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齿轮端面是齿轮加工、检验和安装时的主要基准。换言之,齿轮端面基准是仅次于齿轮基准孔的第二基准。端面精度对保证切齿工序精度是至关重要的。汽车、拖拉机变速器用圆柱齿轮的现行加工工艺为:齿坯模锻→扩孔→拉孔→以内孔定位粗车齿坯外圆、端面→以内孔定位精车外圆和(基准)端面→滚(插)齿→齿端面倒角→剃齿→渗碳淬火→以齿轮节圆和齿圈(基准)端面定位修磨基准孔→以内孔定位进行珩齿(也可不珩齿)。就以上工艺,应从齿坯拉孔工艺开始至最终磨孔工艺及至整个工艺过程,对齿轮端面精度的影响因素加以控制,以提高齿轮的加工质…  相似文献   

2.
分析影响变速箱齿轮端面精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玲  付根章 《机械制造》1999,37(4):23-24
齿轮端面是齿轮加工、检验和安装时的重要基准。或者说,齿轮端面基准是仅次于齿轮基准孔的第二基准。端面精度对于保证切齿工序精度至关重要。 目前汽车、拖拉机变速器所用圆柱齿轮的现有加工工艺采用:模锻→扩孔→拉孔→以内孔定位粗车齿坯外圆、端面→以内孔定位精车外圆和基准端面→滚(插)齿→齿端面倒角→剃齿→渗碳淬火→以齿轮节圆和齿圈基准端面定位修磨基准孔→以内孔定位进行珩齿(也有的厂不珩齿)。  相似文献   

3.
汽车、拖拉机变速器用圆柱齿轮的现有加工工艺采用:模锻→扩孔→拉孔→以内孔定位粗车齿坯外圆、端面→以内孔定位精车外圆和基准端面→滚(插)齿→齿端面倒角→剃齿→渗碳淬火→以齿轮节圆和齿圈基准端面定位修磨基准孔→以内孔定位进行珩齿(也有的厂不珩齿)。上述的齿坯加工所用的拉孔工艺,是以内孔定位精车齿坯基准端面,其跳动精度难以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孔拉花链后,齿轮坯外圆及端面,尤其作为齿加工工艺基准的端面,其精车质量将直接影响齿加工精度。 我厂生产解放牌汽车齿轮中,带花键孔齿轮坯精车夹具曾先后采用小锥度刚性心轴、塑料胀套、蛇形管胀套心轴,均难以保证图1所示的工艺要求。后来采用本文介绍的夹具,能稳定保证工艺要求,夹具结构见图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齿坯加工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克服齿坯粗、精车工序之间的生产不平衡现象。车间党支部组织了三结合攻关小组,对用卡盘多刀半自动车床精车齿坯的问题进行了多次反复试验,初步实现了在卡盘多刀车床上利用精车齿坯夹具精车齿轮毛坯的工艺。通过一年多来的生产实践证明,经过精车的齿轮毛坯,尺寸精度(指齿顶圆直径及齿宽)可稳定达到3级。几何精度(指外圆端面在直径200毫米范围内振摆)可达 0.005~0.02 5毫米,表面光洁度达 5~ 6,生产效率比原来用万能车床加工提高1~1.5倍。 一、夹具结构及其使用 夹具(图1)中的盘1直接固定在机床主轴…  相似文献   

6.
在轴齿轮制造中,车坯工序一般都在CE7120、CE7132等仿形车床上进行。在加工完成工件的一端后,调头用定位套(图1)定位,车削另一端,从而完成整个零件在仿形车床上的加工。但是使用图1所示的定位套,夹紧与定位处在工件上同一位置的外圆和端面上。为了使离心卡盘的卡  相似文献   

7.
张光辉 《机械》2001,28(1):27-27,30
双联齿轮的齿形加工 ,即大端滚齿和小端插齿 ,由于工件结构原因 ,其齿向及齿圈径向圆跳动误差往往超出产品技术要求或加工工艺要求。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1 产品结构及传统工艺工装结构弊病图 1所示为双联齿轮典型结构图 ,其特点为工件内孔的长径比≥ 3,工件的大端面较大 ,其外径与孔径之比≥ 2。按照机械加工工艺要求 ,毛坯经粗车、精车加工后 ,齿坯的大小端面圆跳动公差 ,对于7和 8级精度齿轮 ,当分度圆直径≤ 12 5mm时 ,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0 0 18mm ;分度圆直径小于 4 0 0mm ,大于 12 5mm时 ,端面圆跳动…  相似文献   

