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随着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与相关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中电力大数据的格局已经形成,如何对高维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以实现数据的充分利用,成为当前电力工作者们关心的问题。该文针对电力大数据环境下高精度和实时性的负荷预测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基于Spark平台和并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Spark platform and parallel random forest regression,SP-RFR)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通过3次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s,RDD)转换实现单机随机森林算法的并行化改进,并在Spark分布式集群环境下实现部署。结合某区域实际电力负荷数据设计试验,进行模型训练和回归预测,通过试验证明,对同等的数据集,基于Spark平台的并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预测精度高于单机负荷预测算法;并行随机森林算法受离群数据干扰较小,且随着数据集的增大,并行随机森林算法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与单机算法在运行时间上相比,随着数据集的增大,基于分布式集群的方法优势明显。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在分布式环境中进行电力负荷预测,为负荷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风电领域里工作在严寒地区的风机结冰现象严重。材料、结构性能的变化以及低温环境引起的负荷变化威胁风机的发电和安全运行。文中提出结合随机森林和SVM的风机叶片结冰监测方法。主要采取递归特征消除随机森林的特征选择方法从原始风机数据集选择出有效特征,SVM对特征选择后的数据集进行训练,最后用Stacking结合策略融合SVM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经试验结果表明,采取RFE-随机森林特征选择和SVM相结合的方法比未经过特征选择的SVM模型在分类精度上平均提高9.64%;采取Stacking结合策略融合SVM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融合模型具有最好的准确率99.05%和泛化性。该方法可以实现对风机结冰有效预测且可理解性好,对风场操作人员维护风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流量异常检测模型中稀疏特征易被特征选择算法忽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耦合泛化(FCG)的流量异常检测方法。首先,采用DBSCAN密度聚类算法去除数据中的离群点,降低异常点对后续FCG算法的影响。其次,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算法对数据特征进行排序,选择对分类最具影响力的特征生成FCG算法中的类别区分特征(CDF),以增强分类能力。利用K最近邻(KNN)算法填补CDF中的缺失值,保持数据完整性。然后,将数据按照攻击类别分组,分别使用mRMR算法对特征进行排序,挑选每种攻击类别数据中具有实例区分能力的稀疏特征作为FCG算法中的实例区分特征(EDF)。利用两种特征在异常检测数据中的耦合程度和EDF的上层概念将EDF转化成更泛化的特征。最后,将经过处理的数据输入基于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 BO)参数的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分类识别。通过在NSL-KDD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准确率达到了91.79%,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4.
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是实现用能管理的重要监测手段,而随机森林因其良好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应用于负荷识别领域。针对传统随机森林算法忽略决策树分类能力的差异、投票不公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聚类的加权随机森林算法。首先,提取各类负荷开关状态下负荷特征量,建立特征数据库用于训练原始随机森林模型。然后,利用有功功率差检测总线信号中的开关事件,并提取负荷特征量作为验证集和测试集;验证集采用层次聚类选择法获得每个聚类中分类精度最高的决策树,测试集采用加权投票策略实现负荷识别。通过实验验证,说明相比于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该算法可以实现更高的识别精度,准确率可达96.2%。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肌电信号(EMG)数据分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主要针对手势识别等应用研究,较少有学者对辅助临床诊断进行研究。针对模型训练所需数据较大和机器学习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较少两种问题。研究了机器学习方法在基于小型ABR数据集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收集了四川省中医医院的2 352份肌电图检查报告,通过设计纳入标准并进行数据清洗,构建了包含233份ABR报告的数据集。之后,使用数据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再使用随机森林、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4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分析处理。4种算法的性能对比表明随机森林算法性能最优,其准确率、召回率、精确率分别达到了0.995 7、0.989 7、0.950 0。此外还对每种算法在数据标准化前后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表明标准化处理对准确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提升效果。随机森林算法输出的特征重要性表明,ABR检查中最重要的指标是L_latency_5、L_latency_A和L_Interval_35,其次是L_latency_b和L_latency_4。这些指标重要性融入上位机软件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判读潜力。  相似文献   

6.
