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城市迅速扩张,农村也在以极快的速度转化着土地使用性质。作为城乡建设载体一土地,如何根据其自然属性、经济特性,正确解决城乡建设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以独立工矿用地的规划加以论述。 土地低效利用原因 首先,土地利用规划存在明显不足。漳州城乡建设用地利用不够集约,  相似文献   

2.
城乡空间规划的生态耦合理论与方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在经历了20世纪末土地资源利用粗放、生态环境退化、乡村发展滞后等发展困境后,城乡统筹生态规划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文中尝试运用复杂性科学和生态学思想方法,在对城乡空间关系进行再认识并提出城乡空间生态耦合概念的基础上,建构出由城乡用地综合解译辨识、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城乡耦合条件环境评价、城乡空间协同发展和城乡空间分形优化所组成的城乡空间规划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划》2004,28(12):5-5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的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要求,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规划的相互衔接工作,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指标,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和合理利用.加强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的调控和指导,加强对划拨土地上开发活动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管理,强化村庄集镇建设和用地管理。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城镇化带来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加的"必然"与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耕地保护的"必须"成为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而城乡统筹下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则有可能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一种思路。本文提出的"城乡土地使用联动规划"是在综合考虑当前已有相关规划类型,在编制要求和方法存在差异的前提下,探索的一种既具有"城乡整体"的总体规划理念,又与当前规划编制体系相衔接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城市——乡村联动土地使用总体规划方法。文章试图以规划为平台落实城乡统筹、以联动方式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发展变化,为解决用地增长和耕地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必然"和"必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邢忠  余俏  顾媛媛  周茜  叶林 《城市规划》2019,43(4):24-40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涵盖建设区绿化用地与非建设区水体、农林用地。土地利用系统属性差异与大相径庭的二元规划管控方法,人为拆解绿色空间内在空间、功能与过程上的系统整体性,滋生种种低效保护与利用症结。本文通过文献与规划实践研究,融合“城乡样条空间断面”与流域规划方法,形成基于城乡空间转化样条的绿色空间规划管控方法:分析并叠加城乡梯度转化样条分区与流域自然生态功能分区,形成规划区全覆盖样条分区;依据各样条分区绿色空间的自然属性与相应分区城乡建设功能诉求,确定分区绿色空间规划导向及用地空间布局;按照分区保护与利用管控导向,制定样条分区管控措施及设计导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阐述小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探讨了小城镇土地优化配置的依据、研究方向和原则,提出了小城镇土地优化配置的模式。指出强调区域规划与发展模式、合理确定小城镇建设用地、对用地结构控制及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来讲,均面临经济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矛盾。其原因在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我国国情所决定;土地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加剧了城市发展用地矛盾; 中央出台的土地严管政策将使城市发展长期面临土地要素资源的约束。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走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此,一方面,要注意借鉴上海、浙江诸暨、青岛开发区利用旧厂房发展“创意产业”、推行“零土地技改”,实行“零土地招商”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可采取以下对策推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示范区;建立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土地规划和供应管理,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城市空间;积极建立土地政策与其他调控政策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
为发挥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优势,全面促进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效减少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集中连片优质耕地数量,切实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增加土地有效供给,缓解用地供需矛盾,保障工业化发展的必要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高效与节约集约利用,增强土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本文以广西防城港市为例,对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通过更多的资源投入并结合科学管理方式,实现单位面积内土地产出的增长。为评估土地集约利用成效,需要坚持合理性、区域性、持续性等评价原则,逐步建立完善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角度包括利用度与利用结构、土地的投入与产出和利用效果的可持续三个方面。评价的实施需要首先选取评价指标,再利用特尔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选取合适方法确定理想值并将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长期处于"城市目标导向"逻辑框架下,呈弱质化发展趋势,规划管控缺位及乡村自身建设自发性、随意性等问题涌现。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主要表现为:用地布局分散、用地比例失调、土地利用率低等,严重制约乡村自身"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营造,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兰州新区东川村为实证对象,针对乡村发展面临的生态型困境,从用地集约程度、结构布局、用地比例3方面入手,总结乡村用地结构生态化调适理念与模式,提出集约土地资源利用、合理用地比例分配、土地置换政策推进、生态空间廊道构建4项用地结构调适策略,以期为乡村用地结构生态化设计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形理论作为研究复杂系统自相似规律的前沿理论,为城乡空间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米脂沟壑区为例,借助分形理论与方法,探讨在复杂地形地貌区制约下城乡空间发展的路径与模式。首先基于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特征及其人居环境的发展需求,针对米脂研究区提出不同的城乡空间发展构型;然后计算并比较不同城乡空间构型的分维数据与分形图式,揭示城乡用地形态与分维特征的对应关系,进而分析影响研究区城乡空间分形特征的因素;最后以分形优化为指导提出米脂研究区城乡空间发展的适宜形态。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上海城乡土地利用方式现状与存的在问题,在借鉴东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紧约束背景下上海城乡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1)土地利用的价值索取方式应从土地资本化转向土地社会化;(2)城市用地的空间扩张方式应从郊外低效的平面扩张模式转向多中心紧凑型发展模式;(3)城市用地的结构优化方式应从单一用途转向混合利用和类型转换;(4)城乡土地利用的效率提升方式应从资源和要素驱动为主转向低碳化和循环利用为主;(5)耕地保护方式应从严控数量为主转向提升产出效益为主。最后,探讨了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撑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磊  方振东  高殿森 《山西建筑》2007,33(7):344-346
