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表面施胶提高彩喷纸质量的方法.将高分子合成表面施胶剂施胶纸样及加入阳离子淀粉和聚乙烯醇中的施胶纸样,检测纸抗水性和打印质量,结果表明,改性淀粉中加入合成表面施胶剂可提高彩喷纸质量,高分子合成抗水型表面施胶剂可用于彩喷纸表面施胶中,抗水性和打印质量均好于纯改性淀粉施胶纸。  相似文献   

2.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乙二醇(PEG)为单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磷-硼杂化预聚物PBHP为扩链剂,通过逐步加聚制备不同组分的含磷、硼元素的阻燃水性聚氨酯(FRWPU)。FRWPU与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三聚氰胺(MEL)膨胀阻燃体系复配制备阻燃纸张施胶剂。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垂直燃烧测试对FRWPU分散体、FRWPU薄膜、未施胶纸样和施胶纸样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随着PBHP加入量的提高,薄膜的疏水性增强,FRWPU40的接触角为85.4°,较FRWPU0提高了35.3%;同时,薄膜的最大热分解速率下降,800℃的残留质量从0上升到7.80%;施胶纸样的最大热分解速率下降,残留质量提高,平均炭化长度减小。当PBHP含量为50%时,残炭量为27.84%,较FPU0/IFR提高了30.6%;平均炭化长度为5.9cm,较FPU0/IFR降低了30%。SEM结果表明,施胶纸样燃烧后表面生成更加致密的炭层,阻燃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3.
林立  许苗军  李斌  李洋 《中国塑料》2013,27(4):42-46
利用十八烷基胺对聚磷酸铵(APP)进行表面修饰改性,通过静态接触角对改性后的APP进行润湿性能的测试,其接触角达到了136°,说明改性后的APP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将改性的APP与成炭发泡剂(CFA)以4:1的比例进行复配后加入到聚乙烯(PE)中,制备阻燃PE材料,并通过氧指数(LOI)和垂直燃烧研究了材料的阻燃性能,通过拉伸和弯曲测试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水煮的方法研究了阻燃材料的耐水性。测试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APP相比,APP的表面改性使得阻燃PE材料的阻燃性能略有降低,但提高了阻燃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阻燃PE的力学得到了提高,同时阻燃材料的耐水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其阻燃剂的水抽出率大大降低,当阻燃剂的添加量为25%时,阻燃材料的抽出率仅为0.12%。  相似文献   

4.
以自制的叔氟丙烯酸酯乳液作为成膜物质制备水性涂料,详细研究了基料、助剂、颜基比以及固含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润湿分散剂(SN-5040/DX-200)用量为0.8%,复合增稠剂(203/003)为0.8%,颜基比为1:1,固含量为70%,并且以叔氟丙烯酸酯乳液作为基料时,制备的涂料性能较佳,其接触角可达103.4°,吸水率仅为4.12%,具有优异的稳定性、疏水疏油性、耐水性和耐碱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活化二氧化氯自由基(ClO2·)氧化甲基的方法,在聚乳酸(PLA)表面接枝了羧基等含氧官能团,以增加PLA表面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接触角分析,探究了改性后PLA表面元素组成的变化、最佳的氧化条件及氧化反应对PLA表面亲水性的影响。通过拉伸实验分析了氧化过程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体外细胞增殖和细胞活性测试研究了改性后PLA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变化。结果表明,羧基等含氧官能团在PLA表面成功生成;最佳氧化时间为10 min ,最佳氧化温度为90 ℃,该条件下氧化后材料的表面接触角由82 °降低至62.5 °,表面亲水性得到改善;改性后PLA的拉伸强度不变,断裂伸长率略有下降;氧化后PLA表面显示出更好的细胞黏附能力和细胞增殖能力,更有利于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以甲基丙烯酸(MAA)和 4 种不同侧链长度的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50,500,750,1000)先聚合得到酯化大单体(MPEGMAA),再以甲基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SAS)为单体,在引发剂过硫酸钾,阻聚剂对苯二酚作用下聚合得到 4 种具有不同侧链长度的聚羧酸盐分散剂。通过红外(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将其作用于彬长煤制浆,考察了浆体的表观黏度、流变性、zeta电位、吸附性以及最大成浆浓度和稳定性,测定其与煤的接触角,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得出煤粒表面吸附分散剂后的吸附层厚度为 6.12 nm。结果表明,侧链长度为SAS/MAA/MPEGMAA750的聚羧酸盐分散剂具有良好的润湿和吸附效果,对彬长煤具有更好的降黏、分散和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莫冬传  张晖  吕树申 《化工学报》2014,65(Z1):308-315
