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渤南油田是我国低渗油田中较典型的高压低渗油藏,区块整体堵水调剖在这类油藏的应用尚属国内首例。文中研究并选择适合渤南低渗油田的调剖剂,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并评价实施调剖技术后的效果,认为近井增注,远井调剖的系列调剖剂,适合于渤南油田这类低渗透油藏。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秦家屯油田SN142低渗裂缝油藏区块近两年的调剖现场实践,在对储层特征及注水水质与堵调剂配伍性实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调剖剂的优选及相关堵调工艺参数的优化,通过"乳液聚合物+聚合物微球"、"铬冻胶+核壳体"两种调剖体系现场实施效果,开展适合秦家屯低渗裂缝油藏区块调剖技术研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调剖体系和注入工艺降水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冻胶泡沫体系堵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火烧山油田储层裂缝极为发育,基质渗透率极低,属于特低渗的裂缝性油藏.油田注水开发时间不长, 由于储层存在大量裂缝,油藏纵向和平面非均质性非常严重,导致注入水沿高渗透层或裂缝发育地带突进,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很快,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堵水调剖技术通过封堵高渗水窜层段,较好地调整注水剖面,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从而有效改善水驱状况,提高水驱效率.用堵水技术控制油井含水率,关键在于分析油层注采关系,对区块油、水井进行整体堵调,有效加强低渗透层注水,控制高渗透层水窜,从整体上改善区块的注水开发效果.综合分析H3层H1304井历次堵水效果得出,对其相应注水井调剖后堵水效果较好,采用冻胶泡沫体系堵水比较有效,可以改善地层油水渗流状态,堵水有效期较长.由于每口油井油藏地质特征都不同,所以H3层其他油井同期堵水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多段塞深度调驱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和油井产液剖面,基于调剖堵水"2+3"理论提出了大剂量多段塞深度调驱技术。对堵剂的选择性堵水作用、渗透率对注入压力的影响、堵剂的耐冲刷性和可动性进行了室内实验,制定了堵剂施工段塞设计以及堵剂粒径的选择方案。实验表明,注入大剂量、低浓度、多段塞的体膨性堵剂可达到堵水和驱油的双重作用。在平方王油田滨17块进行了2口井的大剂量多段塞深度调驱技术试验,调剖后平均日注入量为86.5 m3,平均注水压力提高了3.5 MPa,对应10口油井有5井次见效,见效初期日增油17t,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对进一步提高大厚层区块的调驱效果及进行多轮次调剖技术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 2年来大港油田调堵技术获得了较快发展 ,特别是注水井调剖技术应用油藏精细描述、井间监测等配套技术对选井、工艺方案的制定、工艺设计等环节进行优化 ,加大了深部调剖、调驱和区块整体调剖的实施规模 ,并不断对调堵技术进行改进完善 ;同时在全油田范围内推广应用了调堵专用配注设备 ,确保施工参数按优化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 ,从而提高了调堵措施效果。 1999年以来大港油田共进行水井调剖、调驱 15 9井次 ,有效 111井次 ,有效率 6 9.8%,增油 8.32× 10 4 t,投入产出比 1∶3.2。进行油井堵水 76井次 ,有效 49井次 ,有效率 6 4.4%,增油 3.83× 10 4 t,投入产出比 1∶4。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庆油田吴410区超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评价了甲叉基聚丙烯酰胺类化学成胶堵剂及体膨凝胶颗粒堵剂对裂缝的封堵性能。