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在金属抛光技术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永祺 《天津化工》2003,17(2):53-54
介绍由几种表面活剂及其它组份复配的,应用于硬质金属精抛光的新型液体抛光剂的配方,性状及各组份的作用,并对其抛光机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双组份热熔聚酯纤维粘合法制得高膨松性非织造布,讨论了所用纤维性能及加工工艺参数对非织布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利用双组份热熔纤维粘合法生产非织造布的工艺参数的选择,结果表明对于皮层熔点低的双组份纤维其加工温度范围较宽;而对皮层熔点高的双组份纤维最佳加共温度约比其高15℃。  相似文献   

3.
一些吡啶酮偶氮型分散染料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合成了两个系列14个以吡啶酮衍生物为偶合组份的分散染料,研究了重氮组份及偶合组份上取代基的性质及位置对染料吸收光谱及染色性能的影响,并对染料的晶型进行了探讨。重氮组份上引入甲氧基有明显的增色效应,重氮组份上偶氮基邻位带有能与腙式结构中亚胺基上形成氢键基团的染料上色性能好。  相似文献   

4.
罗坚  刘铮 《过程工程学报》2003,3(2):156-160
采用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了蛋白质在有机-水介质中的电迁移性质,并成功地进行了卵清白蛋白组份I和组份II的分离. 采用荧光分析和圆二色谱法考察了非水组份对蛋白质在溶液中构象的影响,并采用多通道流动电泳设备进行了制备规模的有机-水介质电泳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两个系列14个以吡啶酮衍生物为偶合组份的分散染料,研究了重氮组份及偶合组份上取代基的性质及位置对染料吸收光谱及染色性能的影啊.并对染料的晶型进行了探讨。重氮组份上引入甲氧基有明显的增色效应,重氮组份上偶氮基邻位带有能与踪式结构中亚胺基上形成氢键基团的染料上色性能好。  相似文献   

6.
吡啶酮系偶氮型分析染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6种吡啶酮偶氮染料及C.I分散黄119进行了砂磨处理。研究了重氮组份与偶合组份上基团与染料应用性能的关系,脱氰基吡啶酮系分散染料的固色率相对较低。对其中四种吡啶酮分散染料作了牢度测试,其值接近于C.I.分散黄119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影响多组份玻璃光学纤维光学透过率的因素,提出了生产多组份玻璃光学纤维时,通过对原料的预处理,多组份玻璃纤维光学结构的设计,双坩埚液面的控制及坩埚温度场控制等几方面的综合分析考虑,确定了光学纤维的生产工艺及其控制参数,光纤透过率比原来提高近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共沉淀得到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在硅酸钠溶液中进行酸化处理,获得了表面包覆SiO2层的Fe3O4磁性组份. 由于SiO2的位阻作用,限制了Fe3O4微晶的团聚与继续生长,使Fe3O4核心分散在产物中保持较小的晶粒尺寸,包覆产物表现出超顺磁性,同时提高了磁性组份的耐候性. 将上述磁性组份加入到氢氧化铝溶胶中,采用内凝胶法(油中成型法)制备出磁性球形氧化铝载体,磁性组份外表的SiO2包覆层的隔离作用防止了磁性核心与载体组份之间发生的反应,也避免了铁组份可能对后续负载的催化剂活性组份造成的不良影响. 制备的磁性氧化铝载体具备超顺磁性,磁性氧化铝载体的磁性能因内部磁性核心组份的改变而发生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9.
主要进行了不同净化剂对工业过氧化氢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种净化剂净化效果优劣排序为:甲苯、二甲苯、C9-芳烃。双组份净化剂的净化效果与单组份净化排序基本一致,双组份净化剂的净化效果优于单组份净化剂。综合考虑操作安全、消耗低、使用方便等因素,在工业生产中推荐使用二甲苯作为过氧化氢的净化剂。  相似文献   