以多个不同管径的TiO2纳米管阵列表面以及不同Ti表面作为换热壁面,以去离子超纯水作为工质,进行重复池沸腾实验。在实验前后进行了样品润湿性能测试实验,测量了超纯水在样品表面上的静态接触角;在实验中,使用高速摄像机观测气泡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管径不是对池沸腾换热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唯一主要因素,管径尺度的凹坑难以形成有效的汽化核心,不利于强化换热。实验中没有观察到大量微小气泡,证实没有大量有效的汽化核心。由于TiO2纳米管阵列表面的润湿性能较好,其能明显提高池沸腾的临界热通量(CHF),最大增幅度可达116%。但部分样品在经历CHF后会出现脱落现象,脱落后,CHF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葡萄糖酸内酯、N, N-二丁基-1, 3-丙二胺和溴代烷为原料,采用先胺酯反应、后季铵化两步法合成了系列葡萄糖酰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nDGMAPB,n=8、10、12、14、16)。采用FTIR、1HNMR和13CNMR对中间体和产物结构进行了鉴定,并对其表面活性、润湿性能、乳化性能、泡沫性能和产品毒性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nDGMAPB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随着碳链的增长,临界胶束浓度(cmc)和分子截面积(Amin)逐渐减小,表面活性效率(pC20)和饱和吸附量(Гmax)逐渐增大,表面张力(γcmc)在28~32 mN/m之间。在考察浓度(0.01-5 mmol/L)范围内,C12DGMAPB和C16DGMAPB溶液与聚四氟乙烯膜(PTFE)的接触角降低到47o,此类糖基酰胺季铵盐具有较好的润湿和乳化性能。5 min时泡沫体积都很小,属于典型的低泡型产品。细胞毒性和急性经口毒性实验均显示,此类葡萄糖酰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为低毒产品。当C12DGMAPB质量浓度在0.2 g/L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都能达到100%,对皮肤无刺激,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蓖麻油酸与丁二酸酐、马来酸酐等酸酐合成了五种蓖麻油基二元酸.通过电导率法、热老化烘箱法和刚果红法等方法研究了蓖麻油基二元酸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蓖麻油基二元酸单独使用时可改善PVC初期着色,且热稳定效果随其取代基的不同而不同.以β-二酮为对比,考察了蓖麻油基二元酸对异辛酸钙/马来酸蓖麻醇酯锌(IA-Ca/RAM-Zn)和硬脂酸钙/硬脂酸锌(CaSt2/ZnSt2)体系的热稳定效果的影响,发现其与钙锌盐之间具有协同效应.且当添加0.3份的马来酸蓖麻醇酯和β-二酮于CaSt2/ZnSt2体系时,静态热稳定时间分别为26.9 min和26.3 min.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硫酸溶液处理天然橡胶表面以改善其粘结性能。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电子扫描电镜(SEM)、能量分析光谱(EDX)、接触角分析等研究了不同处理时间对天然橡胶表面粘结性能的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天然橡胶表面的接触角先减小后增大;SEM测试结果表明经过硫酸处理后天然橡胶表面的粗糙度和微裂纹增多,有利于胶粘剂的润湿和渗透;EDX测试结果显示,橡胶表面氧元素含量增多,表明引入了含氧极性基团—C O、—COO-等。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T-型剥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用质量分数为80%的H2SO4溶液处理15 min时,剥离强度达到最大值10.67 kN/m。硫酸处理可改善天然橡胶表面的表面形貌、化学性质及其润湿性,有利于粘结强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天然橡胶的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11.