甲叉基聚丙烯酰胺类化学成胶堵剂具有地面粘度低(≤34mPa·s,泵注性能好)、成胶时间可控(16~72h,60℃)、堵水选择性好(油相岩心封堵率≤40.7%,水相岩心封堵率≥97.6%;油相岩心突破压力≤0.91MPa/m,水相岩心突破压力≥1.75MPa/m)、封堵率高等特点;体膨凝胶颗粒堵剂具有淡水中膨胀率高、盐水中膨胀率低、膨胀后的凝胶颗粒具有变形通过性能等特点。确定了针对吴410区长6超低渗裂缝性油藏调剖工艺的"前置甲叉基聚丙烯酰胺类化学成胶堵剂+体膨凝胶颗粒堵剂+柔性胶粉堵剂封口"的调剖剂体系及"大剂量、小排量、多段塞、控压力"调剖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工艺试验。统计2012年吴410区3口典型调剖井,平均注水压力上升1.5MPa,至目前,单井组内油井平均增油已超200t,调剖增油效果良好。同时对调剖失败井进行对比总结分析,为以后堵水工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低渗油藏压裂投产时形成的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共存,造成角井水淹严重而边井注水不见效.为增大水驱波及系数,调剖堵水是经常采用的增产手段。然而目前该类油藏的调剖堵水效果较差,成功率较低。,综合分析发现,影响调剖堵水效果的关键问题是传统调堵方案设计中未考虑堵剂由裂缝向基质的滤失.方案设计的堵剂用量偏小:文中在渗流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系统与基质系统的渗流方程,考虑不同储层物性和堵剂性能条件下的堵剂滤失,推导出不同条件下的堵刺总量与滤失量的比例.可用于指导具体调剖堵水方案设计,得到最佳堵剂用量。通过现场实施效果验证,该方法可较大幅度地改善调堵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CK油田为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注入水易沿压裂裂缝、纹理缝、溶蚀缝等多种类型裂缝组成的高渗窜流通道发生突进。为改善该类油藏开发效果,在CK油田C126区开展了自适应深部整体调驱体系性能评价与先导性矿场试验,发挥该技术的区域性封堵效果,提高药剂利用效率,聚合物质量浓度0.5%、分子量1500万时,交联剂浓度范围为150~300mg/L,稳定剂质量浓度为0.03~0.05%,用低剪切速率泵入0.3倍孔隙体积堵剂。矿场试验表明,施工后注入井的注入压力与井口压降状况改善十分明显,油井含水率降低23个百分点,有效期超过13个月,累积增油量810.25t,位于5口调驱井作用范围交叉区域的5口高含水井见效尤为明显,净增油幅度约127%,充分发挥了整体性区域调驱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庆西部新站油田注水井整体堵缝调剖井点的优选、调剖剂优选及调剖剂用量优化,对调 剖效果进行了分析。试验改善了油田的开发效果,抑制了注水井的单层突进和单方向突进,缓解了由于 裂缝造成的层间和平面矛盾,改善了注入水波及体积,并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使调剖区块开发 形势得到改善。整体堵缝调剖对其他裂缝性油田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际裂缝性油藏聚合物微球试验区调剖前后的动态数据分析,建立了试验区井组流线模型,综合评价了试验井组聚合物微球调剖效果,提出了调剖后注水井压力响应特征与油井见效特征。应用试验井组流线模型,从可视化流线场角度对比了试验区注入聚合物微球前后流线及波及系数的变化。最后,根据试验区注聚合物微球效果评价,提出了提高裂缝性油藏波及系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老油层进入高含水期后,通常采用堵水调剖技术来改善注水开发效果。为优化堵调控水挖潜技术方案,利用三维非均质模型分别模拟油井堵水、水井调剖和双向堵调3种控水挖潜方式,研究不同调堵顺序、堵水半径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先调后堵和先堵后调的驱油效果基本一致,但先调后堵比先堵后调见效早;同时调堵的驱油效果优于先调后堵和先堵后调;同时调堵实验结果表明封堵半径越大,封堵效果越好,当封堵距离达到井距的1/10时,再增加堵水半径驱油效果增加不明显,所以推荐最佳堵水半径为井距1/20~1/10倍。  相似文献   

12.
