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2001年的 LSSCC 会议的主题是“英特网时代、技术推动数字化”。往年的主题都是存储器、微处理器和其他数字化课题。而今天,RF、无线和光通信是热门。无线领域里增长最快的是蜂窝电话、无线 LAN 和“蓝牙(Bluetooth)”技术。RF 工作频率越来越高。光学和其他串行数据的数据率也持续升高。为此,出现采用 CMOS 的倾  相似文献   

2.
随着无线设备和系统的快速普及,数字RF技术使无线信号的“无处不在”成为可能。而稀缺的无线频谱成为无线通信快速发展的最大阻滞。数字RF的出现,推动了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和认知无线电(CR)技术的迅速创新,采用数字RF的SDR和CR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将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3.
《移动通信》2009,(23):40-40
据悉,英飞凌(InfineonTechnoIogiesAG)与诺基亚(Noika)将合作开发新一代长程演进(LTE)技术的无线射频(RF)收发器僻决方案。依照协议,双方将进行非独占性协同合作。以确保诺基亚可授权基频调制解调器技术与英飞凌RF解决方案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无线频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分配的频谱在大部分时间利用率低.并存在干扰问题。数字RF的出现正在推动软件定义的无线电和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迅速创新。不管是商业还是军事应用.人们总希望更快速地随时随地获得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超级RFID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合RF ID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网络的超级RF ID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该系统对Savant的新要求。指出RF ID技术与传感器网络融技术的融合可能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3G(笫三代移动通信)是通信业与计算机业、移动性与互联网相互融合的产物,实现无线因特网技术与无线多媒体技术,在无线数据传输速率大大提高的基础上,融语音、数据和图像服务于一体;3G手机集智能LCD触摸屏技术、超大容量基排控制技术、双频或三频无线RF/IF技术、小体积大容量电池电源等于一身实现全球漫游的高科技产品,为应对3G  相似文献   

7.
关于RF技术,过去我们对基带和收发技术关注得比较多,而在无线信号的发送传输链路中,RF前端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信号从基带部分经收发器、振荡器处理后,需进入模拟的处理过程,通过功放、滤波对信号进行放大和提纯,再进入下一传输环节。这个放大和滤波的阶段就是RF的前端技术。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无论是手机代表的无线移动网络及其基础设施,还是以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WLAN)、Zigbee等长、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或者是WiMax、RFID等面向特定应用的专门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种种方便,也在悄悄改变着产业的格局.作为各种无线技术基础的RF技术,也在不断吸纳新技术、新设计,以满足系统对于更大数据传输量、更低的功耗和成本要求、更苛刻的信号可靠性要求等挑战.从另一侧面看,由于RF技术固有的较高门坎,并非一些新手力所能及,虽然半导体产业链以厂商数量众多著称,但RF技术供应商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凌特公司(Linear Technology)以模拟技术见长,其高频事业群近来强力推动通讯用线性有源混频器(Linearity active mixer).凌特产品经理James Wang表示,该公司的RF事业群产品采用HFSilicon Bipolar工艺,着重于RF Building Block,特别是无线与缆线宽带等领域.现有产品包括高线性混频器、RF电源侦测器、RF电源控制IC以及接收器等,可应用于无线基站、手机、高频通讯系统以及射频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10.
前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尤其是在消费电子领域,几乎随处都可以见其身影,如:无线键盘、无线鼠标、无线门铃、无线对讲机,无线上网等等,很多远见之士均断言未来的世界主要是无线的世界。作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其无线方案应用成功的关键是:1.方案实施是否简易可行; 2.方案的价格是否较低廉,能否为大众接受。RF收发芯片作为无线应用方案中的核心器件,其性能与价格直接影响到无线应用成功推广。但历来RF芯片由于技术难度的原因,一直由欧美厂家雄霸天下,而作为半导体芯片业在全球占有一定地位的台湾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射频识别(RFID)、无键输入和车载卫星无线电系统和无线局域网等多种最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本来就已非常拥挤的RF频谱更加紧张。同时,新的RF器件和传输的复杂性正在不断提高,许多系统使用跳频、突发和调制技术补偿干扰,改善频谱效率。特别是无线通信系统,为改善容量和可靠性,采用了多种复杂的技术。因此,捕获、全面分析和检测当前复杂的、随时间变化的RF信号正变得日益困难却更加重要。能够在多个域中采集和存储测量时间段内RF信号的活动记录,并全面分析其独特的特点,正变得越来越关键。 “无线技术正在迅速进入各个领域,除了通讯产品…  相似文献   

