环境关联”4种理性的概念形态和与其对应的16种模式生态语言。与此同时,将建筑设计的切入与概念形态的建构建立内在拓扑关系,并运用生态模式语言完善建筑形态建构,进而架构理性与诗意的建筑生态化设计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建筑人居环境表皮形态实现建筑与周边人居环境和谐统一。其中包括地方材料的应用,现代表皮的几种主要形态及现代极少主义思潮对表皮形态的影响;建筑人居环境表皮借助现代科技的支持而出现的变异与创新。在数字化技术这个新平台上,建筑人居环境表皮功能与形式的多样化;表皮演进历程的必然性与基本动因,从而展示了当代建筑人居环境表皮的设计理念及应用样式的演进脉络。通过对建筑人居环境表皮的概念内涵、色彩表现方式、数字化技术、演进内在动因的分析,希望对建筑人居环境表皮生态设计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冯柯  王薇  郭娟利  李倩 《建筑与文化》2016,(10):230-231
论文从"生"字形义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生命精神内涵,从空间观、时间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建筑艺术生命论从生、时、气三个内容展开论述。最后给出了结论。建筑的生命精神内涵,特别是传统建筑自营造之时,就同"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常玮  高峰 《建筑与文化》2016,(2):146-147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环保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在国家和人民的期待中从试点逐渐推广开来。对于高校的新校区建设,绿色建筑成为绿色校园构成的主流,并为绿色建筑、低碳生活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高校文化基础。低碳环保意识从学生抓起,由高校引领并推广。天津大学新校区第一教学楼作为新校区核心绿色建筑项目,在遵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设计和建设的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第一教学楼中增加了建筑的全周期平台分析管理,因地制宜地提出全周期的数据跟踪方式,通过从建设到运营管理中设置详细的数据采集,来评估整体绿色建筑建设数据与运营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揭示和探索建筑业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基本内涵、基本任务、基本途径、相互关系和目标对策  相似文献   

14.
“塔林”为佛教寺院历代高僧的墓塔集成。潭柘寺塔林历史悠久,形制、雕刻、材料与技术的更迭都映射出时代的建造特征,对研究我国不同时期塔林乃至佛塔特征、塔林建造技术与风格乃至审美历程更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本文从墓塔类型着手,系统分析潭柘寺塔林的建造特征,以丰富潭柘寺塔林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风景区规划与旅游规划人员正设法将"社区参与式规划"引入他们的工作中.然而,社区旅游--或称社区参与式旅游发展的概念,已经与它在西方世界的原始定义有了很大差别.从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对西方的社区参与式旅游概念进行了回顾,力图梳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论发展脉络.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社区参与式旅游实践得以成功的关键在于协调社区参与各方的利益关系、降低社区参与的制度改革成本、分散并落实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卓越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城市空间环境问题的产生。为此,从“生态城市”的理念出发,对“生态城市”相关理论进行综述;进而通过总结国外多个生态城市建设案例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城市空间环境特色规划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生态城市”理念下城市空间与环境设计规划的策略;生态发展理念,擘画美丽中国,最终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郑刚  陈雷  华绚 《时代建筑》2007,(2):126-131
上海南站作为21世纪上海市陆上交通枢纽,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环境优美"的指导思想,凸现了"大交通、大空间、大绿化"的设计理念,在枢纽的流线组织、建筑形象、环境设计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和运用上做了积极的尝试,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流线的全新组织、大空间概念的运用以及建筑与环境的统一.文章以主站屋的空间组织为主,介绍上海南站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1984年参与UIA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以来取得优异成绩。本文从每届竞赛题目与要求、参赛团队的思考与设计方案、作品所获奖项及评价等角度简要介绍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UIA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的8届获奖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总结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连续获奖且成绩斐然的原因是在于扎根西北并在专业教育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核心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建筑产业化是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建筑生产方式。通过探索和实践,万达广场采光顶在标准化设计基础上,研发了适应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的工艺流程,并纳入了BIM建筑信息化管理,从而较为全面地实现了产业化要素。文章从研发和试点两个方面对采光顶产业化过程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后续产业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传统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在人们热衷于求“大”、求“洋”、求“奇”的同时,传统民族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如何把民族建筑文化的精髓有机地融入现代建筑,是当今建筑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建筑的影响,说明了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