针对胜利油田边底水超稠油油藏水侵后含水率增加、产油量降低、大量剩余油未能采出等问题,以郑411区块1砂体为例,提出通过在油水边界处的水平井注入化学堵剂建立封堵隔板以遏制边底水入侵的措施。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优化了冻胶的注入层位、注入量以及注入方式。模拟封堵结果表明,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冻胶控水稳油的效果明显,区块整体含水下降,产油上升,调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A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强,压裂投产后,注水导致平面及剖面矛盾进一步加剧。由于裂缝、大孔道的形成,注采井间形成优势水流通道,注入水沿着裂缝及大孔道突进,导致油井多方向见水,部分井或井组出现暴性水淹的状况。本文在A油藏储层特性、水驱规律、裂缝特征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堵水调剖、调驱及深部调驱机理,并基于A油藏近些年采取的双调措施,分析和评价了不同注剂对油藏开发指标的改善程度,并对不同注剂的油藏适应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注化学剂调剖机理,主要表现为化学剂的亲水吸附和滞留阻塞作用,而注聚合物微球调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是因为微球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膨胀性和滞留性,能够有效地封堵水驱优势通道,改善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通过注剂由近井地带向远井地带的发展,注剂滞留在储层深部,对于减弱近井地带注入水绕流,提高油藏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PEG-1凝胶调剖相较“冻胶+颗粒”调剖,对A油藏适应性更好,但存在有效期相对较短的缺点。结合不同注剂对平面及剖面的不同改造特征,建立“冻胶+颗粒+PEG-1”体系,先调剖,后注聚合物微球调驱,探索最优的工艺参数,对于进一步延长见效周期,提高水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辽河油田稠油水平井采用原产液剖面测试仪存在堵水分段精度低、以及堵水成功率不高等技术难题,开展稠油水平井找堵水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研发了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仪,耐温达到178℃,测试深度达到3 300 m;并研制出水平井堵水配套工具,实现了水平井精确分段,分段精度达到1 m;优化了化学堵剂配方体系,封堵后突破压力达到11 MPa/m。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解决了辽河油田稠油水平井存在的技术难题,改善了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高渗带影响,常规重复压裂存在含水率上升、增产幅度低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根据典型油藏长期注采开发实际,采用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结合加密井生产资料,研究了中高含水油井调堵压裂增产机理,分析了不同调堵压裂参数对油井重复改造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前置调堵控含水、动态多级暂堵压裂提单产”的重复压裂技术思路。通过室内试验,研发了PEG-1凝胶,凝胶主剂质量分数为5%~10%时,可保持较高水平的凝胶强度;优化注入排量为1.5 m3/min,注入量为300~600 m3,可在裂缝深部40~80 m处封堵高渗条带;优化动态多级暂堵压裂技术,缝内净压力提高到5.0 MPa以上,实现了压裂裂缝由低应力区向高应力区扩展,以动用侧向剩余油。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实施调堵压裂后单井日产油量平均增加1.07 t,含水率降低9.0百分点,实现了中高含水井重复压裂“增油控水”的目的。该调堵压裂技术为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井重复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三叠系储层微裂缝发育,注水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容易造成注入水沿微裂缝发育方向快速推进,而使油井水淹,采油三厂大部分三叠系油藏已经进入中高含水期,受储层微裂缝、高渗带、初期压裂规模较大、超前注水等综合因素影响,水淹井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甚至迅速水淹,产能损失严重。针对这一生产矛盾,近年来采油三厂在充分调研各种堵剂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采油三厂低孔、低渗、微裂缝发育的油藏特征,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遵循"注的进、堵的住、安全性强"的原则,先后研发、引进智能弱凝胶、微纳米堵水凝胶、裂缝封堵剂等堵水材料进行油井堵水现场试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后期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水平井堵水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中国石油水平井生产简况、应用的油藏类型、完井方式、出水类型及产水危害等几个方面介绍 了水平井堵水的背景,从水平井底水脊进机理、堵水剂、堵水工艺的研究以及油藏动态研究、水平井产 出剖面测试、新型化学剂、物理模拟实验等方面论述了水平井堵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水平井堵 水技术研究重点是选择性堵水剂和选择性注入工艺。  相似文献   

18.
火烧山油田是一个特低渗裂缝性油田,经过历年调剖堵水效果逐渐变差,试验过所种堵剂,均不尽人意,终究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完善的调剖堵水体系。分析了裂缝性油藏泡沫堵水技术的可行性,针对火烧山油田进行了氮气泡沫堵水的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从室内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泡沫冻胶的封堵率都很高,并且随着HPAM质量分数的增加,封堵能力增强。实际实施效果表明,氮气泡沫堵水技术是可行的,而且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区块整体调剖堵水方案最优化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油藏动静态描述基础上,以油藏模拟器为手段,从区块整体出发,建立区块调剖堵水方案最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该模型能优化地确定出在整个区块上需要调剖的水井和堵水的油井及层位,并预测区块增产油量和堵剂用量,以及能达到的最佳经济效益.文中给出了两个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大老爷府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老爷府油田渗透率低、微裂缝发育、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开发过程中无效水循环严重、采收率低、综合含水高,因此需要进行油藏深部调剖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通过评价羟丙基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交联聚合物冻胶在油藏中的运移、成胶时间、选择注入性及封堵强度等性能,确定该调剖剂完全适合大老爷府的油藏条件.矿场试验后,各注水井的注水压力逐渐升高,平均升高0.65 MPa,区块整体达到了增油降水效果.研究认为:低渗透微裂缝发育的油藏,在高含水开发期通过调剖,可以达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针对具体的油藏条件,有目的的开发合适的调剖体系,并对其适应性进行正确评价,则是保证调剖试验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