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轻工业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吴文能  吉宁  雷霁卿  何军  张卜艳  王加忠  王瑞 《农药》2020,59(2):135-139
[目的]确定引起贵州水晶葡萄采后贮藏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及室内筛选用于该病害的主要防治杀菌剂。[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通过科赫法则确定致病菌种类;筛选12种商品杀菌剂对炭疽病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筛选出有效药剂,为防治该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从贵州省凯里市水晶葡萄采后贮藏病害分离鉴定出3株病原菌,为青霉菌(Penicillium sp.)、炭疽病菌(C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采用科赫法则,对3株病原真菌进行刺伤回接,发现3株均为水晶葡萄在贮藏过程中的主要致病菌。12种杀菌剂对水晶葡萄炭疽病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50%咯菌腈WP、50%苯菌灵WP、42%噻菌灵SC和43%戊唑醇SC对水晶葡萄炭疽病菌抑制活性最好,其EC50值分别为0.1024、0.1386、0.1624、0.1974 mg/L。[结论]凯里水晶葡萄采后病害病菌为青霉菌、炭疽病菌和链格孢菌;筛选出12种药剂针对水晶葡萄采后病害炭疽病菌的药剂,其中50%咯菌腈WP对炭疽病菌具有较好抑制效果,为水晶葡萄采后贮藏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Qu ECh ERS提取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串联测定茶叶中12种农药残留的方法。试样经一种Qu 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经GC-ECD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当农药的添加级别范围在0.05~0.5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71.6%~109.0%,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0.29%~11.21%;线性范围为0.05~1μg/m L,最低检出量(LODs)为0.5×10~(-12)~26.1×10~(-12)g,最低检出浓度(LOQs)为0.006~0.05 mg/kg。该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均达到了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可以检测随机在市场上买来的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情况。  相似文献   
3.
乙烯吸附剂耦合1-MCP对“贵长”猕猴桃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乙烯吸附剂耦合1-MCP对"贵长"猕猴桃贮藏品质和后熟口感的影响,首先通过货架期间自然成熟得到最佳口感样品,同时将采后的果实经不同的方法处理(0.25μL/L 1-MCP,0.5μL/L1-MCP,2%乙烯吸附剂+0.25μL/L 1-MCP,不经过任何处理为对照(CK)),贮藏120 d后进行货架,并定期测定各项指标。将各样品与最佳口感样品(M0)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得到最佳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2%乙烯吸附剂耦合0.25μL/L 1-MCP处理能够有效抑制果实腐烂率的上升,延缓营养品质的下降,并且明显降低果实微环境乙烯浓度,而0.5μL/L 1-MCP的处理能够更好的延缓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的升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接近自然成熟最佳口感M0依次为M11(乙烯吸附剂结合0.25μl/L 1-MCP-货架期6 d)、M8(0.5μL/L 1-MCP-货架期6 d)和M12(乙烯吸附剂结合0.25μL/L 1-MCP-货架期9 d),说明乙烯吸附剂耦合0.25μL/L 1-MCP的能够更好的保持果实后熟口感。因此,采后用2%乙烯吸附剂耦合0.25μL/L 1-MCP对"贵长"猕猴桃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东红’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褪黑素对其的控制效果。以自然发病的‘东红’猕猴桃果实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对软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对所分离得到的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检测,依据真菌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不同浓度(0、100、300和500μmol/L)褪黑素对分离得到的两株病原菌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引起‘东红’猕猴桃贮藏期果实软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间座壳菌(Diaporthe phaseolorum)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褪黑素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其均能显著抑制这两种病原菌菌丝生长(P<0.05)。在培养5 d时,500μmol/L褪黑素对间座壳菌和葡萄座腔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1.22%和63.34%;同时,褪黑素对损伤接种下软腐病病斑的扩展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在损伤接种5 d时,500μmol/L褪黑素处理后接种间座壳菌和葡萄座腔菌的果实病斑直径分别仅为对照组的37.40%、45.50%。由此可见,褪黑素对‘东红’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的控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蓝莓为原料,向初始发酵液中添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可同化氮进行果酒发酵,发酵结束后低温陈酿1个月,测定果酒酵母数量、pH值、残糖含量、酒精度、醇类与酯类含量。研究结果显示:随初始发酵液中可同化氮浓度增加,果酒中酵母总数增高、生长速率加快、果酒残糖含量降低、酒精度增加,酒精发酵效率增加;随初始发酵液中游离氨基酸浓度增加,醇类、酯类含量均增加;随初始发酵液中磷酸氢二胺浓度增加,醇类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酯类含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引起蓝莓花期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及室内筛选用于该病菌的防治药剂。[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选用18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进行抑菌效果测定,筛选出有效药剂,为防治该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从麻江县部分蓝莓花上分离出7个纯菌株,通过病原菌r DNA-ITS系列分析,鉴定为间座壳属(Diaporthe phaseolorum)、链孢霉(Neurospora)、球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内生真菌(Endophyte)、和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18种农药对蓝莓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DP、45%咪鲜胺ME和10%苯醚甲环唑SC对灰霉菌的EC50值小于1 mg/L,分别为0.0181、0.2510、0.5285 mg/L。[结论]对麻江染病蓝莓花分离病菌为间座壳属(Diaporthe phaseolorum)、链孢霉(Neurospora)、球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内生真菌(Endophyte)和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筛选出18种针对蓝莓花期的灰霉菌的药剂,其中50%鲜胺锰盐WP对灰霉菌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可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7.