10.
运用改进的SDS-PAGE法,对明胶中的不同构象的组份随抽提次序的变化进行定量的测定和。工作结果表明:比α分子量小的肽链组份可以分离出5个峰,以αp1-5表示,最小的αp5组份的分子量约3万,αp5组份含量在第3和第4道胶中消失。αp组份的分子量,随抽提次序增多而不断增大。β组含量随抽提次序增多时变化不大。(最后一道高温抽提除外)。α1与α2两个不同构象的比值α1/α2比值差别较大。β组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乙炔法合成氯乙烯固相非汞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首次筛选出三组份氯化亚锡-三氯化铋-氯化亚铜复合非汞催化剂,其初活性及选择性接近氯化高汞催化剂。反应温度140℃,氯化氢/乙炔=1.05~ 1.1,乙炔空速30(h-1)时,催化剂寿命120小时;乙炔空速12(h-1)时,催化剂寿命 700小时。并对非汞催化剂失活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活性组份的流失,尤其是 活性组份锡以四氯化锡的形式流失,是非汞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叶炳火  陈雅贞 《工业催化》1995,3(4):52-54,18
根据活性氧化铝载体的吸水率,采用载体与其饱和吸附量浸演液淋拌法制备钻铝耐硫变换催化剂,用BET、XRD和EPMA等进行表征,并与共浸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对比,表明淋拌法制备的催化剂中钻钥活性组份分布较均匀,略呈表面富集,提高了组份利用率,其CO转化率大于90%,且工艺较共浸法简单,组份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3.
双组份胶粘剂专用设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玉森 《粘接》1997,18(6):24-26
1前言众所周知,双组份胶粘剂是由A(基料)、B(催化剂)组成的。使用双组份胶粘剂的方法就是将两个组份(A料与B料)按给定的配比放在一起混合搅拌,产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随着固化过程的结束,而得到所需要的最终结果。一般来说,使用双组份胶粘剂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手工按一定配比将两种组份的料进行混合搅拌,得到象单组份一样使用的双组份胶。这种方法适用于需少量胶粘剂和当双组份胶的化学反应时间较长时。这种方法必须预制比需要量多的胶料,而最终使用后总要有一些剩余料,从而造成浪费;第二种方法是使用专用设备。下面…  相似文献   

14.
何广英 《涂料与应用》2000,30(1):34-38,42
本文对含有5 ̄50%苯乙烯的苯乙烯改性醇酸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其中醇酸油度为28-60%不等。为了加速聚合,实验室戈了一种称为苯乙烯催化剂的特殊催化剂。多元醇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原材料费用也可节约28-30%。漆膜不仅快干而且对水、碱和洗涤剂性能良好,但耐酸性差,硬度、附着力及干燥性能极佳。我们建议使用双组份体系,即组份一为基料、组份二为干燥剂。实验以组份体系性能极佳。由于油、苯乙和松香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双氧水中不挥发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传 《山东化工》1996,(4):23-24,39
本文是针对蒽醌法(简称AQ法)生产双氧水中不挥发物进行研究和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对不挥发物的组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各组份的含量;二、对不挥发物产生的途径、形成状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甲苯-乙醇在改性 ZSM-5沸石分子筛上的烷基化反应,并对其进行了单组份磷改性和双组份磷-铁、磷-镁、磷-钙改性实验。实验表明,改性后的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而对位产品的选择性则明显提高了。这归因于加入新的组份改变了沸石的孔道和孔口尺寸,其表面酸性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国内双组份聚氨酯涂料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双组份聚氨酯涂料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分析,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产品及应用的比较,认为必须加快脂肪族异氰酸酯固化交联剂的研究,应用,考能提高双组份聚氨酯涂料产品水平,以推动我国聚氨酯涂料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炭膜制备及其气体透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炭粉为原料,加粘结剂成型制备炭膜并对其气体透过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粘结剂用量,炭化等因素对炭膜的气体透过速率和气体组份理想分离系数的影响,气体透过膜孔的扩散为粘性流和努森扩散。  相似文献   

19.
二氯乙酸甲酯中各组份的GC/MSD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合成的二氯乙酸甲酯中各组份进行了分析研究。用毛细管色谱柱共分离出15个组份,并对其中的14个组份进行了定性。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粘附性颗粒添加组份流态化的进展,并对粘附性颗粒流化床中颗粒受力分析及模型进行了评价.指出了粘附性颗粒添加组份流态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应开展添加组份的性质、种类、添加比例及其与粘附性颗粒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