8.
齿轮制造工艺过程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齿坯加工,要求加工出一定的几何形状;第二阶段是齿形加工,包括齿形的精整及按已切成的齿形对基准孔进行调整。第一阶段的加工必须保证基准孔与外圆的同心度;保证基准孔与一个基准端面的相互垂直(当齿轮叠块切齿时,保证与两个基准端面相互垂直)。第二阶段是劳动量最大的阶段,特别对齿面经渗炭及淬火的齿轮(M≥5)加工时尤为突出。齿形加工工艺是根据齿轮材料,热处理及啮合精度而定的,一  相似文献   

9.
我厂在加工解放CA15汽车变速箱齿轮时,用图示心轴对齿坯进行精车,保证了齿坯较高的内、外圆同轴度和端面跳动。该心轴精度高,装卸方便、通用性好,适用于批量生产,加工时只需更换弹套10,就可精车出不同孔径的光孔或花健孔齿坯,并保证齿坯径向跳动在0.01mm以内,端面跳动在0.005mm以内。操作过程:将待加工齿坯置于心轴的夹紧位置上,用扳手转动压紧螺杆13,压紧螺杆与导套12端面摩擦而压迫导套作轴向移动(因导向销11的限制而使导套不能旋转),导套则压迫弹套10作轴向移动而将工件胀紧。同时,推力销5在弹簧6作用下缩入盘形心轴8的内孔。当齿坯车制完后,松开压紧螺杆13,  相似文献   

10.
我厂加工模数m=22,Z=21,β=10°30'(左旋)齿轮时,精度等级要求8-7-7。在滚齿机上加工困难,所以用Y9650人字齿轮铣床加工,方法如下。齿坯4装在心轴8上(图1),基准端面与垫圈3(两端面平磨过)靠平。在齿坯端面上钻两个工艺螺孔(M16),双头螺栓2把齿坯4与心轴紧固成一体,再用两个压紧螺母7压紧齿坯。用机床卡盘夹紧心轴8,中心架9定位,用百分表5、10检测工件的上母线与侧母线,控制在0.02mm之内,并找正齿坯外圆跳动不大  相似文献   

11.
我厂生产摩托车齿轮,加工工艺是齿坯粗车后在卧式拉床上拉圆孔,以圆孔为基准精车齿坯其他部位。其中有一种齿轮精车后端面没有全部加工到或端面跳动超差。 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认真观察分析,端面部分没有加工到,应是精车余量不足,但端面双边余量在0.9~1.2 mm,余量不算小,对端跳超差件再车削一次端面,检查端跳均属合格。 上述问题焦点是抗圆孔后工件端跳过大。现将拉床拉削加工过程简化成如图1所示。图中x—x为拉  相似文献   

12.
正我公司某汽车后桥轮毂在加工过程中因没有加工余量而导致废品,本文对其具体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该零件为全浮式结构汽车后桥的轮毂(见图1),工艺流程中的其中一段为:半成品(外协)→半精加工→精加工。内孔、端面和法兰面为该段工序的加工表面,如图2中粗线所示。该段加工工序采用数控车床加工:法兰A面贴平专用卡爪端面,卡爪夹紧外圆。车法兰B面→车止口→车端面→车台肩面5→车孔7→车孔8→车台肩面6→车孔4→车孔3→车孔2。  相似文献   

13.
夏利汽车变速器倒档中间轮简图如图1所示,该齿轮精度为877。图1 倒档中间轮  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倒档中间轮须经机加工、热处理、磨加工,热处理后其所需的工艺流程为磨内孔,后装衬套再磨其内孔。一般齿轮件热处理后为保证齿轮精度(不采用热处理后磨齿),磨内孔时多采用节圆型夹具,在内圆磨床上以零件的一端面为轴向定位基准,以分度圆(节圆)附近为定心基准并夹紧获得内、外圆同轴的加工效果。加工时将节圆保持架置于轮齿分度圆处定位夹紧进行磨削。磨削后通过检测齿圈径向跳动误差和轴向定位基准面对内孔中心线的端面跳动来判断装夹是否正…  相似文献   

