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500kV罗北甲线合成绝缘子芯棒脆断原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6,他引:19  
张鸣  陈勉 《电网技术》2003,27(12):51-53
文章分析了合成绝缘子芯棒脆断的原因,芯棒脆断是由端部密封不良造成酸蚀引起的,脆断一般发生在合成绝缘子的高压端。为防止脆断事故的发生,厂家在选用良好耐酸蚀芯棒的同时,应改进端部密封结构和均压环的设计,以防止密封失效。运行单位应对运行中的合成绝缘子加强检测,以便及早发现有隐患的合成绝缘子。  相似文献   

2.
《高压电器》2013,(9):35-43
笔者分析了一起500 kV复合绝缘子脆断事故以及老化机理。该复合绝缘子脆断事故的特征与常见的脆断故障不同,在硅橡胶护套表面出现了部分贯通蚀孔,解剖后可以发现部分区域脱粘且在护套与芯棒交界面有漏电蚀痕。观察到故障复合绝缘子的宏观与微观交界面均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使用傅氏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芯棒材料,证明在芯棒材料中存在玻璃化侵蚀,离子交换以及水解等老化过程。最后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此类由于水份侵入而造成的老化现象,并建议在线监测中需关注复合绝缘子交界面质量。  相似文献   

3.
复合绝缘子芯棒脆断故障调查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起复合绝缘子芯棒断裂掉串事故的分析及同期运行的同批次220kV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的抽样试验,初步分析了发生复合绝缘子芯棒脆断的原因,并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改进金具接头界面的密封工艺并对档距较大的跨越采取双串。  相似文献   

4.
棒形悬垂复合绝缘子芯棒脆断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伟国 《电力设备》2005,6(10):38-40
通过对500kV棒形复合绝缘子高压端芯棒脆断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指出其主要原因为绝缘子串电压分布严重不均匀及均压环设计、安装不规范而引起导线端电场畸变,加速了硅橡胶护套的电蚀穿孔所致.提出了将原下垂式线夹更换为上扛式防电晕线夹,作导线挂点“八”字型改造,在复合绝缘子导线侧加挂玻璃绝缘子;采用非标准长度的复合绝缘子与玻璃绝缘子组合成串等对策,以改善复合绝缘子的电场分布,降低导线端所承受的电压,消除畸变电场,预防芯棒脆断.实践表明,改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500kV盘北线路的两起直线型复合绝缘子芯棒脆断掉线事故,芯棒脆断的特征,脆断的原因。介绍并分析了所采取的防脆断措施:“全部更换发生事故的同型号复合绝缘子;直线型复合绝缘子串改为并联双串,以增加安全系数。”并介绍了国内外双串并联绝缘子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一起合成绝缘子芯棒脆断事故的分析以及同批次运行的500 kv进口合成绝缘子的抽样试验,分析了合成绝缘子芯棒脆断的原因,发现该绝缘子芯棒脆断主要是由于端部密封不良及界面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酸蚀并最终导致芯棒机械性能下降而发生脆断,同时,对该类运行中合成绝缘子的使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一起合成绝缘子芯棒脆断事故的分析以及同批次运行的500kV进口合成绝缘子的抽样试验,分析了合成绝缘子芯棒脆断的原因,发现由于端部密封不良及界面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酸蚀并最终导致芯棒机械性能下降而发生脆断,同时,对合成绝缘子的使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程极盛 《浙江电力》2005,24(1):13-15
通过对500kV棒形复合绝缘子高压端芯棒脆断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指出其主要原因为绝缘子串电压分布严重不及均压环设计、安装不规范引起导线端电场畸变,加速硅橡胶护套发生电蚀穿孔所致.提出将原下垂式线夹更换为上扛式防电晕线夹,导线挂点"八"字型改造,在复合绝缘子导线侧加挂玻璃绝缘子;采用非标准长度的复合绝缘子与玻璃绝缘子组合成串等对策来改善复合绝缘子的电场分布,降低其导线端承受的电压,消除畸变电场,达到预防芯棒脆断目的.  相似文献   

9.
光纤布拉格光栅复合绝缘子的应力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炜  罗兵  邓鹤鸣  范欣来  熊鹏 《高电压技术》2011,37(5):1106-1114
为了最大程度地预防复合绝缘子芯棒脆断等掉串事故,采用在复合绝缘子芯棒中植入光纤布拉格光栅,实现对复合绝缘子芯棒应力的监测,从而判断复合绝缘子的运行状况.绝缘子芯棒在金具压接区部位的结构复杂,所受的应力分布不均匀,故不能直接用光纤光栅的自身应变来表征芯棒内部应变,因此先假设绝缘子芯棒和光纤光栅有相同的应变,对复合绝缘子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20 kV坪核线复合绝缘子芯棒脆断造成相问短路事故的原因分析,指出其主要原因是耐张绝缘子使用单串且没有安装均压环连接方式的设计不合理,以及早期生产的复合绝缘子存在产品制造缺陷,芯棒不耐酸等原因所致.提出采用新工艺及材料制造的复合绝缘子,采用双串带均压环设计,预防芯棒脆断及造成掉线相间短路事故.  相似文献   

