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风化壳是岩石圈、大气圈以及水圈、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的界面,能够直接记录地球多圈层演化的信息。塔中古隆起发育早海西期的风化壳岩溶,与角度不整合面相关的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是塔中地区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勘探的领域。本文通过风化壳型岩溶的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的分析,从烃源、生储盖等方面,研究了风化壳岩溶型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认为奥陶系岩溶储层与其上覆的石炭系泥岩可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油源断裂、不整合面、输导层与汇烃脊构成了复杂油气输导网络,具备形成较大型油气藏的条件。鉴于风化壳岩溶的成藏特征,下奥陶统风化壳钻探目标不仅要选择优质储层发育区,同时也要重视是否具备侧向封堵条件,最佳目标当属优质储层发育区与局部构造圈闭叠合部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铁边城地区长9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研究,结合埋藏史-古地温综合分析研究区的油气成藏期次。烃类包裹体的镜下观察及其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测温数据统计表明研究区长9砂岩储层存在三期烃类包裹体:第一期烃类包裹体相对偏少,在单偏光下多呈浅褐色,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5~90℃;第二期油气包裹体数量较多,多为浅褐色呈带状分布的液烃(或气液烃)包裹体,与其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5~115℃;第三期油气包裹体数量最多,烃类包裹体中液烃在单偏光下呈褐色或淡黄色,荧光下显示多为浅蓝色,与其相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5~130℃。结合埋藏史-古地温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长9储层存在三期油气充注成藏:第一期为侏罗纪末期(155~150Ma)发生的小规模的油气充注;第二期为早白垩世中期(128~120Ma)发生的大规模油气充注和成藏;第三期发生早白垩世末期(110~103Ma),是受到早白垩世中晚期发生的构造热事件影响而导致的大规模油气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哈德逊油田东河砂岩油气成藏过程,基于相似理论利用物理模拟实验的相似性原理,用先进的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定量开展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动态调整过程,阐述其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表明:不同位置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存在明显的规律性,油藏的油水界面长期处于倾斜状态,若经足够长的时间,油水界面也将转换为水平,研究认识为该区域及塔里木盆地其他地区的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基础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井等手段,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顺托果勒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通过对比油源、储层特征研究、圈闭落实以及成藏保存条件的分析,顺托果勒地区海西期通源断裂的活动强度以及圈闭条件是东河塘组能否成藏的关键。研究区前期已经在志留系地层发现油气藏,同时近期完钻井在古生界碎屑岩见到较好油气显示,泥盆系储层条件良好,和海西期断裂相关的低幅度构造及局部可能存在的岩性圈闭将是该层系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古生界碎屑岩油气藏在多期构造运动调整下,具有多期充注、油气成藏过程复杂等特点。本文运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技术和方法,通过对各个期次有机包裹体的产状特征、均一温度以及荧光特征综合分析,确定了塔河古生界储层发生了四期油气充注,再将均一温度投影到对应的埋藏史图确定出四期油气充注时间: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  相似文献   

6.
三道桥东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雅克拉断凸西部,塔北地区作用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生多期岩溶。研究区奥陶系缺失上奥陶统,在地震剖面上见到串珠状反射,利用相干技术和地震属性技术刻画了奥陶系储层的展布特征。研究表明,本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为加里东晚期岩溶,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葡北东斜坡、葡萄沟地区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储层发育、油源条件好,展示了位于葡北-葡萄沟地区的隐蔽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该区低幅度构造圈闭和隐蔽油气藏形成应该具备以下地质条件:①储层物性控制圈闭的有效性,储层物性是油气注入的先决条件;②近源的砂体圈闭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③与构造或断层配置关系良好的圈闭形成复合型油气藏;④薄砂层发育的相带有利于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古地形地貌岩溶储层与古地貌圈闭密切相关,对后期油气藏形成具有控制意义。鄂尔多斯盆地于加里东运动晚期整体抬升,使得奥陶系下古生界岩层暴露地表,进而遭受严重剥蚀。因此开展前石炭系奥陶系古地貌恢复研究工作对寻找油气田具有指导意义。作者从沉积学角度出发,主要利用残余厚度法、印模法等,对靖边气田高桥地区马五1+2顶面进行了古地貌的恢复研究。  相似文献   

