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实现配网自动化是打造现代配电模式的目标。实现配电网自动化可以合理的分配电能以降低能耗,并且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高供电质量。本文介绍了配电自动化的概念,并分别从系统层次结构,系统逻辑结构和DMS/DAS信息化规划三个方面简述了DMS/DAS配电自动化系统整体规划,得出了积极推广配电自动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配电通信实际可以归属为终端通信接入网,其通信网承载配电自动化、配电调度、配网运维管理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等业务,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支撑.依据配电通信网技术导则,结合近几年地区配电网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对配电通信网的网络构成,技术体系及原则,EPON系统的原理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以配网自动化的实际案例,说明配电通信网的设计、施工方面的特点和情况,指导张家口地区配电通信网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3.
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的通信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对TTU通信的要求,分析了目前配电系统中TTU所采用的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结构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以及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情况,提出了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的通信技术正朝着标准化、网络化、高速互联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配电线载波通信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多载波调制技术研制配电线载波通信设备,为配电自动化提供廉价、可靠的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5.
通信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中心分布网络实现数据远程采集、传输和远程控制,其结构和功能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对几种常用的数据通信方式进行研究,针对城市和农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一种配电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适用于城市和郊区。  相似文献   

6.
配电系统自动化是一项集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控制技术、现代化设备一起及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供电可靠性,改进电能质量,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并降低运行费用,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的一项技术。所以,以下针对配电系统自动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供电商致力于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率,促使了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为配电自动化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馈线自动化技术作为配电自动化的核心部分,是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关键。介绍馈线自动化的概念与发展过程,分析了每种馈线模式的结构特点与使用范围,给出了今后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合肥地区配电系统自动化现状,对配网规划、自动化构成、可靠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电网规划是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基础,自动化的首要问题是管理和功能集成,提高可靠性需多种措施,而开闭所自动化则是实施“自动恢复供电”控制的“关键少数”。此外,还就控制方式、通信系统构成、GIS应用及智能配电系统谈了自身见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我国大力推进城市配网和农村配网建设和改造、国内配电系统自动化刚起步时,详细讨论了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功能,配电调度自动化、变电所自动化、馈线自动化和负荷管理与控制的要求、功能和关系,提出了推进配电系统自动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配网运行系统中,线路分支较多,运行方式较复杂,线路的维护工作量很大,发生故障时查找故障点比较麻烦,并且费时费力。因此快速准确的找到故障点并判断出故障类型是提高供电人员的监管水平,提升最终用户的满意率的关键所在。城乡配网自动化主要是由馈线自动化系统、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组成。目前从我国已经建设的试点来看,馈线自动化系统主要是配电主站、配电子站、配电终端三层结构组成。并且在配网建设过程中,光纤通信作为主干网也得到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一致认可。建立在光纤通信基础上的复向通信馈线自动化系统能够很好的实现故障定位、故障隔离、非故障区域的快速恢复供电。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RTU通讯速率低、通讯规约不统一、系统不开放,分析了在IEC 60870-5-104通信规约的基础上,结合嵌入式Internet技术,设计了一套开放、灵活、可靠的Webit-GRTU体系结构。通过实例验证了设计目标,为传统RTU低成本更新换代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IEC 61850标准将变电站系统划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过程层,并规范了过程层与间隔层的通信方式。文章根据IEC 61850标准描述的采样值传输服务模型及IEC 60044.7/8标准定义的合并单元模型,设计了遵循IEC 61850—9.1通信规约的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合并单元,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采样精度和传输延迟指标都达到了电力系统标准对模拟合并单元的要求,对传统变电站改造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IEC 61850标准将变电站系统划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过程层,并规范了过程层与间隔层的通信方式.文章根据IEC 61850标准描述的采样值传输服务模型及IEC60044-7/8标准定义的合并单元模型,设计了遵循IEC61850-9-1通信规约的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合并单元,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采样精度和传输延迟指标都达到了电力系统标准对模拟合并单元的要求,对传统变电站改造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104规约向IEC 61850信息模型转换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点的传统规约向面向对象技术的IEC 61850转换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在深入研究IEC 60870-5-104和IEC 61850协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兼顾现有系统又遵循IEC 61850的新型电力远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通过应用XML Schema技术对协议映射建模这种新的规约映射方法来设计规约转换网关。该转换网关是利用以太网通信、信息建模以及XML等技术来实现传统通信协议与IEC 61850协议的无缝转换,它具有配制灵活、通用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现有空压站监控系统的复杂结构及维护成本高的缺点.本文以某大型空压站监控系统的改造为背景,利用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和目前先进的Modbus—RTU的协议实现过程数据的连接转换,综合组态软件设计一套新的监控系统.经过一年的使用,该监控系统体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IEC 61850是下一代变电站的无缝通信标准,本文对XML技术在IEC 61850变电站通信标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阐述了基于XML的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分析了变电站配置的技术与流程,进行了ACSI模型映射到XML实现IEC 61850 XML通信模式的研究,讨论了应用XML于变电站通信的安全与加密问题,研究为开发符合IEC 61850标准的变电站通信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IEC 61850是基于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通信系统国际标准,由于IEC 61850缺乏加密和认证安全机制,导致其易受到网络攻击。为了验证IEC 61850协议通信存在的问题,在变电站通信仿真系统下,分析了IEC 61850通信协议,模拟了IEC 61850 的拒绝服务(DoS)攻击,提出了ECCi-AES防御算法。该算法通过抓取IEC 61850报文,获取、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并加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进的高级加密标准(AES)和椭圆曲线密码编码(ECC)加密算法,可以有效地加密通信数据,增强防御DoS攻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CP341模块的MODBUS RTU从站协议免驱动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在SIEMENS PLC通信系统,用硬件驱动实现MODBUS RTU从站协议通信的弊端,提出了MODBUS RTU从站协议免驱动通信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CP341串行通信处理器模块的ASCII通信方式,采用STEP7编程软件,根据MODBUS RTU报文格式编写通信程序,实现MODBUS RTU从站协议免驱动通信.通过CP341与DCS之间数据通信程序的设计,建立了PLC做从站与DCS的MODBUS通信.与使用MODBUS RTU协议转换卡相比,软件编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9.
IEC 60870-51-04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IEC-60870-5-104作为IEC 60870-5-101的网络访问,因颁布时间较短及采用网络编程,各厂家、用户对规约的理解不深,实际应用并不多,结合浙江衙州电力局的具体实践,介绍了IEC 60870-5-104标准中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应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也日益迫切。本文以南京工程学院历年与日本三菱电机有限公司每年举办的"三菱电机自动化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竞赛为例,以学科竞赛这块试验田对校企合作中对接文化进行了探索。在教学过程与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对接、形成优良学风、提升教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层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