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辽河干流的河道特性及缺少生态水面的状况,通过采用工程措施,在河道内形成生态水面和湿地栽植亲水植物,使河流成为水清、地绿、林茂的绿色通道,实现建设生态河流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从辽河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出发,将辽河干流生态需水量分为生态基流量、稀释自净需水量、输沙需水量和蒸发量4个部分;通过6个重要水文断面实现生态需水分区;生态用水过程按汛期和非汛期分别计算;生态需水整合分为类型整合与分区内整合,类型整合中的消耗型需水采用累加原则,非消耗型需水采用取大原则,分区内整合在类型整合的基础上采用分区贡献法;最终建立了辽河干流生态需水分区分期整合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辽河干流生态需水量在汛期以输沙需水量为主,非汛期以生态基流量为主;干流汛期和非汛期来水量不足,需要区间补给才能满足河道生态需水量。  相似文献   

3.
辽河在辽中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3亿m3,河道水质影响差异较大,枯水期属重度污染,COD、氨氮等4项指标超标,岸滩湿地被开垦为农田,造成了水土流失,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投入,使得流域非点源污染逐年递增,缺少生态用水,维持河道内生物繁衍和滩地内植被生长的水量严重不足。针对问题进行人工湿地建设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解决辽河两岸河滩地过度围垦、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按期实现辽河治理保护工作目标,辽宁省对辽河干流和部分支流实施了河道退耕封育的治理措施,通过采取划定封育范围、明确工作责任、落实专项资金、开展巡查督导、加强封育管理、加大舆论宣传和进行考核评比等一系列管理举措,取得了较好成效,河流逐步成为了水清、草绿、林茂的绿色通道和生态长廊。文章在阐述辽河流域实施河道退耕封育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辽河通过采用生态治理的方法,使河道水质状况、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恢复或提高了生物多样性,辽河干流水质明显好转,稳定达到Ⅳ类水质以上;地表整体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本次生态抗旱临时蓄水橡胶坝工程建设是在辽河干流河道干旱缺水的条件下进行生态建设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辽河干流双安桥生态抗旱临时蓄水橡胶坝工程设计内容,以便积累经验在今后的河道生态建设中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于露 《东北水利水电》2023,(1):10-13+71
文中以辽河干流为研究区,选取干流上游福德店、铁岭水文站,中游马虎山水文站,下游六间房水文站为代表站,采用流量历时曲线法计算河流生态流量,并结合蒸发渗漏需水、河口湿地生态需水计算成果,进行辽河干流生态需水整合。在此基础上,以水文循环过程为主线,按消耗型生态需水及非消耗型生态需水2个类别,对各河段生态需水进行评估整合,求得辽河干流河流生态需水总量,可为辽河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治淮》2020,(8)
正沙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是阜阳市重要的河流。阜阳市沙颍河干流两岸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众多,城区用水增长快,地区之间争水矛盾突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部分河段内生态用水被挤占,生态流量不足;总体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河道内外用水矛盾突出。因此,研究阜阳市沙颍河干流可分配水量,为进一步将水量分配至境内的界首市、太和县、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及颍上县,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辽河流域持续性干旱,加上辽河上游水质污染严重,危害到流域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大张生态抗旱临时蓄水改造工程是在辽河干流河道干旱缺水条件下进行生态建设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文章介绍辽河干流大张生态抗旱临时蓄水工程概况和橡胶坝、钢坝闸、生态护坡及湿地的设计,以期为今后河道生态建设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辽河干流实际情况出发,以特殊因子途径方法为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生态目标识别来确定辽河干流的实际需求,最后通过耦合确定出辽河干流的年内生态径流过程,为实现河流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我国河道生态系统修复的社会背景,阐述了辽河干流滩区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并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提出了滩涂型、支流口型、坑塘型3种类型的河道人工湿地建设方案。研究成果能够为全国范围内河流滩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案例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和田河干流植被生态需水量是多少?河道渗漏水量能否满足两岸植被的生态需水?为了回答这两个事关和田河中下游河道整治必要性的基础问题,本研究定量分离河道损耗水量,探究河道渗漏水量与天然植被生态需水之间的定量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和田河干流河损量约为6.46×10~8m~3,其中,蒸发量与渗漏量分别为3.5×10~8和2.65×10~8m~3,各占河损量的58.88%和41.12%;(2)和田河干流天然植被的生态需水量1.37×10~8m~3,河道渗漏水量可以满足植被生态水量需求。因此,本研究认为开展河道整治,不仅不会影响干流植被生态需水,还可以减少水面蒸发,提高和田河输水能力,更有利于开展生态水量调度,保护和恢复干流天然植被。  相似文献   

13.
大同市御河干流生态基流减少,河道两岸生态荒芜,乡村段基本处于未治理状态,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河道内没有水生生物;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覆盖率低。针对目前大同市御河水生态存在的问题,提出御河水生态修复措施,建设生态滞洪区、生态湿地、城市蓄水工程等,恢复河道生态;在御河干流两侧及孤山水库库周种植防护林带,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进行清洁小流域建设。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东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过度超采、河道干涸、断流、河流水体污染等主要生态问题,分析了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计算了王奔、二龙山两个水文站控制断面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  相似文献   

15.
依据收集的辽河干流以及主要支流水文站长系列径流观测资料,通过Tennant法、流量历时曲线法等多种水文学法,对辽河河道生态需水量进行分析计算,并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得出辽河的最小生态流量和适宜生态流量。该研究成果有利于辽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  相似文献   

16.
苏乃友 《山西水利》2008,24(3):26-27
按照生态环境需水理论,利用界河铺水文站多年径流资料和水质监测资料,对滹沱河干流的最小生态需水量进行推算,求得维持河流的最基本环境功能不受破坏、必须在河道内长年流动的最小流量理论值。与滹沱河干流天然年平均流量值相比较,最后提出恢复和保护滹沱河干流的生态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防止河道断流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干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十分突出,造成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又挤占生态用水的格局,引起自然植被退化、河流断流、河床淤积、地下水大面积超采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桑干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环境需水量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河道在保证不断流临界状态下河流最小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即为防止河道断流的最小生态需水量。  相似文献   

18.
传统河流生态流量计算局限于水文数据分析,没有与河流的生态分区、分期及生态系统的保护目标联系起来。文章根据辽宁省实际情况,提出辽宁省河流生态需水分区、分期、分类的划定原则,生态流量计算要素的确定方法、各种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及选取等。以辽河为例,计算辽河干流生态流量,结果表明计算成果合理,满足辽河生态需水要求,可为辽宁省河流生态流量计算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河道的生态功能及社会功能入手,分析了城市对河道的要求。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在河流综合整治中如何实现城市防洪与景观生态的协调统一。结合深圳市龙岗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实例,从防洪标准确定、洪水流量设计、干流断面设计、岸坡防护设计等不同层面介绍了生态型城市河道防洪建设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辽河水环境,起到生态蓄水、净化水质、涵养水源及临时抗旱等作用,在辽河干流上修建了15座橡胶坝。辽河为典型的北方季节性河流,冬季是辽河的枯水期,也是影响辽河水质的关键时期,为保障辽河干流水质全面稳定达到IV类水质的目标,选取部分橡胶坝进行冬季运行。文中通过5年来辽河干流橡胶坝冬季运行的实践,对橡胶坝冬季运行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橡胶坝冬季控制运用的关键措施,为北方季节性河流橡胶坝冬季运行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