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风力发电机高速联轴器中的胀紧套,考虑螺钉的预紧力和结构对胀紧套承载性能的影响,构建对应的预紧力-最小转矩、屈服强度-最大转矩的理论力学模型;忽略螺钉结构的胀紧套有限元模型,模拟胀紧套安装过程,获得内外环结合面等效应力和外环轴向位移随轴向载荷变化的规律;对比分析有无螺钉结构的胀紧套有限元模型,考虑螺钉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更符合实际工况;根据理论力学模型得到胀紧套的解析解,与有限元的数值解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考虑螺钉结构的胀紧套总变形1.15 mm是忽略螺钉结构的胀紧套总变形0.94 mm的1.22倍;螺钉结构对胀紧连接的承载性能有削弱作用,承载转矩约减少9.9%,为后期风力发电机高速联轴器胀紧套的理论验算和校核,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机械传动基础件——胀紧联接套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方法及在压力机上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胀紧联接套在锥齿轮集中传动辊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锥齿轮集中传动辊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提出在锥齿轮集中传动辊道中应用胀紧套联接取代传统的结构 ,给出了选用原则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车削薄壁零件的三滑块胀紧车削夹具的工作原理、安装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胀套联接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胀套联接的原理、特点及其选型。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开卷机胀紧钢圈时造成的钢带尾端朔性变形而产生5%~7%废料的问题,运用摩擦理论进行试验,使原开卷机胀紧系统工作压力从8MPa降至0.5MPa,使尾端废料不大于2%,达到理想效果。从而为工厂节约大量优质钢板,提高材料利用率,取得较大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采用二次胀形的办法解决焊接后屏蔽套上存在环缺陷这一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MSC. Marc建立了核主泵转子屏蔽套二次胀形过程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利用上述模型模拟了带有环状鼓包的转子屏蔽套二次胀形过程,计算了带有环状鼓包的转子屏蔽套在第1次胀形和第2次胀形后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分布,预测了第1次胀形及第2次胀形后带有鼓包的屏蔽套的半径分布,并与单次胀形工艺对相同屏蔽套的治理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次胀形工艺可以有效治理屏蔽套上的环状鼓包,且二次胀形对环状鼓包的治理能力优于单次胀形工艺。  相似文献   

8.
随着双金属复合管在油气田地面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双金属复合管焊接技术的研究也十分重要。现有应用复合管大部分为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其基层和覆层之间存在一定间隙,特别是大口径双金属复合管曲率小,胀紧力相对小,管口封焊位置有较大的应力集中,容易产生裂纹。研究双金属复合管端部处理焊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保证双金属复合管焊接质量和现场安装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动力传动装置中,轴毂联接器是比较常用的基础部件,由于液压胀紧式联接器(又称液压胀套)结构与工作原理的独特性,使其具有快速安装和过载保护的功能。应用薄壁圆筒的无矩理论和有矩理论推导了联接器腔内压强与环形夹层变形量的公式,并借助于实验来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进一步分析产生相对误差的原因,使其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曙宇 《机床与液压》2015,43(8):184-186
斗轮减速机输出轴(以下简称斗轮轴)与减速机内部行星架的联接为胀套联接,因其维护和更换不便,根据现场工作情况,将胀套联接改进为花键联接。改进后的花键联接较胀套连接,结构紧凑,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更便于维护及快速更换,争取了有效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提出利用复合缩径-胀形工艺制造变径波形套,设计了成形模具;介绍了波形套复合模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分析了波形套成形特点,计算了工艺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无键联接--开口锥面胀套联接的结构形式及设计要点,该联接方式结构新颖,具有对中性好、定位灵活、拆装非常方便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差速器是汽车变速箱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工作稳定性.以实际项目为研究背景,设计了用在机器人上的差速器壳体(简称"差壳")抓取装置,并利用有限元法对夹具的胀套进行了强度和疲劳分析,得到其应力和寿命结果,以此评估胀套的综合特性.得到结论:对于304、Q235和65Mn三种材料的胀套,其最大应力均远小于屈服应力,...  相似文献   

14.
提出汽车波形套成形的复合缩径—胀形工艺 ,设计了成形模具 ;建立了波形套复合缩径—胀形力学模型 ,推导出各变形区的应力平衡方程 ,基于实验研究求解了变形区的应变场及应力场  相似文献   

15.
波形套缩径-胀形复合成形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连东  梁辰  彭加耕  刘助柏 《锻压技术》2002,27(1):26-28,31
采用复合缩径-胀形工艺成形汽车用波形套。该方法工艺新颖,模具简单,生产效率高。实验研究表明管坯缩径-胀形复合成形时,变形区内质点应力状态好,应变分布合理。  相似文献   

16.
汽车波形套复合缩径—胀形新工艺成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汽车波形套成形的复合缩径—胀形工艺 ,设计了成形模具 ;给出了胀形用弹性介质体积及几何形状的确定原则 ;建立了波形套复合缩径—胀形力学模型 ,推导出各变形区的应力平衡方程 ,基于实验研究求解了变形区的应变场及应力场  相似文献   

17.
汽车用波形套复合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复合缩径--胀形工艺制造汽车波形套,设计了成形模具;介绍了波形套复合模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分析形套成形特点,计算了工艺力。  相似文献   

18.
摩擦联结作为无键联结件的关键配合方式,广泛应用于冶金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摩擦联结通常存在典型的阶梯状锥面,容易产生压力偏置和应力集中。表面织构化是提升产品使用性能的新型设计方法,已应用于多个系列产品的设计制造。但是,表面织构的作用机理缺乏科学论证,以胀紧套产品为例,通过ABAQUS开展装配模拟,深度探究开槽对胀紧套使用性能的影响。基于力学传递方程,建立胀紧套锥面过盈联结的力学模型,推导出扭矩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重合度高,仿真结果可信;表面织构能有效改善胀紧套的应力集中,内环开槽会缓解主轴承载偏置问题,显著提升胀紧套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李银玉  吴敬 《机床与液压》2016,44(8):177-178
分析了零件尺寸特点和聚四氟乙烯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设计工艺卡头和内撑胀套,消除夹紧力对零件的影响,减小温度对零件尺寸的影响,保证了零件的正常加工,零件尺寸误差控制在公差范围内,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套镁合金管材胀形成形装置,对镁合金摩托车手把管的超塑性胀形成形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通过实验确定了镁合金管超塑胀形的成形工艺.其主要工艺参数为:成形温度340~370 ℃,胀形初始压力2.0~2.2 MPa,轴向压力1.0~1.5 MPa,随着胀形的进行,胀形压力分阶段逐步加载到10MPa.在此工艺条件下,成形出的管子尺寸精度高,壁厚均匀,无减薄现象.用超塑性胀形技术提高了镁合金的塑性成形能力,并实现了摩托车手把管的精密成形,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