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曲霉柠檬酸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08-0.15mg/L的MgCl2,对菌体浓度没显著性影响,但可使柠檬酸产率提高4%-7%,发酵旺盛期断氧30min的实验结果与正常发酵结果对照表明,添加0.1mg/L MgCl2的摇瓶产酸率下降16.2%;空白对照摇瓶产酸率则下降56.8%,通过对柠檬酸合成酶「EB4.1.3.7」酶活测定及活体染色计数,我们认为,断氧条件下,0.1mg/L MgCl2使黑曲霉存活  相似文献   

2.
L—脯氨酸产生菌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嗜乙酰乙酸棒杆菌 ATCC13870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和亚硝基胍逐级诱变处理,结构类似物定向选育,获得一株L-脯氨酸高产菌ZQ-3。在含16%葡萄糖的培养基中,摇瓶发酵72h,产酸率为5.3% ̄5.5%。  相似文献   

3.
L—异亮氨酸互生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互生菌共生培养方法及提高L-异亮氨酸发酵产酸率方法。在研究L-异亮氨酸发酵过程中,分离筛选出了一株钝齿棒杆菌AP-6的互生菌H33。通过对这两株菌共生发酵条件的摸索,找到了使L-异亮氨酸的摇瓶产酸率提高20%的共生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4.
L-异亮氨酸互生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互生菌共生培养方法及提高L异亮氨酸发酵产酸率方法。在研究L异亮氨酸发酵过程中,分离筛选出了一株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crenatum)AP6的互生菌H33。通过对这两株菌共生发酵条件的摸索,找到了使L异亮氨酸的摇瓶产酸率提高20%的共生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麸皮水解液在L-异亮氨酸发酵中的代料作用。找出了麸皮水解液在L-异亮氨酸发酵中种子和发酵培养中的最佳添加量为1.5%,产酸率提高1.5倍。  相似文献   

6.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普鲁兰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普鲁兰酶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培养条件,在250mL的摇瓶中可达到4.5μmol/(min.mL)的普鲁兰酶酶活。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如下:玉米支链淀粉2g/dL,蛋白胨2g/dL,牛肉膏1.5g/dL,NaCl0.5g/dL,MnSO42μmol/L。摇瓶发酵工艺条件:接种量17%,温37℃,摇瓶转速220r/min,pH6.0,发酵周期32h  相似文献   

7.
芽孢乳酸菌产乳酸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同型乳酸发酵菌株TQ33的主要产物为L-乳酸,论文对其适用的发酵培养基和最佳的发酵条件进行了讨论,认为TQ33在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酵母膏1.5g;蛋白胨0.5g;MgSO4·7H2O:0.05g;碳酸钙6g(pH7.2-7.4)时,40℃下振荡培养24h后转入静置发酵阶段,发酵72h产酸量达到最高为67.8g/L,其中L-乳酸占96%以上。  相似文献   

8.
利用稻谷壳水解液培养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树状假丝鄄母1.257为菌种,稻谷壳酸水解液为碳源。氨水中和水解液产物为氮源,在摇瓶条件下和10L气升式发酵罐上进行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种在初糖质量浓度2.5g/dL,碳氮比3:1,pH4.5-5.0的培养基中培养48h可获得较高的菌体蛋白量,在10L发酵罐中试验,菌体干重为12.6mg/mL,蛋白质含量为62.8%,总糖利用率为85.7%。  相似文献   

9.
玉米原料细菌酒精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 ATCC31821的试验表明,该株最适发酵糖浓度为150-200g/L,PH为7左右。以分为原料,该菌株在发酵速率及淀粉出酒率等方面均比K字酵母优越,玉米粉在糖化30min添加CAX20g/L35℃下发酵40h后,酒精度达72g/L,残糖(还原糖)4.2g/L,淀粉利用率91.5%;淀粉出酒率48.5%(按无水酒精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APSm533128菌的诱变过程、菌种特性及30t发酵的生产情况。以L-异亮氨酸产生菌株,经硫酸二乙脂诱变获得一株抗链霉素药性菌侏APSm533128,摇瓶产酸达2.8% ̄3.0%,为L-异亮氨酸工业化稳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流加葡萄糖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的影响及其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讨论了葡萄糖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自动流加葡萄控制发酵pH的工艺,可使L-天冬酰胺酶活力达到64u/ml,比添加葡萄糖的摇瓶发酵提高了146%,流加葡萄控制pH的L-天冬酰胺酶发酵是生长相关的,维持2~5mg/ml和1.2~12.4mg/ml的葡萄糖浓度,可分别使比生长速率和比产酶速率达到0.81/h和1200u/g.h。  相似文献   

