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两种不同橡胶粒径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掺混制备橡胶粒子尺寸双峰分布的ABS树脂。恒定ABS树脂的橡胶含量,通过调节不同粒径橡胶的质量比,考察其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ABS树脂的微观结构,分析了协同作用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ABS树脂的冲击强度和屈服强度都随着大粒径橡胶粒子比例的减少而增大;当L-PB/S-PB为1/9时,ABS树脂的冲击强度和屈服强度最高,两种橡胶粒子发生了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接枝聚丁二烯(PB-g-SAN)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按照一定比例熔融共混制备具有不同橡胶含量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研究了不同橡胶含量对ABS树脂的冲击以及拉伸行为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BS树脂的微观形态及形变机理。结果表明,ABS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断裂伸长率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橡胶含量较少时,橡胶粒子在基体相中发生聚集现象的可能性较小,分散性较好;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发生聚集现象的可能性增加,粒子分散性变差;随着橡胶粒子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主要增韧机理是由空洞化到银纹再到剪切屈服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因其具有高绝缘性,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容易积累大量的静电荷,引发安全事故,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抗静电改性。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因其可以在基体树脂内部呈三维网络状分布,形成导电网络来消散静电荷,而被广泛用于基体树脂的抗静电改性。本文通过将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ABS-2MP和JL-AS-55与ABS接枝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SAN)树脂共混制备了抗静电ABS树脂。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抗静电剂ABS-2MP和JL-AS-55对抗静电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抗静电剂ABS-2MP和JL-AS-55的ABS树脂的表面电阻率可从1014~1016Ω降低到109~1010Ω,并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和亲水性能。同时,加入抗静电剂ABS-2MP和JL-AS-55后,ABS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能够增大到18.0 g/10min,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也能达到21.4 kJ/m2和27.6 MPa。当ABS-2MP∶JL-AS-55=1∶3(质量比)时,A...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一系列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g-SAN)核壳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得ASA树脂,使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扩径中接枝剂的含量和PBA橡胶粒径对ASA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枝剂含量的增加,PBA-g-SAN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升高,当接枝剂占单体BA的3%时,ASA树脂的冲击强度达到110 J/m。ASA树脂的冲击强度随着橡胶粒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PBA-g-SAN接枝共聚物中PB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着接枝剂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PBA橡胶粒径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当PBA橡胶粒径为92.7 nm时,橡胶粒子发生聚集,其他粒径的PBA橡胶均可较好地分散在基体中。  相似文献   

5.
对聚氯乙烯(PVC)/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接枝共聚物(ABS)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相形态以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将不同摩尔质量的PVC与ABS熔融共混制备测试样品。结果表明:低摩尔质量PVC共混物比高摩尔质量PVC共混物的脆韧转变出现时所需的橡胶含量低。在体系中加入增塑剂DOP后,测试结果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高摩尔质量PVC共混物中存在未完全塑化的PVC,其相区尺寸大于PVC初级粒子的尺寸。并得出PVC与SAN部分相容,不影响橡胶粒子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6.
采用乳液技术在聚丁二烯(PB)和丁苯橡胶(SBR)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和丙烯腈合成了PB质量分数为60%的ABS接枝粉料,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组成和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研究了橡胶粒子粒径对ABS树脂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和SBR橡胶粒子的粒径分别为0.3μm和0.05 μm左右时,橡胶粒子的粒径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单独采用小拉径SBR橡胶粒子不能有效地增韧SAN树脂,而大粒径PB橡胶粒子对SAN树脂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接枝粉料,将制得的ABS接枝粉料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熔融共混,制备透明ABS树脂。研究了体系橡胶含量,接枝粉料壳层组成,基体组成对透明ABS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系橡胶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增大,透光率略有降低;壳层组成为75/25的共混物具有较高的韧性和透明性;随着基体PMMA/SAN组成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基本不变,而透光率先增大后减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表明,壳层组成为75/25的橡胶粒子能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  相似文献   

