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6 毫秒
1.
皂河是西安市的重点排污和泄洪河流,除了点源污染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水质特征进行研究。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对西安市皂河进行了多次水质水量监测,分析了城市重污染河流的污染特征,计算了皂河下游控制断面草滩监测站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及构成。结果表明:①皂河污染物SS、COD、TP、NH3-N、NO3-N和TN浓度均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②草滩断面洪水期间各指标的平均浓度基本都小于平时的平均浓度;③上游至下游:COD浓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TP、NH3-N和TN浓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NO3-N浓度变化不大,重金属污染物中Cr含量最高,平均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呈逐渐增加的趋势;④洪水过程中,非点源污染负荷均小于点源,SS、COD、TP、NH3-N、NO3-N和TN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比重依次为:14%,2.0%,5.1%,6.0%,7.4%和4.2%;⑤目前西安市皂河污染治理的重点仍然是点源污染,但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某电厂工业废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而BOD5/COD(B/C)很低,直接生物处理效果不佳。对此,本文通过臭氧氧化提高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再联合生物活性炭(BAC)工艺处理该废水,同时对臭氧接触氧化时间、原水pH值及臭氧投加量对氧化效果的影响,以及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O3-BAC)的整体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最佳工艺条件为臭氧接触氧化时间15min、原水pH值约为8.00、按O_3/TOC质量比为3.0投加臭氧;臭氧氧化后原水B/C值可提高到0.21左右,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为33.95%,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为47.69%;O3-BAC工艺在进水流量为0.60L/h时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优,产水TOC质量浓度平均约为11.30 mg/L,对TOC的去除率高达70%;产水COD质量浓度平均约为42.00mg/L,对COD的去除率约为68%;原水浊度平均降低87.08%。O3-BAC工艺运行期间,产水温度、pH值、溶解氧量在正常范围内,表明O3-BAC工艺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雨水花园集中入渗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影响,2016年5—10月,每次雨前和降雨后1 d、3 d、5 d、7 d对三个地下水井(J1为对照井,J2和J3为监测井)的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并采集水样测定COD、NH4+-N、NO3-N、TN和TP的含量。监测结果表明:三个地下水井的水位变化幅度为J2J3J1;雨水花园集中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具有滞后性,总体滞后3~5天。每次降雨后J2和J3地下水中COD、NH4+-N、NO3-N、TN和TP含量有所升高,但又快速下降;汛期(7、8月份)J2和J3中COD、N、P含量略有上升,汛期末其含量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说明在本监测条件下,雨水花园集中入渗有利于补给地下水,但对地下水水质的负面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城区非点源污染特性与负荷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水质在较大程度上受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特征和负荷进行研究。2010-2011年,对西安市主城区不同类型小区的降雨径流进行了水质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了西安市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计算了2010年(一般年)主城区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在降雨产流前20分钟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最高,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污染物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交通区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波动幅度最小,居住区污染物浓度波动幅度最大,交通区SS、COD、重金属平均浓度值最大,商业区NH3-N、TN、TP平均浓度值最大;浓度法、监测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估算法在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中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根据每个功能区的平均浓度和对应的地表径流量计算相应负荷量后加和的方法与使用所有功能区综合平均浓度和地表径流总量直接计算总负荷量的方法结果符合较好;西安市主城区2010年SS、COD、NH3-N、TN、TP、Cu、Zn、Pb、Cd、Cr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2958.482 t、3444.187 t、141.895 t、231.367 t、7.492 t、0.943 t、4.294 t、2.193 t、1.066 t和1.440t。交通区各污染物输出系数最大,绿地输出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5.