测试并比较了某国产上浆剂和进口上浆剂的黏度、表面张力、粒径等性能,研究了两种碳纤维上浆剂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形貌、耐磨性、水接触角、表面能、拉伸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产上浆剂固含量高、黏度高、粒径小,进口上浆剂黏度低、表面张力小、粒径分布窄。采用国产上浆剂上浆后的碳纤维,接触角为56.701°,毛丝量为0.15 mg/m,表面能为41.32 mJ/m2,耐磨次数为447次,拉伸强度为2.86 GPa;采用进口上浆剂上浆后的碳纤维表面光滑,接触角为51.063°,毛丝量为0.08 mg/m,表面能为47.26 mJ/m2,耐磨次数为461次,拉伸强度为2.95 GPa。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内外烷基烯酮二聚体(AKD)中性施胶剂的发展情况,并对AKD的合成原理(脂肪酸的酰氯化和脂肪酸的脱氯化)、施胶机理、影响AKD施胶效率的因素(乳液存放时间和条件、纸张类型、pH值和总碱度、Zeta电位、填料以及其他添加剂等)和AKD的改性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采用K532,AKD和丙烯酸胶乳作为施胶剂进行施胶实验,通过施胶剂中调配不同比例的淀粉,研究了淀粉对施胶剂的协同作用,施胶样品的抗水性、抗张强度和环压强度分别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研究的用量范围内,淀粉对施胶剂时抗水性、抗张强度和环压强度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漂白废报纸脱墨浆配比,助留体系,施胶程序对书写纸AKD(烷基烯酮二聚物)施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漂白废报纸脱墨浆的配比增加,纸张的抗水能力逐渐提高;CPA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膨润土助留体系较CS(阳离子淀粉)/硅溶胶助留体系更适合于含脱墨浆的浆料体系;CS-AKD-PCC(沉淀碳酸钙)-CPAM-膨润土施胶顺序的施胶效果最好。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AKD施胶工艺进行优化,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AKD用量4%,CS用量0.6%,PCC用量5%,CPAM用量0.03%(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5.
AKD中性施胶及使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红兵 《化工时刊》2002,16(7):8-10
从AKD中性施胶的原理,分析了AKD施胶的基本方法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中性AKD施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水性聚氨酯(WPU)表面施胶剂具有柔韧性能好、附着力强、结构及性能可控、绿色环保等优点,但其自身交联密度较低,耐水、耐热以及机械强度等性能较差,需进行化学改性才能满足造纸工业应用要求。本文详细综述了WPU表面施胶剂近年来的主要改性方法,包括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改性和蓖麻油改性等,并对改性前后WPU表面施胶剂的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评述,为新型WPU表面施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重点介绍了多功能WPU表面施胶剂,此类施胶剂在改善纸张表面性能的同时,还赋予了纸张抗紫外、抗菌、荧光增白等特定功能,具有一剂多效的特点。通过对WPU表面施胶剂发展规律的总结,指出绿色环保、低能耗、多功能化是WPU表面施胶剂在造纸工业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合成纤维》2017,(2):36-38
探索了不同类型国产上浆剂对碳纤维接触角、表面能、耐磨性、表面微观形态等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YJ上浆剂的碳纤维的硬挺度、耐磨性比使用FD、HIT的好,使用HIT上浆剂的碳纤维的外观、丝束幅宽比YJ的好。  相似文献   

18.
明胶接枝共聚物乳液施胶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苯乙烯(St)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聚乙烯醇(PVA)为保护剂和分散剂,根据明胶在酸性溶液中呈阳离子的特点,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型明胶接枝共聚物乳液施胶剂。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制备施胶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施胶剂的理化性能和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m(明胶):m(AA):m(St):m(BA):m(PVA)=3:0.5:6:4:0.25、w(引发剂)=5%和反应温度为85℃时,明胶接枝共聚物乳液施胶纸的应用性能接近甚至超过进口同类产品,其耐水性明显优于原纸(两者水接触角分别为104°、73°)。  相似文献   

19.
用两种环氧树脂上浆剂对国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进行上浆,测试和比较了两种环氧树脂上浆剂对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耐磨性、与水接触角、表面能等性能以及拉伸强度、伸长率、层间剪切强度(ILSS)等力学性能的影响。上浆剂中主体成分环氧树脂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影响碳纤维层间剪切强度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