曹森  雷霁卿  吉宁  潘成  马超  李莹  赵宇  王瑞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7):285-293
以大方乌天麻为试材,测定其17个生理品质指标(硬度、呼吸强度、含水量、色差外、色差内、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多糖、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SOD、PPO、POD、CAT、APX)的变化规律,鉴定了天麻贮藏期的病原菌,并对各项生理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贮藏期30 d时,低温(1±0.5)℃贮藏天麻的多糖、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分别为241.36 mg·g-1,632.46、76.48、186.82、6.07 μg·g-1,而常温(25±0.5)℃贮藏天麻的多糖、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分别为225.28 mg·g-1,603.32、71.32、173.32、5.32 μg·g-1。所以,低温(1±0.5)℃能够延缓鲜天麻采后的生理品质变化,建议天麻冷藏温度为0~1℃,天麻呼吸类型为跃变型呼吸。天麻贮藏期主要的病原菌为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sp.)、间座壳属(Diaporthe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相关性分析表明,鲜天麻采后生理品质均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并且天麻的营养指标(天麻素、腺苷、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相互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了天麻17个生理品质的综合评价函数,用于对天麻贮藏品质变化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处理对花菇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将花菇分为四个处理组(空白组、350 μL/L乙醇熏蒸组、25 mg/L二氧化氯浸泡组及20 g/L大豆分离蛋白浸泡组),在阴凉处通风30 min后,转入(4±0.5) ℃ 的环境中预冷8 h后装入PE20保鲜膜内,扎袋后于(2±0.5) ℃贮藏。每5 d测定不同处理对花菇贮藏期间感官评价、腐烂率、呼吸强度、亮度(L*)、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比较,3种处理均能够抑制花菇的腐烂率、呼吸强度、MDA含量、PPO活性的上升,减缓亮度和感官评价的下降,维持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贮藏20 d时,大豆分离蛋白处理组(SP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为CK、乙醇和ClO2处理组的1.43、1.14和1.09倍,且SPI处理组能够更好地维持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4种食药两用中草药对"贵长"猕猴桃软腐病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活性。方法以"贵长"猕猴桃为实验材料,对猕猴桃软腐病进行分离纯化鉴定,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并采用4种食药两用中草药粗提物对猕猴桃软腐病的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贵长"猕猴桃软腐病中分离鉴定出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青霉菌(Penicillium sp.)。4种食药两用中草药粗提物在50 mg/mL时对4株致病菌都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其中八角茴香对4株致病菌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结论采用菌丝生长抑制速率法,发现八角茴香对霉菌(Botrytiscinerea)、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青霉菌(Penicillium sp.)等具有较好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脆红李果实采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茉莉酸甲酯对其抑制效果,从脆红李贮藏期病果中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致病性检测、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体外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0、0.1、0.2、0.3、0.4、0.5 mmol/L)对脆红李采后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引起脆红李采后腐烂的病原菌主要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经体外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能抑制两株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其中,0.4 mmol/L及0.5 mmol/L的茉莉酸甲酯能够有效抑制脆红李采后病原菌的生长,但其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在体外培养5 d时,0.4 mmol/L的茉莉酸甲酯对灰葡萄孢菌和链格孢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9.3%、86.3%;在培养2 d时,茉莉酸甲酯对灰葡萄孢菌和链格孢菌的EC50分别为0.154、0.228 mmol/L,而在5 d时为0.193、0.348 mmol/L。由此得出适宜浓度的茉莉酸甲酯能够有效抑制脆红李贮藏期病原菌的生长,后期可将其用于脆红李采后病害的防治及贮藏保鲜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