城市污水经处理回用作电厂循环冷却水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流动床生物膜技术与石灰工艺相结合处理城市污水,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具体的水质指标为COD<10mg/L,BOD5<5mg/L,SS<0 1mg/L,NH3 N<1 0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5%,94%,99%,97%,能够满足火电厂循环水系统补充用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生态浮床(EFB)、膜曝气生物膜(MABR)及其组合装置在动水中的净化效果,开展了三种净化装置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2.5 m/h、10 m/h、20 m/h)对水体中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和总氮(TN)等4类污染物净化效果的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膜曝气生物膜-生态浮床组合装置可显著提高净化效果,对4类污染物的去除率较河水自净试验可分别提高40% ~ 44%、17% ~ 34%、13% ~ 21%和14% ~ 30%;综合考虑4类污染物,组合装置在10 m/h的水动力条件下的净化效果最佳,且组合装置中MABR可起到一定缓冲作用,使水生植物的适用流速范围更广;在模拟试验所采用的水动力条件下,组合装置对4类污染物的净化呈现出不同规律,污染物浓度较高时,组合装置对NH4+-N的净化速率随流速的递增而递增,对CODMn、TP和TN的净化速率在10 m/h的水动力条件下达到最大;试验后期,污染物浓度较低时,组合装置无法正常发挥其高效的净化作用,对4类污染物的净化速率均偏小。  相似文献   

7.
首先制备了NiZn铁氧体材料,然后采用NiZn铁氧体与微波复合活化过硫酸钠(PS)产生硫酸自由基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不同因素对这种污水处理的影响,比较不同组合工艺处理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随着铁氧体用量、过硫酸钠用量、微波功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在铁氧体用量超过1 g/L后,COD去除率有少量的减小,体系初始pH值对COD的去除率影响不明显;在NiZn铁氧体用量为1g/L、过硫酸钠用量为0.1mol/L、体系初始pH=5和微波功率为700 W时,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去除率为97.13%;不同工艺方法对污水处理效果显示,MW(微波)-NiZn铁氧体-PS(过硫酸钠)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去除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微波、NiZn铁氧体和过硫酸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查智明 《华东电力》2001,29(12):55-56
介绍了用粉煤灰水处理火电厂锅炉酸洗柠檬酸废液的方法。以平圩电厂 2台 6 0 0 MW锅炉为研究对象 ,经过多次小型试验 ,取得了工业处理试验的成功 ,证明粉煤灰能有效降低废液的 COD浓度 ,经处理后的COD值为 1 8~ 36 mg/ L,小于 1 0 0 mg/ L的国家排放限值 ,COD去除率达 78%~ 90 %。另外 ,该方法处理费用低廉 ,操作简便 ,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变表流和潜流人工湿地的进水总磷(TP)、总氮(TN)的浓度,采用6种湿地植物(紫叶美人蕉、水葱、水葫芦、水芹菜、菖蒲、芦苇)的对比实验,对比分析了6种不同植物的表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率随浓度变化的规律,得到了6种不同植物的表流和潜流人工湿地的理论最优处理浓度、理论最优去除率、实际最优处理浓度、实际最优去除率和TP、TN最大日处理负荷。实验结果表明:六种植物的表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TP、TN去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植物不同,处理率降低程度不同,且潜流比表流去除率降低值小。水葫芦去除率随TP浓度增加变化不大,表流处理率降低1.61%,潜流降低1.12%;美人蕉变化较明显,表流处理率降低2.94%,潜流降低了2.55%;随TN浓度增加,紫叶美人蕉去除率降低最小,表流处理率降低17.07%,潜流降低15.94%;芦苇去除率降低较明显,表流处理率降低20.86%,潜流降低18.20%。同时,根据实验结果得到6种植物表流人工湿地最大日TP去除量为60.16g(m^-2·d^-1);潜流人工湿地最大日TP去除量为81.50g(m^-2·d^-1)。表流人工湿地最大日TN去除量为547.20g(m^-2·d^-1);潜流人工湿地最大日TN去除量为577.60g(m^-2·d^-1)。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Fenton试剂处理EDTA清洗废液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起始反应温度为30℃左右,初始pH值为3.5左右,向废液中加入30%双氧水/Fe2+的比为7.21/150(g/mg)的溶液.在此最佳条件下直接处理EDTA清洗废液,COD值去除率可达92.18%;先回收EDTA后再处理废液,总的COD值去除率可达99.06%.通过对2种处理方法的效果和经济性比较,得出了回收EDTA后再处理的方法,适合当前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微生物厌氧-好氧处理焦化废水中COD及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英 《电力学报》2007,22(2):162-165