负荷功率呈现时空多样的变化特性,其影响因素众多,构建负荷功率模型的关键之一是确定模型的输入特征量。文中着重研究短期负荷功率模型的特征选择,旨在从历史负荷、气象、日期等众多特征中选出最优特征集。首先,采用最大信息系数、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法和随机森林3种不同特征选择方法分别对输入特征集进行选择;然后,根据对比分析结果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最优特征集搜索策略,选定XGBoost预测模型的误差指标作为适应性函数进行迭代优化搜索;最终,确定负荷功率模型的最优特征输入集。采用某地区220 kV变电站母线负荷数据进行算例分析,对比各方法所选特征集作为功率模型输入得到的负荷预测效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超超临界660 MW机组锅炉,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RF)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的氮氧化物(NO_x)排放预测模型。从电厂SIS系统筛选得到历史运行数据中的稳态工况点,利用RF模型对数据特征进行筛选,并以选中特征作为输入变量建立基于GBDT的NO_x排放预测模型。与支持向量机(SVM)、RF等模型的对比表明基于RF的特征选择能提升模型性能;较于其他模型,RF-GBDT具有最高的NO_x排放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用于可穿戴传感器的人体运动识别任务的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通常需要手工提取特征,可以自动提取人体运动数据特征的深度神经网络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组合而成的DeepConvLSTM在识别精度方面有着优于其他识别方法的表现。针对带有长短期记忆循环单元的神经网络的训练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的融和模型,并在3个公开数据集(ACT数据集、UCI数据集和OPPORTUNITY数据集)上与卷积神经网络和DeepConvLSTM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在3个公开数据集上的识别精度都高于卷积神经网络,与DeepConvLSTM相当,但是收敛速度比DeepConvLSTM更快。  相似文献   

9.
智能量测技术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为增强非侵入式家庭负荷辨识算法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负荷低频监测技术,结合居民用电行为与外部非电力负荷特征相关特性,建立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家庭负荷监测模型,在该模型中,选取常用的电气特征以及引入诸如居民负荷使用的时间特征等外部数据特征,通过互信息分析方法筛选与用电行为关联度高的多维特征量,进而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居民用电行为进行建模,从而实现对不同家庭各个类型的负荷进行有效监测。算法运行在AMPds公开数据集上,与贝叶斯分类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挖掘眼动模式信息,最大限度优化模型效果,提高眼动模式识别准确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融合特征与优化随机森林的眼动模式识别方法。首先提取常规眼动特征、眼动序列子模式特征、视线点高斯分布特征3组特征参数,结合ReliefF选择重要的特征,建立融合特征矩阵,然后以随机森林为基础,使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参数全局寻优,建立优化随机森林眼动模式识别模型。通过自闭症患者眼动实验公开数据集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较好区分正常人和自闭症患者之间的眼动模式差异,相较于常规眼动特征随机森林的分类准确率提升了957%。因此,融合特征能更好的挖掘眼动模式包含的信息,粒子群算法能有效优化模式识别模型效果,为眼动模式识别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枪支射弹可靠检测及精确计数是枪弹管控的难点之一。为提高基于加速度信号的射弹检测算法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出一种新的射击信号时域特征提取方法—时域分段特征提取法,可避免时域特征过度依赖于加速度瞬时尖峰的问题。首先,提取了枪击加速度样本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各类统计特征。然后,采用机器学习分类算法K近邻、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以及决策树和随机森林进行枪击识别建模。最后,探索和比较各种单一特征对枪击事件识别模型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取的主波动域面积特征具有最优的区分度,能够在多数机器学习算法上达到99%以上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王雪  韩韬 《电测与仪表》2021,58(6):167-173
