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离子轰击镀对铀上铝镀层组织及防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偏压镀、循环氩离子轰击镀和间歇式镀对铀上铝镀层组织及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离子轰击镀方法对铝镀层的组织产生强烈影响,且组织的致密程度与其防腐蚀性能呈现了较好的一致性.在-100V、-200V和-500V偏压条件下,镀层组织致密、防腐蚀性好;在-300V偏压下,镀层的致密性和防腐蚀性均差,未加偏压(0V)的次之;循环氩离子轰击镀和间歇式镀对提高镀层的致密性和防腐蚀性更为显著.离子轰击镀沉积的铝镀层均可不同程度地为铀提供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Cu-Sn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在保持镀层自润滑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纳米溶胶技术与复合电镀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纳米TiO_2溶胶加入到电解液中,制备了TiO_2纳米粒子强化的Cu-Sn-TiO_2复合镀层。通过对微观组织、成分、显微硬度和摩擦学性能的分析表明,适量纳米TiO_2溶胶的加入,细化了Cu-Sn镀层组织,提高了镀层的致密性,其硬度和耐磨性均较Cu-Sn镀层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热浸镀铝锌镁镀层产品(55%Al-Zn-1.6%Si-(0~3)%Mg)中不同Mg含量的镀层组织与耐蚀性进行了研究,旨在解决此类产品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表面缺陷,主要包括镀层组织不均、耐蚀性偏低、镀层表面捂水发黑等质量问题。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辉光分析(GDS)、三维形貌测试、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不同Mg含量镀铝锌产品进行了实验测定,发现Mg含量不同是造成镀层组织形貌、耐蚀性差异的重要原因,在一定范围内提高Mg含量有利于镀层组织均匀性及耐蚀性能的提升。对于镀层表面捂水发黑质量问题,镀层组织均匀性和表面钝化工艺共同决定此类缺陷的发生率。最后,通过热力学计算,探讨了添加微量Ti或B对控制铝锌镁晶粒尺寸的可行性,即添加Ti或B之后形成的TiAl3相、AlB2相有利于提高凝固组织的形核率,从而起到细化凝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热震试验、磨损试验、金相观察等方法研究了刷镀电压对Ni-W(D)合金镀层结合性、耐磨性以及显微硬度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刷镀电压太高或太低镀层性能都会恶化,刷镀电压为12V时镀层与基体的结合性最好,镀层的晶粒细小、具有较大的显微硬度,其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所通过生产实践和实践证明化学Ni-P镀层耐蚀性不仅取决于镀层的磷含量,而且与镀层的组织结构,成分均匀性,表面形貌,热处理温度以及镀液的组成,操作条件,预处理的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Cu-Sn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在保持镀层自润滑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纳米溶胶技术与复合电镀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纳米TiO2溶胶加入到电解液,制备获得TiO2纳米粒子强化的Cu-Sn-TiO2复合镀层。通过对显微硬度、摩擦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的分析表明,适量纳米TiO2溶胶的加入,细化了Cu-Sn镀层组织,提高了镀层的致密性,硬度和耐磨性均较Cu-Sn镀层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用扫描电镜 (SEM) 检测镍、铬复合镀层的结晶组织、厚度、均镀能力、整平性及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程度等性能,从而找到了评估镀层性能的新的测试手段——镀层性能的扫描电镜检测,这对发展镀层性能的综合测试技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SEM和EDS研究了锌液中不同Al含量对镀层组织结构和抑制层的影响,进而确定440MPa级高强IF钢镀层成形性的最佳Al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锌液中Al含量的增加,纯锌层与基体界面处ζ相明显减少,Al的富集程度增加,抑制层的晶粒逐渐长大,致密性增加。当锌液中Al含量为0.25%时,镀层成形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阳极性镀层和阴极性镀层? 按照镀层金属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电位关系来分类,可以将镀层分为阳极性镀层和阴极性镀层,在一般的条件下,镀层金属的电极电位比基体金属的电极电位为负时,叫做阳极性镀层,反之,叫做阴极性镀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机械沉积Cd镀层,并研究其组织、性能。方法 以分析纯超细镉粉作为镉源,采用机械沉积法并添加复配的活化剂,在Q235基体表面制备了Cd镀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自带的能谱仪(EDS)分析了镀层的组织形貌和化学成分,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了镀层的物相组成,采用铁试剂法测试分析了镀层的孔隙率,采用划格划线法测试分析了镀层的结合强度,采用电化学极化法、中性盐雾加速腐蚀试验和浸泡试验测试分析了镀层的耐蚀性能。结果 机械沉积Cd镀层是镉粉颗粒通过物理结合形成的阳极性保护镀层,镀层没有发现贯通性孔隙且和基体之间结合良好。在同为20 μm厚度的情况下,机械沉积Cd镀层的自腐蚀电位(-743 mV)相比机械沉积锌(-1307 mV)提高了500 mV左右,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约2个数量级,腐蚀倾向与腐蚀速度显著降低。机械沉积Cd镀层中性盐雾试验中,出现5%红绣的时间为600 h,相比机械镀锌出现5%红绣的时间(72 h),延长了9倍左右。结论 通过机械沉积的方法在Q235试样表面制备的镉镀层为阳极性保护镀层,镀层的耐腐蚀性能相比机械镀锌提高了9倍左右,耐腐蚀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1.
超声热浸稀土铝镀层耐蚀性的优选准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稀土铝镀层在超声场作用下的表面层厚度变化,通过对不同时间制备的稀土铝镀层的全浸蚀试验分析,提出了超声制备热浸稀土铝镀层耐蚀性的优化准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验证一种喷涂层下基体疲劳裂纹红外热成像识别方法。方法 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热波传导理论分析超声波激励下基体裂纹产生的热波与喷涂层裂纹产生的同频率热波,在向涂层表面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叠加干涉效应,以及由此导致的表面热波相位偏移现象。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涂层裂纹热波与基体裂纹热波之间的叠加干涉规律,开展喷涂层下基体疲劳裂纹的超声红外热成像检测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受到脉冲超声波激励后,基体裂纹与涂层裂纹产生的热波向表面传导过程中会发生叠加干涉效应,并导致涂层表面热波相位发生偏移,低频热波相位偏移现象比高频热波更加明显。结论 采用涂层表面热波相位特征识别涂层下基体中的疲劳裂纹是一种可行且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理论,在当量法基础上采用超声波对激光熔覆层表层裂纹深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表层裂纹信号幅值随裂纹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裂纹深度达到1.0 mm时,信号幅值基本保持不变。相同深度表层裂纹超声波信号幅值随检测距离增大而减小,并趋于平缓,分析认为激光熔覆层中各向异性树枝晶组织及层间界面导致声波能量衰减是引起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对激光熔覆层组织引起的声波能量衰减进行补偿,进而实现表层裂纹深度定量评价方法的修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激光熔覆层表层裂纹深度的评价精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设计了一种网状阴极溅射靶 ,它是由多个空心阴极并列交叉组合而成。结构简单 ,溅射率高。将其用于双层辉光离子渗钽中 ,在钛合金TC4(Ti 6Al 4V)表面可形成纯Ta沉积层和合金扩散层的复合层组织 ,进一步提高了钛合金的耐蚀性 ,是一种高耐蚀合金  相似文献   

