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机电一体化电器与配电网保护自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配电系统保护自动化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以及与之有关的两种运行方式——美英式和日本式,分析了机电一体重合器和分段器作用和条件,结合国内电网运行实际,提出了若干配合原则和配合要求,探讨了其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配电系统保护自动化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以及与之有关的两种运行方式--美英式和日本式,分析了智能化高压开关诸如机电一体重合器等作用和条件,结合国内电网运行实际,提出了若干配合原则,配合要求和配合实例。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重合器和分段器的配电自动化模式,它仅依靠重合器同分段器的时间配合即可完成配电线路故障的隔离,同时又可通过通信手段对系统中的线路和开关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控,因而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配电自动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配电系统保护自动化的玉要功能和作用,以及与之有关的两种运行方式-美英式和日本式,分析了机电一体重合器和分段器因素和条件,结合国内电网运行实际,提出若干配合原则和配合要求,对其中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培宏 《电世界》2002,43(5):11-13
阐述智能化高压开关与配电系统保护自动化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以及实现上述功能的美英、日本两种配电方式。通过7种配电系统保护方式工作原理的介绍指出:若采用日本方式查找故障区段的优点是查找明确、迅速可靠、整定延时、操作方便,不会产生涌流引起误动;美英方式按速写时限和整定值大小,选择性能,迅速切除故障区段,整个操作投入时限短且快。该文还介绍了配电网保护中的配合基本原则、配合要求、重合器与分段器配合保护的约束条件,对配电保护自动化问题中的不平衡电流检出、电子控制装置、配电网主站设置方式、现行电网运行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培宏 《供用电》1997,14(1):17-21
本文阐述配电系统保护自动化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以及与之有关的两种运行方式,分析了机电体化三种电器作用和条件,结合国内电网运行情况,提出若干配合原则和要求,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配电系统保护自动化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以及与之有关美英式和日本式两种运行方式,分析了机电一体化三种电器作用和条件,结合国内电网运行实际,提出若干配合原则和配合要求,对其中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重合器与电压-电流型开关配合的馈线自动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指出了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型分段器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的不足,论述了采用重合器与电压一电流型开关配合方式的改进方案,它具有暂时故障恢复速度快、永久故障处理时间短的优点,且不需要借助“残压”作为判断闭锁的条件,因此十分可靠。结合实例详细描述了这种方案的重合器、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的基本功能及系统的工作原理,深入论述了环状网以及网格状配电网的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的整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邹庆  兰箭 《贵州电力技术》2005,8(4):30-31,29
电流型、重合器和集中控制方式是目前配电自动化的主要实现方式。随着配电网络通讯系统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城市配电光通讯网的建立,利用通讯通道实现快速故障隔离和系统重构成为发展趋势。本文提出的新型配电自动化模式基于通讯的快速保护,完成故障隔离和快速重构,由配电终端单元(FTU)实现;配电子站进行通讯转发和区域系统重构;配电主站实现系统的优化。基于配电线路快速保护的配电自动化模式将故障隔离和区域重构由配电终端单元实现,减少了对主站系统的依赖,适合于国内当前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能大大地提高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湖南汉寿城区配电自动化工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1 工程简介近年来 ,配电自动化的工作已经在部分省市的电力公司开展 ,常德市电业局于 2 0 0 0年 6月在所属的汉寿县完成了该局第 1个 1 0 k V配电自动化工程 ,现已正式投入运行 2个多月 ,运行情况良好。整个工程由汉龙—汉九和汉杨—汉城两个环网组成 ,由城关 1 1 0 k V汉寿变的汉龙线和汉九线、汉杨线和汉城线以“手拉手”方式联络而成 ,主供城区生产和生活用电。每个环网主干线长 2 km~ 3km,被 1台联络重合器和 2台分段重合器按负荷分割成4段 ;在环网的分支线路根据负荷情况装设了 8台分段器。整个系统由重合器开关、现场控制箱、通信…  相似文献   

11.
馈线故障自动处理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功能,该方案介绍一种基于馈线组的配网馈线故障集中处理模式,可克服传统的配网馈线故障集中处理模式下不能针对不同区域情况采用不同的故障处理方式的问题,避免设备故障检测的保护信号调试对馈线故障处理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电力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和谐振接地方式进行分析,提出广西城市10kV配电网应采用优化谐振接地方式——带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的自动跟踪接地补偿装置,不宜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以AVR单片机为控制器的配电变压器反时限过流保护系统,该系统能实时监测变压器负载大小,根据负载情况进行报警、切闸,能实现自动重合闸功能,能进行故障记录及查询。文中重点介绍了反时限保护的算法、计算时间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校表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通过对线路开关的控制,实现配电网故障自动隔离与恢复供电。然而配电网拓扑复杂,线路重构后配电负荷和运行方式的改变,使得线路上的开关保护定值需要相应的调整,而传统联络开关无法解决这一难题。采用具有智能互联功能的联络开关,基于数据驱动思想,设计了一种线路保护定值自适应整定工作机制。智能联络开关作为线路的智能中枢,能够根据获取的分段开关遥测、遥信等数据,应用自适应整定工作机制来计算保护定值,实现线路重构后开关保护定值与配电负荷和运行方式的自动匹配。算例分析和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放射状链式配电网接入分布式发电系统后,配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和整定变得非常复杂和困难。详细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原有的配电网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在分布式电源并网时的保护及自动装置配置方案,该方案将配电网原有的距离保护改造为允许式方向纵联保护,提高了并网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66 kV配电系统采用传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时存在不足,文章提出了在某市中心66 kV配电系统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方式,并综合考虑过电压、继电保护、通信干扰等因素,利用Matlab仿真工具箱对采用该接线方式的配电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了中性点的接地电阻值,重点分析了中性点接地电阻值对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接地方式能有效抑制弧光接地过电压、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提高保护装置动作的灵敏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配网自动化中故障处理模式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俊杰  李娟  焦邵华  鲍喜 《电气应用》2003,(3):17-20,28
讨论了配网自动化中关于故障处理的三种控制模式 :基于重合器的故障处理 ,通过主站遥控FTU (FeederTerminalUnit)实现的故障处理 ,基于馈线系统保护的故障处理。在分析比较各种故障处理模式优缺点基础上 ,指出保护功能独立的配电网系统保护模式是最优的故障处理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实例给出了企业供配电系统中微机保护装置、智能断路器与Modbus通信的硬件接线。阐述了供配电系统中Modbus通信协议的模式和功能代码的应用,并设计实现了该供电系统的组态监控界面。运行结果表明,以Modbus现场总线建立的企业智能供配电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灵活性,能够实现企业供配电系统的智能监测与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9.
程福雁  李永伟  安平 《高压电器》2004,40(5):355-357
给出了一种基于重合次数最少、快速隔离故障段线路的10kV配电网线路保护模式,即最少拍环网控制系统模式。该模式适用于绝大多数带辐射分支的环网控制系统,具有开关动作次数最少、对线路的冲击最小、快速隔离故障段线路、自动恢复非故障段线路供电的优点。分析了即使在三相“完全”短路,某控制器检测失误时最少拍的保护过程,提出了最少拍环网供电模式的一组参考参数,叙述了电压型保护模式和电流型保护模式的故障隔离过程,指出了其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配电系统故障处理自动化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系统故障处理是一个系统过程。文中介绍了一些新的方案和方法,如网络式保护技术、分布式智能技术、故障点自动定位技术,给配电系统故障处理自动化提出了新的思路。重点介绍了基于故障指示器技术的单相接地故障的检测和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