8.
《塑料科技》2019,(12):34-38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聚丁二烯胶乳,然后在聚丁二烯胶乳粒子上接枝苯乙烯和丙烯腈单体制备ABS粉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SAN/ABS)共混物。对共混物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冲击强度增大。采用转矩流变仪和扫描电镜(SEM)对共混物的加工流变性能和共混物的相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胶含量为25%时,加工流动性较好,橡胶粒子能较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能较好地改善体系的抗冲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间苯二酚-双(磷酸二苯酯)缩聚物(SOL-DP)和氰尿酸三聚氰胺(MCA)共混制出磷-氮复合阻燃体系,并与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ABS)基体树脂共混制备新型无卤阻燃ABS。考察了阻燃ABS的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SOL-DP和MCA在ABS树脂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和4%时,材料的力学性能保持在90%以上,氧指数(LOI)值高达27.5%,同时达到UL94 V-0级。SOL-DP在提高MCA成炭的同时能有效阻止了ABS的燃烧行为,其和MCA复配物的总质量分数为15%时,制备的阻燃ABS的热释放速率和热释放总量均大幅下降,最大热释放速率的下降幅度达70%。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粒径为200 nm的新型丙烯酸酯类核-壳改性剂(N-AIM),并与聚氯乙烯树脂(PVC)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VC/N-AIM共混物,对PVC/N-AI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丁酯/丁二烯/苯乙烯的质量比为70/25/5,改性剂用量为5.71 phr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1 280 J/m),并在此时发生了脆韧转变,且增韧效果明显优于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KM355);橡胶粒子在PVC基体中分散良好,共混物的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1.
陈斌  张占梅  王旭东 《广州化工》2011,39(21):64-66,87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不同PB橡胶粒径的ABS核壳改性剂,将其与CPVC、PVC共混,考察了CPVC/PVC/ABS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动态力学分析表明:CPVC与PVC比例为90/10时,CPVC/PVC共混物部分相容,CPVC/PVC/ABS共混物也是部分相容;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形态结构表明:共混物中ABS分散受PB橡胶粒径影响,PB橡胶粒径为113 nm的ABS在CPVC中分散最均匀。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PB橡胶粒径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拉伸强度并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周晓阳  张红梅  郑君双  刘爽 《河北化工》2007,30(12):36-37,48
采用乳液聚合合成100nm小粒子PB胶乳,然后通过附聚合成300 nm的橡胶粒子接枝共聚SAN,通过调节分子量调节剂TDM用量合成一系列PB-g-SAN共聚物.将这些共聚物与SAN树脂熔融共混制的ABS树脂,研究TDM用量对接枝SAN和ABS树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橡胶结构特征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制备了ABS/SAN共混物,并系统地研究了橡胶相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及其形变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丁二烯(PB)橡胶粒子粒径的增大,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高,拉伸强度降低;随着橡胶粒子粒径的增大,共混物形变机理从单一的银纹向橡胶粒子空洞化诱发基体剪切屈服转变。  相似文献   

14.
采用PB-g-SAN和SBR-g-SAN两种弹性体粒子分别与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得了一系列ABS树脂,研究了ABS树脂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发现,PB和SBR橡胶粒子均匀地分散在SAN基体中,其径分别为0.28μm和0.05μm左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SAN树脂中随着PB-g-SAN含量的增加,ABS的冲击强度不断提高,而SBR小橡胶粒子不能增韧SAN树脂,但当SAN树脂中含有15%的PB-g-SAN共聚物时,随着SBR-g-SAN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冲击强度不断提高,SBR-g-SAN这种小橡胶粒子又表现出良好的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文杰  韩莹  李海东 《弹性体》2012,22(5):63-67
采用胶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S)接枝粉料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以不同比例进行共混,制备了胶含量范围为10%~55%的ABS树脂.将胶含量不同的ABS树脂与聚碳酸酯(PC)以30/70、50/50、70/30的质量比利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组成不同的PC/ABS共混物,考察了ABS树脂胶含量对不同组成的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BS树脂中胶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冲击强度不断提高,屈服强度、模量及熔体流动速率逐渐降低.随着PC/ABS合金中ABS胶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ABS树脂中胶含量大于30%以后,合金的冲击强度变化不大,且3种组成的PC/ABS合金的冲击强度相差不大.合金的屈服强度、模量及熔体流动速率却随着ABS中胶含量的增加不断降低,其中组成为30/70的PC/ABS合金最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PC/ABS组成为70/30合金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ABS树脂形成连续相,PC为分散相,随ABS树脂胶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相形态变得更精细.  相似文献   

16.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了一系列含胶量不同的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B-g-SAN)接枝粉料。考察了PB—g-SAN接枝粉料的含肢量对其接枝率的影响。将PB-g-SAN接枝粉料与SAN共混制备ABS,控制二者比例使每批ABS含胶量相同,均为15%。研究了PB—g—SAN接枝粉料的含胶量对ABS性能的影响。发现PB—g-SAN接枝粉料的含胶量在60%时,ABS的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乳胶粒上接枝共聚苯乙烯和丙烯腈 ,通过改变共聚单体和聚丁二烯的投料比合成了一系列PB g SAN共聚物 ,将这些共聚物与SAN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了ABS树脂。研究了投料比对SAN在PB上的接枝率、SAN的分子量和ABS树脂的形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随着投料比的增加 ,SAN在PB上的接枝率及SAN的分子量提高 ,接枝率和SAN分子量共同作用影响着ABS树脂的冲击韧性和加工性能。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投料比不仅影响着橡胶粒子在SAN基体中的分散程度 ,而且影响着橡胶粒子的内部结构 ,随着投料比的增加 ,橡胶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程度提高 ,其内部的包容结构增多并导致了橡胶粒子粒径的增大。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article, a series of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graft copolymers with polybutadiene (PB) particle sizes ranging from 66 nm to 304 nm were prepared. Toughening of chlorinated polyvinylchloride (CPVC) with ABS graft copolymer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VC, as a compatibilizer, made the miscibility of CPVC/ABS blends better. PB particle size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ductility of CPVC/ABS blends. There was obvious synergetic effect in the bimodal system. Fr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persion of ABS graft copolymers in the matrix was dependent of PB particle size, and the morphology of CPVC/ABS blends was consistent in the ability to explain properties. J. VINYL ADDIT. TECHNOL., 22:13–18, 2016. © 2014 Society of Plastics Engine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