9.
塔河地区奥陶系油气储量丰富,油气多期充注,主要有三个成藏期: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印支-喜马拉雅期。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主要发育有大型溶洞、裂缝_孔洞和裂缝三种类型的储层,非均质性很强。该区受海西早期运动的影响很大,岩溶非常发育;由于多期次的构造作用影响,断裂构造包括逆冲和走滑构造作用普遍存在,不仅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通道,还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影响了油气的分布。虽然断裂对油气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总体上为该区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利大于弊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油气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渤中34-9构造新生代储层油气包裹体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该构造成岩作用主要见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成岩自生矿物以自生石英、方解石、粘土矿物为主,通过研究储层成岩作用、成岩序列与油气包裹体捕获的先后顺序,划分油气成藏期次,应用均一温度数据,结合该构造的埋藏史和热史确定古近系和新近系储层不同期次油气成藏时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升22区块生、储、盖、运、圈、保等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发现该地区来自青一段烃源岩的油气以油源断裂为油气运移通道,以河道砂体和席状砂体为储层条件,在断层遮挡条件下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密集的断裂构造带是控制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而圈闭分布特征影响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含油气盆地油气储集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记录着地质历史中发生的油气运移聚集乃至破坏事件的种种信息,反映了当时成矿时物理化学条件。含油包裹体的荧光颜色反映其所含原油的演化程度,储集层中存在几种不同荧光颜色的包裹体意味着油藏中有多期原油注入,从不同荧光颜色包裹体的多少可确定哪期油为主。均一温度在油气成藏研究中主要用于推断油气成藏时间,即利用它与结合油藏的热演化史和埋藏史资料推测成藏时限,这是目前成藏期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含油气盆地油气储集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记录着地质历史中发生的油气运移聚集乃至破坏事件的种种信息,反映了当时成矿时物理化学条件。含油包裹体的荧光颜色反映其所含原油的演化程度,储集层中存在几种不同荧光颜色的包裹体意味着油藏中有多期原油注入,从不同荧光颜色包裹体的多少可确定哪期油为主。均一温度在油气成藏研究中主要用于推断油气成藏时间,即利用它与结合油藏的热演化史和埋藏史资料推测成藏时限,这是目前成藏期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蠡县斜坡位于饶阳凹陷西部,西与高阳低凸起东翼相接。综合研究发现斜坡中南部油水关系复杂,"高水低油"现象随处可见,针对这一复杂的油藏分布特征,本文通过解剖已知油藏,从构造、沉积、储层等方面入手,建立油气运移模式,对蠡县斜坡中南部地区浅层油气成藏成因进行探讨,综合分析认为:1)油气在斜坡中带或内带就已进入浅层,而后主要通过各层连通砂体侧向向坡上运移成藏。2)构建了以斜坡内带断层、储层为油气运移通道,高部位靠断层、岩性控藏的新的成藏模式。3)从斜坡低部位至高部位、沙一下到东营组地层中,只要存在圈闭,就有油气富集的可能,改变了以往沿着断棱寻找油气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双台子油田热河台油层为新生界古近系砂岩油气藏.通过对双台子油田的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得出:油气藏受构造、岩性控制,单断块自成休系,平面上油气连片;充足的油源配合构造圈闭,可以确保相对低部位圈闭成藏.对双台子背斜周边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指出由于本区具备充足的油源条件,主构造翼部相对埋藏深的圈闭一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湖底扇、辨状沟道砂体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对中亚地区北乌斯丘尔特含油气区的地层与沉积、构造与演化以及石油地质等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北乌斯丘尔特含油气区内中东部地区烃源岩为中下休罗统湖相和陆相煤系泥页岩、西北部烃源岩为滨里海盆地石炭系至二叠系海相页岩,主要油气储集层为中休罗统陆相砂岩、上侏罗统至古新统的陆相与海相砂岩与灰岩,区域性盖层为上侏罗统海相泥灰岩与下白垩统海相页岩,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中新世以后,油气圈闭主要为背斜圈闭,油气藏分为构造型和构造一地层型二大类,有效圈闭形成期中新世中晚期,综合分析认为应加强深部地层勘探。  相似文献   

17.
子洲气田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最大生烃强度区,生烃强度大;在山二段低孔低渗的背景上,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中部的中粗粒石英砂岩物性较好,是本区最主要的储层;本区的圈闭以岩性圈闭为主,也有一些低幅度的构造—岩性圈闭;由于储层致密,构造方向与沉积相展布方向斜交,天然气在小范围内运移成藏。子洲地区的气水主要受构造控制,居部受岩性控制。大水井多分布在构造低部位,是气水分异形成的,小水井多在气区内和砂体边部,是储层物性变差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对本区构造特征及其发育过程进行了阐述,从构造、录井、测井、测试方面对本井勘探目的层下古生界和太古界储层进行了分析,提出下古生界和太古界裂缝储层比较发育,一类、二类储层较少,三类储层较多的认识。从油源、储层、通道、圈闭方面对本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本井目的层下古生界和太古界未成藏的主要原因是油气运移通道位置偏高,导致油气无法进入圈闭。  相似文献   

19.
惠州凹陷是珠江口盆地重要的油气富集区,正确认识惠州凹陷的油气成藏条件对于该区乃至整个珠江口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综合地质资料对惠州凹陷烃源岩、储层、盖层及圈闭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惠州凹陷发育始新统及渐新统优质湖相烃源岩,发育上渐新-中新统滨岸砂及三角洲砂体作为优质储层,海相及海陆过渡相泥岩对新近系油气形成了有效的封盖。惠州凹陷发育大量背斜与断块圈闭。凹陷生储盖要素配置好,圈闭发育,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各种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我国能源科研领域对新能源的探究更是越来越关注。本文通过对致密砂岩储层油气藏的特征、致密砂岩储层油气形成和分布的特征来揭示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的机理,然后根据致密砂岩储层油气成藏的机理采取有效的油气开采技术,开发致密砂岩的油气储层,扩展我国能源获取的范围,缓解石油紧缺的危机,促进能源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