11.
12.
复合绝缘子断裂对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结合500 kV复合绝缘子断裂故障,分析了复合绝缘子断裂机理及原因,探讨了红外热像检测及紫外电晕检测技术在复合绝缘子检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局部强电场和弱酸腐蚀综合作用下,芯棒机械性能降低是复合绝缘子断裂的重要原因;红外热像检测、紫外电晕检测等带电检测手段能有效发现复合绝缘子的缺陷,具有距离远、不接触、准确、实时、快速等优点;为避免复合绝缘子断裂事故,有必要优化复合绝缘子均压环的结构,选择最佳的均压环直径、管径及安装位置,改善复合绝缘子沿面场强及电压分布的不均匀性,抑制复合绝缘子局部区域的电晕放电现象。  相似文献   

13.
For pt.IV see ibid., vol.7, no.1, p.20 (1991). Some of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corona and partial discharge damage to polymer insulators are outlined.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polymer insulators for overhead lines, which consist of a core, weathersheds, and metal end fittings, is described. Two types in common use are suspension/dead-end type, which is used where line loads subject the insulator core to tension forces, and the post type, which is used where line loads subject the core to appreciable bending forces in addition to tension forces. The partial discharge performance of polymer insulators, which depends on the choice of materi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ors, is discussed. A factor common to all designs is poor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sensitivity, in the sense that a partial-discharge-producing defect along the insulator has very small capacitive coupling to the insulator terminals as a result of the large dimensions of the insulator and the small size of the terminals. Sources of cavity discharges are discussed. These can occur in the fiberglass core or in the weathersheds. External discharges, which can take place on the weathersheds or the hardware ends, are also examined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合成绝缘子生产及其运行维护,通过多种试验分析一起500 kV罗百Ⅰ线合成绝缘子断裂原因,结果表明,该绝缘子并非脆断,而是界面区域长期局部放电加剧芯棒和护套的蚀损与老化所致。基于分析结果,对如何做好复合绝缘子运行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机电负荷、污秽及环境温湿度等多重环境影响下,盘型悬式瓷绝缘子瓷件内微孔可能会逐渐扩展,直至开裂受潮,导致其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减弱,在遭受雷击或污闪时极有可能导致绝缘子炸裂、断串等恶性事故发生。针对一起500 k V线路瓷绝缘子雷击断串故障,结合雷电定位系统、线路分布式故障定位系统进行了线路耐雷水平分析。通过绝缘子试验,可判定故障原因为故障前已存在多片低零值绝缘子,当雷电绕击C相造成绝缘子串闪络后,大部分工频续流能量从低零值绝缘子头部瓷件内部放电通道泄放,产生的热量导致绝缘子炸裂脱开并引发断串。建议对线路低零值绝缘子进行排查,并合理采用疏导型防雷措施,对多雷区塔位优先安装线路避雷器。  相似文献   

16.
电场对输电线路绝缘子覆冰过程的影响不可忽视。以复合绝缘子FXBW-35/100为试品,分别进行了带电与不带电人工覆冰试验,分析电场对复合绝缘子覆冰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对绝缘子覆冰的影响体现为对水滴的吸引作用和泄漏电流的热效应。电场强度小的地方吸引作用明显,而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热效应明显;带电覆冰时,冰凌中的气泡增多会向复合绝缘子的芯棒弯曲;低压端附近冰密度较大;高压端附近冰密度较小;冰厚的增长速度会出现饱和;冰重随电压的增长有一个先增加后减小的过程;带电覆冰时会出现稳定燃烧的电弧,这容易损伤绝缘子。  相似文献   

17.
郭金明  李婧  唐捷 《广西电力》2014,37(6):38-41
分析盘形悬式瓷绝缘子串在线路发生单相接地后出现断裂的事故原因。通过随机抽取两片可表征事故绝缘子电气性能的同批次同型号绝缘子进行电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品绝缘子陡波耐受性能不合格,其瓷片层间绝缘存在微观缺陷。综合考虑试品电气试验结果和事故特征可判定,事故绝缘子瓷片层间绝缘在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的作用下发生内击穿是造成本次绝缘子串断裂事故的直接原因。为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应杜绝陡波耐受性能不合格的绝缘子入网运行。  相似文献   

18.
在输电线路中,复合绝缘子的芯棒非联接部分频繁出现脆断、掉线,其中酸性介质侵入并渗透到内部芯棒,腐蚀芯棒截面,是造成复合绝缘子机械强度下降进而脆断的主要原因。建立了复合绝缘子的酸液侵蚀模型.利用ANASYS对其场强和电位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酸液侵蚀复合绝缘子后,金具处场强最大值比正常复合绝缘子数值大,且侵蚀部位场强畸变严重;复合绝缘子侵蚀后的电位分布比正常复合绝缘子的高.单片绝缘子承担的电压偏大,加速了绝缘子老化。  相似文献   

19.
高压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发热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检测复合绝缘子的绝缘缺陷,有效防范复合绝缘子的贯穿性击穿事故和脆断事故的发生,在分析复合绝缘子发热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在实验室拍摄有模拟缺陷和来自现场的有真实缺陷的复合绝缘子的热像图,研究了复合绝缘子内部局部放电、渗入缺陷的水分的介质损耗、护套严重老化绝缘电阻下降的电阻损耗等引起的发热现象及其规律。研究表明,这3种发热现象具有代表性,输电线路中复合绝缘子的发热机理以第3种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