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对低影响开发(LID)措施综合效益进行量化评价,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及社会等因素,选取径流量削减率、污染物削减率、成本投资、运行效益、雨水利用、生态价值等16项LID措施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云模型构建了LID措施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应用于南京一住宅小区的4个LID措施初步设计方案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功效最大型方案截污减排效益最优,社会效益良好,对于“较优”的隶属度最大,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居住社区海绵城市建设中对雨水面源污染控制能力分析的需求,采用物元可拓-层次分析的数学模型,构建适合城市居住社区的雨水径流面源污染控制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上海浦东某已建居住社区的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该设计方案的改造后,居住社区的雨水径流面源污染控制综合评价指数从55提升到82,对径流污染削减能力显著提高。这一评价方法可为城市居住社区等区域径流污染削减现状分析与相应的海绵化改造项目方案的比选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滇池主城区是滇池流域最重要的污染源,对其进行源解析工作,识别主要污染物在不同来源和不同时空上的排放特征,对于滇池水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通过基于过程模拟的源解析方法,建立陆域污染负荷产生-汇集-排放模型,对昆明主城区开展了高时空精度的源解析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水污染控制措施并估算其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14年全年昆明主城区入湖污染负荷为化学需氧量20 527t,总氮6 226t,总磷253t,氨氮1 199t。其中,面源污染是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负荷排放的主要来源。通过源解析工作,在子流域空间精度和日时间精度上,识别出了污染物负荷排放量及其来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减排潜力估算结果表明,昆明主城区仍有较大的减排潜力,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和氨氮负荷最高能分别削减59%、59%、74%、69%,且减排工作应重点放在对城市面源污染和总氮负荷的控制上。通过流域陆源污染负荷源解析并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能够促进流域实现精准治污,提高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给水排水》2012,(Z2):100
广东省政府近日下发了《广东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全省18个有关部门要分工配合、形成合力,从全面实施总量控制制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减排工程、实施工业企业水污染深度治理工程、积极推进农业源减排、大力推进脱硫脱硝减排工程、实施工业锅炉污染整治、大力推进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加强环保依法监管等九大方面开展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总量控制目标和减排任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COD总量减排措施主要包括工程类、结构类和管理类措施,为分别评估这3类措施的减排绩效,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分离各项措施对COD总量减排的贡献度。结果表明:2006—2008年,3类减排措施中有2个指标对COD总量减排的绩效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工程减排措施中的集中式污水厂设计处理能力指标对COD总量减排绩效贡献最大,其次是管理减排措施中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项目数指标,而结构关停措施的减排绩效不显著;2009—2010年,减排作用最大的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数指标,但这仍属于集中式工程减排措施。该结果说明我国COD总量减排措施在"十一五"期间作用较稳定,其中,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对COD总量减排作用最大,以结构关停为代表的结构类措施没有对COD总量减排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随着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治理,面源污染占污染源的比重日益提高。文章系统介绍了面源污染的类型特点及计算方法,提出了面源污染减排和水环境容量提升目标确定方法,分析了面源污染的削减措施,以期为我国面源污染控制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抚仙湖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源头型深水湖泊,湖岸陡峭,岸滩不发育,湖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水质一旦被污染将很难恢复。近年来受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持续加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驱动影响,抚仙湖水位持续降低、河湖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湖泊水质保护问题迫在眉睫,因此,2017年针对入湖污染负荷占比最大且农田面源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抚仙湖北岸片区实施了集截污、调蓄、水质净化、水资源回用、清水置换、湿地补水建设于一体的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工程,并将1179.09亩农田改建为调蓄带湿地。从实施效果来看,调蓄带工程2018—2021年期间减少的TN、TP入湖负荷量分别为245.84 t、28.99 t,调蓄带对抚仙湖北岸片区农田面源负荷削减率均超过81%;从生态调蓄带入湖污染物减排效益贡献大小来看,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湿地水质净化>湖滨湿地补水>水资源回用>清洁水资源置换;从调蓄带入湖污染物减排效益持续提升来看,水资源回用和清洁水资源替换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相似文献   

8.
改进层次分析法在引水工程方案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引水工程方案优选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的权重问题,提出用加速遗传算法和改进层次分析法,进行城市引水工程方案优选。以太湖县自来水厂引水工程为例,分4个步骤进行了方案优选。结果表明:改进层次分析法直观、实用,判断矩阵修正幅度较小,计算结果稳定、精度高;太湖县自来水厂引水工程的最优方案为隧洞引水。  相似文献   

9.
熊勇 《江西水利科技》2021,47(4):255-262
水污染总量控制是区域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东辛农场内部河道水质提升为例,通过系统分析区域不同类型污染的产生与排放情况,结合水环境容量的核算结果,得出控制指标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总量控制情况.研究表明:农田面源与生活污染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源;汛期水环境容量大于非汛期,但汛期的污染物削减也要大于非汛期,其中中干河南片和东干河中片为主要污染控制片,CODcr的削减率分别为20.3%和44.7%,总磷的污染削减率均高于30%.  相似文献   