12.
《电子设计技术》2007,14(4):18-18
作为一项将数字计算技术与传统模拟射频技术整合到一起的技术,"数字RF"是推动新型无线应用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是随着数字RF性能不断提高,信号速度和复杂性也在不断提升.因此,突发、跳频和瞬态现象也使验证和调试工作变得非常困难.由于需要在一台设备中融合数字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如模数转换器(ADC)、数模转换器(DAC)和RF等功能,数字RF的应用也带来了特殊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兴通讯技术》2020,(2):20-27
射频(RF)前端与链路是雷达、通信、电子战等系统中的核心功能模块。新一代智能无线系统的大带宽、多频段、可重构信号处理与传输需求对RF前端与链路的研发提出一系列挑战。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RF前端与链路具有大带宽、低损耗和抗电磁干扰等优势,能够很好地满足新一代智能无线系统的需求。重点围绕可重构、多信道/阵列化收发RF前端和大动态范围、高相位稳定性、多业务融合的微波光子RF链路,介绍与分析智能微波光子射频前端与链路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RF数模转换器对于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例如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基础设施基站、无线回程及其他此类系统;另外回顾了推动RF DAC技术发展的重要规范,以及一些用于实施此类系统的常见无线电架构;解释了与RF DAC设计相关的挑战,并讨论了一些权衡取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评论了封装设计考虑和印刷电路板设计;介绍了适合电缆前端发射器的RF DAC的测量结果。RFDAC的特性和性能适合为针对多载波、多频段、多标准无线电发射器的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无线技术日新月移。为了改善容量和性能,现代RF信号一般会结合使用突发、跳频及自适应调制等RF技术,许多应用的测量需求超出了传统扫频分析仪和矢量信号分析仪的分析能力。泰克全球RF与微波应用市场部门经理wally Arceneaux指出,针对RFID、无线电管理和频谱管理中的实时  相似文献   

16.
无线领域分为射频技术(RF)和红外技术(IR)。IR技术,数据流量较低,通常更适合于短距离传输;而RF技术,数据速率高,可以用于长距离传输。  相似文献   

17.
凌特公司(Linear Technology)以模拟技术见长,其高频事业群近来强力推动通讯用线性有源混频器(Linearity active mixer)。凌特产品经理James Wang表示,该公司的RF事业群产品采用HFSilicon Bipolar工艺,着重于RF Building Block,特别是无线与缆线宽带等领域。现有产品包括高线性混频器、RF电源侦测器、RF电源控制IC以及接收器等,可应用于无线基站、手机、高频通讯系统以及射频测量仪器。分析混频器的应用趋势,James Wang表示,混频器在通讯产品中是很重要的功能,从手机网  相似文献   

18.
当今有许多不同的无线标准和协议在使用,要为任何特定的应用选择合适的技术可能很困难.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需要考虑的关键标准,并评介四个流行的选项:Wi-Fi?技术(无线保真)、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技术、专有射频(RF)和来自连接性标准联盟(Connectivity Standa...  相似文献   

19.
数字RF的兴起推动着"无线技术无处不在"的设想走向深入,但是,诸如WFi、WiMAX、UVvB及UMTS多种数字RF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创造出异常复杂的技术环境.由于未分配信道、自适应调制、对等通信及无数台设备在有限的无线频谱内部同时传送信号,会发牛频率碰撞和干扰问题,导致间歇性通信和通信拥堵.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便携式信息产品和RF(射频)技术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开发信息产品时己经不能回避RF的设计问题。对于RF设计部分,究竟是外购还是自行开发?这个问题从来不能简单地回答。根据各单位,各人在整个电子无线产品生产上、下游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的不同,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你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非RF部分,没有专利保护的IrDA(In-fraredDataAssociation)红外数据采集部分,UHF(特高频)RF部分(实现起来比较便宜,但需要付专利费),以及扩频部分(先进的产品设计工作在2.4GHZ,但没有专利保护)。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