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黄芪内生真菌中筛选出防皮革霉变菌的拮抗菌。将从自然霉变的皮革制品中分离、纯化到的4株致皮革霉变的真菌作为指示菌,用对峙法从药用植物黄芪根中分离出的20株内生真菌对其进行拮抗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从黄芪根部内生真菌中筛选出了2株对致皮革霉变的真菌有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经鉴定AR07为刀孢蜡蚧菌,AR15为灰黄青霉。  相似文献   

2.
从腐烂桑椹中分离致腐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初步研究桑椹内生酵母对桑椹致腐真菌的体内外拮抗效果。结果表明,从腐烂桑椹中分离得到3 株真菌,分别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富克尔核盘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它们对桑椹均有致腐性。体外拮抗实验显示,拟粉红锁掷孢酵母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和富克尔核盘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对3 种致腐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体内拮抗实验表明,拟粉红锁掷孢酵母和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对桑椹具有较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纯化藿香花中内生真菌,测定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藿香花中分离内生真菌,根据显微形态结构进行初步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藿香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从藿香茎中共分离得到13株内生真菌,鉴定出12株,分别属于丝核菌属、黑孢霉属、长蠕孢菌属、短蠕孢菌属、丝孢菌属、链格孢菌、镰刀菌属、头孢霉属。大多数藿香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抗菌活性。菌株H-2的乙酸乙酯部位抑菌活性最强,对六种供试菌的MIC均为250μg/mL。菌株H-9的乙酸乙酯部位对无乳链球菌的抑制活性最好,为31.25μg/mL,对其他供试菌在500μg/mL能够表现出抑制活性。结论藿香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抑菌活性,为进一步的活性指导分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丹参种子中分离纯化内生菌,筛选具有抑菌、抗氧化、抗凝血活性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从丹参种子中分离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筛选具有抑菌效果的内生菌,采用DPPH法测定内生菌抗氧化活性,兔耳缘静脉取血测定内生菌抗凝血活性。结果:从白花丹参种子中分离出11株内生真菌和2株内生细菌,从紫花丹参种子中分离出9株内生真菌和9株内生细菌。其中,一株内生真菌ZJZD-3发酵液对丹参病原菌4和6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0.1%和59.6%;内生真菌ZJZD-3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其0.5 mg/mL乙醇粗提液对DPPH清除率为91.44%;内生真菌ZJZD-3对于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途径都具有一定的延长作用,并且内源性凝血途径最为明显,对家兔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性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延长率分别为48.48%、12.38%和34.44%。该菌株经鉴定为篮状菌属(Talaromyces sp.)。结论:内生真菌ZJZD-3具有很好的抗丹参病原菌、抗氧化和抗凝血能力,为丹参药效成分的工业化开发以及丹参的绿色规模化栽培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组织匀浆法分离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根、茎、叶3个部位的内生放线菌,采用滤纸片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明显的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内生放线菌55株,抑菌活性试验中共有21株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占全部分离菌株的38.2%,其中4株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经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3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1株为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sp.)。  相似文献   

6.
6种药用植物内生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论文以6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药用植物乌头、唐松草、独活、车前草、薄荷、泽泻为材料分离内生菌,并对内生菌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实验以PDA培养基分离内生真菌,以高氏培养基分离内生放线菌,测定各提取样品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其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活性菌株进行的鉴定。结果分别分离得到43株内生真菌,18株内生放线菌,其中内生真菌显示了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OH自由基有较强清除(清除率≥70%)作用的菌株有6株,占所用菌株的9.84%。其中菌株DHL-10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显示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过氧化氢的IC50为0.26 mg/m L,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了0.81±0.05 mg/g和0.84±0.05 mg/g;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形态学鉴定该菌株为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 sp)真菌。本研究的结果证明,药用植物内生菌是抗氧化活性物质寻找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7.
两种海藻内生菌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海藻不同内生菌(细菌、真菌)的抗氧化活性差异,并筛选出抗氧化活性较好的菌株。选取广西北部湾海域绿藻门石莼(Ulva lactuca L.)与褐藻门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ingar)为研究对象,以其清除DPPH、羟基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的能力综合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在抗氧化能力都较强的前12株菌株中进一步遴选出石莼与裙带菜内生细菌与内生真菌各3株进行深入检测。石莼与裙带菜的内生细菌、真菌对DPPH、羟基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活性均随质量浓度增加而升高;不同藻类的石莼与裙带菜的内生菌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种藻类内生菌间,除裙带菜内生真菌外,整体表现为,石莼与裙带菜的内生细菌对DPPH、羟基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的半抑制浓度IC_(50)值均显著高于内生真菌,说明石莼与裙带菜内生细菌的抗氧化活性显著低于内生真菌。其中,石莼内生真菌SZ-5菌株清除DPPH、羟基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的综合能力相对最强,IC_(50)依次为(0.59±0.06)、(1.30±0.36)、(1.14±0.35)mg/mL;经分子鉴定为短梗霉菌属真菌Aureobasidium spp.。  相似文献   

8.
从贵州麻江蓝莓种植基地的"粉蓝"蓝莓的健康组织(茎、叶、果实)中分离出41株内生真菌,经分类鉴定为8个菌属,优势属为钉孢属(Passalora sp.);与5株病害菌进行对峙试验发现,内生真菌BB01、BL22、BF27、BF40及BF41可抑制全部5种病害菌生长;使用上述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粗提取物进行菌丝生长试验,BB01、BL22、BF27、BF40及BF41次级代谢产物粗提取物含药平板浓度为500μg/mL时对病害真菌生长抑制率均超过90%,表现出显著的抗病害真菌活性;采用PCR扩增内生真菌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BF41鉴定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BF40鉴定为苍白尾孢属Pallidocercospora sp.,BL22、BF27、BB01鉴定为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sp.。  相似文献   

9.
赖氨酸芽孢杆菌He14发酵产物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He14发酵产物的抗真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He14发酵液对8株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对抑真菌活性成分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萃取、沉淀和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活性成分的富集情况。采用硅胶柱层析对活性成分进行初步纯化。菌株He14发酵液对8株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抑真菌活性成分对高温、强酸强碱及紫外有一定稳定性。筛选到LX-60大孔吸附树脂对活性物质的富集效果最好。活性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3个混合组分,对辣椒灰霉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须毛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组分Ⅱ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抑制效果较好。赖氨酸芽孢杆菌He14在拮抗病原真菌方面有许多优良性状,研究结果为该菌在生物防治及医药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内生真菌抑菌菌株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从四川绵阳银杏叶中分离得到480个内生真菌菌株,按经典系统分类方法分为子囊菌Ascomycota、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球壳孢科Sphaeropsidaceae、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黑孢霉属Nigrospora sp.、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八大类,其中子囊菌为银杏叶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群,占总菌株数的46.3%。对八大类内生真菌进行抑制细菌活性检测,结果得出2株球壳孢科菌和2株胶孢炭疽菌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