针对集成学习参数众多,缺乏高效准确的参数寻优方法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贝叶斯优化随机森林(RF)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多个决策树构成RF故障诊断模型,然后将高斯过程(GP)作为概率代理模型、提升策略(PI)作为采集函数,构建贝叶斯优化(B0)算法,进行RF模型参数寻优.此外,还对支持向量机(SVM)和K最近邻(KNN)两种模型进行贝叶斯优化并对比.在RF模型上,将贝叶斯优化与随机搜索优化进行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RF模型经贝叶斯参数寻优后,诊断准确率有明显提高;与随机搜索优化方法相比,贝叶斯优化搜索的模型参数更优,寻优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组合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合模型能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的分类性能。文中构建了12组输入特征,在IEEE 16节点和IEEE 50节点测试系统上生成了24个样本集。提出了一种测试分类综合指标。在24个样本集上比较了单个(神经网络、决策树、K最近邻法和支持向量机)和组合(装袋、提升、堆栈和随机森林)的暂态稳定评估模型测试指标发现,单个评估模型中,K最近邻法分类性能最好;组合方法均能提高分类性能,其中随机森林分类性能最好,其次是堆栈(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法、决策树)、提升-决策树和装袋-决策树。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投影改进随机森林算法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短期负荷预测领域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如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存在的诸如泛化性能不强、参数和模型结构确定困难等问题,将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引入短期负荷预测领域。同时应用投影原理改进了传统的灰色关联相似日选取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投影改进随机森林算法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组合方法。基于灰色投影的相似日选取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判断矩阵表征历史样本与待预测日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并用熵权法确立影响因素的权重对判断矩阵加权,最后利用各个样本关联度投影值排序得到相似日集合。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利用灰色投影筛选出的相似日样本集合训练模型,最后输入预测日特征向量(天气预报数值、日类型等)完成预测。以浙江电网某县级市的负荷数据作为实际算例,并将上述方法与支持向量机方法以及未作灰色投影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机器嗅觉是一种基于传感器阵列与计算机算法模拟生物嗅觉的新兴仿生技术,气味物质气味表征是机器嗅觉值得研究的领域,目前嗅觉感知处于初级研究阶段,气味的通用分类理论基础还不成熟。本文从物质气味电子信息角度出发,利用采集样本中相对均衡香型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及参数调整、网格搜索等模型优化手段,提出基于电子鼻数据的物质气味分类模型,建立物质气味电子鼻信息与感知联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的气味分类在各评价指标上表现突出,平均准确率达到93.6%,随机森林模型相比其他机器学习算法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16.
照射进室内的天然光随时间变化往往是非线性的,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往往是不均匀的,随着智慧照明技术的快速发展,准确舒适的调光决策依赖于可靠的天然采光照度分布基础数据收集方法。本文采用两种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和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以四种主要输入特征(传感器照度信息、天空亮度信息、时间信息、其他信息(房间尺寸、窗地比、室内平均采光系数、建筑朝向))在实测方法下对室内工作面照度分布进行了实时预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在测试集中的回归决定系数R2为0.826;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中的回归决定系数R2为0.739,随机森林的表现相对较好。两种机器学习算法在室内照度分布预测方面具备发展潜力,在未来建筑的照明智慧化调光及间接节能方面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精确度,解决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负荷预测需要人为凭经验对超参数进行大量设置和调整的问题,该文将深度森林算法引入了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领域。深度森林算法包含多粒度扫描阶段和级联森林阶段,具有表征学习的能力。与深度神经网络相比,深度森林算法能够进行高效并行训练,无须大量人为设置和调整超参数。该文选取了某地区实际电力负荷值以及气象因素数据,分别利用了前21天和前40天的数据对深度森林算法进行训练,并将其负荷预测结果与智能算法和传统分类算法的负荷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深度森林算法具有高效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非本征法布里-帕罗干涉(EFPI)光纤超声传感器可用于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内部的局部放电超声信号检测及模式识别研究,相较于传统的压电式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基于此,文中在充有0.4 MPa SF6气体的GIS腔体内设置尖端、金属颗粒、悬浮和沿面4种典型的局部放电模型,创新性地利用EFPI传感器对放电超声信号进行检测,提取单次超声脉冲信号波形特征形成特征参数数据库,分别应用概率神经网络(PNN)算法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进行模式识别并比较分析。EFPI传感器检测到的超声信号特征突出,在提取特征参数的基础上,2种模式识别算法均能达到85%以上的平均识别率,且SVM的识别效果要优于PN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