应用固定化微生物小球技术结合厌氧-好氧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中的COD和氨氮,结果表明可行,该法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及固定化硝化菌处理系统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经固定化微生物厌氧酸化24 h、好氧曝气24 h后,出水COD为132.1 mg/L,氨氮为24 mg/L,达到国家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COD≤150 mg/L;氨氮≤25 mg/L)。表明该法在焦化废水处理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物沸石脱氨氮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生物沸石脱氨氮的工艺原理,综述了最近国内外应用这种处理方法在深度处理二级出水、村镇生活污水以及其他废水脱氨氮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生物沸石是把沸石对铵根离子的选择性吸附能力、离子交换、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结合起来的一种高效脱氨氮的污水处理方法,可以进行深度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滑动弧等离子体技术用于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叙述了滑动弧放电的产生方法、物理属性和基本原理,以及滑动弧反应器结构及反应器在废气和废水处理等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利用自制的气液两相流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机理实验装置,对制药废水和DSD酸的浓缩废液进行了初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主处理器后,CODCr、BOD5、NH3—N等去除率均可达99%以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射线追踪法是计算有等离子体包覆的飞行器电磁散射特性的经典方法,计算效率较低是制约该方法应用的主要因素,如何高效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射线追踪计算模型已经成为电磁散射计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拥有多内核CPU的计算机的出现和流行为提高射线追踪法计算在等离子体包覆下的飞行器电磁散射特性的效率提供了一个有效地途径。在共享存储(OpenMP)模型的基础上,对射线追踪法进行分析,实现了对射线追踪法并行计算的编程,并有效地提高了射线追踪法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河北承德日处理污水12万吨某污水处理厂为例.分析了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设计了该厂的自动监控系统。本系统采用了西门子公司的S7-400PLC作为数据采集及控制单元,运用各种检测设备对DO、液位、流量、COD、PH值、SS以及进水和出水的总磷、氨氮等参数进行检测。上位机采用了WebAccess上位监控软件。该系统实现了污水处理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尿素/三乙醇胺湿法烟气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尿素溶液与NOx反应生成N2和CO2气体,可实现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该文进行了尿素/三乙醇胺湿法脱硫脱硝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双级串连的填料塔为主体反应器,分别对气速、液气比、反应物浓度、添加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参数对尿素溶液吸收SO2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进行了尿素溶液同时吸收SO2和NOx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增大气速、液气比可使脱硫效率增加,而三乙醇胺和尿素浓度对脱硫效率影响较小。SO2和NOx具有相互协同促进作用,其净化效率在试验条件下可分别提高1%~3%和5%~ 6%,总脱硫效率可达95%以上,脱硝效率在63%以上。  相似文献   

17.
碱性吸收剂喷射技术是一种高效脱除电厂烟气中SO3的新型技术。为推动国内燃煤电厂烟气SO3脱除技术的发展,介绍了该技术的特点、系统运行特征和原理,建立了SO3脱除反应理论模型,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践验证。此外,对加入的碱性吸收剂是否会影响脱硝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1)碱性吸收剂颗粒终端沉降速度在0.01~0.10m/s之间,远远小于烟气速度;(2)通过简化气固反应模型得到的理论SO3脱除效率解析解,与工程实测值偏差在 ±5%以内;(3)SO3脱除效率与烟气速度、烟气温度,吸收剂颗粒粒径、吸收剂与SO3摩尔比等因素相关;(4)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将吸收剂与SO3摩尔比设置在1.5以上,吸收剂粒径选择在30μm以下,吸收剂颗粒停留时间不小于4s,可保证SO3脱除效率在80%以上;(5)碱基吸收剂亚硫酸钠对脱硝催化剂的负面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