14.
调整法加工是在加工前将刀具调整到正确位置,使刀具一步到位的控制方法,能节省辅助时间,在批量生产中尽可能采用调整法加工。某收割机上有一内齿圈如图1所示,模数为3,压力角为20°,精度等级为F—T—6—D6。其批量较大,加工设备为普通车床CA6240型。按以往试切法进行精加工,工序一般为:1.夹紧工件的上口车端面及外圆;2.工件调头夹紧外圆,车内孔外止口及止口端面。在精车内孔外止口,止日端面工序中,由于需要调换刀具,转动方刀架,中拖板需前、后往复运动而使刀尖无法一次切入工件公差带,只能用试切调整刀尖位置再加工,故…  相似文献   

15.
陈凤臻 《机械制造》1993,31(10):19-19
齿轮加工时,齿坯装夹不正和热处理变形都会影响齿轮精度,特别是热处理变形对齿轮精度的影响,不易控制。以上两种情况对齿轮精度中的齿向精度影响最大。加工时,装夹不正状态下的齿轮形状和热处理后局部变形状态下的齿轮形状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现就上述两种情况导致渐开线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向误差作一探讨。 1.对于加工时齿坯装夹不正所导致的齿向误差由于齿坯装夹不正,加工出的轮齿相对齿轮内孔中心线发生倾斜,导致齿轮端面跳动,产生齿向误差。最大端面跳动处,加工出的齿为锥齿;离最大端面跳动在圆周上90°处,加工出的齿为斜齿;在这两种情况间,加工出的每一齿,是锥齿和斜齿的合成。 (1)离最大端面跳动在圆周上90°处,轮齿随齿坯内孔中心线的倾斜而倾斜,故产生齿轮的齿向误差  相似文献   

16.
在齿轮加工中,为确保齿圈的跳动精度,通常在磨齿前,用磨内孔的工序来保证。但由于淬硬后的斜齿轮变形,给磨齿带来困难。为此,我们采用先磨端面再磨内孔的方法,效果较好。将齿轮套装在专用心轴上,心轴装夹在外圆磨床两顶尖之间,并使心轴小端朝尾架方向(图1),磨出齿轮基准端面。磨内孔及磨齿时均以此端面为基准。 磨内孔用图2所示工装,先把法兰盘1与磨床接盘紧固,再将法兰盘外端及内孔  相似文献   

17.
滚齿机、插齿机上加工齿轮齿形时,常采用以齿坯内孔和端面定位的安装方式,即依靠齿坯内孔与夹具芯轴之间的配合决定中心位置,再以一端面作为定位  相似文献   

18.
原来感应电动机机壳的加工工艺分三道工序进行,都是手工操作,先车一端止口、端面及内孔;再车另一端止口及端面;然后压入定子铁心,最后精车双止口。分别由三台车床加工,每道工序,都有一次定位及拆装,耗费工时多,精度也不及一次定位的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拟定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方案时,对于热处理后的基准修复工序,几乎都是根据已切齿圈的几何中心应与机床床头主轴的旋转中心重合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的;其目的是使齿轮在基准修复后具有最小的齿圈径向跳动,以期提高其精加工前的精度。但是,这样的工艺方案对插齿加工的齿轮而言并不完全适用,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即齿轮的精度在基准修复后反而恶化了。因为,当插齿刀在安装状态下具有0.01~0.0125mm的几何偏心量时,对于分度圆直径在32~102mm范围内的齿轮而言,齿部经热处理后如采用Y4632类型的外啮合珩齿机对齿面进行精加工,则很难加工出7~JBl79—81精度的齿轮来。这一问题应引起齿轮加工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高强度橡胶的弹性压紧技术及弹性涨套定心技术,是在齿轮加工中提高和稳定齿坯装夹定位精度的一种有效工艺手段.二者结合可以对圆柱外齿轮齿坯的内孔进行高精度、高工效地装夹,以用于齿形的精加工--剃齿.详细介绍弹性压紧、涨套定心夹具在剃齿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