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权  李勇 《数字通信》1998,25(4):8-10
ATM的统计复用特性,使信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又要求其上的业务必须具备抗信元丢失的能力。在视频编码领域,可以通过分层编码减少信元丢失所造成的影响,保证在恶劣条件下实现正常的通信。对一种通用的视频编码器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视频编码器的压缩比,并且改善了其信元丢失性能。  相似文献   

2.
刘骋 《信息技术》2006,30(11):112-114
在无线视频通信中,无线信道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信号传输中的带宽.波动、高误码率和接收的异种性为视频通信系统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讨论了无线信道电波传播的特性,给出了无线时变衰落信道的模型并分析了视频传输的信道失真,为复杂无线环境下的视频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卫星移动通信速率的不断提升,视频已成为主要业务类型,视频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减少卫星移动通信中出现的视频卡顿现象、改善用户体验,进行动中通视频传输可用性研究。首先对固定卫星通信系统动中通信道的多普勒频移、多径衰落及阴影效应等主要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层传输解决方案,降低信道特性对动中通车载站接收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经试验验证,提高了视频传输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用于AVS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  曹维娜  赵力 《电视技术》2007,31(8):9-10,14
针对误码信道和信源编码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AVS视频序列的联合编码技术,按照重要性对AVS视频层序列码流进行分组重排,信道编码器根据码流信息对其进行比重不等的保护措施,以较低复杂度的运算实现了码率的优化分配.实验表明,与现有的等差错保护相比,在高误码信道中能有效提高AVS码流抗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5.
MMDS双向数据业务美国ADC通讯公司贾津军一、概况MMDS(多信道多点分配业务)在美国用来传输娱乐性视频节目,并与ITFS(教育电视固定业务)相配合,传送远程教学交互式视频节目。目前大部分系统采用NTSC制模拟传输,每个5MHz射频通道传送一路视频...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观念上,线性视频服务通常是以“广播”的方式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发送的。每个频道分配到固定的带宽资源。而无论是否真的有用户在收看频道内容.信道资源都将被占用。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信道预测的无线FGS视频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马尔可夫链对无线信道进行预测,针对FGS分级编码视频流的优先级差异,提供非均匀FEC信道编码保护,根据信道预测的结果,调整视频传输的时隙位置,优化信道编码效率,使得视频在无线传输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量最小,同时满足用户的失真要求。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视频编码框架中,准确地估计WZ帧与辅助边信息之间的统计特性,也即对它们之间的虚拟"相关信道"准确设计模型,并估计其参数,对于提高编码压缩效率,进而准确进行码率控制十分重要.讨论了模拟信道的模型选取和参数优化,研究了视频序列中常用的Laplace模型和Gauss模型,提出了一种带校正系数的虚拟相关信道参数估计方法,验证了虚拟相关信道更接近残差数据的真实分布.  相似文献   