15.
结合力学静载拉伸试验,采用声程固定的5 MHz的双瑞利波探头对电刷镀层应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拉伸应力的增加,瑞利波在电刷镀层中的传播速度呈线性规律增加,当拉伸应力达到104 MPa时,时间差达到最大值180 ns;再随拉伸应力的增加,瑞利波在电刷镀层中的传播速度呈"跳跃式"变化。采用超声显微成像方法对承受不同载荷的电刷镀层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微裂纹是造成电刷镀层应力-时间差呈"跳跃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分析镀层平整度及镀层变形程度对评价结果影响的基础上,得到可用于评价镀层应力的声弹性公式,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镀层应力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许潇雨  李丹丹  管勇  冯立明 《表面技术》2016,45(10):129-134
目的以聚吡咯为有机囊壁、纳米二氧化钛为无机囊芯制备粒径均一的纳米级自修复微胶,并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采用化学氧化法于超声环境中制备出有机/无机复合自修复微胶囊,利用SEM、FT-IR和XRD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微胶囊粒径、形貌、结构的影响。结果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更有利于聚吡咯在二氧化钛颗粒表面包覆,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超声波作用下,吡咯单体以纳米二氧化钛为核心聚合,形成具有纳米晶结构的聚吡咯囊壁,进而获得粒径均一、直径约为100 nm的球形PPy-TiO_2复合纳米微胶囊。结论由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二氧化钛粉体表面的化学吸附,形成了有机修饰层,从而可在有效抑制纳米二氧化钛自身团聚的同时,促进吡咯单体在其表面的包覆聚合。  相似文献   

17.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基底表面涂覆的雷达吸波涂层在超声测厚过程中由于涂层与基底间声阻抗接近导致界面回波信号弱,手动读取脉冲回波声程差时主观性强、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理论分析结合Matlab批量信号处理技术的涂层厚度测量方法。理论分析确定涂层上下表面回波信号的相位变化关系;采用Matlab脚本批量读取超声脉冲回波信号,并手动选取涂层上下表面回波信号的波峰(谷)所处时域范围,脚本寻找波峰(谷)位置并计算回波声程差;结合超声波在涂层中传播速度计算涂层厚度。利用该方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基底表面的2种雷达吸波涂层进行厚度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满足测厚精度要求的同时,能有效解决手动读取脉冲回波声程差时主观性强、效率低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工程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喷涂硫化亚铁润滑层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等离子喷涂在 45钢表面制备了三种厚度不同的硫化亚铁固体润滑层。在QP 1 0 0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了硫化亚铁喷涂层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XRD分析了硫化亚铁喷涂层的相结构 ,用SEM观察了喷涂层的磨面形貌。结果表明 ,硫化亚铁喷涂层的减摩、耐磨、抗擦伤性能明显优于 45钢原始表面。  相似文献   

19.
超声换能器发射波在容器壁形成的超声导波可在涂层或其他覆盖物下沿容器壁传播,可以检测出容器腐蚀形成的缺陷及其内部缺陷,实现在役容器的快速检测。采用ISONIC2005超声检测系统,针对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压力容器,利用模拟仿真和试验测试相结合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超声导波换能器,制定相应的导波检测规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导波频率1.5 MHz,压电陶瓷晶片尺寸23 mm×28 mm,入射角为53°时,有效检测距探头1 000 mm处的6 mm×1.25 mm的平底孔信号,在实际在役石油平台容器检测中,探测距离长度不大于500 mm时,可以有效检测出带表面漆层和内部液体压力容器内外壁腐蚀类缺陷,超声导波检测结果与实际腐蚀减薄量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将超声波作用于纯铝微弧氧化处理过程,研究了超声波对于微弧氧化膜层的结构及耐磨、耐蚀性的影响.对陶瓷层厚度进行了测量,通过XRD、SEM、摩擦磨损和电化学分析等方法埘陶瓷层的表面形貌、相结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施加超声波后,气泡从液体中逸m更加迅速,溶液变得清澈.但小功率超声波作用于微弧氧化过程,使恒压模式下微弧氧化的脉冲电流变化不明显,而且对最终膜层的膜厚、相结构、表面形貌及耐磨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