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增产丙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由石油路线和非石油路线增产丙烯技术所涉及到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综述,指出近期丙烯生产仍将以石油路线为主,非石油路线为辅。从反应机理、热力学分析可知,采用择形分子筛催化剂在较低反应温度(400~600℃)下的烃类裂解制丙烯工艺可得到高的丙烯收率,是目前由石油路线增产丙烯的主要发展方向,特别是采用择形分子筛催化剂的多产丙烯流化催化裂化技术和低碳烯烃转化技术相耦合的工艺;而非石油路线中的甲醇/二甲醚转化制丙烯技术与低碳烯烃转化技术相耦合的工艺将是我国增产丙烯的另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中阐述了乙二醇生产技术石油合成路线和非石油合成路线,分析了国内乙二醇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及不同工艺路线乙二醇的生产成本,并提出了乙二醇生产工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乙炔的主要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石油乙烯、丙烯等也生产的产品 ,如氯乙烯、醋酸乙烯以及丙烯酸等 ,这类产品的生产存在乙炔路线与石油路线的竞争 ;另一类是乙炔专用化学品 ,如炔醛法化学品(1,4 -丁二醇系列 )、乙炔基醚、聚乙炔等。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能力超过 2 0 0万吨 /年 ,其中电石乙炔原料约占 70 % ,石油乙烯原料占 30 % ;我国醋酸乙烯生产能力 5 0万吨 /年 ,国内乙炔法占绝对优势 ,除北京有机化工厂因环保原因由电石法改为乙烯法外 ,其余大都是乙炔法。丙烯酸 (酯 )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种 ,即丙烯腈水解法、乙炔羰基化法…  相似文献   

4.
晓铭 《石化技术》2006,13(3):49-49
我国乙二醇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近年来生产能力发展很快。2004年生产厂家为10家,总生产能力为1.116Mt,产量为0.9491Mt。2005年生产厂家有11家,总生产能力为1.378Mt,产量为1.101Mt,同比增长约15.98%。随着今年2月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一套320kt/a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建成投产。生产厂家达到12家,总生产能力达到1.698Mt.生产工艺全部采用环氧乙烷直接氧化法。其中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320kt/a乙二醇生产装置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乙二醇生产装置,生产能力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18.84%,其次是南京扬子-巴斯夫有限公司的300kt/a装置,生产能力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17.67%。再次是扬子石油化工公司262kt/a生产装置,生产能力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15.43%。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乙二醇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可观。通过对石油法与非石油法两种生产乙二醇的路线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我国煤制乙二醇行业的发展现状,认为煤制乙二醇在现有油价下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很大程度的缓解国家进口以及对石油过度依赖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近年来国内乙二醇的生产现状和工艺发展情况,尤其是非石油法生产乙二醇的工艺技术,在比较不同工艺路线的同时,从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出发,提出了大力发展合成气制乙二醇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条极具工业应用前景的纤维素转化多元醇的绿色工艺路线有望诞生。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次尝试将廉价的碳化钨催化剂应用于纤维素的催化转化,乙二醇收率高达61%,这意味着重要化工原料乙二醇生产有望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而采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生产路线。  相似文献   

8.
《润滑油》2010,(1)
乙二醇主要用于生产润滑剂、聚酯产品、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炸药等。目前,全球乙二醇年需求量为2000多万吨,我国的需求量约600多万吨,国内产能仅能满足20%~30%市场需求,缺口400多万吨依赖进口。2009年3月18日,由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丹化集团以及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万吨级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成套工艺技术”(简称“煤制乙二醇”),通过了相关权威专家鉴定。2009年12月6日,年产能为20万t的内蒙古通辽一期“金煤化工”生产车间内,全球第一批用褐煤制成的乙二醇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结束了目前世界各国只能采用石油技术路线来生产乙二醇的历史。世界首批煤制乙二醇投产成功  相似文献   

9.
2 生产技术现状及进展 2.1 生产技术现状 在多数情况下低压甲醇羰基合成法是醋酸生产首选的工艺路线,目前占全球醋酸生产能力的65%。所有世界规模的醋酸装置都采用甲醇羰基合成工艺。在该工艺中,甲醇和一氧化碳在铑催化剂体系存在下,在约200℃和35atm下反应。以甲醇计醋酸总的理论收率约为98%。该工艺的主要开发商是BP公司和Celanese公司。  相似文献   