9.
一种可变长码在视频编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山  朱光喜 《通信学报》2001,22(12):124-128
本文所讨论的一种可逆的可变长码,其码长分布与Golomb-Rice和exp-Golomb编码相同。其编码数据格式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图像和视频的统计编码中,在保持编码效率的同时,很大程度地提高编码在信道传输中的纠错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IP信道中视频信息产生误码原因的基础上,综述了三类误码恢复技术;利用编码器的、利用解码器的、利用编码器与解码器的互作用的恢复方法。本文提出了在有损信道中视频恢复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移动信道是易错、窄带信道,而压缩视频对信道传输差错的影响比较敏感,因此,移动视频通信的差错控制技术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该文从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方面探讨了移动视频通信的差错控制技术,并用软件实现了H.263+压缩视频在瑞利衰落移动信道上的模拟传输及差错控制,验证移动视频通信差错控制技术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无线网络中压缩编码及无线丢包等因素对移动终端视频的降质影响,在分析视频相邻帧差信号空-时感知统计特性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视频自然统计特性的无参考移动终端视频质量评价(NMVQA)算法。进行视频帧差空-时自然统计规律分析,确定移动终端视频失真类型对视频相邻帧差系数统计特性的影响;计算水平、垂直、主对角线和副对角线方向的帧差相邻系数乘积分布参数的时域统计特性;以多尺度帧差相邻系数的时域统计特性相关程度来衡量移动终端视频失真程度。在LIVE移动视频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算法的结果与主观评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准确反映人类对视频失真程度的视觉感知效果,可为实时在线调节信源码率和无线信道参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基站的视频流量过载,本文针对时延敏感的实时视频业务,设计一种D2D协作视频多播传输方案。该方案采用可伸缩视频编码(Scalable Video Coding, SVC)对视频流进行编码处理,利用SVC流的分层结构特征来应对多播信道间的差异性。在SVC编码的基础上,为了改善用户观看体验及提升用户所接收的视频质量,所提出的协作式视频传输方案引入有效吞吐量这一概念,在一定时延约束下,根据信道反馈信息灵活地对不同信道上的不同SVC视频层进行码率调整。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小端到端时延,有效丢失率,提高有效吞吐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H.264率失真模型的无线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H.264编码器的率失真特性,建立了一种新的H.264编码率失真(R-D,rate-distortion)模型:然后基于该R-D模型和Turbo码的抗差错特性,对无线环境下的端到端视频传输失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无线信道下的自适应视频信源信道联合编码(JSCC,joint source channel coding)方案,该方案可以自适应地根据当前无线信道的具体状况,将网络可用带宽在信道编码和信源编码之间进行最优的分配,使得端到端的传输失真达到最小.实验结果表明,与固定选择信道编码速率方案相比,该方案可以显著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在接收端可以获得更好的视频重建质量.  相似文献   

15.
首先简要介绍了在易出现差错的信道环境下通常采用的差错复原技术,然后介绍并分析了MPEG-4编码标准视频部分中提出的几种差错复原工具,阐述了视频信息在无线信道上传输时所受到的影响及通过怎样的差错掩盖方法来取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邢渝华  樊祥宁 《通信学报》2005,26(B01):209-212
简要介绍了宽带无线接入IEEE802.16a标准,重点研究并用计算机仿真方法比较了几种基于OFDM的信道估计算法在固定无线信道下的性能。结果表明LS算法比较适合固定宽带无线信道。  相似文献   

17.
利用导频子载波时频相位相关性统计检测与QAM信号解映射判决误差统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频域导频无线OFDM系统的传输信道模型化参数检测方案,包括信道最大多径时延、最大多普勒频率和信噪比检测;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OFDM信道估计算法通常按照最恶劣信道情况上限进行设计,以及基于MMSE准则最优信道估计器中信道先验信息统计运算复杂度高的缺陷;仿真结果表明,在低复杂度条件下可以有效获知当前传输信道模型参数的近似统计信息。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基于H.264标准的视频通信系统设计时,为提高编码视频流的抗误码性能以及编码器的编码效率,提出了一种信道自适应非平等误码保护(UEP)技术。该技术可根据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自适应地确定H.264编码视频流在网络适配层(NAL)中的工作模式,在丢包信道中结合人眼的视觉特性重新对编码视频信息进行分区并分别采用不同优先级的误码保护。仿真实验表明,在有效提高H.264视频通信系统中解码器输出重构视频图像视觉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编码器端数据包的打包开销,从而提高编码器的编码效率。  相似文献   

19.
联合编码模式选择的码率控制算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川  余松煜 《电子学报》2004,32(5):763-768
本文提出了一种丢包网络中联合信源信道码率控制算法.该算法克服了以往码率控制方法和误码复原技术互不关联的弊病,在统计率失真模型的基础上,联合最优地计算图像级量化参数和寻找最佳宏块编码模式,在给定的受限码率下能充分利用可用信道带宽,使得视频信源编码和信道传输总失真最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获得比传统算法更高的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业务在BER较高的移动网络上实时传输视频数据时,由于编码视频数据对信息损失和信道误码非常敏感,解码质量会受到显著影响。由于MPEG-4所采用的是空间预测,使得差错会迅速传播,重构视频质量会严重降级。为了减轻无线信道差错对解码质量的影响,需对编解码器采用有效的差错处理机制,本文就MPEG-4的误码弹性作了详细的讨论,并对各种差错恢复机制的组合给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