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多相永磁同步电机PWM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在多相电机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谐波问题,找到合适的PWM技术以减少多相电机控制系统中的谐波畸变,分析了几种适用于多相电机控制的PWM技术的原理,研究了最大矢量SVPWM,空间多维矢量SVPWM和基于载波的多相PWM技术,给出了这些PWM技术的推导过程与实现方法,并利用十五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对不同的PWM技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载波的多相PWM技术的电机控制系统电流谐波含量小,控制性能好.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交流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基于动态模型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研究.给出了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和仿真波形图,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采用的矢量控制方法和仿真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提出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方案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矢量控制系统 ,并结合具体实例 ,在Simulink中给出了仿真框图及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一种TCR-TSC型无功补偿装置(SVC)设计,对系统级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利用了交流无触点开关系统与矢量控制系统,采用MATLAB对模拟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一种TCR-TSC型无功补偿装置(SVC)设计,对系统级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利用了交流无触点开关系统与矢量控制系统,采用MATLAB对模拟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在三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基于空间矢量的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系统,并在Matlab中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可行,仿真模型正确。  相似文献   

7.
针对异步电动机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利用Matlab图形用户界面,把对异步电动机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Simulink仿真互联到一个统一的界面,并且加入了相应的说明文档.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仿真系统平台可通过GUI对Simulink进行实时、互联的仿真,搭建的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传统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及带有转矩、磁链闭环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在感应电机间接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中,转子时间常数的变化严重影响着系统的各项性能.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转子参数辨识方法,并采用神经网络来实现。仿真结果证明它能很好的跟踪转子时间常数的变化,从而实现磁场准确定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人驾驶车在直行和转弯过程中轮毂式驱动电机输出转速不协调的问题,将电子差速控制策略引入车辆控制系统中.根据速度矢量对控制系统的影响,设计了以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差速控制器.该系统以无人驾驶车需要的车速和转弯角度为输入,两后驱电机转速为输出.对驱动电机转速与时间的响应曲线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控制器完全能够实现机械差速器的功能,可以实现车辆直线行驶和转弯过程中车轮自由差速.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对各个模块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并搭建出整个控制系统的模型.通过调节参数,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输出波形,验证了矢量控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控制器dsPIC30F5015,采用间接磁通控制法实现交流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的方法,详细论述了间接矢量控制的实现步骤和电压脉宽调制信号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的异步电机间接定子量控制的原理,通过磁链的幅值和位角增量来计算空间电压矢量。以定子磁链和转子磁链为状态变量,构造了感应电机全阶磁链观测器。并采用Matlab对该控制方案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全阶磁链观测器的间接定子量控制系统有很强的鲁棒性,且具有较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三相四开关容错逆变器的电力牵引传动系统,提出牵引电机的间接定子量控制方案.采用间接定子量算法生成参考电压矢量,以固定逆变器开关频率和减小电磁转矩脉动;通过含有饱和限幅环节的改进型磁链观测器抑制定子磁链的积分漂移.针对三相四开关空间电压矢量的特殊性,给出了容错逆变器SVPWM调制算法;考虑到容错逆变器直流侧电容中点电压不平衡的问题,建立了中点电压补偿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PID调节器的补偿方案.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实验证明了所设计的基于三相四开关容错逆变器的牵引电机间接定子量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感应电机速度控制方法.设计出了一个模糊逻辑控制器用于外环控制.在不同的动态运行情况下,如给定速度突变、负载的阶跃变化等,分别采用新型模糊逻辑控制器和传统比例积分控制器对感应电机驱动性能进行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逻辑控制器具有更强的鲁棒性,说明在高性能驱动的工业应用场合所提出的模糊逻辑控制器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PI控制器.  相似文献   

15.
在低速区采用圆形磁链轨迹的间接定子量控制,通过计算定子磁链的周期变化量来获得定子电压矢量信息,从感应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入手,建立交流感应电动机的磁链观测器模型,利用电磁转矩脉动理论分析间接定子量控制适宜于低速范围;在高速区采用十八边形磁链轨迹的转矩控制方法,以实现交流感应电动机全速域控制。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在应用最为广泛的基于转子磁通空间矢量的MRAC速度估算器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改进的感应电机模型得到改进型的速度估算器,配合改进的间接矢量控制器结构以提高估算器的精度.本文研究了对主磁通饱和进行补偿的速度估算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速度估算器结构和具有该新型结构的速度估算器.仿真研究结果证明该速度估算器具有良好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传统的矩阵变换器间接空间矢量调制思想,提出了一种利用输入电压瞬时值合成虚拟整流输出电压的策略,使矩阵变换器在非正常输入时期望的虚拟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仍能维持不变.着重对虚拟整流环节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具体的调制算法,并通过综合虚拟整流及虚拟逆变环节,得到了矩阵变换器占空比的计算公式.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调制策略,不但使矩阵变换器在理想输入时具有良好的输入、输出性能,且非正常输入时输出电流波形质量也较好,其THD值为2.4%;而相同条件下传统的间接空间矢量调制策略,其THD值为12.89%.新的调制策略能有效地抑制非正常输入引起的输出电压谐波.  相似文献   

18.
A vector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EV) induction motor drive system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Its hardware system based on dual CPU( microcomputer 80C196KC and DSP TMS320F2407) is imple-mented. The fundamental mathematics equations of induction motor in the general synchronously rotating refer-ence frame (M-T frame) used for vector control are achieved by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Rotor flux equation and torque equation are deduced. According to these equations, an induction motor mathematical model and rotor flux observer model are built separately. The rotor flux field-oriented vector control method is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se models in system software, some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Matab/Simulink are giv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ctor control system for EV induction motor drive system has better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rotor flux field-oriented vector control method was practically verified.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基于矢量控制理论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该系统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器件,采用速度、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同时将矢量控制和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应用到系统的闭环控制中。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最后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硬件设计独特、抗干扰能力强以及动态响应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