介绍了城乡一体化的涵义,针对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中造成的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分析了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并阐述了城乡一体化中的环境保护思路,以使城乡一体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赵萍 《城市规划》2006,30(3):63-66
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快速推进,作为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给水排水设施的规划建设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既面临着工业化带来的日趋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又面临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城乡一体化用地布局与基础设施紧凑有序建设之间的矛盾。本文从上述情况出发,对给排水系统设计、规模确定、管网布局和排水体制选择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全域空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市县层面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而科学地调整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是实现区域绿色和协调发展的必要保证.文中从点、线、面三要素出发,对城乡空间结构各阶段的居民点、道路交通以及用地布局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构建了哈尔滨城乡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发展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南京高淳县薛城村第九自然村村庄建设规划正是抓住了城乡统筹发展契机,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统筹利用乡村空间和土地资源,大力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努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下的村庄布点规划方法探索——以济南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田洁  贾进 《城市规划》2007,31(4):78-81
村庄布点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以济南市为例,总结归纳各个层次村庄规划的方法和要点。认为首先要从城镇总体规划入手,明确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为下一层次规划提供依据;要统筹考虑农村经济发展,探索都市型宜农产业发展框架,作为村庄产业发展分类指导的依据;以集约和节约用地为宗旨,统筹考虑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与使用;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村庄整合与资源保护的协调等。采取城乡一体、分类指导协调的规划管理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视野下农村宅基地与住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宅基地制度影响下的农村住房产权与住宅资源,剖析"空心村"、"城中村"、"小产权房"等当前农村住房资源配置的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城乡二元住房制度的对比分析,从城乡统筹的视野提出农村住宅相关制度变革的需求与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完善的城乡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建立完善的城乡住房制度和保障制度,促进城乡资产的高效配置;建立完善的城乡户籍制度,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Z2)
State-owne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n China has evolved and been improved gradually, but use system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has lagged far behind, so the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n China has been split with a result that use effi ciency of land resources is poor and collective land property rights of peasants are damage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and also the causes, modern land property theor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re applied to study dynamical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to construct the unifi ed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system of China, and to propose corresponding guarantee policies,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maxim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3)
Based on the TM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of land use data of a non-point source pol uted area in southern China in 2015, supported by ArcGIS and the fractal theory,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perimeter-area fractal equation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land use types, quantitatively calculated the fractal dimension and stability index of various land use types in this non-point source polluted area in 2015, and analyzed the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typ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 of the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the research area ranged 1.141–1.657, and the whol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research area was 1.206. To be specific,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 of unused land, grass land and rural residential land were high, 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 of dry land, paddy filed and waters were low, 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 of urban land, industrial traffic construction land and forest land were moderate. The area of the land use types whose stability index values were 0.2–0.4 accounted for 89.5% of total area, suggesting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land use types of Beibei District in 2015 was not high generally.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and urban land of the research area should be planned and managed more properly from now 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