10.
研究克拉玛依市水资源配置方案优选。通过建立2005年克拉玛依市水资源配置模型,选取13个方案对克拉玛依市水资源进行模拟;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利用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对2005年克拉玛依市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优选。结果表明:WRMM模型适用于克拉玛依市水资源的配置,层次分析法优选结果符合克拉玛依市水资源配置执行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东阳 《人民长江》2018,49(14):24-33
基于污染排放负荷计算的非点源污染特征识别是开展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要基础,并在当前流域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用地扩张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流域分布式非点源模型IMPULSE,选择2008年和2014年开展滇池流域入湖非点源污染排放负荷模拟,从负荷量和负荷组成2个方面对比分析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排放特征的影响,并比较了4种水土流失控制措施的污染负荷削减效果。结果表明:(1)2014年流域TN、TP和COD入湖排放量比2008年分别增加23.87%,29.19%和1.65%。(2)各因子对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排序为降雨土地利用农业结构及农村人口。降雨和农业结构及农村人口的变化均使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增加,而以城镇用地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减少了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3)水土流失是流域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贡献率最高的污染源,2014年TN和TP入湖负荷中城市面源比重略有提升,COD入湖负荷中城市面源的比重由16.44%提高至38.63%。(4)退耕还林在3种单项措施中的负荷削减效果最好,而退耕还林和坡地改梯田组合措施的TN,TP和COD负荷削减率分别为37.20%,37.73%和11.91%。研究结果对于科学制定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技术的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考察乐安河沿岸的非点源污染,利用遥感(RS)技术,对乐安河流域土地进行分类,找出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种类,再经过现场试验与经验公式的计算,得到各类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排放量,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农田污染是农业非点源污染重最主要的污染源,而土地利用方式又是影响非点源污染的关键因素。本文分别对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农田地表径流、水稻田排水、村镇地表径流和渔业养殖等6种非点源污染,采用等标污染排放法,并选取COD、NH3-H、TN和TP作为评价因子,对宁夏灵武农场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灵武农场各种污染物日排放量达到169万kg,其中COD的排放量占84.1%,6种污染源中地表径流占45.26%;TN和TP是主要污染因子,占60%以上,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源的TP达82.09%;若按照国标Ⅳ类水质要求,日等标总排放率将达3.28亿m3。根据灵武农场污染特点,提出了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推进科学养殖等防治对策,实现无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14.
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引起非点源污染源的时空变化,已显著影响地表、地下水环境质量。以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的灞河流域为例,采用改进后的潜在非点源污染指数模型(PNPI),探讨近20年半干旱区城市型河流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流域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灞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为林地与耕地,共占流域面积的85%。1995-2015年间西安实施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河流下游平原区城镇用地扩张近4倍,侵占大量原有草地与耕地;基于Quantile分类法,将研究区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值划分为极低、低、中等、高和极高等级,区域流域内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即人类活动影响区的非点源污染风险增强,极高风险区迅速扩张,同时上游水源区的非点源污染风险降低;近期,西安市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流域极高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区域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途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分析太湖流域面源污染现状,归纳面源入河路径,采用流域社会经济资料对面源污染负荷进行定量研究,据此提出加强农业节水、减少农田养分投入、进行地表径流和渗漏养分的生态拦截等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省西安市天福和园小区为例,基于SWMM原理构建了水质水量计算模型,借鉴国内外相似地区相关模型参数的选取并结合实测数据确定模型参数。设计了9种重现期和5种雨峰系数条件的45场降雨,以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研究区域的径流控制率与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率的协同关系。结果表明:相同雨峰系数降雨条件下,径流控制率与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率呈线性关系,COD、TN、TP和TSS 4种污染物的拟合函数曲线的协同系数均大于0.989;雨峰系数对拟合函数曲线的斜率与截距影响不大;建筑小区尺度下径流控制率与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率存在高度的线性关系,可根据径流控制率推算出污染负荷削减率。  相似文献   

17.
以最大日负荷量(TMDL)计划理念为基础,利用太湖新孟河流域水文水质、污染源资料,对照水功能区的水质要求,对基于月水平的流域最大日负荷量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基于TMDL值的污染控制措施。结果表明:该流域全年TMDL值变化幅度较大,面源为该区域水质的主要污染源;面源污染负荷量在不同月份差异明显;根据污染物削减量的计算结果提示,并非每个月都要按照统一的削减标准进行排污控制,可根据TMDL计划科学利用和调控水环境容量,既促进环境保护又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农业非点源污染地区差异评价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江苏省13个市的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分类调查,并采用等标污染负荷的评价方法对各类污染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京、无锡、镇江、常州以生活污染为主;徐州、宿迁、泰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南通以化肥污染为主;苏州、扬州两地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染、化肥污染和精养鱼塘污染均占一定的比例。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汪朝辉  赵登忠  李喆 《人民长江》2011,42(10):55-59
面源污染受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下垫面类型、降水、气温的共同影响,研究农业面源污染与不同环境因子的耦合机理可以提高面源污染分析的精度,为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长阳县东流溪小流域为例,通过采样监测径流的pH值、总磷(TP)、总氮(TN)、固体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5种典型的面源污染物,揭示了典型的面源污染物与不同环境因子的耦合机理。结果表明:8种典型下垫面类型中农田、菜地、果园、草地、林地、生活区产生的径流面源污染相对较为严重;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对于面源污染物的浓度影响显著,降雨强度越大,雨水对下垫面的冲刷就越强,在相同的污染物累积量条件下,降雨量越大,径流中污染物浓度越低;农田、菜地、林地、果园、生活区产生的径流中TP含量与气温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TN和气温的相关关系表现不明显,而主要受农户耕作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分析徐州市水污染状况,根据设计水文条件及水质保护目标等参数,采用仅有面源影响及点源面源同时影响的水质模型,分别计算各河道的水环境容量,在考虑现状入河量的基础上,汇总徐州市总的水环境容量及削减量,并提出徐州市污染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