12.
以CM-3为实验菌种,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玉米浆用量、摇瓶装料量、初尿量、接种量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在玉米浆0.3%、摇瓶装料量20ml、接种量5%、摇瓶产酸达到6.12%,得到了较好的摇瓶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发酵生产鼠李糖的摇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选育出鼠李糖高产菌株,通过摇瓶培养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生长及产鼠李糖条件。培养基配方(g/L):NaNO37,NaCl1.1,KCl1.1K2HPO44.4,MgSO40.5Ca(NO3)20.01,KH2PO43.4FeSO40.0002,玉米油140mL,金属离子流5mL,PH值6.55,培养温度37℃,培养天数:7d;摇床转速200r/min接种量:2%,鼠李糖产量为4.5-5.5g/L。  相似文献   

14.
以解淀粉芽孢杆菌A-4出发菌株,经诱变处理,选育多重抗药性突变株。研究结果表明,抗药性突变株α-淀粉产量提高的正变率和正变幅度明显大于非抗药物突变株,负变率和负变幅度也较高。经NTG和NTG-UV诱变处理,获得一株林可霉素,D-环丝氨酸和万古多重抗性突变株LCV5(Ling^r,Cs^r,Vm^r),其α-淀粉酶活力比出发菌株A-4提高32.5J%,发酵周期短,摇瓶为40h,酶活力达461u/ml  相似文献   

15.
锌电积过程中杂质行为及其相互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锌电积过程中杂质行为及其相互反应对电流效率的影响。在较高酸度下,电积过程中可接受的杂质浓度显著降低。在电解液含Zn45g/L,酸120g/L时,对锌人发生明显影响的杂质含量范围为;砷,锑≥0.3-0.4mg/L锗≥0.04mg/L,钴≥3-5mg/L。提供了上述几种杂质对锌沉积物状况影响的照片。  相似文献   

16.
高产SOD酵母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数株酵母菌中选出一株细胞生物量(Bionmas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都较高的菌株Y-216,研究了该菌株产SOD较适宜的培养基组成,pH值和时间等发酵条件,同时对其SOD破壁提取的方法也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初步优化条件下Y-216菌株的SOD摇瓶发酵水平可达2.43×10^4U/L。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外界因素对于以海藻酸钠为载体的固体化弱氧化醋单胞菌AS1.188发酵特性的影响,以产酸速率为选定依据,固定化弱氧化醋单胞菌的最佳发酵条件是:温度30℃麦茶汁初始pH值6.5,麦茶汁浓度10°BX,凝胶量9%,在此条件下,其产挥发酸速率:0.063g/L.h。产总酸速率:0.067g/L.h。  相似文献   

18.
油为部分碳源发酵生产头霉素C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豆油为部分碳源进行头霉素C发酵,有利于提高产素能力,当豆油含量为7g/L时是淀粉的唯一碳源时的1.23倍,发酵过程研究表明种龄,通风量及发酵过程pH的变化对产素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固定化细胞分离L-苹果酸生产中残留富马酸并将其转化成L-天门冬氨酸的新方法。对生成L-天门冬氨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L-苹果酸反应液pH调至8 ̄9,L-天门冬氨酸添加量为6 ̄8g/L,碳酸铵加量为15 ̄20g/L,Mg^2+、Mn^2+、Ca^2+等二价阳离子加量为1mmol/L时,固定化细胞可将L-苹果酸反应液中残留的20%左右的富马酸几乎全部转化成L-天门冬氨酸,且L-苹果酸  相似文献   

20.
抗癌药物L—天冬酰胺酶摇瓶发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的摇瓶发酵进行了研究。在最适条件下发酵12h,可使产酶达到60u/ml。在培养其中添加0.01%硫酸亚铁和2%的W试剂可分别提高产酸能力15%和28%,该发酵过程是一个耗氧很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