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再制造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需求将促进柔性增材再制造技术的发展。对柔性增材再制造技术的内涵及特点进行阐述,近年来在柔性增材再制造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被简要地介绍。研究成果表明,开发的柔性增材再制造系统具有柔性好,成形快速,适应范围广等优势;自主开发的反求建模技术保证了扫描反求和数据处理的精度;将熔敷增材技术和铣削减材加工相结合开发的增材/减材复合再制造技术,实现了柔性增材再制造过程的形状精确控制;制备的集约化材料可有效减少所携带的再制造材料种类;开发的磁控增材再制造技术既细化晶粒,又减少组织缺陷,可以用于铝合金零件的再制造。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再制造工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制造技术中的成组技术、虚拟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信息化制造技术实现成组再制造、虚拟再制造、柔性再制造以及信息化再制造等先进的再制造思想和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对于促进先进信息化再制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向再制造全过程的再制造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向再制造全过程的再制造设计是开展再制造工程的必要前提,涉及许多新兴学科。文中探讨了再制造设计的内涵、主要内容及前沿研究课题。通过再制造设计的研究,可以为开展科学的再制造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挖掘废旧产品中蕴含的财富和信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汽车发动机可再制造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产品可装配性评估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产品可再制造性评价模型,在收集大量数据和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产品可再制造性评价模型模型对某型发动机可再制造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模型包括技术性和经济性两大模块。技术性模块用来评价产品可再制造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可行度,经济性用来评价再制造在经济上是否可行,两者相乘得到可再制造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汽车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可再制造性。  相似文献   

5.
再制造、再制造产品设计及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的减轻及对资源最有效最节约的使用是当今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对结束服役周期的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制造是处理陈旧或废弃产品的一种新方法。所谓再制造就是在新机器上重新使用旧部件的方法,是一种从部件中获得最高价值的经济方法,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增大了产品的环境效益。再制造不应仅仅考虑利用旧产品的部件,还直接关系到产品设计思想的改变,即按照再制造的目的设计产品。再制造不是孤立存在与运行的,它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的支持系统,即社会系统、政策法规系统和企业系统。  相似文献   

6.
激光表面工程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光钧 《机械制造》2005,43(1):8-11
从激光表面工程的技术特点及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出发,论述了激光表面工程在纳米表面工程、绿色再制造、复合表面工程、智能制造及柔性加工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虚拟再制造系统结构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再制造是再制造工程的重要技术内容,对促进再制造生产具有显著效益.在分析虚拟再制造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再制造系统的开发环境及体系构成,并阐述了其主要应用方向,为虚拟再制造的开发及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再制造产品的磨合及试验是检验并保证再制造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再制造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再制造产品磨合试验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叙述了再制造产品磨合试验的3个阶段,最后给出了再制造产品整装试验的要求及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再制造物流特点的基础上,描述再制造物流系统功能,研究再制造物流网络的不确定因素、布局和库存三个方面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回收产品到达时间、数量和质量的不确定性,可降低再制造物流网络的稳定性和柔性。对此提出了健壮性设计,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建立了再制造物流网络数学健壮性模型,该模型通过分布函数反映不确定性因素;采用实验设计与数学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每个因素和水平对系统的影响,并找出了主因素和最优的组合,同时也探讨了因素个数、各因素的水平数及实验的设计过程;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健壮性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先进制造技术与数字化制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制造技术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制造技术的信息化、科学化和服务化趋势,数字化制造的本质是支持信息化或知识化制造业的技术。文章利用数字化制造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在更深层次上加以结合,构成数字化制造的使能技术群。  相似文献   

12.
制造自动化的广义内涵、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分析了制造自动化的广义内涵,论述了制造自动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制造自动化的“六化”发展趋势,即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机械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进行有效的研究。通过对绿色制造相关概念以及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模式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对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制造业对社会上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所以就目前而言,很多制造业提倡以绿色环保为制造的理念,从而进一步使得我国机械制造技术慢慢的向绿色制造与设计方面转型,从而营造出以中相对比较环保的制造环境,进一步减少我国在城市建设中带来的污染。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合理使用绿色材料对机械产品进行制造、使用绿色方法对机械产品进行设计、使用绿色制造工艺对机械产品进行生产、使用合理的绿色处理方法降低环境污染等。  相似文献   

14.
雷达装备制造是武器装备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造技术融合了机械制造、微波与电子器件制造、特种制造等多领域的相关技术.文中阐述了雷达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和现状,展望了应用于新一代雷达的数字化制造、微电子制造、组装互联及热管理技术、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云制造系统的运作模式和体系结构,得出了制造资源在云制造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云制造系统的制造资源数据模型。结合云制造的特点,通过对资源数据模型的分类信息、对象信息和属性信息3个层次的信息描述,建立了制造资源数据的三维模型,该模型支持云制造系统中的制造资源构建、制造资源封装、制造资源能力模型构建以及资源评价等。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综观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不难看出数字化制造技术实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阐述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工程,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等的内涵,回顾了制造领域20年来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列举了世纪之交制造业面临的挑战,讨论了数字化制造技术和我国制造业的振兴。最后,对数字化制造学科的发展作了展望,指出了开展制造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After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 discipline framework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i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by discussing its basic concept, theory foundation, key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problems in detail. As the core of 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igital manufacturing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mai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Firstly, the main features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are indicated and its key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are investigated by grouping them into four levels related to product development, numerical control,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multi-discipline theory foundation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such as manufacturing 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nufacturing, and manufacturing intelligence, are also indicated. Then, the core scientific problems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are discussed in depth, which focuses on digit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of manufacturing constraints, high-speed and high-precision numerical control theory, and Internet-based collaboration and integration. Lastly,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application perspectives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are concluded.  相似文献   

18.
After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 discipline framework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i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by discussing its basic concept, theory foundation, key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problems in detail. As the core of 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igital manufacturing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mai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Firstly, the main features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are indicated and its key supporting technologies are investigated by grouping them into four levels related to product development, numerical control,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multi-discipline theory foundation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such as manufacturing 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nufacturing, and manufacturing intelligence, are also indicated. Then, the core scientific problems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are discussed in depth, which focuses on digit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of manufacturing constraints, high-speed and high-precision numerical control theory, and Internet-based collaboration and integration. Lastly,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application perspectives of digital manufacturing are conclud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Digital Manufacturing Science, 2003, 1(1–4)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9.
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寿仁  谢永悫 《工具技术》2010,44(10):65-68
介绍了绿色制造技术的概念,主要从制造产品的绿色材料设计、绿色结构设计、绿色毛坯制造、绿色加工及热处理、绿色包装、绿色回收等方面的研究,来探讨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动态联盟企业中面向复杂零件的工艺分工规划问题是网络化制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逻辑制造单元的概念,通过它在工艺分工规划和制造资源之间建立联系,研究了基于逻辑制造单元的制造资源能力建模、逻辑加工路线设计,以及面向逻辑加工路线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最后面向复杂零件的制造,进行了基于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的工艺分工规划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并给出了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