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后40Cr10Si2Mo气阀钢力学性能、调质硬度,以及在要求技术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调质硬度、金相组织与不同热处理温度之间的关系,找到了满足技术条件要求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2.
鲍进 《特钢技术》2006,11(2):20-22
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分析淬火和回火温度及保温时间对1Cr13不锈钢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的影响,得到使其力学性能达到最好的热处理工艺,使1Cr13的力学性能符合GB1220-99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靳燕  麻永林 《包钢科技》2016,42(3):48-50
实验采用直径为377 mm,壁厚为18.5 mm的12Cr2Mo1R钢,用FORMASTOR-F快速热膨胀相变仪测定Ac3及CCT曲线,设计出不同的热处理制度,根据不同热处理制度下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得到最终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P22钢种的正火温度控制在930~960℃,回火温度在760℃的热处理制度下,能够满足产品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退火制度对8011合金箔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强  周霞 《铝加工》2005,(1):55-58
对0.010mm厚8011合金箔材进行了热处理制度的研究,分析了在不同热处理制度下该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对7715D高温钛合金棒材进行不同的热处理,研究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加快,强度会有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不同淬火温度、回火温度以及回火保温时间下的30MnCr22钢调质生产的P110钢级石油套管力学性能的实验室研究,得出热处理对30MnCr22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趋势,筛选出最佳的热处理制度,应用于当前工业化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30CrMo钢管冷拔性能要求,实验室对轧态30CrMo钢管进行了正火、退火热处理工艺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后的金相组织与对应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试验钢正火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珠光体,材料力学性能难以满足冷拔工艺要求;当采用退火热处理工艺后,材料的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均可满足用户冷拔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冷轧(拔)钢管中间在制品和成品热处理生产实践及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钢管冷变形后的组织特点及其热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变化。针对用户对产品的不同使用要求,论述了多边化,再结晶,Ac_1~Ac_3之间及Ac_3以上温度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各热处理工艺制度下的产品质量和力学性能。对缩短热处理时间也提供了生产实践经验和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690 MPa级海洋工程用钢的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热处理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对试验钢强度和塑性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其次是淬火温度和淬火介质;力学性能较好的热处理方案为淬火温度880℃,回火温度630℃。  相似文献   

10.
一种钛合金热处理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β钛合金的固溶、时效处理及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该合金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以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适宜冷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11.
陈玮 《莱钢科技》2001,(F12):7-9
利用正交试验找出弹簧扁钢热处理工艺(回火温度、保温时间)、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不同成分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研究了稀土变质及热处理对过共晶Al-0.6Mg-18Si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与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处理条件下合金的显微组织,并测试了合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综合运用稀土变质处理和热处理是改善Al-0.6Mg-18Si合金组织形貌、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QT、QT′、QLT和QLT′四种调质工艺对5%Ni钢板进行了热处理,通过不同热处理状态下5%Ni钢板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其合适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5%Ni钢板采用QT处理是合适的;而采用QT处理后的5%Ni钢板,其力学性能可以达到9%Ni钢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中间热处理温度对DSM11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间热处理温度为1120℃时,该合金的拉伸性能和持久性能好于其它热处理制度下合金的性能,从而得出DSM11合金的最佳中间热处理温度为1120℃.  相似文献   

15.
采用QT、QT’、QLT和QLT’四种调质工艺对5%Ni钢板进行了热处理,通过不同热处理状态下5%Ni钢板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其合适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5%Ni钢板采用QT处理是合适的;而采用QT处理后的5%Ni钢板,其力学性能可以达到9%Ni钢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静安  王泰利 《铝加工》2000,23(1):38-42
分析了不同真空热处理制度对4Cr5MoSiV1模具钢的室温硬度、常规力学性能、高温硬度、高温力学性能及特种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镜、扫描是和光学显微镜等分析了该材料经不同真空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的热磨损、热疲劳的表面形貌,从而优选中理的真空热处理工艺,经工业性生产试验表明,用优选的真空热处理工艺处理的挤压模具,综合性能好,组织均匀致密,耐磨性和热疲劳抗国高,变形小,无氧化脱碳,模具使用寿命较热处理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气瓶用无缝管标准中30Cr Mo钢种,实验室进行了水淬和油淬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研究,对比分析两种热处理工艺分别对钢中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试验钢采用水淬工艺热处理后,材料的组织及力学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当采用油淬工艺,淬火组织为贝氏体+少量马氏体组织,高温回火后材料的力学性能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热轧至成品板材厚度的7075铝合金板材,采用相同的淬火制度,但不同的双级时效温度、双级时效保温时间热处理后,对板材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了在固溶热处理制度相同的条件下,采用不同双级时效制度对7075板材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根据上述试验优化出7075铝合金双级时效板材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厚度为100 mm的核电用钢板20MnHR-B进行不同工艺热处理和力学性能、显微组织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正火+回火处理,钢板的力学性能满足交货状态、最大和最小模拟焊后热处理状态的技术要求;经过最大模拟焊后热处理,钢板获得铁素体+珠光体+少量粒状贝氏体组织。最终将100 mm厚度核电用钢板20MnHR-B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确定为900℃正火+保温1.2 min/mm+水冷、630℃回火+保温2 min/mm+空冷。  相似文献   

20.
以经过两相区轧制得到的25 mm厚Ti-5111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板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发现,800℃热处理后的组织为等轴组织,950℃热处理后的组织为双态组织,1 000℃热处理后为魏氏体组织。950℃热处理后板材综合性能最好,其Rm=870 MPa,Rp0.2=775 MPa,A=14%,AKV=81 J。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Ti-5111合金冲击试样的断口形貌,并分析了影响材料韧性的因素,发现Ti-5111合金板材的冲击韧性与组织类型有关,双态组织的冲击韧性最好,魏氏体组织的次之,等轴组织最差。板材焊缝的力学性能与母材相当,表现出优异的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