10.
《石化技术》2011,(1):51-51
2010年美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为2.881 Mt,约占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11.2%。生产厂家主要有陶氏化学公司(生产能力1.172 Mt/a)、美国Equistar化学公司(生产能力0.263 Mt/a)、美国Formosa塑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我国乙烯产量超过了1 500万t,达到1 544.94万t,同比增长2.97%,其中传统的石油路线制烯烃乙烯产量达到1 517.25万t,占我国乙烯产量的98.2%;非油原料制烯烃的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头煤化工分公司乙烯产量为27.69万t,占我国乙烯产量的1.8%。据全国乙烯工业协会统计,至2013年底我国乙烯总生产能力已超过1 700万t/a,达到1740.5万t/a(不含东方乙烯15万t/a,因东方乙烯从2012年9月开始停车至今)。能力的增长主要来自采用自主开发  相似文献   

12.
煤和天然气路线合成乙二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煤和天然气路线合成乙二醇的方法,包括合成气直接和间接合成法、甲醇法、甲醛法等,并对这些方法的工艺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正>1 电石深加工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思路电石生产已有近百年历史,发达国家已转向利用石油、天然气资源替代电石生产化工产品。中国缺油多煤的国情,使电石生产仍然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04年电石产量达654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用于电石法聚氯乙烯(PVC)约占55.64%;溶解乙炔约占16.98%;电石乙炔法聚乙烯醇(PVA)约占11.76%; 石灰氮约占9.43%;电石乙炔法氯丁橡胶约占1.69%;  相似文献   

14.
正在宁夏银川举办的2017(第六届)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杭州林达化工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的新型绕管反应器技术引起关注。该技术替代了煤制乙二醇技术工艺中两个关键反应(草酸二甲酯合成和草酸二甲酯加氢)器中的传统列管式反应器,解决了传统反应器单塔能力放大问题。目前,备受关注的煤制乙二醇路线是煤经草酸二甲酯加氢制备乙二醇。现运行的乙二醇装置多采用列管式反应器,列管反应器具有很大的换热面积,对于控制反应温  相似文献   

15.
下游产品拉动我国醋酐需求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气化工》2005,30(4):78-78
醋酐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醋酸纤维,进而生产香烟过滤嘴、胶卷和胶片、纺织用醋酸纤维和赛璐璐塑料等。当前世界醋酐生产能力约为230万t/a,采用醋酸甲醇羰基合成法工艺的有6套,生产能力共计105万t/a,约占45%;采用醋酸裂解工艺的装置有20多套,产能共计117万t/a,约占50%;采用乙醛氧化法的装置能力仅占5%。  相似文献   

16.
国内PET的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工业近年来发展很快,生产能力已占全球生产能力的25%以上。在今后几年中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供需矛盾将会比较突出,要努力开发PET的新用途。在生产能力中,小型聚酯装置的产能占30%左右,应抓紧时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7.
非石油路线合成乙二醇方法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非石油路线合成乙二醇的方法,包括合成气法、以甲醛为原料的方法、甲醇法、聚酯降解法及其他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通辽金煤化工公司应用我国自主煤制乙二醇成套工艺技术建设的设计产能20万t的乙二醇项目,将于2009年8~9月投产。与此同时,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联合江苏丹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这项技术,已在万吨级工业示范装置上打通全流程,并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成果鉴定。这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的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9.
可行性与经济效益目前世界上氧气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乙二醇的生产装置主要采用甲烷、氮气或二氧化碳等作为致稳气的工艺路线,以甲烷或氮气作为致稳气的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甲烷致稳更为先进,近年来一些氮气致稳的生产装置已逐步改造为甲烷致稳。甲烷致稳与氮气致稳相比,其生产安全性、催化剂活性和氧化反应选择性都有明显提高。因此采用甲烷致稳工艺路线对于安全  相似文献   

20.
由于石油资源日益短缺,非石油原料生产低碳烯烃备受业内关注。简要介绍了非石油原料生产合成气的方法,重点对天然气直接制烯烃、合成气费托合成制烯烃、合成气经甲醇脱水制烯烃、合成气发酵经乙醇制烯烃、生物乙醇制烯烃等各种非石油基烯烃生产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各种非石油原料生产烯烃的技术中,煤基合成气经甲醇制烯烃是发展最快的技术路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需从环境容量和水资源等实际条件出发合理布局、科学决策;非石油基烯烃是对石油烯烃的重要补充,在目前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我国应针对不同原料、不同工艺开展全面研发工作,走烯烃原料多元化并重的路线,争取早日实现突破,为石油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